
2024.12.16
香氛蠟燭危害健康甚於香煙
燃燒一個香氛蠟燭,讓房間充滿薑餅、肉桂和松樹的味道,引你進入聖誕節的氣氛,但可能對你的健康有害。
一個研究發現:點燃著的蠟燭,對室內空氣品質有很重要的影響,對肺部可能比吸二手煙更糟。
因為蠟燭燃燒時,化學物質和懸浮微粒會形成一個複雜組合,包含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如香氛蠟燭和線香的產品會製造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一起吸進這些物資會引起咳嗽、打噴嚏和刺激眼睛,加重氣喘症狀。
點燃蠟燭引起細微粒子的濃度,可增加到世衛組織所設定限制的15倍,吸入時會造成肺部損傷。長期室內的污染會增加心臟病、肺癌和慢性氣管炎的風險。
研究人員警告即使選擇天然成份的蠟燭,也可能無法避免有害的影響。有些天然化學物質散發時,和房間空氣中的臭氧反應,製造潛在有毒的副產品。
研究進行
研究團隊測量愛爾蘭Galway 14個家庭的空氣品質。
在每間屋子中,研究人員測量五種汚染物的濃度,包括二氧化碳和污染微粒小於2.5微米(PM2.5),PM2.5微粒被認為是導致肺部發炎、激活休眠的有害細胞、引發癌症的基因突變。。也測量兩個房間的溫度和濕度。
PM2.5可由車子引擎、木頭燃燒和抽煙散發出來,是空氣中肉眼看不見的灰煙粒子,可以進入血液和穿透深入肺部。
科學家在每個房間中放置測量汚染的儀器。參與者被要求記錄一般家中的活動,他們的取暖和通風的方法,如什麼時候煮飯、開窗戶、燃燒蠟燭和清潔。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如燃燒蠟燭、抽煙和堵塞牆上的通風口,危害了室內的空氣品質,增加PM2.5和二氧化碳;如果香煙和同等重量的線香點燃時,線香所製造的懸浮微粒4倍於香煙。
在無煙家庭裹,一根蠟燭可以是主要污染源,使特別微細的粒子進入空氣,而閃爍的火焰製造較大的粒子,增加黑碳的散發。
在小浴室或卧房中燃燒香氛蠟燭,使住戶暴露於更高濃度的污染物。
事實上,香氛蠟燭對我們的健康更不好,可能比無香味的,製造更多微細粒子。
但據Mishra和Coggins醫師所述,你在家中燃燒香氛蠟燭時,幾乎不可能知道它釋放出那些化學物質,而包裝上也只公開10%的成分。因為美國和歐盟的香氛蠟燭製造商沒有義務公開他們產品中所有的材質。
根據2020年在期刊《自然》所發表的研究,短期內暴露在這些污染物已被發現減少認知功能,而長期慢性暴露於線香的煙霧中,也被連結至認知功能的衰退。
研究發表在《室內環境》期刊。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4.12.05)、Indoor Environments(2024.12)
+ read more

2024.12.11
活百歲只是神話?人類壽命極限已近
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新研究,儘管醫學和公共健康領域持續發展突破,但人類壽命延長的速度明顯放慢。
這項研究發現,自1990年以來,全球壽命最長的國家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僅增加了約六年半,遠低於部分科學家原先預測的「壽命大幅延長」速度,也使當前多數人能活過百歲的期待落空。
這項研究對某些產業帶來了挑戰,例如保險和財富管理行業,它們通常以大多數人能活到百歲為前提進行規劃。Olshansky指出,這種假設是不合現實的,因為在本世紀,只有極少數人會達到百歲。
壽命增長的黃金期已過?
根據這項研究,人類壽命可能已接近生物學上的極限。研究主要作者、芝加哥分校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教授S.
Jay
Olshansky表示,人類壽命的主要提升來源在於成功控制疾病,而這一領域的重大突破已經發生過了。如今,導致衰老的生物機制成為延長壽命的主要障礙。
Olshansky教授表示,許多高齡者的生命延續得益於醫學,但這些醫學「創造出的時間」並不多,即便醫學進步的速度非常快,壽命增長的速度卻明顯趨緩。
研究進一步指出,若僅僅透過降低疾病來延長壽命,而不提升健康情況,則可能造成不健康的生命延長,對個人和社會皆不利。Olshansky教授認為,應該將目標轉向減緩衰老的過程並延長健康餘命,也就是不只追求活得更久,還要活得健康。
一場持續三十多年的爭論
這項研究分析了8個壽命最長國家與香港的數據,以及美國的相關情況,美國是少數在研究期間平均餘命下降的國家之一。研究發現,與20世紀平均餘命迅速提升的情形相比,21世紀的餘命增加顯著趨緩,證實人類的壽命增加可能已達到極限。
這場關於壽命上限的討論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當時Olshansky教授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人類壽命的自然上限可能在85歲左右,並指出20世紀的大部分壽命增長已經到頂。然而,許多專家當時認為,隨著醫學和公共衛生的進步,人類壽命仍可能大幅提升。
時隔34年,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支持了壽命增加正在趨緩的觀點,並顯示更多人正在經歷不可逆的衰老。研究指出,人類壽命的進一步增加將極其有限,因為百歲人瑞的數量雖然可能增加,但仍是極少數,對平均壽命的影響微乎其微。
壽命上限是「玻璃天花板」
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醫學和科學無法繼續改善人類生活。研究作者呼籲透入更多的資源投入衰老生物學(geroscience)的領域,以孕育下一波健康與壽命延長的潛力。
Olshansky教授形容這一壽命極限為「玻璃天花板」而非「磚牆」。「我們仍有改善的空間,例如降低健康風險、消除健康差異,並鼓勵人們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努力將使人類不僅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健康。」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4.10.07)、nature aging(2024.10.07)
+ read more

2024.12.09
每日服用維生素D有助心血管健康
現在,專家們發現了一種平價且低風險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心臟的血流問題,進而減少失智。
維生素D被稱為「陽光維生素」,一直被認為對骨骼健康有益。現在,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月每天服用一顆維生素D錠劑,可降低血壓,從而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研究顯示,服用600IU(等於15毫克)劑量的效果最佳,增加劑量幾乎不會提升對健康的益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平均年齡71歲、BMI為30.2(屬於肥胖級別)的221名成年人分為兩組。第一組每天服用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的每日服用劑量(600
IU)的維生素D補充劑。第二組的110名志願者則服用了超高劑量的每日3,750
IU錠劑。
追蹤一年後,研究團隊發現,兩組參與者的血壓平均下降了3.5毫米汞柱。這是血壓測量中的收縮壓。正常血壓通常被認為低於120
mmHg。服用高劑量維生素D的群體,其讀數平均下降了4.2
mmHg,而低劑量組下降了2.8
mmHg。然而,研究結果發表在《內分泌學會期刊》上,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種差異很小,對心臟健康風險的影響有限。
在台灣,2017-2020國人營養健康調查的報告中顯示,國人最缺乏的營養素為維生素D。75%以上的男女性都呈現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情形,其中又以13-44歲女性的缺乏最為普遍。根據此新發現,如果改善維生素D的攝取,將不但有利於骨骼,亦有利於心血管健康。
編譯來源:Mail Onile health(2024.11.12)
+ read more

2024.12.06
為何女性更難獲得心肺復甦術?
如果一個人的心臟突然停止跳動,他可能只剩下幾分鐘的生命。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可以增加他們的生存機會。心肺復甦術可確保血液持續輸送,為大腦和重要器官提供氧氣,直到專業治療到來。
但研究顯示,當這個人是女性時,旁觀者不太會介入進行心肺復甦術。澳洲最近的一項研究分析了2017-2019年間4,491例心臟驟停事件,發現旁觀者對男性(74%)比女性(65%)更有可能進行心肺復甦術。
原因可能是因為人們對於碰觸女性乳房比較有戒心,擔心會被指控性騷擾或觸摸時感到不適。而此研究揭露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心肺復甦術訓練用的假人都是平胸的。
CPR訓練偏向男性身體
新的研究檢視了世界各地用來訓練人們進行心肺復甦術的假人。結果發現在2023年全球市場上的20個心肺復甦模型中,有5件(25%)以「女性」身分出售,但其中只有一件有乳房。這意味著95%的心肺復甦術訓練模型都是平胸的。
有證據表明,人們在復甦訓練場景中的行為反映了他們在真實緊急情況下的行為。這意味著培訓人們識別心臟驟停並準備好進行干預(無論性別和體型如何)至關重要。
應該改變什麼?
當一個人有乳房時,並不會改變心肺復甦術的操作。障礙是文化上的。雖然您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但盡快開始心肺復甦術可以挽救生命。
此研究強調需要一系列具有乳房以及不同體型的心肺復甦術訓練模式。
訓練資源需要幫助人們更好地準備對乳房患者進行干預和心肺復甦術。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女性心臟病和死亡風險的認知的教育。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4.11.22)、Resuscitation(2024.06)
+ read more

2024.12.03
民團呼籲:反對侵害人權的代孕制度,請立院停止代孕立...
《人工生殖法》修法將於本週四(12/5)於立法院的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審查,其中五個版本包含了代理孕母制度合法化。
台灣女人連線與多個婦女團體、勞工團體、民間自組的行動小組於今(12/3)召開記者會。基於對女性人權與兒童最佳利益的保障,並呼應社會中眾多反對的聲浪,呼籲立委停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中關於代孕的審查,優先開放人工生殖技術適用的對象,惠及女同志伴侶與單身女性。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強調,不論是商業型或利他型的代孕,花費的金額都不少,只有經濟優勢的人負擔的起,而代孕需長期的身心投入、承擔健康及死亡風險,若非有經濟需求不會去當代孕母。因此,代孕就是保障有錢人用「最少的金錢」使用到經濟弱勢者「最大的服務」。代孕牽涉的關係複雜、結果難以預測,沒有任何配套、法令可以完全保障代孕母、代孕子女的人權。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代理孕母在世界各國都具高度爭議,尚未有任何人權制度願意為代孕背書。而政府管理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女性與兒童最佳利益。此外,現行的版本並沒有寫明仲介、醫療機構可以透過代孕獲利多少,涉及重大人權議題的代孕不該如此不負責任地空白授權。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法規遵循及人事部組長陳竹儀表示,許多堅守人權的國家都評估無法透過制度與管理避免代孕對兒童及女性的剝削,所以反對代孕立法。我們的政府須考量量能與對女性權益的傷害,而非倉促立法。也應優先開放女同志配偶與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法。
婦女救援基金會社工督導曾峻偉則擔憂,代孕開放後,難保出現有心人士運用代孕生殖技術背後龐大的黑市利益。也強調成為代孕母看似是個人自由的選擇,實際上因代孕雙方地位的不對等,或女性因人情、處於經濟困境女性被迫代孕,女性的自由權將被剝奪,使女性成為生殖工具。
本次除了長期耕耘議題的民間組織,也有民眾自行組成反代孕行動小組為此次議題集結發聲。台灣反代孕行動小組發言人陳愷寧表示,週四(12/5)審議法案的同時,將號召民眾至立法院陳抗,堅決反對代孕制度侵害女性權益。
反對代理孕母行動小組發言人潘丁菡認為,代孕就是將孕產的健康與死亡風險,轉嫁給經濟相對弱勢的女性。親情的愛不必建立在血緣之上,台灣不需要侵害人權的代孕制度。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呼籲,女性孕產本就對健康有一定的傷害,代孕又比自然生育風險更高。國外已有多起代理孕母於代孕過程中死亡的案例,政府與社會應評估「代孕為需求者獲得孩子的利益」與「損害婦女及兒童權益」之間的平衡。堅決反對立法者在社會仍有許多反對聲音的此時,倉促審查通過代孕立法。
【新聞稿:代孕侵害人權! 停止代孕立法!】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fb.watch/wecQEV1Mw7/
【發起團體】
台灣女人連線
中華民國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反對代理孕母行動小組
台中市台灣寶貝協會
台中市婦女發展協會
台灣反代孕行動小組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社團法人台中縣木棉花愛縣關懷協會
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
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
南投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
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
*按單位筆畫排序*
+ read more

2024.11.22
研究證實韓國泡菜kimchi的抗肥胖作用
kimchi泡菜原產國韓國,11月22日被韓國正式指定為Kimchi國家紀念日,並在2020年命名為Kimchi
Day。此後,美國、英國、阿根廷和巴西都在11月22日慶祝Kimchi
Day。
究竟kimchi泡菜有甚麼魅力,為何世界各國都如此重視Kimchi
Day呢?最近一項研究證實,經常食用kimchi泡菜可以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來有效緩解肥胖症狀。
KIMCHI泡菜功效已有相當的科學實證
肥胖是全球一個重大的健康問題。針對這個問題,韓國世界泡菜研究所在國際期刊上已經發表了一系列有關kimchi泡菜抗肥胖作用的研究。這些研究指出,經常食用kimchi(韓國泡菜)可有效減少體內脂肪,並可能作為對抗肥胖的一種有效的飲食策略。
其中,一項以人群為基礎的大型研究,對韓國基因組和流行病學研究(KoGES)13年來收集的數據進行了廣泛分析,發現適當的kimchi泡菜攝入量與
BMI降低15%和中年男性肥胖發生率下降12%有關。
研究注入新的佐證
延續那些調查,由世界泡菜研究所泡菜功能研究組Sung-Wook
Hong博士領導的團隊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重點關注於kimchi泡菜的抗肥胖作用及其對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
這項研究調查了55名BMI在23至30
kg/m²之間的成年男女的人體測量數據、血液生物標記和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參與者每餐食用3個kimchi泡菜膠囊(每天60克泡菜),持續3個月。kimchi泡菜膠囊含有將高麗菜泡菜在4℃下發酵2週冷凍乾燥而成的泡菜粉。
研究小組分析了參與者體內脂肪成分的變化,發現食用kimchi泡菜組體脂減少了2.6%,但不服用泡菜膠囊的對照組體脂增加了4.7%,顯示兩組之間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此外,對參與者微生物群的分析顯示,食用kimchi泡菜可促使腸道益生菌AKK(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增加,並減少與肥胖相關的變形菌數量。
世界泡菜研究所所長Hae-Choon
Chang博士表示:「我們將繼續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進行科學研究,以增強泡菜的保健功能特性,除了增強免疫和抗癌作用外,還可以改善胃腸道健康,從而牢固地確立kimchi泡菜的健康功能。」
kimchi泡菜抗肥胖作用的臨床試驗發表在2024年10月號的《功能性食品雜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11.19)、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2024.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