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禁慾的教育遺漏了重要的健康資訊  
2006.01.11
強迫禁慾的教育遺漏了重要的健康資訊  
青少年健康期刊(th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一篇研究報告表示,從教育層面來強迫禁慾或許能帶來某些正面的影響,但同時也可能會剝奪了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管道,讓青少年誤以為性病會經由口交或自慰傳染;同時,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父母希望學校提供性教育,但是強迫禁慾的方案卻不去討論如何避孕而是強調避孕的失敗率。 強迫禁慾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很難維持禁慾的狀態。調查顯示美國女性第一次性經驗的平均年齡是17.4歲,第一次結婚為25.3歲;男性則分別是17.7歲和27.1歲;2000年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感染性病的案例中有一半發生在25歲以下的青年人,而感染愛滋病毒(HIV)的案例中,有一半的人年齡小於25歲,四分之一的人小於22歲,年齡普遍偏低。 此外,研究也指出,強迫禁慾的教育制度並不是解決青少年問題本身和婚前性行為的萬靈丹。而對於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者和性認同未確定者而言,強迫禁慾無法達到這些族群的健康需求,因為強迫禁慾強調不能有婚前性行為而且完全摒除同志族群,這樣有可能使這些族群成為性病的高危險群。
+ read more
初經年齡不是「因」,而是「果」
2005.08.13
初經年齡不是「因」,而是「果」
許多父母會擔心,如果自己的女兒初經來得太早會對於日後的發育造成影響,甚至擔心成年後容易過胖。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證實,年輕女孩如果體重過重,她的青春期確實會提早報到,也就是說初經的年齡會提前,此外,成年後也比較容易有體重的問題。但是研究中也強調,如果初經的年齡過早但是體重正常的話,並不代表將來會有體重過重的問題。 這項刊登在9月份的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上的研究,是由美國波士頓的Tufts醫學院的Aviva Must所主導,主要分析牛頓女孩研究(Newton Girl Study)的資料。牛頓女孩研究是在1965年時,招集了美國波士頓區的小女孩,從她們初經來之前開始觀察這些女孩的健康,一直到她們第20次月經為止。而Must則在1995年時,重新再與這些女性聯絡,並又作了詳細的體重、體脂肪等測量。 Must表示,從研究中發現,初經的年齡並非影響成年後體重問題的主要因素,因為初經的年齡是一個身體現象的結果,而非影響身體發展的因素。事實上,比起初經前體重正常的女孩,女性在初經來之前體重已過重的話,將來體重過重的機率是7.7倍。因此,初經的年齡不是問題,而是初經來之前的體重才是影響日後體重的重要因素。父母親如果擔心小孩將來過胖的話,從小就要注意他們的飲食,並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 read more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