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2-02-17
AHA:周邊動脈疾病研究缺乏女性分析資...
周邊動脈疾病是一種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的疾病,大約有10%的患者會覺得正常活動的腿部肌肉出現疼痛、易疲累,但疼痛感在休息後會消失,多數人則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少有患者接受適當治療,但若沒有治療,嚴重將可能影響行走能力,並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一篇科學聲明表示,雖然男女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比例相近,但少有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檢查、及症狀表現做性別差異的分析,以性別來描述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與冠心病事件同樣缺乏。
聲明中指出多項與性別相關的問題,包括用來檢是否有下肢動脈疾病的踝肱動脈血壓指數(ABI),無研究真正去檢視其中男女差異,疾病的診斷缺乏性別敏感度。而許多研究聲稱cilostazol藥物可以改善男女跛行問題,但這些研究中女性參與者比例卻只有24-34%。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運動訓練的研究中,這些研究裡女性平約僅占27%,比較不同運動訓練的研究即便有女性參與者,卻沒有一個針對特定性別做分析或報告結果。
而進行手術的再血管化後出現副作用的研究資料亦有限或結論不一,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出現的副作用多,但這可能受到其他如年紀、併發症、解剖學的原因所干擾影響。
聲明表示,未來周邊動脈疾病的研究應特別針對女性、或納入更多女性參與者,以瞭解性別是如何影響周邊動脈疾病的發展、盛行率、風險以及對治療的反應。
資料來源:循環:美國心臟協會期刊(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2-02-17
AHA:周邊動脈疾病研究缺乏女性分析資...
周邊動脈疾病是一種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的疾病,大約有10%的患者會覺得正常活動的腿部肌肉出現疼痛、易疲累,但疼痛感在休息後會消失,多數人則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少有患者接受適當治療,但若沒有治療,嚴重將可能影響行走能力,並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一篇科學聲明表示,雖然男女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比例相近,但少有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檢查、及症狀表現做性別差異的分析,以性別來描述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與冠心病事件同樣缺乏。
聲明中指出多項與性別相關的問題,包括用來檢是否有下肢動脈疾病的踝肱動脈血壓指數(ABI),無研究真正去檢視其中男女差異,疾病的診斷缺乏性別敏感度。而許多研究聲稱cilostazol藥物可以改善男女跛行問題,但這些研究中女性參與者比例卻只有24-34%。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運動訓練的研究中,這些研究裡女性平約僅占27%,比較不同運動訓練的研究即便有女性參與者,卻沒有一個針對特定性別做分析或報告結果。
而進行手術的再血管化後出現副作用的研究資料亦有限或結論不一,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出現的副作用多,但這可能受到其他如年紀、併發症、解剖學的原因所干擾影響。
聲明表示,未來周邊動脈疾病的研究應特別針對女性、或納入更多女性參與者,以瞭解性別是如何影響周邊動脈疾病的發展、盛行率、風險以及對治療的反應。
資料來源:循環:美國心臟協會期刊(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12-16
美國對於醫師疲勞管理相關建議
疲勞會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包括注意力和記憶力的失誤、增加溝通和解決問題的困難,及對於判斷造成障礙。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顯示,經常連續工作24小時的住院醫師與連續工作16小時的住院醫師相比,其不良事件多了36%、嚴重誤診數也多五倍。
近十年來,美國已對於住院醫師有限制工時,包括不可連續工作30小時,一周不得超過80小時等,但根據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哨兵事件警報,盡管已努力限制醫療提供者的工作時數,疲勞的問題仍對於醫護人員及病人造成危害,研究亦持續發現,經常連續工作24小時的醫師,夜班容易發生兩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聯合委員會表示,限制工作長度及進度對醫療提供者的數量、睡眠品質有顯著影響,也連帶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與個人及病人的安全,因此根據實證研究後提出下列建議提供醫療機構參考,以減輕醫療人員疲勞相關的危害:
1. 檢查輪班結構及人員編制水準以辨識淺在風險。
2. 在交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疲勞人員容易犯錯。
3.
考慮組織時間表人員的投入,對於疲勞問題鼓勵提高警覺。
4.
鼓勵使用特別方式管理疲勞,包括適當身體活動及避免睡前咖啡因攝取等。
5.
對於關鍵人員的任務及情況複雜的病患採取團隊措施。
6.
提供對於睡眠保健及加強足夠睡眠對病人安全影響重要性的相關教育。
7. 檢討不良事件時要尋找疲勞的證據。
8.
提供工作人員睡眠休息的設施,確保提供適當的環境。
資料來源:
http://www.medpagetoday.com/HospitalBasedMedicine/GeneralHospitalPractice/30235
+ read more

2011-12-02
年長女性血糖過高增加大腸癌風險
過去已知大腸癌與肥胖、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具有關連性,但與循環胰島素或血糖的關係仍未知。
一項來自美國紐約的縱貫性研究,分析參與婦女健康行動計畫(WHI)其中的4,902位女性資料,在研究最初及後續追蹤都測量這些女性的空腹血糖值與胰島素值,研究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11.9年。這項分析囊括多個變項,包含年紀、BMI值、飲酒量、活動量、族群、及大腸直腸癌的家族病史。
結果發現有81例大腸直腸癌,其中65例大腸癌、6例直腸乙狀結腸連結處惡性腫瘤、及10例直腸癌。研究分析,與沒有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女性相較,得到癌症者年紀較長約兩歲,多數為白人,且活動力不高。
另外,研究並無發現胰島素的基線水平、胰島素抗性指標與大腸直腸癌之間有這麼強烈的關連性存在。經過相互調整後,最高三分等級的血糖比最低三分級的危險比(hazard
ratio)為1.72(95% CI 0.94 to 3.15,_ P_ for
trend=0.07),即使排除在加入研究兩年內就罹癌者,危險比仍接近類似(1.81,
95% CI 0.93 to 3.51,_ P_ for
trend=0.07);胰島素的危險比為0.88(95% CI 0.47 to 1.65, P for
trend=0.70)。
研究結論指出,這項停經後女性的研究顯示,空腹血糖值上升將增加兩倍的大腸直腸癌罹患風險。而這項研究出現的研究限制則包括癌症數過少,以及無法依據不同位置所發生的癌症與其他變項來分析其餘案例。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2011-11-28
[活動] 2011/11/29 醫療事故之預防及「...
International Forum on
Medical Injury Prevention and No Blame Compensation System
--To Enhance Patient Safety and Win the Future, We Must Learn from
Medical Adverse Events--
醫療事故之預防及「不責難補償制度」國際研討會
-增進病人權利 強化病人安全
從醫療事故中學習以“贏”向未來-
時間:2011年11月29日(二)9:00-17:40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樓1001廳(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10樓)
主辦單位: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台灣大學生醫暨科技倫理法律與社會中心、成功大學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成大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秀傳醫療體系、員生醫院、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台灣外科醫學會、台灣急診醫學會、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台灣麻醉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台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亞太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治療醫學會、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台灣婦癌醫學會、台灣神經學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合辦單位: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立法院厚生會
協辦單位:台灣醫學生聯合會、草屯佑民醫院、南基醫院、埔基醫院、鹿基醫院
授權單位:陳嘉妤Christa Chen /
魏德聖,果子電影公司ARS Film Production
積分:衛生署醫療法規積分、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積分、放射線專科醫師繼續教育積分6分、急診專科醫師繼續教育積分乙類7分
對象:不限身份,均可參加。請事先報名。
費用:免費
語言:中文為主,英文現場同步翻譯
報名聯絡:婦產科醫學會 (02)2568-4819 E-Mail:
obsgyntw@seed.net.tw
醫用超音波學會 (02) 886-2-23816933 # 11 E-Mail:
candyyen@url.com .tw
主持人:翁岳生(前司法院院長)、蘇永欽(司法院副院長)、孫森焱大法官、蔡明誠院長(台大法律學院)、黃瑞明前理事長(台灣法學會)、范守仁理事長(台灣麻醉醫學會)、林武周醫師(台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前理事長)、吳美環教授
(兒科醫學會理事長)、謝豐舟教授(台大醫學院)
主講人:Carl AW Espersson、Lars D Hove、黄達夫教授
(和信醫院院長)、陳聰富教授
(台大法律學院副院長)、郭正典醫師(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江盛醫師(馬偕醫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古鳴洲醫師(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賴清德市長、黄淑英立委、石崇良醫事處長
與談人:楊秀儀
(陽明大學副教授)、朱顯光(醫改會組長)、黃鈺媖(消基會義務律師)、謝宜哲(彰基麻醉科主任)、謝景璋(醫用超音波學會前理事長)、李奇龍(長庚醫學院教授)、林其和教授
(成大醫學院院長)
主講及講題:
Carl AW ESPERSSON
(瑞典病人申訴委員會資深法律顧問):為何北歐「不責難醫療人員的補償制度」反增强了「病人的權利及安全」?Why
the Nordic No Blame Compensation System Enhance Patient Right and
Patient Safety?
LARS D HOVE醫師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北歐「不責難醫療人員的補償制度」是「預防醫療事故」強而有效的方法The
Nordic No Blame Compensation System is a Powerful Tool to Prevent
Patient Injury.
陳聰富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擔心醫療訴訟」,後果「非常恐怖」!
Fear of Lawsuit is Awful!
黄達夫教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反思、導正和非懲罰性的醫療照護環境
A Reflective, Corrective and Non-punitive Environment of Care.
郭正典醫師
(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尋找代罪羔羊」是「殘害更多病人」的最有效方法(從愛滋移植事件談起)Looking
for Scapegoats is a Very Efficient Way of Killing More Patients.
-Talking about the HIV infected organ transplantation event-
江盛醫師(馬偕醫學院專任助理教授):「責難醫療文化」已引發「國安危機」需要「國家解決」-是時候了!台灣該改變並終結「責難醫療文化」!National
Problem Requires National Solution.-It’s Time to Change and End the
Blame Culture.
課程表完整版
+ read more

2011-11-10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使用Yaz、Yasmin、A...
依據最近國外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服用含 drospirenone
避孕藥發生血栓靜脈炎的風險可能比使用含其他荷爾蒙避孕藥的風險高,衛生署曾於
98年
6月進行評估,並依據結果要求加註警語,現正彙整相關資料,針對此類藥品進行整體性評估,待有評估結果,將立即發布相關藥物安全資訊。在有評估結果以前,提醒醫師為病人處方時宜審慎評估病人之臨床效益與風險。病人服藥後如有任何未預期症狀出現時,應儘速回診原開立處方醫師。
經查,衛生署核准含 drospirenone 成分藥品許可證共
3張,包括「悅姿錠( Yaz)」
(核准適應症為:避孕及治療有避孕需求且選擇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之中度痤瘡。
)、「悅己膜衣錠( Yasmin)」
(核准適應症為:口服避孕藥 )、「安吉麗(
Angeliq)」
(核准適應症為:治療停經一年以上婦女之更年期症候群
)。且於該等藥品仿單中已刊載有關使用荷爾蒙類避孕藥,可能會增加栓塞疾病的風險,避孕中的婦女應經醫師診斷後,依個別病患情形處方給藥,用藥期間亦須詳細觀察等相關警語。另查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資料,有
2例疑似因使用含該成分藥品發生不良反應之通報案件,均為非嚴重之不良反應,尚無引起栓塞之通報案件。
為了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衛生署曾於 93 、 94 、 97
、 98 、
100年間陸續發布避孕藥品相關新聞,持續提醒女性朋友,使用荷爾蒙類藥品避孕需注意血栓之風險。食品藥物管理局再次提醒醫師,處方該類藥品前應謹慎評估用藥之臨床效益及風險,病人如有下列情形應更加小心,包括抽菸、有血栓栓塞症家族史、肥胖(
BMI超過
30)、脂蛋白血障礙、高血壓、偏頭痛、心瓣膜疾病、心房纖維性顫動、長期不能活動、大手術、任何腿部的手術及重大創傷。醫療人員於病人服藥期間應注意可能發生栓塞、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之不良反應;病人服藥期間如有任何身體不適或疑問,應儘速回診原處方醫師,不可擅自停藥。此外,該類藥品應經合格婦產科醫師診斷後,依病患個別情形處方給藥,用藥期間亦須作詳細觀察,切勿自行購買使用。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食品藥物管理局將加強口服避孕藥品之安全監視,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網站: http://adr.doh.gov.tw 。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2011-10-07
[活動] 2011/10 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照護...
在女性健康的範疇中,婦產科是與婦女最息息相關且針對女性特殊生理需求提供照護的科別,然,根據婦產科醫學會會員登錄執業地點查詢,目前全台有159個鄉鎮高達43%的比例,是沒有婦產科醫師執業的狀況,當遇有緊急狀況時,將無法立即提供當地婦女最適切的醫療支援,而這樣醫療資源的不均對偏遠地區婦女更是首當其衝令人憂心。
因此,為了了解偏遠地區婦女健康的需求與照護品質,台灣女人連線將10月份前往偏遠地區辦理3場「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照護需求座談會」,並邀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林靜儀醫師主持計畫,除了親自前往偏鄉了解婦女的健康需求及現況外,亦趁此機會提供偏鄉婦女最專業的婦女健康衛教知識,歡迎大家踴躍參加,並和我們分享您的就醫經驗!
1.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2. 贊助單位:內政部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
3.
協辦單位:社團法人南投縣家長關懷教育協會、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成長協會、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社團法人金門縣婦女權益促進會
4.
邀請對象:婦女團體代表、各地婦權會委員、社區婦女,每場約20-25人參加。
5. 場次資訊:
(1) 南投信義場:
時間:2011年10月2日(日)上午11:00-下午14:00
地點:明德教會(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新開巷38號)
(2) 高雄那瑪夏場:
時間:2011年10月15日(六)上午11:00-下午14:00
地點:烏那山莊
(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秀嶺巷190號)
(3) 金門場:
時間:2011年10月22日(六)下午13:30-16:30
地點:金城鎮公所(金門縣金城鎮民生路二號)
「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照護需求座談會」報名表
姓名
性別
□女 □男
服務單位
職稱
聯絡電話
e-mail
場次
□南投信義場 □高雄那瑪夏場 □金門場
報名回條請傳真:02-2392-9165或洽02-2392-9164劉小姐
+ read more

2011-09-27
【政策】長期照護
我們為什麼關心長期照護
1993年台灣跨越老年人口達7%之門檻,成為WHO定義之高齡化國家,且持續快速老化,預計將於2025年老年人口達20%,邁入超高齡國家之林。社會老化加上少子化問題,長期照護已成個別家庭難以負擔的沈重責任。以現況而言,常將家中老人照護的工作視為女性的責任,根據98年內政部老人狀況調查結果,65歲以上老人日常生活起居有困難者,主要照顧者為配偶、子女或婿媳,合佔68.7%。其中男性老人由配偶提供照護的比例(25.43%)遠高於女性老人(8.88%),女性老人主要由女兒及媳婦照顧。再者,目前從事照顧工作的照顧服務員亦有九成以上為女性。此外,根據衛生署100年發佈的「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第一階段)初步統計結果」,在日常活動功能(例如自行吃飯、如廁、上下樓梯、就寢等)、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使用電話、上街購物、備餐、料理家務、洗衣等)、以及認知功能等面向,75歲以上開始出現顯著的性別差異,年紀越大,女性失能比例就越高:85歲以上的男性有13.26%日常生活功能失能,女性有20.04%失能;85歲以上男性有31.10%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失能,女性有44.12%失能;85歲以上的男性有19.82%認知功能障礙,女性障礙率則是37.33%,高出男性將近一倍。此意味女性雖然平均餘命較男性長,但失能比例卻較同齡男性來得高。因此,對於長期照護的需求亦較男性為高。
總體而言,不管從照顧者或被照顧者角度,都使得長期照護不僅僅是社福議題,更是性別議題。
長期照護現況與爭議──長照服務法與長照保險法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行政院於2009年對外表示,將推動制訂長期照護保險法以及長期照護服務法,前者用以籌備穩定充足的長期照護制度財源;後者則為確保長期照護服務品質,並促進國內長期照護服務資源發展;衛生署同時成立長期照護保險推動小組,籌辦相關立法工作。
一、長期照護保險法
規劃中之長期照護保險法(以下簡稱「長照保險法」)草案,乃為開辦長期照護保險之法源,預計以社會保險的形式,以全民或一定年齡以上民眾為被保險人,提供被保險人在發生失能情況時,經過一定評估,得以獲得長期照護服務,以減輕個別家庭之照顧負擔。然而,基於長期照護需求的特質,台女連與社福團體不僅針對是否以社會保險的方式架構我國長照服務的基礎有質疑,另外,18餘萬的外籍看護工於長照保險體系如何定位,以及長照十年計畫自2008年推動至今,僅3年餘,長期照護服務之基礎建置尚未完成,貿然開辦保險,是否會發生「繳保費、無服務」的情況?其中,台灣女人連線主要關注的議題,如下:
議題一:稅收制VS.保險制
由於長照保險費形同人頭稅,不論貧富皆需繳納,但近幾年來,政府頻頻為財團、鉅富減稅,卻規劃開辦長期照護保險,形同對一般民眾加稅。因此遭質疑,如不減稅,則稅收已足夠支付公辦之長照服務體系,根本不需要民眾繳交一輩子的保費。
再者,根據推估,國人65歲以上失能率不到10%,對於經濟弱勢的女性來說,可能會因為無迫切性而失去繳費動機,或是因為經濟上的考慮而無法支付保費,造成遭遇失能卻無保障的問題。
議題二:現金給付或實物給付
衛生署草擬中的長期照顧保險法規劃,在保險開辦初期提供現金給付,亦即有照護需求的民眾,可以選擇請領服務,或是請領現金,現金可用來作為保險開辦初期服務量能不足的替代方案,也可作為家庭照顧者的津貼。然而婦女團體認為,在長期照顧服務量能不足的情況下,開放現金給付將使女人更有「正當理由」被要求留在家中照顧失能家屬,加劇照顧責任的性別不平等。日本2000年開辦介護保險時,婦女團體亦有類似疑慮而抗爭,直到2006年第一次總體改革,爭議始終未曾間斷,因此日本的介護保險至今仍僅提供照顧服務為主。有鑑於日本經驗,婦女團體憂心隨著長照保險現金給付之開辦,可能加劇女性與照顧責任之連結,對女性處境更加不利。
台女連的立場
一、長期照護服務體系之建立,無論採保險制或稅收制,對於財源籌措,國家需負較大的責任。
二、服務體系之建立除應具便利性外,亦應思考創造國內、在地之就業機會。
三、長照服務之提供應提供實物給付,不宜提供現金給付。
四、衛生署應針對長照保險規劃召開性別影響評估。
長照保險法進度
長期照護保險法歷經多次討論始終難以達成社會共識,2011年1月26日行政院長吳敦義於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之會議中,指示為建構完善的長期照護制度,長照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第二階段推動長照服務法,建置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與網絡,第三階段為開辦長期照護保險。長期照護保險法列為第三順位,由此看來,行政院對長照保險法實施似與先前態度已有所不同。目前衛生署持續進行「國民長期照護需求調查」、「長期照護保險居家服務項目成本分析調查」,作為未來推動長期照護保險之基礎。
二、長期照顧(護)服務法
長期照顧服務法係為規範長期照護之人員、服務內容、服務輸送方式、機構設置及管理標準、服務品質等事項,以確保長照服務品質,並保障服務使用者之尊嚴及權益。由於,現行法規並未有專法規範長照服務相關事項,關於失能者之長期照護服務措施及機構之規範分散於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精神衛生法、護理人員法、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等。行政院於2011年4月8日將長期照顧服務法草案送立法院審議,然遭社福及婦女團體批評,該草案僅是「長期照護機構管理法」,不但缺乏對於長照服務體制全面性的思考,且關鍵部份如服務內容、法規整合方式等空白授權過多,將嚴重影響民眾權益。因此,台女連與老盟、殘盟等超過100個社福團體組成「長期照顧推動聯盟」(以下簡稱「長推盟」)除反對行政院版外,亦積極討論,完成「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並委託立法委員黃淑英、陳節如共同提案。
檢視行政院版長照服務法草案,民間團體有以下質疑:
1.服務項目類別與定義不一致。
本法中對於長照服務項目之類別定義不一致,分別以服務輸送方式、時間及對象定義,不僅概念無法一致,更缺乏周延性。尤其只提到長照機構依居家式、社區式、機構收住等服務方式,卻未在母法清楚規範服務內容,嚴重影響服務使用者權益。此外,長期照顧服務有80~90%是由家人提供,本法卻只在附則中帶過,且又空白授權子法訂定,忽視家庭照顧者需求。
2.法規扞格未處理。
草案對現行規範長期照顧之各法,包含: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護理人員法、精神衛生法及退輔條例之間的扞格未處理。目前上述五法皆有其主管之長照單位及服務人員,行政院版對未來制度法規如何銜接未敘明,僅授權子法訂定設立類型及標準。
3.照管中心功能、地位不清。
現行各縣市之照管中心負責提供個案評估、再評估、核定及初擬照顧計畫(包括資源連結),有利於資源的掌控與整合,行政院版草案除未對現行照管中心之定位與功能予以法制化,並且將評估之業務得以委外辦理,如此可能使好不容易建立的服務評估體系因此瓦解。
4. 評估工具過於狹隘,恐難以照顧身心障礙者需求。
本草案將身心障礙者需求評估工具僅限於ADL、IADL,容易遺漏精神障礙者和失智者等身心障礙群體之需求。
5.以醫事人員、機構之方式管理,恐有過於醫療本位之虞。
行政院草案中明定長照人員應登錄於長照機構,並由該機構報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定後,始得提供長照服務;且限於一處登錄,皆是目前醫事相關法規管理醫事人員的管理方式,其證照與執業的要求與長照人員之登錄管理是以人力資源的掌握為主有所不同。
此外,草案參考醫療網方式規劃,甚至對資源過剩區採取不同程度限制。事實上,長期照顧不同於急性醫療,不宜以醫療網的跨縣市思維提供服務,而是提供在地化、可及性、多元的居家、社區、機構式服務選擇,如果服務提供者不願提供,地方政府應主動提供加以補足。
6.關於外籍看護工定位及立場不明。
我國引進外勞提供照顧服務已長達20年,目前人數已超過18萬大關。行政院草案並未敘明外籍看護工於未來長照服務體系其訓練、資格等問題,再者,照顧是一種具本土文化內涵工作,行政院如欲以本法建置我國長照體系之法制,則不應迴避目前現存於長照體系中外籍看護工相關的問題。
7.長照、醫療與社福體系間的連結機制不清。
本草案未明定未來長照體系與醫療體系、社會福利服務體系間之連結機制,包括連結醫院之出院準備、急性後期、呼吸器依賴患者整合性照護、安寧療護、及其他與慢性病相關之照護服務;以及連結身心障礙福利服務、老人福利服務、住宅福利等,實難有效提供服務使用者連續性與整合性服務。
8.長照服務品質無所規範
長期照顧體系中,服務品質是不可或缺的要項,以長期照顧服務管理體系甚為健全的英國為例,即訂有國家最低標準,要求所有服務應達到其所規範的標準。長久以來,我國長期照護相關機構分屬不同法規所規範,各法規標準鬆緊不一,造成機構品質難以掌握,服務使用者無所遵循,為終結健康與社會照顧實務上不同監督作法和混淆的標準,全國照顧服務品質有一套單一標準,讓服務品質的提升往前跨進一大步。
台女連與長期照顧推動聯盟立場
1. 清楚明定服務項目。
2. 訂定相關法規之銜接機制時程。
3. 照管機制不應開放民間單位辦理。
4. 發展多元評估工具滿足服務使用者需求。
5. 應以在地化思維規劃長照服務辦法。
6. 外籍看護工之品質應與本國一致。
7. 應規劃長照、醫療與社福體系間的連結機制。
8. 將長照服務品質要求納入法條。
長期照護服務法進度
長期照顧(護)服務法草案包含行政院版及由黃淑英、陳節如立法委員提出長推盟版,共有14個版本。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於2011年5月2日、5月4日排定審議,截至第七會期結束,完成五條文審議,內容要點如下:
1. 本法名稱確定為「長期照顧服務法」。
2. 於用語定義中納入家庭照顧者。
3.
明訂政府應提供優質、普及化、多元化、社區化及可負擔性之長照服務。
4.
為避免失智症與心智障礙者無法納入長照體系,於身心失能者修訂為「身心失能者:指身體或心智功能於使用可能之醫療及輔助器具後,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工具使用能力或心智活動能力仍部分或全部喪失者。」
5.
資源不足地區中央政府有責任督促或提供相關資源,協助地方政府辦理長照服務。
+ read more

2011-09-22
[活動] 2011/09/22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
當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許多女人不知道他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長久以來,女性較會擔憂伴侶中風或心臟病,好像自己不會有那樣的問題。事實上,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第二與第三號殺手,每一年女性死於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2009年衛生署針對女性死因的統計:心臟病6101人、腦血管疾病4225人、乳癌1588人、子宮頸癌657人),因此,女性應該開始照顧自己的心臟血管!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在台灣,中風與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為了喚起醫界與一般婦女對疾病的性別差異與友善醫療環境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將以累積了豐富文獻的「心血管疾病」為首要議題,與地方婦女團體合作於6-9月在全台各地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向婦女宣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照護,並帶入性別差異的議題,喚起社會大眾、醫界、政府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期望藉由這一系列的座談會與活動讓性別差異的議題在健康領域裡引起討論,以真正促進醫療品質與保障婦女健康。敬邀大家踴躍參加,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心血管健康!!
一、時間:2011年9月22日(四)下午7:30-9:00
二、地點: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景美國中校本部(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
三、主/協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四、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李建霖醫師
五、報名方式:請洽02-29302627-16 曾小姐
+ read more

2011-09-21
妳是否做了不必要的骨鬆篩檢?
北美更年期醫學會(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NAMS)在2006年所提出的骨鬆篩檢指引中建議,65歲以上女性應做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鬆篩檢,此外,部分50-64歲有骨鬆風險的女性,包括吸菸、更年期時曾骨折、過瘦、雙親一方曾有髖骨骨折等,也可做骨鬆篩檢。然而一項針對美國康乃狄克615名做過骨鬆篩檢婦女的調查中卻發現,有41%的女性並不符合篩檢的條件,原因目前並不清楚,但有部分是女性自己要求做篩檢,也有部分可能是醫師對於骨鬆篩檢的條件不清楚,以為女性只要停經都應該要篩檢而做出要求。
研究者Dr.
Schnatz表示,無論篩檢原因為何都不是值得鼓勵的現象,因為骨鬆篩檢有其缺點,包括不必要的花費之外,有可能導致婦女接受不必要的治療,增加使用藥物的副作用。Dr.
Schnatz認為,女性應該要了解骨鬆篩檢指引的建議,此外,如果醫師要求做骨鬆篩檢時,也不要害怕詢問原因。然而,由於此份研究只針對單一地區,因此仍然需要進一步全國性的研究。
而台灣在骨鬆篩檢的部份,2009年台灣女人連線曾做過調查,目前民間使用超音波做檢測的情形仍然非常普遍,進一步了解後發現:
一、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的人員,有一半並非合格醫事人員,此已違法。
二、檢測出的數值,其判讀標準混亂不一,例如同一個數值在台北市中正區健康中心被判讀為正常,在大安區健康中心卻是屬於骨質已經流失!
三、檢測後的衛教說明不僅片面、錯誤、甚至出現政府舉辦的骨鬆篩檢活動檢測結果報告上直接推薦服用特定廠牌健康食品的情形。而若婦女檢測出骨質偏低或骨質疏鬆,衛生主管機關對於相應的處理方式、生活中應注意事項等衛教資訊皆付之闕如。
四、超音波骨密檢測結果準確率偏低。許多婦女使用超音波骨密檢測所測出的骨質密度與DXA檢測的結果不一致,如使用超音波檢測時是骨質疏鬆,但使用DXA檢測卻是骨質正常,甚至發生有同一位婦女一個月內測量3次,3次結果都不同的情況(2次超音波測量結果為正常與骨質疏鬆,DXA檢查為骨質流失)。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