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21-09-10
人工流產除罪!墨西哥歷史性判決!
墨西哥最高法院在9月7日裁定,判決「人工流產為刑事犯罪」是違憲的,這是婦女健康和人權倡導的重大勝利,寫下歷史新頁。相較美國德州於日前開始施行史上最嚴人工流產禁令,兩相對照,令人唏噓。
墨西哥為全球第二大天主教國家,人工流產合法意味著法院不能再起訴人工流產案件。這是繼阿根廷人工流產除罪後之後,另一歷史性里程碑。
墨西哥最高法院院長Arturo
Zaldivar表示,這一決定是所有女性,尤其對最弱勢女性的「分水嶺時刻」。最高法院大法官Luis
Maria
Aguilar稱這項裁決結果是「女權的歷史性一步」,並表示「這與人工流產權無關,而是關乎女性的決定權與那些能懷孕做決定的權利。」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拉丁美洲天主教大國的阿根廷及墨西哥先後將人工流產除罪,顯示國家對於女性自主的尊重及提升。而美國大大限制人工流產的禁令,是宗教的執著優於對女性的保障,更是政治凌越女性。
進步的法官和不敢表態的總統
墨西哥擁有約1億天主教徒,是全球第二大天主教國家,僅次於巴西。天主教會反對一切形式的人工流產。
目前,擁有34個州的墨西哥,僅有墨西哥市及其他三個地區能夠合法人工流產。在其他地方,只有在遭性侵或母體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女性才能合法人工流產。
此次最高法院的投票源於2018年的一起案件,該案件挑戰了墨西哥北部與德州接壤的Coahuila州的人工流產罪,該州法律規定女性非法人工流產最重處以3年有期徒刑。
數百名主要是貧窮的墨西哥婦女因人工流產被起訴,而至少有數十名仍被監禁。
越來越多的女權運動者走上墨西哥街頭呼籲變革,包括呼籲終止該國大部分地區的反人工流產法。在Coahuila州首府Saltillo舉行的一次示威活動中,手持綠色頭巾象徵「擁護選擇權(Pro-Choice)」運動的參與者擁抱並高呼「人工流產不再是犯罪!」
最高法院7日出席的10名大法官一致認為,禁止女性人工流產侵犯了婦女的身體自主權,裁定該州的人工流產法律違憲。
墨西哥各州擁有決定其法律的自主權,但如果違反最高法院的裁決,將被宣告無效。Zaldivar院長說,7日的投票確立了該國所有法官的法定標準,不再起訴任何人工流產婦女。
Coahuila州政府發表聲明稱,該裁決具有追溯效力,任何因人工流產而被監禁的婦女都應「立即」獲釋。
墨西哥左翼總統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謹慎地避免在此事上表明立場,僅稱這取決於法庭。在他2018年競選活動期間,他與一個由基督教保守派創立的小型政黨結成聯盟,該政黨以強烈反對人工流產而聞名。
相比之下,2007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破天荒將人工流產合法化時,當時擔任市長的外交部長Marcelo
Ebrard在Twitter上慶祝法院的裁決是「婦女權利的偉大日子」。
美國女性可能「跨國人工流產」
美國一些州已採取行動限制人工流產。德州上週在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干預下,懷孕六週後全面禁止人工流產的禁令已開始施行,即使是遭到性侵或因亂倫懷孕也不例外。
墨西哥的裁決可能導致德州等州的美國女性前往邊境以南終止妊娠。
編譯來源:REUTERS(2021.09.09)
+ read more
2021-09-02
「懸賞」萬元消滅人工流產 美國最嚴禁...
美國最嚴苛的人工流產禁令今日於德州生效,此一法令幾近全面禁止人工流產,並附加了「懸賞」條款。
被稱為「德州心跳法(Texas Heartbeat
Act)」的這項法令是由共和黨德州州長Greg
Abbott於今年5月簽署
,禁止醫療從業人員檢測到胎兒心臟活動後施行人工流產,即使遭到亂倫、強暴、性犯罪受害也不例外,而胎兒心臟活動大約出現於懷孕六週左右。
這是美國共和黨推動提高人工流產門檻的一部分行動,至少有12個其他州對懷孕早期進行人工流產頒佈了禁令,但都被阻止生效。
捍衛女性人工流產權利的組織指出,指出,85%至90%的人工流產發生在懷孕六週後,德州這項法令等於完全禁止了人工流產,並且可能會迫使許多診所關閉。自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對羅訴韋德案(Roe
vs.
Wade)作出裁決以來,任何州都不允許這樣的禁令,這是一項具有象徵意義的裁決。
「懸賞」1萬美元 鼓勵興訟
這項法令與過往不同之處在於鼓勵公民檢舉執行人工流產的醫療人員和幫助或教唆人工流產的任何人。贏得此類訴訟的公民將獲得至少一萬美元(約新台幣28萬元)
,而且這份酬金將由被告支付。
這樣的「懸賞條款」讓保守派或有意透過訴訟求償的有心人士,簡單地就能對提供人工流產的醫療單位求償,等於是透過大量民事興訟消滅提供人工流產的醫療院所,州政府甚至不需親自執法,可謂反人工流產保守陣營於法律上的一大突破性勝利。
德州州長Abbott於推特上表示:今天開始,每一個有心跳的胎兒都將免受人工流產的傷害。
點燃各界震撼與怒火
事實上,在美國,類似這樣的心跳法案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長年的政策角力中,保守州時常發起修法,企圖禁止或提高人工流產門檻。但絕大多數都會在法令正式生效前,透過訴訟,遭到司法體系、甚或最高法院擱置,但德州心跳法卻進入「實質生效」階段。
然而,此次這樣高度爭議的法令生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迄今沒有作為。
最高法院在9月1日晚間的緊急表決中,以5比4的結果拒絕對德州心跳法案發出禁制令。最高法院表示,不發禁制令是因為目前的訴狀理由不足以支持緊急處份,這是技術性問題,而不是對該法案有既定立場。
這是美國前總統川普讓9名大法官中以保守派占多數後,最高法院處理的第一起人工流產案件。
現任總統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德州這項法令公然違反了羅訴韋德案中確立的憲法權利,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先例,法律「無恥地」賦予普通公民對他們認為幫助他人人工流產的任何人提起訴訟的權力。
美國醫學會表示對「惡劣的法律」深感不安,對最高法院的不作為感到失望。
趕在法令正式生效前,德州提供人工流產服務的診所,擠滿了患者進行手術。另有大量電話湧入要求預約,其中一家診所甚至半天就接到400通電話。
編譯來源:CBC NEWS(2021.09.01)、The Guardian(2021.09.01)
+ read more
2021-08-17
世界上最小的新生兒 出院了!
全球出生時最小的嬰兒,新加坡的Kwek Yu
Xuan,經過13個月的加護治療,已從醫院回家了!
Kwek Yu
Xuan出生時身長24公分、體重210公克,相當一個蘋果的重量。出生時只有25週大,比一般滿40週出生的嬰兒早很多。
在這之前,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資料,最小嬰兒的記錄是2016年出生於德國的孩子,體重230公克。而金氏世界紀錄的資料,是一名2018年出生於美國的孩子,體重245克。
Yu Xuan的母親Wong Mei
Ling被診斷出有子癲前症,這是危險的高血壓,會傷害母體和胎兒的重要器官而致命。Mei
Ling比預產期早4個月進行剖腹產。
動蕩中的一線希望
Yu
Xuan現在健康多了,體重達6.3公斤。她出生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認為她「生存的機會有限」,醫院表示,Yu
Xuan出生時有許多併發症,即使困難重重,她的堅持和成長鼓舞了周圍的人,成為一個不尋常的「COVID-19嬰兒」,是動蕩中的一線希望。
住院期間,Yu
Xuan依靠多種治療和不同的機器維生。醫師説她的健康和成長進展得很好,所以能夠出院。
Yu
Xuan仍然有慢性肺部疾病,出院後還是需要呼吸輔助,醫師説她會隨時間變得更好。
Mei Ling告訴當地媒體,Yu
Xuan的出生和大小對她來說都是一個驚嚇,因為她的第一個孩子,目前4歲的男孩,是足月出生的。
Yu
Xuan的父母經由大衆募款行動,得到36萬6,884美元支付長期的住院費用,他們在聲明中表示了對醫院工作人員的感謝。
編譯來源:BBC NEWS(2021.08.09)、CNN NEWS(2021.08.10)
+ read more
2021-08-09
重男輕女 10年內消失470萬個女孩
《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發表研究指出:因為傳統文化偏愛男孩,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國家,包含中國及印度等,即使在未來20年內多生男性的現象漸減,到2030年將會多失去470萬個女孩。到2100年,女孩出生將會再減少1百萬個。
2100年本世紀結束前,如果所有出生性別比例風險增加國家,如: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人口密集的國家,其出生性別比例如果也提高超過自然的比例(女:男=100:105),那麼女性將比男性少達2千2百萬人。
研究人員説,自1970年代,從南東歐到東南亞偏好男孩的幾個國家,因為產前性別的選擇扭曲了出生性別比例。這種偏好的後果是全球年輕男性過多,且多約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對整個社會和經濟影響無法想像。
在男性「過剩」的社會裡,適婚男女比例失調會導致「婚姻擠壓」,或者可能增加反社會的行為和暴力,最終都可能長遠地影響社會的穩定性和永續發展。
過高的女孩死亡率
聯合國指出,生前性別的選擇是有害的習俗,等同童婚及女性割禮。產前性別選擇,是指在篩檢顯示胎兒的性別之後,女胎通常被人工流產。先前的研究估計在1970至2017之間,因產前性別選擇,約有4千5百萬女性沒有出生,其中95%發生在中國或印度。
另外,證據顯示有些社會疏忽及歧視女孩,使得女孩死亡率高於男孩。2015年的研究發現幾十年來,消失的女性,包括過高的死亡數,正在慢慢地上升。在2010年,消失的女性高達1.26億;到2035年,預期將達1.5億。
這個研究的作者之一John
Bongaarts博士表示,未來因死亡率過高而消失的女性人數,可能遠高於女性未能出生的消失人數。
如何保障女性的生命
雖然研究專家對未來出生性別比例會增加或漸趨正常,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致認為性別平等是目標,需要採取政策監督,推動反對性別偏見的行動。
為了瞭解出生女性「消失」的嚴重性,重男輕女的國家需要監控出生性別比例;檢視在家庭和團體中,持續性別偏見背後的因素,做為政策考量;並掌握全世界未來性別結構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8.02)、Medical News
Today(2021.08.04)
+ read more
2021-08-07
男孩穿裙子上學 抗議禁止穿短褲的保守...
7月19日,英國氣象局首次發布了極端高溫的琥珀色警告。在這樣炎熱的天氣裡,ornwall郡的Poltair中等學校不允許學生穿短褲。
在這樣炎熱的氣溫下,一群男孩們被告知不能穿短褲,決定穿著裙子進行抗議。
Poltair學校目前的制服政策不允許穿短褲,但允許穿裙子。
15 歲的Adrian
Copp和大約12個10年級學生決定利用學校制服政策的這個漏洞─允許穿裙子但沒有指定性別─穿著裙子上學,以突顯學校「過時的校服政策」。
Adrian說:「我發現它確實涼爽了很多,在這麼熱的天氣裡長穿褲真的很不舒服......情況喜憂參半,有些老師認為我們在胡鬧。但也有人為我們加油。」
「我們被趕出課堂並禁止參加社交活動24小時,但我們被解禁了,因為他們找不到任何可以指控我們的東西。」「我們沒有違反任何規則,只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在這種高溫下穿短褲,女孩們也一樣。」
其來有自
事實上,這場戲劇性的行動在2017年6月也發生過。
在Devon郡的Isca
academy學校,30多位男生也是穿著裙子抬頭挺胸地上學,抗議在自1976年來最炎熱的天候裡,學校不允許男生穿短褲。
抗議行動延續了5天,因為媒體大肆地的報導,引起諸多的關注。最後,學校因此改變了制服政策。
有媽媽的支持
Adrian的媽媽Donna,完全支持她的兒子,並很自豪Adrian有勇氣表明立場。
Donna說:「當他上小學時,穿短褲沒問題。但不知為什麼,到了中學就不允許這樣做。幾年來,這一直持續在爭論。」
「校服政策沒有具體的性別規定,我們想遵守規則。理想情況下,應該也為女孩開放穿短褲。有些女孩不喜歡穿裙子,所以這是所有學生的問題。」Donna補充道。
編譯來源:MIRROR(2021.07.20)、THE INDEPENDENT(2021.07.20)
+ read more
2021-06-23
哪種新冠病毒疫苗最好?
隨著COVID-19疫苗的陸續推出,越來越多人會問:哪種疫苗最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定義什麼是「最好」。「最好」是指疫苗更能保護你免受嚴重疾病的侵害?保護你免受任何變種病毒的影響?只需打一劑?適合你的年齡?儲存方便?還是其他?「最好」的定義可能有無數種。
即使我們可以定義什麼是「最好」,也不是說人們就可以任意選擇疫苗。在更多的疫苗問世之前,基於當前的臨床數據和衛生主管機構的建議,或者來自醫生根據個人健康狀況所提供的建議,全世界絕大多數人都將接種任何目前可取得的疫苗。
因此,哪種COVID疫苗「最好」的直白答案就是:「你現在可以接種得到的那個」。
為什麼比較COVID疫苗會如此困難呢?以下是幾個原因。
臨床試驗結果就僅此而已
人們可能以為疫苗的臨床試驗會提供關於哪種疫苗是「最好」的答案,尤其是全球衛生主管機構用來判斷是否批准使用的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內容。
這些試驗通常在數萬人中進行,比較接種疫苗者與接種安慰劑者罹患COVID-19的病例數。這可以提供療效的衡量標準,或者疫苗在嚴格控制的臨床試驗條件下的效能如何。
我們知道不同的COVID疫苗效能不同。例如,臨床試驗中指出,BNT疫苗(輝瑞)預防症狀的效能為95%,而AZ(阿斯特捷利康)的效能為62-90%,這取決於試驗過程中的給藥方式。
但直接比較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是複雜的,因為試驗進行的地點和時間都不同,這意味著社區的感染率、公共衛生措施和病毒的變種類型等背景可能有所不同。此外,受試者的年紀、種族、及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會有影響。
疫苗間的比較要透過「頭對頭」研究
比較疫苗效能的方法之一,是進行「頭對頭」研究。所謂「頭對頭」研究,是指在同一試驗中接種了不同疫苗的受試者結果比較。
在同一試驗中,如何衡量效能、研究體群和其他所有因素都是相同的,透過控制變因,可以確定試驗的差異一定來自於疫苗間的差異。
例如,英國正在進行一項頭對頭試驗,比較AZ和Valneva疫苗(法國Valneva公司研發中),第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將今年會完成。
臨床試驗和現實世界的距離?
在頭對頭研究結果問世之前,實際的施打情況也提供了許多疫苗如何作用的資訊。真實世界的數據告訴我們疫苗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而不是試驗中得到的效能(efficacy)。
藉由比較向相同人口施打不同疫苗的國家,可以比較疫苗的有效性。例如,來自英國的最新數據顯示,BNT和AZ疫苗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它們都能可靠地預防COVID-19症狀、住院和死亡,即使只接種一劑也是如此。
因此,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乍一看「最好」的東西並不一定適用於現實世界。
疫苗混打的未來
由於接種後的免疫力可能自然減弱,需要定期加強免疫力以維持有效保護,目前人們接種的COVID疫苗不太可能是最後一次接種。
一項來自西班牙的報告指出,混合搭配疫苗是安全的,可以產生非常有效的免疫反應。因此,隨著時間的演進,這可能是保持疫苗高效力的可行策略。
換句話說,「最好的」疫苗可能是多種不同的疫苗混合使用。
變種病毒已經開始傳播,雖然目前的疫苗對這些變種的保護作用較弱,但它們仍然有保護力。包括Moderna(莫德納)在內的疫苗公司正在迅速更新疫苗,以對付特定變種。
因此,雖然一種疫苗在三期試驗中可能具有更大的效能,但該疫苗在預防未來的變種病毒,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
最好的疫苗是現在就可以獲得的疫苗
想要「最好」的疫苗是非常合理的,但綜合各項現實與研究數據,最好的疫苗是現在就可以得到的疫苗,因為它可以防止感染COVID-19、減少高風險族群被感染,並大大降低罹患重症的風險,所有目前可用的疫苗都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從集體的角度來看,這些好處是多重的。接種疫苗的人越多,社區就越有免疫力,也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從而進一步遏制了COVID-19的傳播。
全球疫情大流行是一個高度動態的局面,隨時都有變化,包含新出現的變種病毒、全球疫苗供應不確定、政府行動不周全及許多地區有可能爆發疫情等,所以等待完美的疫苗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每一種推出的疫苗都是讓世界能常態運作的一小步,但這每一步都意義重大。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06.17)、The
Conversation(2021.05.07)、NATURE(2021.05.19)、The BMJ(2021.01.26)
+ read more
2021-06-07
英國是對 Covid 疫苗「最信任」的國家
一項針對15個國家/地區的調查顯示,英國是對Covid疫苗信任度最高的國家。近90%的人表示他們相信疫苗。
其次則為以色列,83%受訪者表示對疫苗有信心。日本信任度最低,為47%,這也反應在接種率上。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團隊自2020年11月以來,與YouGov合作調查,持續追踪人們對疫苗接種的態度,調查超過6萬8千人。研究團隊表示,整體信任度已經攀升。
施打與否的考量
調查發現,在疫苗尚未廣泛使用的國家,沒有接種疫苗的最常見原因是:不符資格。
英國和以色列是迄今為止接種疫苗劑量最高的國家。目前,英國超過一半的成年人都接種了兩劑的疫苗。87%的英國受訪者表示對疫苗有信心。
相比之下,日本的疫苗接種行動起步較晚,且有供應短缺和組織障礙的問題。
這項調查同時詢問了人們其他較關注的問題,包含:安全性、可能的副作用,還有對衛生當局的信心。英國人對衛生當局會為他們提供有效疫苗的信心最高,為70%,韓國人是42%。
研究團隊負責人之一Sarah
Jones表示,她對人們對疫苗信任的增加感到鼓舞。然而,研究結果表明,要讓公眾確信冠狀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另一名研究負責人Melanie
Leis說:「從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在不同程度上信任不同的Covid-19疫苗。領導者應增強民眾對所有核准的疫苗種類的信心,使接種計劃能夠覆蓋更多人並更有效地遏制疫情。」
編譯來源:BBC NEWS(2021.06.04)、BBC NEWS(2021.06.04)、BBC
NEWS(2021.05.24)
+ read more
2021-05-14
35歲是女人生育門檻?男人呢?(Ⅱ)
男人沒有生育率下降的問題嗎?
你知道什麼人過了35歲,也不會被視為過了生育高峰期嗎?男人們!
人們仍然普遍認為男人沒有生育的生理時鐘,在任何年齡都可以成為父親。但是,精子的年齡恐怕並不像美酒那樣越陳越醇。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精子品質會下降。研究顯示,年長父親所生的嬰兒出現健康問題、精神病和認知障礙的可能性增加。另有一項研究顯示,不孕症完全來自男性因素的有20%-30%,而所有不孕病例中包括男性因素的有50%。但是,跟女人面臨的社會壓力比起來,很少有人對30多歲的男人強調冷凍精子來保持精子品質,對吧!
據Dr.
Nargund說,在她經手的案例中,有一半的生育問題與男人的年齡有關,而不是女人的年齡。研究表明,儘管有些男人到了70歲還會生,但40歲以上的男人比20多歲的男人要多花五倍的時間才能懷孕。
去年(2020),Rutgers
University的美國科學家回顧了40年的生育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超過45歲的父親與早產、死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癲癇發作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天缺陷的風險增加相關-和母親的年齡無關。
精子細胞的品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下降,不僅活動力較差,至關重要的是,容易發生所謂的形態學突變-形狀和結構,正是這種原因導致了後代的遺傳異常。
2013年一項對5,000多名年齡在72歲以下的男性進行的研究發現,正常精子的比例在34歲開始下降,到了40歲以後下降了更多。
有時候,醫師告訴夫妻生育問題是「無法解釋的」,純粹是因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女人可能出了什麼問題上,沒有人想調查男人。
當然,這並不表示男人應該為「太晚」生小孩而感到羞恥,而是我們應該停止羞辱女性。如果像ASRM這樣的組織希望女人早點生孩子,那麼重點應該放在如何使父母負擔得起的這樣的事情上,而不是在製造恐嚇婦女的廣告。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育計畫
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意味著我們在研究中看到的結論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年齡界限主要是對醫生有用的指標,他們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進一步的遺傳條件檢測,我們知道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更可能發生。
由上述看來,35歲作為生育門檻的迷思已經過時、不科學,而且也無濟於事。這種大一統的思維會產生壓力和污名。 女人應根據自己的身心狀況、社會角色及生活的需求等層面,去計畫最適合自己的生育年齡及子女數,而不是被群體的生理時鐘追趕得無法喘息。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4.10)、Daily Mail(2021.05.0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5-13
35歲是女人生育門檻?男人呢?(Ⅰ)
女人一過35歲有三分之一不會懷孕??
你知道35歲的門檻來自何處嗎?17世紀的法國數據!
我們應該有個人的生育計畫
#而不是群體的生理時鐘競賽
如同很多人在說的,35歲被視為女人生育的斷崖。一旦面臨這個魔術數字,妳就會正式被宣告為「高齡孕婦」或「老年母親」。女人會面臨很多可怕的警告:懷孕將有多困難、母親及孩子可能會面臨的許多問題。妳的懷孕會立即被標記為「高危險」,並要有額外的監控。
35歲以後嘗試懷孕,時常籠罩在壓力和議論中。但真的是如此嗎?
35歲生育門檻是300多年前的研究數據
女人對於生育力的焦慮,主要是來自2001年美國生殖醫學會發布的一個廣告:沙漏型奶瓶倒置,牛奶所剩無幾。該組織警告說,女性在30歲時每月懷孕的機會僅為20%,到40歲時將降至令人擔憂的5%。到現在,醫界及社會仍在使用這些數字,但是美國生殖醫學會卻聲稱不知道他們的警示數據來自哪裡。
而女人生育力在35歲開始走下坡說法,則是來自2004年發表在《人類生殖》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結論:35至39歲的婦女經過一年的嘗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會懷孕。這個被廣泛引用的統計數字,其資料來源很少被提到──1670年至1830年法國出生記錄。而這個33%無法懷孕的機率正是根據這個歷史人口資料推算出來的。那時期,還沒有現代醫學,也沒有抗生素!
但是從那以後,一直未有研究驗證這些發現。
沒被看到的生育力新研究
2004年,美國研究人員對七個歐洲國家的700多名婦女進行研究,發現在27-34歲婦女中,一年內受孕的有86%;而35-39歲婦女中這一比例為82%。其他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
2013年,丹麥對2,800人的研究顯示,年齡在35至40歲間的婦女,一年內懷孕的有78%;20至34歲則為84%。
這些研究在在顯示,35歲前後的生育力僅有4、5個百分點的差異。
另一個2013年的研究指出,34至39歲、有懷孕經驗且體重正常的女性,有80%可以在半年內懷孕。
亦有調查發現,一般女性在40至45歲之間都還能夠懷孕。
然而,這些較鼓舞人的數字卻很少被提及。
高齡產婦的隱憂:有一個門檻 但不是35歲
的確,高齡懷孕有較高的併發症風險及卵子存在染色體問題。遺傳病(例如唐氏症和其他發育障礙)無疑是年長母親焦慮的問題。唐氏症風險平均約為1/500,而
40歲時懷孕的女性大約為1/100。
專家說,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懷孕併發症的風險會增加。研究顯示,40歲以上女性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是30歲的四倍,而患妊娠高血壓則是兩倍。
與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相比,40歲以上女性急診剖腹產的可能性幾乎是兩倍,部分原因是肌肉較弱。45歲以上的孕婦中每兩名就有一名流產。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40歲可能是一個期限,但不是35。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婦產科顧問和生殖醫學副教授Dr
.Raine-Fennin說:「即使到40多歲,大多數女性也幾乎沒有併發症。」
延伸閱讀:35歲是女人生育門檻?男人呢?(Ⅱ)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4.10)、Daily Mail(2021.05.0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5-12
腸道細菌群是在出生前就有的嗎?
腸道細菌群是何時開始有的?
由自然產和剖腹產看出端倪
眾所周知,每個人的腸道細菌對於消化和整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腸道細菌群是何時開始有的?
由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和德國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的科學家領導的新研究發現,那是發生在出生時和出生後,而不是出生前。
研究人員檢查了在剖腹產時從20個嬰兒身上收集的產前大便(胎糞)的樣本。這些糞便裡並沒有細菌的足跡。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Dr. K.
Kennedy說:「這項研究的主要收穫是確認了我們在出生前腸道並沒有菌叢。相反的,我們與腸道細菌的關係在出生後和嬰兒期出現的。」
最近有些研究聲稱在出生前腸道就已有細菌群,從而引發了爭議。
但是,諸如此類的研究被質疑其控制細菌污染的方式有問題。而從剖腹產健康孕婦進行研究可以避免陰道分娩時自然發生的細菌傳播的可能,因此可以確定菌叢發生的時間。
Kennedy說,最近的資料顯示,人與自身腸道細菌的關係在生命的早期階段,亦即免疫和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是非常重要的。
McMaster生物化學和生物醫學教授Dr.
Sloboda說:「嬰兒腸道的菌叢發生在嬰兒出生期間和之後,這不僅意味著它很容易受到早期環境的影響,而且還可能提供潛在的調節介入窗口。」
目前我們尚不清楚有關腸道細菌棲殖的機制及其在人們早期發育中的角色,但是發現何時以及如何棲殖是關鍵的第一步。”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5.1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