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6-08-02
第十六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
台灣女人連線
「第十六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聯合研習營」
「婦女健康行動網絡」自2004年11月成立,迄今已有64個婦女團體與病友團體參與,並於每年九、十月間定期舉辦網絡會議,會議中針對婦女健康相關議題,進行現狀報導與討論,並於會議中討論、決定明年的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集結各界力量向大眾與政府發聲。
今年研習營演講課程將包括「職場母性保護」、「生育事故救濟條例」及熱門議題討論課程「我們可是女性主義者?」。
首先,隨著越來越多女性進入職場,職場母性保護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雖然台灣無論是在憲法或是性別工作平等法都有相關規範,但是職場母性保護到底是一種保障?還是一種變相的限制?
其次,歷經十數年的努力,《生育事故救濟條例》終於在去年底正式通過,而這個堪稱世界首例的婦女健康保障機制也已於一個月前施行上路;邀請大家一起來了解《生育事故救濟條例》的理念、催生過程與執行現況。
最後,我們整理了幾個熱門、有趣的議題,如事後避孕藥的管制,想跟大家分享、交流彼此的看法。
今年的課程結合多項健康議題,也跳脫過去一貫聽課的形式,增加了更多互動的安排,內容豐富精彩可期,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囉!
活動將於今年9月9、10日(星期五、六)在台北舉辦,除了針對婦女健康議題進行演講與探討之外,亦希望藉此機會大家能齊聚一堂,分享彼此的工作心得,更藉由各地團體的參與,促進婦女團體間的交流與對話。
【會議詳情內容】
時間:2016年9月9日(五)13:30至10日(六)15:00
地點: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台北市中山北路4段16號)
對象:婦女健康網絡成員及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領導人、幹部代表或一般民眾;總計50人
(一個團體以 2人為限;以曾合辦 528
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費用:A.
婦女健康網絡成員及關心性別健康的非營利組織:免費,台北市以外之團體並提供2人食宿及1人交通費。(詳細辦法請洽台灣女人連線)
B. 個人及一般民眾(候補):免費,食宿及交通煩請自理。
會議議程:
2016年9月9日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13:30-14:00
30分
報到
14:00-14:30
30分
相見歡
14:30-15:30
60分
【專題演講】
2016熱門健康議題
台灣女人連線
熊晨妤執行秘書
15:30-16:00
30分
下午茶
16:00-17:30
90分
【專題演講】
保障還是限制?
談職場母性保護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黃怡翎執行長
17:30-18:00
30分
Check in
18:00-19:30
90分
餐敘
19:30-
Free time
2016年9月10日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07:30-08:50
80分
早餐/退房
08:50-09:00
10分
報到
09:00-10:30
90分
【專題演講】
世界第一個婦女生育健康保障法
生育事故救濟條例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常務理事
10:30-10:40
10分
茶敘
10:40-12:10
90分
【議題探討】
我們可是女性主義者?
主持人:
台灣女人連線代表
12:10-13:30
80分
午餐
13:30-15:00
90分
【會議】
歷屆宣言檢視
明年為女著紅、528主題與計畫
主持人: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常務理事
15:30-
賦歸
【報名方式】
將報名表填好後以E-MAIL或傳真回覆至台灣女人連線。
報名表單下載 *提醒:報名表單有分「團體報名」與「個人報名」兩種噢!
請於8/19(五)前完成報名程序,以利於行政準備!
聯絡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熊晨妤
Email:twloffice555@gmail.com 電話:(02)2322-5038 傳真:(02)2392-9165
+ read more

2016-07-27
女性不明原因不孕可能與神祕病毒有關
一項由義大利Ferrara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新研究指出,43%不明原因不孕女性的子宮內膜感染了人類皰疹病毒家族中鮮為人知的成員HHV-6A,但在沒有生育問題的婦女的子宮內膜卻找不到這個病毒。
研究還發現,免疫系統對HHV-6A病毒的反應可能使子宮變成對受精卵不友善的環境。該病毒似乎使子宮內的免疫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簡稱NK細胞)變得活躍,並促使這些細胞產生化學物質-細胞激素(Cytokines)。細胞激素是免疫系統用來協調應對外來入侵者(如病毒)攻擊的工具;然而,免疫系統細胞和某些細胞激素的異常活動可能使受精卵更難在子宮內著床成功並發育成胎兒。
目前大約有25%的女性不孕問題仍未找到原因,讓這些女性在想要孕育下一代時僅有少數且昂貴的生育治療選項可供選擇。哈佛醫學院研究HHV-6的Anthony
Komaroff教授認為這項研究發現令人驚訝且極為重要,他表示:如果得到證實,該發現將可能改善相當大一部分不孕婦女的治療方法與成果。
研究人員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並確定抗病毒治療是否能為子宮內膜遭受HHV-6A感染的婦女提供幫助。
資料來源:PLOS One、HHV-6 Foundation
+ read more

2016-07-21
肥胖威脅生命!男性比女性更應小心!
肥胖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的熱門話題,不過肥胖除了讓我們沒有符合現今的審美觀外,還會造成什麼影響呢?世界衛生組織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估計全世界有1.3億的成人過重、6億為肥胖。而近日更有研究指出男性因肥胖而過早死亡的機率是女性的三倍。
研究團隊從來自歐、美等國共189份研究中篩選出390萬名至少可再存活五年的20-90歲成人為研究對象,其中近乎40萬名的參與者在研究期間死亡。(定義過早死亡的歲數為35-69歲)
研究發現,在正常BMI值下,男性在70歲以前的死亡風險為19%、女生為11%;中度肥胖(BMI值介於30-35者)男女則分別增加10.5%、3.6%,且因肥胖或過重導致冠狀脈動心臟疾病、中風、呼吸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皆增加。
英國牛津大學醫學統計和流行病學的教授暨研究主持人Richard
Peto說明,在70歲前減去體重10%就能對死亡風險有所改變,女性可以降低10%、男性20%。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分會生物統計學的研究者Barry
Graubard表示,我們從其他的研究中得知身體上的活動能夠減少死亡的風險。American
College of Lifestyle Medicine的院長David
Katz指出,這項研究得出一重要發現─肥胖增加人類過早死亡的風險;並且讓我們了解肥胖與過早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提醒人們重視肥胖並進行改善。
不過,研究團隊也說明了本篇研究的限制在於他們僅用BMI作為測量肥胖的工具,沒有評估身體不同部位的脂肪分佈、肌肉質量或與肥胖相關的血糖或膽固醇等新陳代謝因素。由於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人重新思考BMI作為評判肥胖標準的適切性,另外,本篇研究也未能說明何以肥胖所造成的健康風險有性別上的差異,因此,要徹底了解肥胖與死亡風險間的關係勢必需要更多的研究。
這項研究的資助者包含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英國癌症研究中(Cancer Research
UK)、健康研究全國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資料來源:The Lance
【延伸閱讀】
美研究:別再用BMI來判斷你是否健康!
還在斤斤計較BMI?體脂肪才是主要的死亡風險因子
延年益壽操之在己!三大風險其實可預防
+ read more

2016-07-14
別小看熱浪造成的健康威脅!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天氣都發生急劇的變化,夏天的溫度越來越高,造成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Jennifer
Caudle博士在美國新澤西州Rowan大學所發布的新聞中指出並提醒民眾熱浪可能造成的健康威脅及預防、處理的方法。
Caudle博士表示,任何極端的天氣都存有潛在的危險,但每到夏天熱浪發生時,兒童,老人及部分慢性病患者特別容易遭受熱疾病(Heat-related
illnesses)的危脅。
根據Caudle博士的解釋,當天氣快速變化(如突然的熱浪)時,我們的身體會加緊運作,通過調節血流量和出汗以幫助維持正常的體溫。大多數人都可以在一周之內適應溫度波動,但有些人可能需要兩倍的時間來調整;嬰幼兒和老年人的身體無法像健康成人一樣輕易地做出這些改變,這使他們處於更高的疾病-甚至死亡-風險。
對老年人而言,除了無法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溫度,他們感知和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能力也較低。同時,他們對於口渴的反應能力也減弱了,以至於無法適當補充水分。而在健康問題之外,有些長輩也可能因為安全和經濟的考量而生活在門窗緊閉又沒有風扇或空調的空間。
嬰幼兒也為高溫所苦,特別是父母將孩童暫留在車內一事仍時有所聞。Caudle博士指出,只要10分鐘,車內的溫度就足以上升5~7度。因此她提醒:如果你發現孩子在一輛停著的汽車內睡著了,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在午睡。嗜睡和意識不清是熱衰竭或中暑的跡象,而且是緊迫的醫療狀況。建議將孩子抱離車子,並立即撥打119。體溫過高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腦部和器官損傷。
如果你發現溫度計上的數字越來越高了,Caudle博士建議:
*
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間進行戶外活動(特別是孩童)。
*
確實做好防曬(撐傘、戴帽子或穿著寬鬆輕便的衣物蓋住肌膚;塗抹防曬品也應適時補擦)。
*
確保攝取充足的水分;孩童應喝大量的水,因為他們脫水的速度比成人更快。
* 穿著寬鬆輕便、透氣的衣服。
*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或含糖飲料,這些飲品會加重脫水的狀況。
* 盡可能待在通風良好或有空調的室內。
Caudle博士也提醒:
中暑的跡象包括多汗、頭暈、沒有力氣、噁心、皮膚通紅或發燙、昏厥、意識不清和身體動作無法協調、平衡。
若身邊有人出現這些症狀,應盡速將之帶往涼爽處;並協助他們每10至15分鐘補充涼爽、無咖啡因與酒精的液體。如果這些症狀不迅速改善或變得更糟,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如果不及時治療,中暑是可能致命的。
資料來源: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 read more

2016-06-27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你的事.....
台灣各地不分四季都籠罩於中量級以上的紫外線照射下,夏季時,全台都暴露於過量級紫外線中,中南部地區的紫外線數值達到危險級更是常態。防護肌膚免於紫外線的傷害,對國人格外重要。
夏日防曬第一步-防曬品是其一,不是唯一。
許多人都誤以為只要選用好的防曬品,就能有效抵擋紫外線。事實上,塗擦防曬品只是防曬的一環,目的在於補足物理性防護(如衣物)的不足。有研究甚至發現,塗抹防曬品的人容易因過度依賴防曬品所標示的效果,反而因此忽略了更基本的防曬方法,不僅增加曬傷的風險,也讓罹患皮膚癌的機會變高。因此為有效、全面的防止紫外線的傷害,應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穿戴衣物、帽子與傘具等是必要的防曬措施。並且由於大部分的紫外線能夠穿透雲層、玻璃長驅直入,因此,即使在陰天、車內或室內陽光照射處都應做好防曬。
2.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間於陽光下曝曬:這個時段的紫外線量是一天當中最強的,一天中的紫外線總量有7成以上都在此時出現。
3.養成關注紫外線指數的習慣:把紫外線指數當成跟溫度、降雨率同樣重要的每日生活所需訊息,以此作為穿衣、防曬的參考依據,讓防曬更有效率!
挑選防曬品你需要知道的事-認識紫外線與防曬係數
防曬是為了避免肌膚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產生曬黑、曬傷、老化與皮膚癌等病變。紫外線分為UVA、UVB與UVC,其中UVC的波長最短,會受臭氧層阻擋;UVB是中波紫外線,部分會被臭氧層吸收,穿透力較小,僅達肌膚表皮層,但會造成曬黑、曬傷、皺紋;UVA的波常最長,穿透力也最大,可達肌膚真皮層,造成肌膚老化,嚴重則會導致皮膚癌。
面對紫外線,人體其實自有一套防禦機制-Melanin,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黑色素。但是,遭遇過強的紫外線時,還是需要藉由衣物遮蔽跟塗擦防曬品才能避免肌膚受到傷害。
防曬品效能的標示依據不同國家規範、針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有所不同。以下簡單介紹幾個台灣常見的防曬係數標示:
1.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是國際上通用標示防止肌膚被UVB曬黑、曬傷的係數值。數值越高,防護效果越強,高於SPF50以上的防護效果與SPF50差異極小,因此一律以SPF50+表示。要注意的是,兩倍的係數值不等於兩倍的防曬力,例如:SPF15可抵擋93.3%的UVB;SPF30能抵擋的UVB量則為96.7%。
2.PA+、★或 UVA
這三種符號都是標示說明對UVA的防護力。其中,PA+與★越多表示防護力越強,最多可標PA++++或★★★★。
UVA是歐盟的標示方式,近年來也有一些歐洲品牌會在UVA後面加上數值,這些數字除以4後等同於PA+/★所代表的防護能力,如UVA16所提供的防護效果與PA++++或★★★★是一樣的。
3.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
依據美國FDA的規定,防曬品上標示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代表此防曬品能夠同時抵禦UVA與UVB的傷害。
防曬品挑哪一種?塗幾次?抹多厚?
平日通勤或外出直接且持續於陽光下曝曬不超過1個小時的情況下,選擇SPF15~30、PA+~PA++的防曬產品即可。若是必須長時間待在陽光下,則建議選擇SPF30以上、PA+++以上的防曬商品。
不管是什麼劑型的防曬產品,都會隨著時間、遇水、流汗或摩擦等環境變化掉落,所以,使用防曬產品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用量必須充足。要達到防曬品上所標示之防曬係數效果,每平方公分塗擦的用量需達2毫克。
在台灣,由於氣候濕熱,絕大多數的人為避免肌膚黏膩感,防曬品都只塗擦薄薄一層,導致防曬成效大打折扣。
2.適時補擦。根據美國FDA的建議,使用防曬品至少應每2小時進行一次補擦;台灣食藥署建議民眾進行補擦的時間間隔則是每2~3小時。
現市面上有許多防曬商品會在瓶身標示擦一次就能提供整天的防護,日前已有研究證實這樣的宣稱是不可能的,防曬乳抵擋紫外線的效果確實會隨著時間下降。澳洲政府甚至明文禁止防曬商品做出一天僅需擦一次地宣稱。
玩水消暑,「防水」防曬乳是利器還是會帶來悲劇?
現在市面上許多防曬商品都宣稱具備防水功效,衛福部食藥署也明文建議民眾若從事水上活動,應使用標示「防水」功能之產品。但事實上,並沒有防曬品是可以防水的!
現今,包含美國、澳洲等許多國家都已明文禁止防曬商品上出現「防水」(waterproof)字眼,以避免誤導消費者認為防曬品的有效性與持久度並不會因為遇水而減弱。同時也規範宣稱具備耐水性的商品必須通過耐水性測試,並且確實標註產品遇水後仍能持續提供防護力的時間。
所有的防曬品在遇水後一定會脫落,只是程度不一。因此提醒大家在戲水消暑時或流汗後一定要定時補擦防曬,至少每兩個小時補擦一次,此外,再以毛巾、衣物擦拭過身體後也應盡速補擦防曬品。
無敵妝容不怕曬?!SPF加持的保養/化妝品能有效防曬嗎?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底妝產品(如隔離霜、BB霜、CC霜、粉底液、粉餅與蜜粉等)與部分日霜類保養品,都標示有防曬係數,不過,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於這類產品是否真能達到其宣稱的防護效果尚持保留態度。一方面是因為許多產品的檢驗不明確,另一方面是因為化妝品的用法與單純的防曬專用品不同,用量也難制定出一套標準。美國FDA曾因此針對粉狀防曬品所能提供的防護能力提出質疑,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答案。
此外有些人在選購含有防曬功能的底妝商品時會有迷思,認為:選用SPF15的隔離霜、SPF30的粉底液,就等於塗擦SPF45的防曬品,可以延長補擦的時間。事實上,SPF係數並不能加起來計算。疊擦多種標有防曬係數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時,其防護效果是以數值最高的做為判準,如果按照上述的產品搭配法,擁有的防曬力就是SPF30。
原址瀏覽數:28217
+ read more

2016-06-21
輪班者小心!多注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一項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和異常的睡眠週期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對輪班的勞工來說。
現任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研究主要作者Daniela
Grimaldi博士指出: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理和行為過程,特別是在睡眠-清醒週期,都是遵循由位於大腦內部時鐘調節的晝夜節律。他補充:當我們的睡眠-清醒和進食週期與我們內部時鐘所決定的節奏不合時,就會發生晝夜失調的現象。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的晝夜失調,可能無法完全從輪班後夜間睡眠的恢復性心血管作用中受益。
這項研究包括26名20〜39歲健康的參與者,他們在為期八天的研究中,受限要將睡眠時間控制在5小時,並在第四晚開始分為持續在同個固定時間進入睡眠以及將其延後8.5小時兩組。
結果指出,在這兩個被限制睡眠的組別當中皆可看到較高的心率,而睡眠不足又加上延遲睡覺時間者的心率更是高。另外,在睡眠不足且延遲睡眠的組別中,也出現壓力賀爾蒙去甲腎上腺素升高的跡象。而據研究人員說明,去甲腎上腺素升高會縮小血管、提升血壓和擴大氣管。
另外,睡眠不足和延遲睡眠時間也與在夜間降低心率變異性有關,並減少深層睡眠階段中的迷走神經活動,而其通常對心臟功能有恢復的作用。迷走神經對心臟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
研究人員表示,若想保護自己的心臟,輪班工作者應該要被鼓勵健康地飲食、規律地運動以及讓自己獲得充足的睡眠。
資料來源:journal Hypertension.
+ read more

2016-05-27
2016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關心女性心...
台灣女人連線(下稱台女連)與各縣市(包含離島)的婦女團體代表們於今日(5/27)齊聚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一年一度的「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在上午的會議中,婦女團體代表們首先與中央及地方衛生單位就各項婦女健康議題-包括女性用藥安全、子宮頸癌篩檢、HPV疫苗、醫學美容等-的現況、政策制定或改善方向進行討論。
而針對今年度的會議主題「女性心/血管健康」,台女連常務理事黃淑英分享了台女連於今年初所舉辦的「為女著紅」系列活動,以及與各縣市婦女健康網絡團體成員合辦的「心/血管健康講座」;並由台女連執行秘書陳苡安報告心/血管健康認知的調查結果。婦女健康網絡團體代表們亦分享了今年響應「為女著紅」的感想及對未來串連活動的期待與規劃,並共同就女性心/血管健康之宣導給予政府建議。最後,為提供政府保障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政策建議,婦女健康網絡團體代表就今年度主題一同擬定了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宣言。
會後,婦女團體代表與立法委員林淑芬連袂拜會衛福部,說明今年行動會議之結論,並遞交行動宣言予衛生福利部。在衛福部呂寶靜次長的主持下,衛福部承諾願盡力配合實現各點宣言;並且表明會從醫師教育著手,再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以營造具備性別意識的醫學領域。
以下為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之宣言:
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看見女人「心」-消除心/血管健康的性別盲
行動宣言
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近五年(98-103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上升了近20%,但是長期以來,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並以對待男性的方式對待女性;政府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程度遠不及婦癌。事實上,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婦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的3-4倍;國際上已有多篇研究證實因為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有性別的差異;而女性也因特殊的生命經驗如更年期、懷孕以及某些以女性居多的疾病如乳癌、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和男性有不同的疾病風險,因此世界心臟學年會在2014年就喊出「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偏見」!
為了提昇女性對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及警覺,台灣女人連線製作具性別觀點之心/血管健康的懶人包及衛教單張,放置於網路宣導,並同時在各地舉辦「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座談會(10場)。此外,為了引起廣大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我們亦響應國際上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行動,於今年3月11日(每年3月的第2個禮拜五)舉辦「為女著紅日」,結合政府、企業、醫學及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於當天穿上紅色衣飾,表達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並獲得廣大的回響。
為了解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此次行動亦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台灣女性對於心/血管健康的認知顯然不足:6成女性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了解不完整,半數以上女性不知道血壓標準值及未定期測量血壓;二、台灣女性缺乏心/血管疾病的性別意識:6成不知道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具性別差異,近一半女性不知道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之功能,8成不知道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男性高;三、政府宣導效果不彰:近年來政府雖加強宣導女性腰圍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觀念,仍有近4成女性無此認知;更令人擔憂的是,因政府多年來強力宣導婦癌篩檢,影響女性普遍地誤認為婦癌死亡率較女性心/血管疾病高,使女性輕忽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綜上,女性對心/血管健康的認知及性別意識不足,且政府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宣導不夠,將嚴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及生命,因此我們要求政府:
*
應投入更多的研究經費,鼓勵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研究。
* 應制訂具性別意識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
* 應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指引。
*
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讓女性患者獲得更完整的醫療照護。
* 響應每年3月第2個禮拜五的「為女著紅」。
+ read more

2016-05-16
為什麼久坐會傷「心」?
已有不少研究指出久坐行為會對人體健康狀況造成不容小覷的影響,像是代謝狀況變差進而導致易胖、死亡率提升等。近日則有研究指出久坐行為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狀況。
在這項研究中,約2000名參與者應研究人員要求配戴活動測量裝置接受監測,時間長達一週。根據監測結果,這些參與者每天平均的坐時為5.1小時;中度至強度的運動/體力活動時間為29分鐘。
研究人員發現,久坐行為與心臟動脈中鈣沉積量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性,而心臟動脈中的鈣沉積量增加則會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作者Amit
Khera副教授指出,這是第一個顯示坐著的時間長短與心臟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風險指標相關的研究。每日久坐不動的時間每增加一個小時,冠狀動脈鈣化的可能性就高出12%。他進一步說明,久坐時間增加和冠狀動脈鈣化之間的顯著關聯是獨立的,並不受到運動、傳統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和高血壓)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研究人員提醒民眾-特別是日常生活中必須長時間坐著辦公的上班族-要記住長時間久坐是會對身體健康帶來風險的!建議大家開始培養一些新的良好習慣:每隔一個小時就離開座位走動一下,可以的話,每天盡可能減少2小時的坐時。不但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這也有可能幫助你的身體燃燒掉更多卡路里。更好的是,站立與其他運動所需要的肌肉活動將觸發身體分解代謝脂肪和糖重要過程,而這個過程在坐著的時候可是無法順利進行的!
資料來源: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2016-04-25
如何分辨換季過敏跟感冒?
你還在不停的流鼻涕嗎?隨著氣溫漸漸回暖,空氣的濕度也開始增加,加上又是植物開始散播花粉的時節,感冒的季節慢慢的開始轉變成過敏的季節了。而近年來的天氣遽變加上空氣品質低下,使得有些醫生認為今年的過敏好發季節大概會是最糟糕的一年。
有許多過去不曾經歷換季過敏的人,在天氣變化的時候開始產生過敏症狀,正因如此,他們無法確定自己是感冒或是過敏。另一方面,過去從來不曾有過敏困擾,卻突然開始因為花粉或空氣中的微粒子出現過敏症狀,對這些人來說或許也是難以接受的。
儘管一般來說要分辨出感冒和過敏會有些許困難,但還是有一些基本的規則可以幫助我們做簡單的判別:
如果是過敏的話,你不會有發燒或是受寒的情況發生,也不會感到喉嚨痛;但有可能伴隨著喉嚨沙啞,更常發生的情況是,你會不斷的想要清一清喉嚨。眼睛癢或是打噴嚏是一般最常見的過敏反應,咳嗽也可能是輕微的過敏症狀。而因著本身的過敏體質,你的鼻子會更明顯的感到不舒服。
根據以上規則,如果很明顯的你是感冒了,建議盡早就醫;但如果你懷疑自己是過敏的話,有一些減輕過敏症狀的方法可以嘗試看看:
*
避免清晨進行戶外活動,這時候的粉塵量往往是最高的。若因通勤而必須在這個時段外出,記得戴上口罩
*
在戶外活動之後,將頭髮清洗一下,並把衣物換洗,會降低把過敏粉塵帶回家裡的機率
*
在睡前確實的用洗髮精清洗過頭髮,確保粉塵不沾黏或殘留在枕頭上
* 衣物和寵物應該留在臥室外面
如果你決定嘗試服用一些抗過敏藥物,在出外活動前就需服用,但在取得與服用每一種藥物前都應諮詢醫生的意見。最後,若仍然不確定自己是感冒或過敏,應該盡速就醫,由醫生幫助我們分辨出這些相似症狀的起因,並且給予合適的治療。
+ read more

2016-04-21
女性心臟病研究摘要 AHA籲各界重視女性...
最近,美國心臟學會在其期刊Circulation針對女性心臟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發表了許多研究,期望能提升女性在心臟方面的健康照護品質。期刊編輯同時也是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及藥學學院教授的Harlan
Krumholz說明,希望未來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討論能夠變成一種常態,讓更多人致力於女性健康方面的研究,以產出更多相關知識來提升過去經常被忽略的人口群—女性的醫療及健康照護品質。部分研究所得到的成果整理如下:
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上,由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藥學院的博士Robert
Wilensky主持的研究發現,雖然同一年齡冠心病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男比女高,但是50歲以下的女性患者在經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干預手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即以導管尖處的球囊擴張冠狀動脈狹窄病變處-以後的第1年及第5年,血管再次阻塞及發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的風險比男性高。而另一由布萊根婦女醫院血管中心及哈佛醫學院的醫學博士Deepak
L.
Bhatt主持的研究發現,同樣是因為冠心病而住院的65歲以上的患者,女性在出院時獲得的醫療照護不如男性,且較容易在3年內死亡,此研究的樣本為美國366家醫院的49,538名冠心病患者。
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一項由英國哥倫比亞大學Karin
Humphries科學博士主持的研究發現,若罹患了阻塞性的冠心病,又同時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心臟病或不規律的心絞痛等,女性因心絞痛、心臟衰竭、心臟病及中風而再次住院或死亡的風險比男性高。此外,由魁北克大學(University
of Quebec)的醫藥博士Kim
Lavoie主持的研究發現,有焦慮症或憂鬱症但沒有冠心病紀錄的女性,比沒有以上症狀的女性心臟缺血的情形較多,顯示女性可能因為憂鬱症或焦慮症的症狀與冠心病症狀有所重疊,而容易被延誤診斷或轉診。
最後,美國心臟學會的執行長Nancy
Brown摘要了美國心臟學會主辦的Go Red for
Women的成果與展望,她提到,自從2004年開辦以來,活動始終關注女性心臟病的教育、倡議及民眾警覺心的提升,平均每年降低了2%的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2016年4月,將以五個研究中心為基礎成立婦女健康研究的網絡,藉此支持與女性心臟病之預防、診斷及治療有關的基礎醫學研究、臨床研究及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而台灣女人連線借鏡美國心臟學會,於今年三月舉辦首屆「為女著紅日」,結合了政治、商業與醫療領域的重要人士向民眾呼籲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藉此提升台灣人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警覺心。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延伸閱讀:
聽台大醫師談女人「心」事
[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Q&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