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06-05-01
「生育保健法」大事紀
http://www.twh.org.tw/12/movehis2.asp?moveid=00104
1998年
台北市女權會舉辦第一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理事長黃淑英要求衛生署正視台灣女性生育問題,開始修正已實施近十五年的優生保健法,以符合今日婦女生育現況。
1999年
台北市女權會舉辦三次優生保健法修法座談會籌備會議,並決議舉辦三場座談會及問卷調查。
2000年
「台灣女人連線」成立,創會理事長黃淑英繼續追蹤「優生保健法」。
台北市女權會舉辦「未成年未婚懷孕面面觀系列座談會」,分別由預防面、法律面、實務面來討論法條的修訂與配套措施,包括家長、教師、社工、婦團、法官、律師、立委、婦產科醫師等都成為獲邀參與會議提供專業意見的對象。
2001年
*
台北市女權會於南、北兩地舉辦「青少女懷孕面面觀座談會」,與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合作,瞭解區域間對青少女懷孕問題處遇的異同。並於內部修法小組以「母子保健法」之名取代「優生保健法」,提出修正草案。
*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舉辦「未婚媽媽困境座談會」,並參與人間福報「未婚媽媽座談會」。
*
在連續三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宣言都要求衛生署儘速處理修法事宜後,衛生署終於開始召集學者專家與民間團體代表參加「研商修正優生保健法會議」。
*
衛生署委託輔大公衛系陳麗美副教授辦理「擴大優生保健法(含婦幼保健)修法之探討」計畫,並舉辦公聽會,收集各界修法意見。
2002年
*
衛生署召開優生保健法公聽會,邀請學者、各縣市社政及衛政主管機關、醫師公會、婦女團體、宗教團體等,討論遺傳疾病防治及母嬰保健服務納入母法規範兩議題。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亦投書呼籲修法新方向。
*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於「推動婦女權益立院後援會」記者會上要求修改優生保健法。並於第五屆婦女健康會議行動宣言再次提出修法要求。
*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立法委員陳建銘辦公室,聯合召開記者會,並發表聯合聲明稿,要求停止歧視與偏見,並指出不應窄化優生保健法為人工流產法,且此舉違反去年委員會決定需等待行政院提出相對版本方能併案審議。
*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著手擬定優生保健法修法草案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辦「多元觀點探討優生保健法修正案」座談會
2003年
*
台灣女人連線於92年1月至7月舉辦「優生保健法修法座談會」。針對優生保健法邀請專家、學者及婦女來討論這部攸關女性健康的法案。希望透過此種方式,一方面將生育保健法的議題帶入公共議題的討論,另一方面,也可使生育保健法的修訂更符合社會實際的需要及人民的想法。
*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舉辦「母子保健法」公聽會。
*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彰化縣玉蘭花女權會、高雄市女權會於北、中、南兩地合辦「優生保健法青少女人工流產公聽會」,出席者有國中小教師、高中護理教師、個別家長、婦團及青少年社工、婦產科醫師、律師等,針對未成年人工流產缺失、第三管道、諮商必要性與內容、以「中止懷孕」取代「人工流產」等議題,進行討論。
*
與親民黨立委高明見等合作提出女人版生育保健法,並獲得十餘個婦女團體共同連署支持,並於立法院遊說。
*
針對衛環委員會又要審議立委江綺雯提出的版本台灣女人連線提出呼籲並投書自由廣場要求暫緩審議。
*
宗教團體合組「尊重生命全民運動聯盟」,至衛生署拜會陳建仁署長。
*
台女連、女權會舉辦「六要六不要--回應行政院優生保健法修法草案記者會」,針對衛生署版修正草案之內容,肯定其取消已婚女性人工流產及結紮需配偶同意,但對以「影響心理健康及家庭生活」為由人工流產須經醫師諮商輔導並設立三天思考期表達反對意見。衛生署長陳建仁於行政院會以部分條文爭議過大為由,主動撤回該案。
2004年
影片「殘蝕的理性」爭議不斷,女權會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女學會、新知基金會合開記者會表達反對意見,並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與宗教團體展開筆仗。
2005年
*
衛生署所提「生育保健法」草案,思考期部分由之前的三天改為五天,並將未成年年齡降至18歲。修正草案原本已送至行政院,但被退回衛生署重新審視。
*
宗教團體偕同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國民黨立委楊麗環召開記者會,要求女性在實施人工流產前,必須經過六天的思考期,藉此降低墮胎率。
*
台灣女人連線及台北市女權會召開5次生育保健法之修法討論會
3月29日,台灣女人連線與黃淑英立委國會辦公室邀集婦女團體及立院辦公室舉辦「生育保健法草案」座談會
6月29日,女權會於第九次婦女團體面對面溝通平台討論此草案。
*
台女連、女權會、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提出婦團版「生育保健法」,於9月進行立法院連署,並籲請婦團大力支持。
*
11月28日立委楊麗環、林岱樺主張推動修正「優生保健法」第七條,要求國高中學校每學年至少提供四小時守貞到結婚的性教育課程,並邀請所謂的「美國專家」來台參與「貞潔教育與生命尊嚴研討會」為這項法案背書。台灣女人連線於翌日發表聲明稿,要求回歸真實經驗的性教育、正視台灣女性真實的經驗及需求。
2006年
*
5月3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優生保健法修正條文審查,其中包含林岱樺委員所提之第九條修正條文—婦女實行人工中止懷孕期必須經過強制諮商及六天的思考期。對此,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高雄市教師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健康人生聯盟、台北市雙胞胎協會、台大婦女研究室、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及學者代表謝臥龍教授召開記者會「女人是弱勢不是弱智!」表示反對。
*
台灣女人連線及台北市女權會共同草擬之「生育保健法」5月份由黃淑英委員送入立法院並完成連署,並於12月與新知基金會、台灣別平等教育協會等婦女團體展開遊說工作。
*
10月18日,行政院「生育保健法」拍版定案並送至立法院。思考期部分由五天又再改為三天。此院版「生育保健法」引起行政院內部的婦女權益委員會強烈反對,還引起婦權會委員李佳燕、蘇芊玲、黃長玲、謝臥龍辭職抗議。
*
10月23日,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婦女新知基金會、高雄市新知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民間婦女團體及學生團體共同舉行記者會,抗議行政院版生育保健法草案、並進行連署與呼籲。
*
12月11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召開生育保健法公聽會,婦女團體推薦出席代表有馬偕江盛醫師、萬芳鄧惠文醫師、高雄婦女新知協會理事李佳燕、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蘇芊玲理事長、台北市女權會李兆環理事長、及國際特赦組織曾威凱秘書長。學生團體亦於立法院前表演行動劇表示反對強制諮商及強制思考期之規定。立法院並於同日下午召開生育保健法逐條討論,會議並未論及強制諮商及思考期部分。
*
12月11日下午立法院審生育保健法至第八條(楊版第7-1條)。
2007年
*
1月4日,立法院審生育保健法,因委員出席人數不足流會。
*
2月,台灣女人連線出版生育保健法小手冊--「女人的身體是誰的?優生保健法來決定」。
*
5-7月,「台灣女人連線」舉辦6場「人工流產思考期座談會」,從電影欣賞(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切入,透過電影方式呈現多種女性的處境及困境,並藉由討論影片的過程瞭解社區婦女對於人工流產之想法。其後再由講師及專家學者介紹目前法規,並與與會者對話,瞭解需求。合辦團體為:「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高雄縣向陽家園」、「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高雄縣慧質熱愛生命協會」、「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以及「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
2008年
*
5月13日,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國會辦公室舉辦「2008生育保健法婦女團體座談會」,針對婦團版「生育保健法」草案內容作討論與意見交流。
*
7月10日,台灣女人連線草擬之「生育保健法」6月份由黃淑英委員送入立法院並完成連署。
+ read more

2006-02-21
避孕貼片可能造成血拴的風險!
去年11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要求避孕貼片的製造商奧索藥廠(Ortho-McNeil)必須加入警告標示,告訴使用者使用避孕貼片會比口服避孕藥多吸收60%的雌激素。FDA最近又指出,有研究顯示使用Ortho
Evra避孕貼片比使用口服避孕藥發生血拴的機率較高。
最近美國嬌生公司旗下的奧索藥廠為了瞭解避孕貼片的副作用進行了兩項研究,第一項研究顯示,使用Ortho
Evra避孕貼片的婦女比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會發生兩倍的非致命血拴風險。但另外一項研究顯示,使用避孕貼片不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FDA的Dr.
Shames表示,這項研究仍持續在進行中,還要再18個月才有結果。FDA雖未因此立即採取行動,但會密切注意使用避孕貼片可能造成的後遺症
對此,嬌生在台子公司楊森藥廠表示,台灣上市的避孕貼片名稱為Evra,與在美國上市的Ortho
Evra不僅名稱不同,因製造地不一樣,雌激素的含量也不同,在台灣上市的避孕貼片雌激素含量較少,且自從93年在台上市以來尚未出現引發血拴副作用的報告。對此說法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並不認同,若同一藥品會因為製造地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藥效,那麼藥品要上市前所做的審合評估就必須包含製造地才是。
+ read more

2006-02-21
避孕貼片可能造成血栓的風險!
去年11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要求避孕貼片的製造商奧索藥廠(Ortho-McNeil)必須加入警告標示,告訴使用者使用避孕貼片會比口服避孕藥多吸收60%的雌激素。FDA最近又指出,有研究顯示使用Ortho
Evra避孕貼片比使用口服避孕藥發生血栓的機率較高。
最近美國嬌生公司旗下的奧索藥廠為了瞭解避孕貼片的副作用進行了兩項研究,第一項研究顯示,使用Ortho
Evra避孕貼片的婦女比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會發生兩倍的非致命血栓風險。但另外一項研究顯示,使用避孕貼片不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FDA的Dr.
Shames表示,這項研究仍持續在進行中,還要再18個月才有結果。FDA雖未因此立即採取行動,但會密切注意使用避孕貼片可能造成的後遺症
對此,嬌生在台子公司楊森藥廠表示,台灣上市的避孕貼片名稱為Evra,與在美國上市的Ortho
Evra不僅名稱不同,因製造地不一樣,雌激素的含量也不同,在台灣上市的避孕貼片雌激素含量較少,且自從93年在台上市以來尚未出現引發血栓副作用的報告。對此說法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並不認同,若同一藥品會因為製造地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藥效,那麼藥品要上市前所做的審合評估就必須包含製造地才是。
+ read more

2006-02-21
避孕貼片可能造成血拴的風險!
去年11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要求避孕貼片的製造商奧索藥廠(Ortho-McNeil)必須加入警告標示,告訴使用者使用避孕貼片會比口服避孕藥多吸收60%的雌激素。FDA最近又指出,有研究顯示使用Ortho
Evra避孕貼片比使用口服避孕藥發生血拴的機率較高。
最近美國嬌生公司旗下的奧索藥廠為了瞭解避孕貼片的副作用進行了兩項研究,第一項研究顯示,使用Ortho
Evra避孕貼片的婦女比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會發生兩倍的非致命血拴風險。但另外一項研究顯示,使用避孕貼片不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危險。FDA的Dr.
Shames表示,這項研究仍持續在進行中,還要再18個月才有結果。FDA雖未因此立即採取行動,但會密切注意使用避孕貼片可能造成的後遺症
對此,嬌生在台子公司楊森藥廠表示,台灣上市的避孕貼片名稱為Evra,與在美國上市的Ortho
Evra不僅名稱不同,因製造地不一樣,雌激素的含量也不同,在台灣上市的避孕貼片雌激素含量較少,且自從93年在台上市以來尚未出現引發血拴副作用的報告。對此說法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並不認同,若同一藥品會因為製造地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藥效,那麼藥品要上市前所做的審合評估就必須包含製造地才是。
+ read more

2006-02-08
[記者會] 2006 V-Day在台北‧直到暴力終...
但自從他們輪流地摧殘了我七天,他們的身體聞起來像糞便和燻肉般惡臭,他們把骯髒的精液留在我的體內,於是,我變成一條滿溢著毒藥和膿血的河流,所流之處一片死寂。
我的陰道,一個生機勃勃四周環水的小山村。
他們侵略它,屠殺它,燒盡它。
現在我不再碰觸它,不再親近它....
「陰道獨白」
_
伊芙‧安絲勒_
_ _
2005年,台灣首次獲得美國「V-Day」授權在台公演美國劇作家伊芙‧安絲勒(Eve
Ensler)的不朽名作《陰道獨白》,並在台北與觀眾們見面。2005年的《陰道獨白》戲劇公演正式對外宣傳後,門票在一週內即被索取一空;此外,更接到數通電話要求加開場次。但礙於美國「V-Day」一個城市只能有兩場演出的規定,無法讓更多人感受它的魅力。
V-Day「陰道獨白」劇曾在全世界1,100多個地方演出,今年(2006)劇作家伊芙‧安絲勒(Eve
Ensler)首度在劇中加入二次大戰受日軍迫害,倖存至今的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故事。
2006年,台北有幸再度成為「V-Day」全球運動的一員。「2006台北V-DAY團隊」由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終止童妓協會等三個關心女性權益的團體以及一群跨文化背景的女性劇場工作者所組成,延續V-DAY「終止女性人身暴力」的精神,集合民間團體的力量,一同以創意的方式,喚起社會大眾關注,並且省思台灣婦女受暴日益嚴重的問題。
「2006台北V-Day團隊」表示,在台灣,施加於女性身上的暴力行為猖獗且令人震驚:根據2004年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統計,全國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共計46,613件,其中38,888件為女性受暴者,高達83%,也就是平均每一天有將近107個女性受到暴力對待;2004年性侵害案件通報案件數共有6,706件,其中多達97%被害人是女性,幾乎每天有超過12個台灣女性遭遇性侵害,這都僅是冰山一角,未通報、隱忍的情況更是無法估計的黑數。女性處境如此,竟是連在家都不安全!因此我們希望透過一年一度「V-Day」舉辦,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女性受暴」的處境,並且提升對相關議題的關心及敏感度,希望台灣女人不再暗夜哭泣!
再者,《陰道獨白》一劇原著共有十段獨白,包含不同種族、階級、年紀的女人的不同陰道經驗,有月經、性高潮、女同性戀、生產、婦科經驗、性暴力等,作者伊芙‧安絲勒每年亦不斷加入新的議題。而2006年全球V-DAY主題為支持日軍性奴隸(慰安婦)的求償運動,並向致力於該議題的運動者致敬。為配合年度主題,本劇的導演陸慧綿及楊智媛首度將慰安婦故事納入該劇演出內容。當世界各地演出「慰安婦」的獨白時,同時也聚集世界各地的力量一起為這一群阿嬤們討回公道。高齡九十的台灣慰安婦受害者也將在公演當天登台,提醒大家關心這群垂垂老矣的女權運動者,還在為爭取她們遲來的女性尊嚴、人權和正義而奮鬥。
主辦單位表示,為了讓更多民眾能一同參與這場國際年度盛會,2006年的「V-Day」活動除了擴大演出名劇《陰道獨白》之外,也舉辦了徵文徵件、攝影展、書展等相關活動。「2006台北V-Day團隊」竭誠地歡迎民眾加入「2006
V-Day在台北‧直到暴力終止」活動,用行動宣示終止暴力的決心。
2006V-DAY台北活動將訂2006年3月10日中文場及3月11日英文場共兩場,在中油大樓國光廳(松仁路3號)演出,學生贊助每張400元,一般贊助每張500元,貴賓贊助每張1000元,並另有中、英文場套票,所得將全數捐給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終止童妓協會等三個團體,作為發展終止女性人身暴力與提升女性正面身體形象之專案。
在正式演出登場前,我們規劃三場系列活動:
(一)
「創意陰道新印象」徵文徵件活動:由台灣女人連線主辦
以「陰道印象」為主題,文字以500字以下為佳,或繪畫、攝影或自由創作立體作品均可,形式不限,即日起至2/13止。參加及獎勵辦法請洽詢「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
(二)
慰安婦阿嬤影像展:由婦女救援基金會主辦
2/10-16在四四南村(松勤街50號)展出多達50幅前台籍慰安婦的生活影像紀錄。
2/11下午2~3時將舉辦一場「感動與分享」座談會,邀請對阿嬤議題關心的民眾參與,與阿嬤對談。
(三)「打擊性暴力 直到終止日」名人簽名商品網路義賣活動:台灣終止童妓協會/e-Bay拍賣網
自2/28~3/6日止,進行為期一週的限量商品競標,目前已有名模林志玲、台灣棒球英雄陳金鋒等名人提供V-Day簽名T恤、簽名棒球等紀念商品義賣,全數義賣所得亦將納入2006
V-Day台北活動收益中。
(四)相關的其他系列活動請參閱V-Day
網站:www.vday.org.tw
演出日期:2006年3月10日(五)-中文場 /
3月11日(六)-英文場
演出地點:中油大樓國光廳(台北市松仁路3號)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救援基金會、終止童妓協會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贊助單位:台灣農畜產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華氣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拜耳醫療保健事業群、台灣聚合化學品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個企業團體
+ read more

2005-11-17
[記者會]誰是2005婦女健康新殺手?(新...
台灣女人健康網週年記者會
2005/11/17
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是台灣第一個具有性別觀點、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為女人爭取全面性健康資訊及政策權利的健康網站。台灣女人連線自2004年10月成立台灣女人健康網這1年以來,除了藉由網路提供國內外婦女健康相關資訊之外,也到全國各地舉辦座談會,更與其他14個婦女及病友團體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一同落實「男女大不同」的健康新概念。在回顧及檢視這一年來的行動,我們發現,衛生署公布的2004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女性死因的前五名依序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然而台灣女人連線在2005年「婦女健康分區座談」的問卷調查中,台灣女性最憂慮的五大健康威脅卻是:青少女安全性行為問題、性侵害、家庭暴力、社會文化壓力及乳癌。顯示女性關注的議題其實與衛生單位所重視的十大死因有所落差。除此之外,今年人數急遽增加的女性HIV問題,更是完全被大家忽略!
台灣女性最憂慮的健康威脅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表示,台灣青少女生育率位居亞洲國家之冠,因此未預期懷孕實為青少女健康的隱憂。但目前政府在推行安全性行為時,重點竟然是在「禁慾ABC」!所謂ABC的重點是指要「禁慾」、「固定單一性伴侶」、最後關卡才是「使用保險套」。蔡宛芬認為,此舉不但反映了政府在青少年性行為的議題上一直不肯正視「情慾真實存在」的事實,還強化傳統對於「貞操」的錯誤觀念。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一直將性侵害及家暴視為女性的人身安全問題,忽略了這些暴力行為帶給婦女在身心健康上的傷害。根據統計,歷年性侵害被害人主要年齡層超過五成以上分佈在12-17歲,家庭暴力更是讓女人連在自己家裡都不安全,而這些都會使女性受害者出現反覆自我傷害以及其他身心不適症狀。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則指出,性別角色本身對女人的束縛、來自家庭社會環境的壓力、以及自我成長不被重視並缺乏社會支持等,都是造成女性身心疾患的原因。例如:台灣目前約有3%的人口罹患憂鬱症,其中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女性約為20~26%,男性約為8~12%),其原因多元且繁重,91年的調查就顯示,台灣女性憂鬱的主因為「職場關係」、「親子關係」及「夫妻關係」。因此社會環境對於女性健康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被忽略的女性健康死角
婦女的健康常常因為疾病出現的症狀與男性不同而被誤診或忽略,例如HIV的問題:截至2005年10月30日止,台灣的HIV/AIDS累積個案已經破萬,本國籍感染者有9,616人,其中女性803名(8.35%),較2004年12月增加了71.2%。根據WHO的統計,2003年全世界感染HIV/AIDS的女性人口為1900萬人,約佔總感染人口的一半,在亞洲,女性感染者約佔25-35%。與國際趨勢相較,台灣HIV感染者只有8.35%為女性,是由於台灣性教育太成功?台灣女人較幸運?還是因為台灣女人的HIV問題完全被忽略的關係?
國內女性愛滋疫情,有被低估的可能:
長期關心婦女健康議題的立法委員黃淑英表示,對於台灣HIV感染者的女性比例偏低的情形,我們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感到憂慮。憂慮的是台灣女性愛滋疫情有可能是被低估的。從男女自願篩檢比例來看(2003年男女自願篩檢比例為5.5:1),台灣女性接受HIV篩檢比率偏低,可能是造成女性實際感染者沒有被發現而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而篩檢率偏低,可能與男性因服兵役有強制篩檢機制有關;而衛生署在HIV志願篩檢的推廣上,仍以男同性戀者、性工作者等「特殊族群」為主,也會降低女性對HIV的警覺心。
另外,女性在愛滋的症狀上與男性不盡相同,對女性而言,當免疫系統被HIV侵入時,一些會發生在一般婦女身上的婦科疾病,如陰道感染、骨盆發炎等,可能不斷的出現,並變得非常嚴重,而這些症狀可能不會被懷疑與HIV有關。此外,女性愛滋患者也較會發生子宮頸細胞病變及子宮頸癌,因此,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其1994年愛滋病例新定義中,已把子宮頸癌列為愛滋病指標疾病之一。而1997年國外兩項大型研究指出,罹患性病會增加HIV的感染,因此在1998年美國疾病管制局提出預防及治療性病為HIV防治的一環。因此要誠懇呼籲醫師及民眾,加強婦科疾病與愛滋關聯的警覺性!
台灣女人健康網一向致力於從性別角度重新省思女性健康問題,清除因為性別盲所造成的女性健康死角。為增進與民眾之互動並讓我們的意見有更充分的代表性,除了將繼續在全國各地舉辦座談會聽取民眾意見之外,即日起亦將增設女性健康議題網路票選區,讓台灣女性隨時可上網選出最憂心、最關心的健康議題。其票選結果除了成為台灣女人健康網/台灣女人連線未來重點工作之參考,也冀希成為全國女性為自己健康發聲的管道!
+ read more

2005-10-12
多數女性以為心臟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美國心臟病醫學會(AHA)11日在紐約市所舉辦的記者會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表示,其實大部分美國女性都知道心臟病是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卻都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也不採用任何必要的措施保護自己的心臟。
AHA在過去兩年推動「Go Red For
Women」計畫,極力提升女性對於心臟病的危機意識,兩年來已做到提升了50%。但根據AHA今年的問卷調查顯示,雖有46%的女性將心臟病列為女性死因的主要原因,卻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認為自己有得心臟病的可能。AHA認為這中間的落差是一則重要警訊,因此召開記者會呼籲女性對心臟病不再停留在認知上,而是要開始採取行動,作更積極的預防。
根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00,000名女性死於心臟病,這個數字已超過其他六項死因死亡人數的加總。婦女們大多知道如何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例如:要運動、不要吸菸,但並未意識到他們個人身體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膽固醇及高血壓。因此,「Go
Red For
Women」計畫倡導一連串新的行動,除了延續之前的宣導之外,他們會在文宣上鼓勵婦女每天將手放在他們的心臟,感受心臟的跳動,提供女性及醫師如何辨識女性心臟疾病的癥狀,同時也將更積極地提供女性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方式資訊,告訴婦女心臟疾病是與他們切身相關的,並鼓勵他們定期就醫檢查。在宣傳上,AHA則會提供「Go
Red For
Women」的胸章給婦女配戴,並鼓勵她們穿著紅色的衣服到明年二月三日,以表達對國家心臟月的支持。
紐約市勒諾克斯山醫院女性心臟病諮詢中心 (Women’s
Cardiac Care at Lenox Hill Hospital)主任 Nieca
Goldberg更呼籲婦女們必須「知道妳的數字」,包括BMI值、膽固醇數值:含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脂量)、腰圍。若本身為糖尿病患者,還必須注意空腹血糖值。
台灣2004年有5,113名女性死於心臟病,占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目前,國內並沒有特別針對台灣女性對心臟病的病意識方面進行研究,同時,也缺乏針對女性心臟病的本土研究。美國的例子對於台灣而言是個很好的借鏡,相關單位應鼓勵女性,從「知道妳的數字」,多關心自身的心臟健康。
+ read more

2005-09-04
[記者會]「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
「處女迷思千年戳不破?!」
拋開處女魔 作自己身體的主人
日前王姓女子因婦產科內診導致處女膜破裂,因身心受劇烈創傷而向院方索取500萬元的賠償。其實類似的醫療糾紛在2003年年底也曾發生過:北市一婦產科黃姓女醫師,因業務過失破壞了患者的處女膜,被判刑6個月。更早在1999年時,一些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因為資訊不足,作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造成處女膜破裂,更引起媒體一陣騷動,並出現「6分鐘誤一生」的報導。這些事件除了顯示出醫病關係連最根本的溝通及尊重都出現問題之外,更凸顯了當女性健康碰上「處女膜」時的尷尬處境。但是在我們對這些事件的受害者深表同情時,卻忽略了躲在事件背後真正壓迫女性的的元凶——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迷思。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基本上,處女膜的存在並沒有任何實質上的作用,對於女性身體的健康沒有任何意義,然而這層薄膜卻能夠在女性的心理造成如此巨大的約束及傷害,主要原因在於社會賦予它「神聖」的意義,讓處女膜凌駕女性本身的主體性,而成為女性最珍貴的東西,並藉此壓抑女性的情慾自主發展。
台北市女權會副秘書長張明怡也表示: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時至21世紀,從外籍配偶仲介公司的「處女品質保證」廣告;人造處女膜手術的出現,以及網路上一片一千元的處女膜,在在表現出這種壓迫女性的父權價值依然根深蒂固。追根究底,許多男人至今仍然視女人為自己所擁有的財產,而處女膜的「原封包裝」證實這個女人不是別人「用」過的「二手貨」。
立委黃淑英則認為「處女膜」對於男性與女性沒有實質的意義,但對於女性的身體卻會造成傷害與不便。許多女性因為怕破壞處女膜而不敢做內診、子宮頸抹片,直接影響到女性的健康。再者,處女膜情結還會造成女性在行動上的諸多不便,以衛生棉條為例,在國外,由於衛生棉條讓女性在經期時,擁有更多的行動自由,廣受女性的歡迎,而台灣女性卻因為「處女」情結而怯於使用衛生棉條。
衛生署病人安全委員會蔡宛芬委員認為:醫病關係簡單來說應該是一種伙伴關係,是互相信任與溝通的關係,病人有知的權利,而醫生有告知的義務。而這個事件從醫病關係的角度上,醫師並沒有盡到妥善告知及溝通;此外,當病人表示不舒服時醫師就應該停止當下的行為,而非只是一味要求病患不要亂動。但社會的「處女情結」觀念,的確也可能使男醫師面臨一個困境:到底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婦女充分瞭解卻不會造成女性醫用者有性騷擾或歧視的感覺?由護理人員告知或內診書面說明書的方式來處理應該可避免此種難處。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醫師認為,這次事件其實也是醫療品質的問題。醫師也是人,如果在門診量大、看診時間太短的情況下,有些醫師態度不佳甚至出錯多少是難免的,但醫師自己本身還是要先學會道歉。針對此次事件,醫生應該顧及病人的感受,當病患感受不舒服時要尊重病患的感受,畢竟病人是有感覺的人,而非機器。此外,謝卿宏醫師也提到了醫師法第11條: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身為一位婦產科醫師,謝卿宏表示如果不做內診檢查就做治療行為並不完整、且如同是亂槍打鳥,如果病患拒絕內診,以對醫療品質的要求,他會拒絕繼續該醫療行為、並建議病患退診。
此次事件再一次凸顯女性仍受傳統貞操觀念的箝制,因而造成其心理極大的傷害。事件中王女士長期生長在這種道德觀的社會結構之下,會因為自己的處女膜無故破損而心理受創,我們非常能夠理解,也深表同情。然而我們認為,事件背後真正的元凶其實是父權體制下千年戳不破的「處女情結」迷思。我們呼籲女性作自己身體的主人,更應以集體力量打破將女體商品化與壓抑女性情慾的枷鎖--「處女情結」。為了要戳破千年妖怪處女魔,我們發起台灣女性使用衛生棉條運動!鼓勵女性多使用衛生棉條,用具體行動拋開處女膜迷思
、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取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 read more

2005-06-21
科學家呼籲加速管制影響生理性別的化學...
上個月在捷克斯拉夫共和國舉行了一個會議,當時有超過100名的毒物學家及化學家參與,會議後所發表的布拉格宣言(Prague
Declaration)中表示,目前對於化學物質的使用安全立法規範還不夠,而這些化學物質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雖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但也不應該因此延緩國家規範的行動。
這些化學產品稱之為環境荷爾蒙(endocrine
disrupters),最近幾年雖然有許多專家學者開始擔憂並呼籲它們的危害,但是此次宣言是第一次科學家們集結在一起,並對歐洲國家的領導者們發聲。
環境荷爾蒙是幾千種化學物質(如:多氯聯苯及戴奧辛)的總稱,而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殺蟲劑、化妝品、及藥品等等,都含有這些化學物質。荷爾蒙對於身體功能的影響包括了身體的成長及發展,而環境荷爾蒙則有可能阻止或干擾原本的活動,對身體帶來危害。在野生動物身上,我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
它們影響所帶來的生理性別的扭曲,對此,布拉格宣言提醒應引以為戒。
科學家們很早以前就開始懷疑歐洲男性的生育問題以及乳癌、睪丸癌等與環境荷爾蒙有關。上個月,美國科學家甚至發現有證據顯示,塑膠用品中所含可使塑膠更有韌性的苯二甲酸鹽明顯危害到男性胎兒的生理發展。更有研究指出,塑膠玩具及塑膠袋等,都有可能干擾男性性器官的發展。
倫敦一毒物學家Andreas
Kortenkamp表示,許多環境荷爾蒙的負面影響都是在
婦女子宮中發展、並影響胎兒。此外,如果一個一個的檢視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發現它們其實沒有影響,但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因為這一個一個的化學物質加在一起後所產生的雞尾酒效應,才是環境荷爾蒙有害的地方。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更有系統的驗證及控制這些產生環境荷爾蒙的化學物質,更重要的是國家應盡快立法管制。
+ read more

2005-06-17
[聲明稿]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回應關於部...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回應關於部分負擔
6月17日健保局公告調漲部分負擔,「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對此表示嚴重的抗議,並且譴責健保局竟然違反法規,在沒有經過監理委員會的同意之下,即擅自調整部分負擔,完全無視於法令的規定及醫療使用者的權益。
衛生署與健保局不斷地以「落實轉診」制度作為調漲部分負擔的理由,還以轉診制度已經是全民的共識來加強調漲的合法性。但調漲部分負擔真的就可以落實轉診制度嗎?台灣的轉診制度真的準備好了嗎?這是民眾最焦慮的地方,我們要問衛生署與健保局:
一、 調高部分負擔就能落實轉診制度嗎?
衛生署與健保局不斷地將調高部分負擔做為落實轉診制度的唯一方法,但我們疑惑的是:從健保開辦迄今,部分負擔已經調了六次,為什麼前幾次調漲部分負擔無法達成轉診制度,而這一次可以呢?
根據民國九十三年健保局所委託的研究報告顯示:從現有的國內文獻來看,部分負擔對於落實轉診制度到底有多少的效應,至目前為止尚未有定論。而國外亦有醫學統計顯示,用漲價的方式誘導民眾就醫,只有一開始會有效果,長期下來民眾習慣之後,就醫模式還是會回到原來的習慣。
無論是實務或是學理上均無法證明調高部分負擔能落實轉診制度的情形下,我們無法接受衛生署/健保局再次以落實轉診制度之名調高部分負擔。
再者,假設這次調漲部分負擔真的可以誘導民眾到診所看病,我們還是要問:
二、
基層醫師準備好了嗎?轉診的銜接機制準備好了嗎?
目前衛生署/健保局利用已有的轉診流程加上正在試辦的整合性家庭醫師制度來說明民眾醫療體系的轉診制度已經完成,要民眾安心到基層診所就醫。但是,現有的轉診流程不就是因為有「問題」/成效不彰,所以才開始試辦整合性家庭醫師制度計畫,然而至2004年12月底實際上加入計畫的只有269個社區,約有1千位醫師左右,約佔基層醫師的15%。而執行的狀況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評估證明:衛生署/健保局的家庭醫師制度的確能達到轉診的效果,並能確實保障民眾的健康。
雖然衛生署針對此次調漲提出了配套措施,包括增加整合性的家庭醫師、建構雙向轉診制度以及限制大醫院增加病床數等,對於這些所謂的「配套」,我們看不到衛生署對於民眾對轉診制度疑慮的回應。對於民眾來說,「大病看大醫院、小病看小醫院」是理所當然的事,問題是:民眾如何分清楚什麼是大病、什麼是小病?一個咳嗽可能是SARS、可能是肺結核、可能是…,基層醫師能不能真的看出「病因」,是大家不敢到診所的原因,沒有後送的支持系統、捉著病人不放,都是民眾到基層看病的疑慮。但衛生署只以增加整合性家庭醫師來解決,但是我們連整合性家庭醫師制度是否真的有成效都還不知道;而且所謂的增加是增加多少?如果整合性家庭醫師制度不能普及到每一個地方,不是反而懲罰那些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民眾。更何況,哪有衣服正在改,就叫人家穿下去?
健保局不斷地以此次調漲只有兩成的民眾會受到影響,但如果已經有七成的民眾不是在大醫院看病,這不表示台灣的轉診制度已經作的很好了,我們有需要因為這兩成的人大費周章嗎?再者,這兩成不必在大醫院看病的民眾,到底有多少是在大醫院看病的?健保局到現在也沒有告訴我們,除了明顯的因為基層診所無法處理的疾病外,身心障礙者亦會因為沒有無障礙環境只能選擇到大醫院就醫,而一些特殊用藥在基層拿不到的情形,也是迫使民眾只能往大醫院跑的原因,健保局不去細查民眾往大醫院就醫的原因,而僅從「統計數字」來作政策的判斷,是一個非常粗糙的決策模式!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表示,衛生署以官冕堂皇理由來掩飾調整部份負擔的不正當性,卻刻意忽略落實轉診制度必須從整體支付體系改革,以及台灣的醫療生態調整來著手,一昧著拿民眾開刀,不禁無助於轉診,更是直接懲罰民眾的作為,督保盟除反對衛生署/健保局如此粗暴/非法的調漲行動,更對健保局竟然罔顧人民的就醫權益而擅自調漲的舉動表示嚴重的抗議與失望!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