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8.08
解決身障青少女的月經問題有譜了!
過去研究已指出,釋放黃體素(孕激素)的子宮內避孕器(IUD)除了能避孕外,還可以減緩成年女性的經期不適、出血量多和經痛。但是,關於是否能減輕年輕女性和青少女的這些症狀的資料很少。
最近一項研究分析了至今最大筆的資料,指出IUD是中止經期或處理與身障青少女經期相關症狀的有效手段。
兒科與青少女婦科醫學主任B.
Schwartz說:「患有復雜疾病,包括身體、智力和發育障礙的年輕女性想瞭解如何處理月經的問題。這項研究呈現了IUD對年輕婦女及其家庭來說多麼安全和有效。」。
對於有智力或發育障礙的年輕女性,青春期和月經來潮可能讓她們驚嚇且難以理解。許多家庭在這一艱難的過渡期尋求支持,但IUD並不總是浮現在許多兒科醫師的腦海。此研究向醫生展示,這種治療選項可能對年輕女性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幫助並改善其生活品質。
研究的結果
研究團隊對過去10年內在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置入的IUD個案進行回溯性病歷研究。分析對象包括22歲以下、從未生過孩子且有身體、智力或發育障礙的婦女。該研究最終納入了159名身障者,他們在置入IUD時的平均年齡為16歲(9-22歲)。
結果顯示,在放置IUD一年後,有65%的年輕婦女和青少女報告出血較少,只有7%的出血加劇。多達59%在置入IUD後沒有出血,這一比率相較於一般人和其他月經管理方法是相當高的。
研究人員還發現,研究中95%的女性在一年後仍然在使用IUD,估計73%的婦女在五年後仍會使用IUD,這代表他們對治療感到滿意。研究中的女性也很少報告有副作用,比率為5%以下。
在另一項研究中,Schwartz博士研究了非身障青少女因為經血量多或經痛等醫療原因而使用IUD的情況。總共有219名青少女和年輕婦女,其中80%的人月經出血量減少,而76%的人經痛減少。
Schwartz博士說:「這些好處類似於我們在成年人口中看到的好處。IUD可能是年輕女性管理經期症狀的有效工具,讓她們的生活不會因為困難的經期而被干擾或受到負面影響。這些方法不應只保留給成年女性或僅用於避孕。事實上,兩項研究中的大多數患者從未有過性行為。」。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7.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8
紐西蘭將在校內提供免費衛生棉
紐西蘭宣布將在全國各地的學校提供免費的衛生用品,以解決貧困的女孩因為月經來潮無法上學的問題。
缺乏生理用品無法就學
紐西蘭的Youth
19組織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9至13歲間的學生中約有12%的人因為經濟因素難以獲得生理用品。此外,每12名學生中就有1名(約8%)因為缺乏生理用品而無法就學。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表示約有9萬5千名9至18歲的女孩,因為無法購買衛生棉等生理用品,在生理期時留在家中。政府提供免費提供衛生用品,為的是支持年輕女孩和女性繼續在學校學習。
這項計劃預計花費170萬美元(折合台幣約五千萬),將率先在15所學校推出首批免費生理用品,預計2021年將擴展到紐西蘭內所有學校。
即使是富有的國家 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儘管月經貧窮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但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即使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甚至紐西蘭,都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有許多國家開始面對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希望能逐步改善這個現象。例如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蘇格蘭自2018
年起即在學校提供免費的生理用品,更於今年2月起於公共場所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美國俄亥俄州於今年4月起停止對女性生理用品課稅;英國更將於2021年起全面取消對女性生理用品課徵增值稅。
紐西蘭婦女事務部部長Julie
Genter說,月經是地球上一半人口生活的一部份,使用這些產品是必須的,而不是奢侈品。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在台灣,我們沒有看到月經貧窮的狀況,但對於「性別必需品」課以營業稅,可能造成的性別不公平,應有檢討的必要。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1
5年內飲料公司廣告含糖及能量飲料花費增加26%!
最近一份報告Sugary Drinks FACTS
2020顯示,2018年飲料公司花了10.4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為含糖飲料和能量飲料打廣告,比2013年增加了26%。該報告紀錄了飲料公司持續且廣泛地針對兒童、黑人和西班牙裔青年投放含糖飲料的廣告,這助長了影響有色人種的健康落差。
研究作者F.
Fleming-Milici博士說:「飲料公司已承諾採取行動以減少人們從飲料中攝取到的熱量,但與此同時,他們大大增加了其未減少熱量的含糖飲料的廣告。飲料公司不應該犧牲孩子的健康而獲利,而應該將他們的廣告投入到那些有益於健康而非埋沒健康的產品上」。
用在含糖及能量飲料的廣告費用
該報告指出,在含糖飲料廣告總支出中,單單花在促銷一般汽水及汽水品牌就用了一半以上的總支出(5.86億美元,約新台幣169億元),比2013年增加了41%。相比之下,所有低糖和無糖飲料的廣告支出加在一起,包括水和100%果汁,總計為5.73億美元(約新台幣166億元)。
2013年至2018年期間,各種含糖飲料的廣告支出都有增加。運動飲料廣告增加了24%,在2018年總計達到1.59億美元(約新台幣46億元),冰茶的廣告幾乎增加了2倍,從2013年的380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11億美元(從新台幣11億元增加到32億元)。
鎖定特殊族群的行銷
該報告還發現,公司繼續鎖定黑人和西班牙裔年輕人投放含糖飲料電視廣告,這些年輕人比非西班牙裔白人年輕人飲用含糖飲料的比率更高。這些針對性的宣傳不成比例地影響有色人種肥胖和其他與飲食相關的疾病,助長其負面健康結果,是嚴重的問題。系統性和制度性對於健康和機會的障礙也導致有色人種的健康狀況較差和持續的落差。
研究作者J. L.
Harris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飲料公司持續針對黑人及西班牙裔社群投放廣告,這加劇了影響這些社群的持續的健康落差。公司不應針對有色人種投放幾乎是在宣傳不健康產品的廣告,並埋沒為了改善年輕人長期健康而做的努力。
其他重要發現有:
* 青少年仍然是含糖飲料廣告的主要目標受眾。
*
學齡前兒童和兒童暴露於含糖飲料電視廣告的情況正在增加。
*
含糖飲料廣告主要由「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推動。「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分別佔所有含糖飲料廣告支出的38%和31%。從2013年到2018年,「百事可樂」含糖飲料廣告支出增加了28%;「可口可樂」含糖飲料廣告支出增加了81%。
*
2018年,4個品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佳得樂」(Gatorade)和「激浪」(Mtn
Dew)分別花費超過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來宣傳含糖飲料。
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
飲料公司應承諾停止繼續鎖定有色人種行銷含糖飲料
*
州和地方政府應對含糖飲料徵收消費稅,並將所得收入用於由社區訂定的計劃和服務,以減少健康和社會經濟落差。
*
美國食藥局(FDA)應制定法規以解決實務上不清晰的標示,例如:要求在產品包裝的正面公開產品含糖、含低熱量甜味劑、果汁和咖啡因的含量。
*
州和地方政府應禁止業者向18歲以下的兒童銷售能量飲料和濃縮型能量飲料,並要求將其放在不易看見的地方(例如櫃檯後面)。
*
基層和其他倡議團體應展開倡議活動,強調過多含糖飲料廣告,尤其是針對青少年和有色人種投放的廣告。
*
醫療人員應針對兒童和青少年舉辦活動,以提高對這些危害的認識,尤其是對於那些被認為比汽水和能量飲料更健康的含糖飲料,如運動飲料、冰茶和風味水等。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6.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5.21
電玩會成癮嗎?
最近一項長期研究探討了玩電玩的影響及成癮的軌跡。
對於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電玩是一種有趣且具社交功能的娛樂。儘管玩電玩是一種有趣的消遣,但人們越來越擔心,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與負面的發展結果有關,並且會成癮。
最近一項為期6年的研究是第一個電玩成癮研究時間最長的研究,發現大約90%的遊戲玩家的遊戲方式並不會有害或帶來長期負面影響。不過,少數人可能會真的變得沉迷於電玩,並導致在精神、社交和行為上遭受痛苦。
研究作者S.
Coyne表示:「這個特定的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與電玩建立特殊關係的長期影響,以及隨著時間它會對人造成什麼影響。為了觀察其影響,我們花了6年觀察病理性遊戲玩法的軌跡,從參與者的早期青春期到初期成年期。」。
這項研究除了發現成癮的遊戲玩家會有的長期不良後果外,還打破了社會對遊戲玩家的刻板印象,並發現病理性遊戲玩法是有多元樣態的病症。
病理性遊戲玩法的特點是花在玩電玩上的時間過多、難以脫離電玩以及健康功能因電玩受到干擾。
只有大約10%的遊戲玩家屬於病理性遊戲玩法類別。相較於非病理性的人,他們在初期成年期表現出較高的抑鬱、攻擊性、羞怯感、焦慮和使用手機時出現問題。研究參與者的這些面向在研究初始時都一樣,這表示電玩可能在產生這些負面結果上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結果
為了瞭解電玩成癮的預測因素及結果,Coyne研究了
385名青少年,一直研究到他們長大成人。每位參與者在6年內每年一次完成多份問卷。這些問卷測量了抑鬱、焦慮、攻擊性、犯罪、同情心、利社會行為、害羞、感覺反應,財務壓力和手機使用問題。
研究發現電玩成癮有兩個主要預測因素:身為男性和利社會行為程度低。利社會行為(或使他人受益的自願行為)程度高,往往是預防成癮症狀的因素。
除了預測因素外,Coyne還發現了電玩遊戲方式的三種不同軌跡。72%的青少年在6年內相對較少出現成癮症狀,另有18%在研究開始時有中度症狀的青少年6年內沒有出現變化,只有10%的青少年在整個研究期間病理性遊戲玩法的程度越來越高。
研究也打破了社會對遊戲玩家的刻板印象,包括:生活在父母家的地下室、因為他們專注於電玩而無法自給自足或無法找到工作。至少那些病理性遊戲玩家20歲初時,似乎跟沒有成癮的玩家一樣,在財務上穩定且具行動力。
Coyne說:「我確實認為電玩具有一些很棒的東西。重要的是要以健康的方式玩它們,不要陷入病理狀態。」。
編譯來源:Eureklaert(2020.05.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5.07
蘇丹終於要取締女性割禮
蘇丹終於將禁止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行為,這項非常重要的舉動,受到多年來一直抗議女性割禮運動人士的歡迎。
《衛報》報導,任何被發現實施女性割禮的人將面臨最高三年的牢獄之災。新法律已於4月22日獲得部長會議的批准,但仍需要由在前獨裁者巴希爾Omar
al-Bashir下臺後成立的主權委員會成員通過。
根據全國兒童福利委員會的代表、長期推動禁止割禮的倡議運動家A.
Azhary表示,預計該法將由主權委員會通過,以表明該國對此一行為的政治立場。
聯合國報告顯示,蘇丹是世界上女性割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大約87%的蘇丹婦女接受了這種儀式。女孩通常在5至14歲間舉行割禮,專家認為,這種做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全根除,因為它在蘇丹文化中根深蒂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蘇丹聯合國兒童機構的宣傳官員F.
Naib表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然而,這是從非洲國家完全根除女性割禮的非常好的開端。
幾年前,蘇丹的某些州禁止女性割禮行為,但在巴希爾的掌權下,全國禁止女性割禮的努力失敗了。
一位主要的反女性割禮的倡議者阿理Nimco
Ali表示:「蘇丹婦女一直在領導反對女性割禮的戰爭。蘇丹婦女一直想結束這種儀式,看到新政府終於將其取締,真是太棒了。21世紀,女性割禮再沒有立足之地。」。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5.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6.26
月經禁忌傷害著每個人!
我們都是從女人的子宮而來,貶低或討厭給予我們生命的這個過程,會傷害每一個人!
告訴旁人你正在撰寫一本關於月經與停經的書是測試「月經禁忌」影響力很好的方法。多數人在聽聞此事後,會緊張一下並露出詭異的微笑,給一些不像評論的回應。特別是男人會緊張地笑一笑,說自己不太熟悉這個主題,但卻沒有更進一步想了解的意思。相反地,多數的女人的反應會是很渴望繼續分享她們所知道關於月經的資訊,但最後還是可能變成一場「禮貌的」對話。
女人從女孩開始為有月經感到丟臉,然後到了月經結束後會有不同的恥辱,我們對月經與停經有著真實的厭惡、羞恥感以及汙名,並且還有一股很強的動機在禁止任何有關於它們的對話,這種「月經禁忌」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月經禁忌是錯誤的文化邏輯,但我們都被要求參與其中。我們活在謊言中,覺得月經是有問題的,它天生就是不乾淨、怪異或不自然,但事實上相反面才是真的。當你開始探究,會發現「月經禁忌」無所不在,而且是根深蒂固且有害的。
在一份對近3,500位女人與女孩做月經與停經經驗的調查中,作者和研究團隊發現,在所有年齡層中,女性的負面態度是最大宗,而知識缺乏也是一大原因。
月經來時 學校和工作場域是可怕的地方
研究資料指出,女孩們會認為學校是月經來時可怕而且會帶來創傷的地方。這和女人們會提到工作場域類似。這兩個場域都要她們掩蓋月經的事實,以避免她們要承擔社會或專業的後果。如果有人知道她們月經來了,她們會被說三道四,她們會害怕經血外漏,常常都是忍受不舒服或疼痛咬牙撐過去。
月經禁忌傷害了男人與女人的關係
有女孩覺得無法和她們的父親討論月經,甚至在某些案例,與父親的緊密關係在她們月經來潮後發生改變,例如:月經來潮後不再像過去喜歡坐在爸爸的大腿上。這必然會給每個人帶來不穩定的感覺,男人也同樣會感到一樣的難堪。
月經禁忌傷害了每一個人,包括男孩與男人,不只因為這些女人與女孩和他們有多種不同身分的連結關係,同時也讓他們無法看到所愛的人具有完整的人性。
月經禁忌讓每個人都被羞恥感所傷
每個人都來自女人的子宮,我們貶抑這個帶給我們生命的過程,會傷害每個人。月經禁忌存在於想要建立真正親密感和相互理解的人們之間,它也創造荒謬的矛盾:每個人的生命起源都覆蓋在羞辱、汙名和厭惡之下。
羞辱會讓我們失去自我價值,阻礙我們信任他人的能力。它也可能使整個社區失去能力,奪走我們發揮想像不到的貢獻能力。月經羞辱就像是其他會停留在我們身體裡面的羞辱感一樣,它特別具有摧毀力量,它會告訴你,你的真實自我有問題,你所居住著而且帶著到處移動的身體是有問題的。
「月經禁忌」也是完全由社會建構出來的,所以可以被解構,例如:維多利亞州政府承諾要在學校提供免費女性衛生用品、取消女性衛生用品的消費稅等。有許多改正歷史錯誤的正面發展都在發生,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因為只要「月經禁忌」還在的一天,每個人都會持續受苦。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6.0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