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8-12-24
跳舞可預防老年婦女生活失能!
最近一項研究檢視了16種不同運動對老年婦女日常生活失能風險的影響,發現「跳舞」最能降低失能風險。
跳舞婦女的日常生活失能的風險比沒跳舞的婦女顯著地低了73%,其他運動類型與日常生活失能風險之間沒有顯著關聯。
研究作者Yosuke
Osuka博士表示,雖然不清楚為什麼只有跳舞會減少日常生活失能的風險,不過跳舞不僅需要平衡、力量和耐力,還需要認知能力如隨著音樂和伴侶起舞的適應力和專注力,這些不同的元素可能是舞蹈在保持日常生活能力的優勢。
研究如何進行?
這項前瞻性研究招募了1,003名仍有日常生活能力的日本社區老年女性,研究以面對面的方式訪談這群婦女是否參與16種運動類型中的任何一種,包括:健行、球類運動、打保齡球、游泳、瑜珈、太極、武術及套環遊戲等。
研究將日常生活失能定義為需要依賴他人才能步行、進食、洗澡、穿衣或上廁所其中之一的日常活動。研究追蹤了這群女性8年,期間有130名參與者(13%)有日常生活失能的情形。
跳舞與日本老年女性日常生活失能風險顯著降低相關,因此跳舞可能是這群人口維持生活功能的有用運動。老年人參與舞蹈可能應該被鼓勵。
過去也有研究指出,相較於健行、肌力運動及伸展運動,跳舞有助於維持老年人的腦部結構及平衡能力。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19)
* Daily Mail(2018.12.19)
* Osuka Y, Kojima N, Kim M, Won CW, Suzuki T, Kim H. Exercise type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disability in older women: An 8‐year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_Scand J Med Sci Sports_.
2018;00:1-7.
+ read more

2018-12-20
生男生女大解密:決定性別的不只是X、Y...
大家都知道性別是由胚胎性染色體X、Y決定的。有一對X染色體的胚胎會發展成女性,而擁有一個X及一個Y染色體的胚胎會發展成男性。
近日新生兒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有新的發現。新生兒是男是女不僅跟X及Y染色體有關,還牽涉到一種會增加或減少基因活動程度的調節器,進而決定胚胎發展成男性或女性。
Y染色體攜帶著一個稱為「SRY」的重要基因,它會作用於另一個稱為「SOX9」的基因並讓胚胎開始發育睪丸。正常的睪丸發育需要高度活躍的「SOX9」基因表現。若「SOX9」基因的活動被干擾而活躍程度低,胚胎就不會發育睪丸導致新生兒有「性發展障礙」。
研究作者Andrew
Sinclair表示,人類DNA有90%是所謂「垃圾DNA」,這些DNA未攜帶任何遺傳基因,但攜帶著會增加或減少基因表現的調節器─「強化子(enhancers)」。若控制睪丸基因的「強化子」被干擾,可能生出具有「性發展障礙」的新生兒。
這份研究欲了解「SOX9」基因是如何被「強化子」調節及了解干擾「強化子」是否會導致「性發展障礙」。
研究發現三個「強化子」,它們會確保高度活化XY染色體的胚胎的「SOX9」基因,讓胚胎正常發育出睪丸及男性特徵。很重要的是,研究還辨識出攜帶著這三個「強化子」的雙X染色體者,他們並未如一般雙X染色體者發展出卵巢及女性特徵,而是發展出睪丸。而擁有XY染色體但沒有這三個「強化子」的人,他們並未發展出睪丸,而是發展出卵巢。
這種「性別顛倒」的情形是由調節「SOX9」基因表現的「強化子」的強弱所導致。因此,這三個「強化子」對於發育出睪丸及男性特徵是必要的。
這份研究很重要,因為過去研究診斷有性發展障礙的患者是檢視他們的性染色體,而這份研究指出需要檢視的是調節性染色體的「強化子」。
研究作者Andrew
Sinclair指出,人類的基因譜中大約有100萬個「強化子」控制著約2萬2千個基因。這些「強化子」存在於「垃圾DNA」上,而診斷具「性發展障礙」的人的關鍵可能就在這些鮮為人知的「垃圾DNA」上。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14)
* Human sex reversal is caused by duplication or deletion of core
enhancers upstream of SOX9 . Nature Communication, 14 December 2018
+ read more

2018-12-19
HPV新發現:子宮頸癌治療新希望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關於人類乳突病毒(HPV)的發現,可能引導子宮頸癌和其他由該病毒引起的癌症的新療法。
人類乳突病毒導致許多癌症,如:子宮頸癌、肛門癌、口腔癌。它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大多數人不知道被感染,也不知道他們會傳染給別人。
目前有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但是這種疫苗價格昂貴,並非在世界各地都可獲得使用,而且由於宗教的敏感性,不是每個人都會使用,所以人類乳突病毒就會存在,我們需要新療法。
HPV和癌症
HPV一直是科學家的頑固敵人。它會產生致癌蛋白質,關閉健康細胞預防腫瘤的天然能力,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阻斷其中一種稱為E6的致癌蛋白質,似乎是一種當然的解決方案,但數十年的嘗試證明是不成功的。
然而,
研究者Dutta和他的同事們已經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他們已經確定病毒會利用存在我們細胞中一種稱為USP46的酵素的幫助,誘導腫瘤的形成和生長。因為通常酵素對藥物非常敏感,而製藥公司非常擅長生產小型化學品阻遏酵素的活性,使像USP46這樣的酵素不活躍。因此Dutta說子宮癌是「非常可下藥治療的」。
有趣的是,HPV的癌蛋白質E6在細胞中進行兩種相反的活動!
20多年來,人們已經知道E6會募集某種細胞酵素來破壞細胞的腫瘤抑制因子;而Dutta的新發現則是顯示E6利用USP46來穩定其他細胞蛋白並防止它們被破壞。E6的兩項活動對癌症的發展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指出,
USP46的活動是致癌HPV病株特有的。它不會發生在其他非致癌的HPV病株上。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18)
* The Deubiquitinase USP46 Is Essential for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Growth of HPV-Transformed Cancers. _Molecular Cell_ Vol.72, Issue 5,
P.823-835.E5, Dec. 6, 2018.
+ read more

2018-12-12
跌倒的風險男女很不同!!
跌倒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身體狀況、行為、起居或環境。一項研究發現這些因子對於男女跌倒的影響不同,而有些因子有性別特殊性的。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是針對2001-2011年間瑞典3,112名年齡60歲以上的社區居民進行的,其中有64%為女性。研究欲了解不同性別的跌倒風險因子,並分成4年內的短期的風險因子與4-10年長期的風險因子。
研究發現
在短期內,女性跌倒和獨自生活、需要日常活動的幫助及過去曾摔倒有關;男性跌倒則和低收縮壓、從椅子起身的能力受損及過去曾摔倒有關。
長期而言,女性的風險因子是體重不足、認知障礙、服用藥物及日常活動需要幫助;而男性的長期風險因子為吸菸、心臟病、平衡能力受損及過去曾摔倒。
研究作者Stina
Ek表示,儘管對老年人跌倒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瞭解性別差異的研究很少。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跌倒風險特徵。如果我們在跌倒的篩檢和預防計劃中考慮這些性別差異,我們可能實現更好的以人為本的方法。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05)
* Risk Factors for Injurious Falls in Older Adults: The Role of Sex
and Length of Follow‐Up. Ek, S. , Rizzuto, D. et al. 2018 J Am
Geriatr Soc.
+ read more

2018-12-05
心理壓力對心臟的傷害男女很不同!
有些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感受到壓力時,會發生心臟血流量不足狀況,這種情況被稱為「心理壓力引起的心肌缺血(MSIMI)」。最新的研究發現,男性與女性都會發生MSIMI,但引發的機制存在著性別差異:在男性身上,是與冠狀動脈中斑塊(plaque)積聚的嚴重程度有關,但是在女性身上則不然。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人員在276名參與者(141名男性和135名女性)身上檢視了冠狀動脈斑塊積聚與MSIMI之間關聯,並進行性別分析。這些參與者都是61歲以下的年輕和中年人,且最近都發生了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
所有參與者都接受了傳統壓力測試 (conventional stress
testing─身體活動或藥物等) 以及心理壓力測試 (mental
stress
test─公開演講等),以評估參與者處於壓力、緊張狀態下的心肌血流量。
結果顯示,有17%的參與者在心理壓力測試中心肌血流量減少,被歸類為患有MSIMI,其中,女性患的比例為20%,高於男性的15%。相較之下,在男性身上MSIMI與斑塊積聚的嚴重性相關聯。斑塊積聚嚴重程度每增加一個單位,男性的MSIMI風險幾乎翻倍。對於女性,MSIMI與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嚴重程度無關。
27%的參與者有「傳統壓力型心肌缺血(CSIMI)」,在男性和女性中,CSIMI與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嚴重程度相關。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嚴重程度每增加一個單位,CSIMI的風險就增加約50%。
只有10%的參與者同時患有MSIMI和CSIMI。
此研究結果與過去關於心臟病性別差異的研究結果一致。女性的MSIMI主要反應冠狀動脈阻塞以外的異常,例如較小的冠狀血管功能障礙(微循環功能障礙)。
研究作者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理社會壓力因素可能促使高風險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然而,MSIMI與冠狀動脈阻塞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沒有冠狀動脈阻塞的心肌缺血。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1.26)
* Sex-Specific Association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verity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Induced by Mental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November 21, 2018
+ read more

2018-11-16
運動好,頻繁活動一樣好!
美國最新「身體活動指引」指出,任何身體活動,從無到有,即使是小量的,都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健康益處!並且越多越好,特別是如果這種活動是中強度的或高強度的。
和過去一樣,新的指引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快走),或75至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跑步),同時每週進行2次肌力訓練,以獲得最大的益處。
不過,新的指引不再稱「只要10分鐘的身體活動就能達到指引的建議」,而是改成「一天內更頻繁地活動有助於滿足指引的建議」。ADM
Brett P.
Giroir博士表示,這樣的更新讓人們更容易實現指引對身體活動的建議。
此外,新指引新增了3至5歲兒童每天活動身體3小時的目標。而對6至17歲兒童與青少年的建議與以前一樣,應每天至少進行6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老年人被建議從事平衡訓練、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女性被建議在懷孕期間及產後每周做150分鐘中強度的有氧運動。
新指引也加入了運動的長期健康效益,包括:減少體重過度增加的風險;改善年輕人的認知能力;降低膀胱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腎癌、胃癌和肺癌的風險;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包括阿茲海默症;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風險;降低產後憂鬱症的風險。
諮詢委員會對與身體活動及健康相關的科學研究做了系統性評估,並根據其研究方法的品質及結果證據性的強度制定了「身體活動指引」。
調查人員強調,衛生專業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應增進民眾對指引的認識、宣導身體活動對健康的益處,並支持計畫與政策的實施,以促進民眾的身體活動及改善健康。
編譯來源:
* Medpage Today(2018.11.12)
* Piercy KL, Troiano RP, Ballard RM, et al. _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_. JAMA.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2, 2018.
+ read more

2018-11-09
老年肌肉無力且肥胖 跌倒風險增加
跌倒是老年人致命的健康風險。一直以來,跌倒的關注多在骨質疏鬆的議題上。最近一項針對老年女性的研究顯示,停經婦女有肥胖和肌少症(肌力衰弱),其跌倒的風險會增加。
隨著社會高齡化,專家預測,跌倒及隨之而來的併發症也會增加。據健保署統計,2010-2014年發生因髖部骨折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從7121人增加為8384人,有9成多為65歲以上老人,其中女性比男性高出1.75倍。
體重增加的老年人可能會增加肌肉無力和跌倒的風險。在台灣,2016年65歲以上人口有將近一半的人過重及肥胖[1]。同時有肥胖和肌少症的人,肢體活動功能可能降低,並且骨折風險可能增加。研究人員表示,辨識有與肥胖和肌肉無力相關的跌倒風險的人是很重要的,這樣醫療提供者就可以提供適當的跌倒預防方案。
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為了解更多關於肌少症和肥胖對老年女性跌倒風險的影響,研究團隊使用婦女健康倡議(WHI)的資料進行研究,這包括追蹤了15年160,000多名50至79歲的女性的體重、肌肉量和跌倒經歷。研究人員分析其中11,020名停經後婦女的資料。
結果發現,50-79歲肥胖且有肌少症的停經婦女其跌倒的風險較高,且50-64歲的風險最甚。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老年人跌倒的風險增高,因為肥胖和肌肉無力也會增加。了解更多關於更年期後女性身體如何變化,將有助於醫療保健專業人士設計潛在的解決方案。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1.05)
* Association Between Sarcopenic Obesity and Falls in a Multiethnic
Cohor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2018) Shawna Follis MS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1] 105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 read more

2018-10-25
偏頭痛,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多?
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可能會偏頭痛,但這種症狀並不平等地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慢性嚴重偏頭痛的人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根據偏頭痛研究基金會,女性佔了高達85%。
目前沒有確切的答案解釋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常發生偏頭痛,不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各種疼痛的影響。偏頭痛多影響年輕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因此忙於家庭和工作年齡層的女性,偏頭痛是最普遍的。由於日常活動時疼痛往往更加嚴重,人們往往保持靜止狀態,這對生產力有明顯的不利影響。有偏頭痛的人們也對聲光敏感,這讓他們很難工作,甚至無法工作。
雌激素波動誘發偏頭痛
大多數專家認為,女性的荷爾蒙波動是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原因是:在青春期之前,男孩比女孩經歷更多的偏頭痛,青春期之後變成相反;較多女孩和女性在停經之前受到偏頭痛的影響,停經後這種疾病對大多數女性會變得緩和;大多數偏頭痛發作在月經前後幾天。
雌激素下降可能是誘發偏頭痛的生理機制,所以,在經期、排卵期以及剛生產後,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這可能是一個問題。停經後,雌激素保持低水平-它們不會下降,大多數女性的偏頭痛都會改善。雌激素下降增加了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偏頭痛是一種大腦皮質更易「興奮」的病症。
其他誘發因子
還有其他誘因可能引發偏頭痛,包括壓力、睡眠模式的變化、大聲的噪音、明亮的燈光、強烈的氣味及各種食物和飲料如葡萄酒和巧克力。不過,某個因子可能不會引發一個人偏頭痛,但卻是另一個人重要的誘發因子。女性在工作場所和個人生活中面臨著與男性不同的挑戰,我們知道壓力會對這種疾病的過程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雙胞胎的研究指出,偏頭痛也受到基因影響
偏頭痛是神經問題
偏頭痛不是一種荷爾蒙失常,這種觀念是個錯誤。大多數專家認為,偏頭痛可能是大腦對荷爾蒙、遺傳和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反應所致。其實它是一種非常多樣化的疾病,醫師必須按照每位患者的標準進行診斷。雖然專家認為雌激素經常發揮關鍵作用,但大腦中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途徑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引發偏頭痛。
許多荷爾蒙循環規律的人不會患偏頭痛,所以它可能受到體內及環境中許多因素的調節。荷爾蒙波動可能會影響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元是否會被激活。這是一個神經問題。
男女對疼痛的感受不同
一個研究已經發現,女性對實驗誘導的疼痛比男性感到更大的痛苦和表現出更高的敏感性,這可能是女性較容易受到偏頭痛影響的原因。目前無法確切知道偏頭痛者的大腦與沒有偏頭痛者的大腦有何不同,但性別差異可能使女性大腦比男性的大腦更容易出現疼痛,並以不同的方式經驗偏頭痛。此外,疼痛中的女性總是不被認真地對待。人們老是認為女性反應過度,一位女性偏頭痛患者表示許多醫生把她當作「過度緊張」,醫生對她的建議是回家、放鬆、喝一杯葡萄酒。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偏頭痛緩解通常伴隨著衰老。不幸的是,最糟糕的偏頭痛發生在女性試圖兼顧家庭和工作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偏頭痛會有所改善,但是你永遠找不回那些失去工作或上學的時光,或者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編譯來源:Washington Post(2018.10.13)
+ read more

2018-10-12
蟲蟲危機:男性尋求治療增7倍
男性不孕危機不容忽視!
過去15年接受不孕症治療的男性增加了700%。他們的精液品質正在急劇下降。
相較於女性生育力下降多歸於社會因素:生涯規劃、托育品質等問題,男性生育力降低純粹為生理因素可能是更大的隱憂。
新的研究分析了2002年至2017年間美國和西班牙兩個主要生育中心的精液樣本。他們發現尋求治療的男性人數增加了7倍,從8,000人增加到60,000人。更重要的是,在那些有生育問題的男性中,精液質量急劇下降。越來越多男性的精子數量低到需要體外受精的技術才有機會繁衍後代;同時,精子數量正常的男性人數則下降了。
研究人員Ashley
Tiegs博士表示,精子質量的下降很可能是吸菸、壓力、肥胖和暴露於塑料中的化學物質等環境因素造成的。這項研究呼應了2017年以色列和美國的學者發表的一篇驚人的研究結果。該研究顯示,過去40年來,生活在西方國家的男性精子數量下降了59.3%。
Tiegs博士指出,新的研究是第一個關注難以生育的男性,而不是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因此有更準確的證據顯示,男性生育問題應被關注,這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
2017年的研究問題是研究人員沒有考慮活躍精子的總數。活躍精子總數更能預測懷孕的結果,且被發現跟胚胎發展有關。新研究想知道活動精子總數是否受到影響,如果它正在下降,那麼其影響是什麼?
研究的數據
活躍精子總數超過2000萬(每毫米精液)被認為是正常的。低於1500萬的人可能需要生殖治療,但他們需要的治療取決於他們的精子數量有多少。對於那些活躍精子總數在500萬到1500萬之間的人來說,人工受精就可以了,而那些計數在0到500萬之間的人則需要人體外受精才比較有機會。
研究數據顯示,活躍精子數量低於1500萬的男性人數飆升,而正常水平—即超過1500萬的男性人數穩定下降。自2002年以來,這兩家診所的男性患者精子數量超過1500萬的人數下降。曾經,精子數量超過1500萬的男性佔不孕症患者的85%,僅僅15年後,變成佔79%,顯著下降。
與此同時,精子數量低得多的男性人數正在攀升。這意味著與男性相關的體外受精的案例將飆升。Tiegs博士表示,他們沒想到,精子數量下降的趨勢有真正的治療意義。
為什麼精子數量會下降
儘管男性年齡確實影響了男性的生育能力,但這被排除了。在16年中,接受生育治療的男性的平均年齡幾乎完全相同(36歲±12個月)。
精子數量下降很可能是由環境因素驅動的,包括飲食不良、吸菸、肥胖和接觸塑料。研究支持許多其他文獻,顯示塑料、吸菸和肥胖等環境因素是重要的。我們知道肥胖比率正在上升,確實會影響精子質量。肥胖不僅增加了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它也會影響後代。
這項研究涉及兩大洲,這表明這個問題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應分析其他國家的人口狀況,以了解每個國家的環境影響因素。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7)
+ read more
2018-09-08
【活動】第18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
2004年11月,台灣女人連線偕同婦女團體病友團體共同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以平衡醫療體系的男性思考、提供國內婦女完整的健康資訊與促成具性別意涵的健康政策。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於9-10月間舉辦網絡會議,會議中針對各項婦女健康議題蒐集資料,以專題演講方式,進行現狀報導、討論,使地方婦女團體得以結合自身經驗與資源,共同找出可行的合作方式,集結力量向大眾與政府發聲。
2018年研習營課程包含「2018婦女健康重要議題」、「別讓記憶說再見–認識失智症」、「從性別觀點看骨質疏鬆」及「兩性關係從#Me
Too談起」等女性健康議題的分享與討論,並召開「婦女健康網絡會議」,與網絡成員代表共同商議2019年「為女著紅」的行動及2019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主題,經過一番討論後,決議明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推動「開放醫院」作為重點議題。
活動照片
《相見歡》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怡翎主持
《專題演講一》2018年性別健康熱門議題
《專題演講二》別讓記憶說再見—認識失智症
《專題演講三》從性別觀點看骨質疏鬆
《專題演講四》兩性關係從#Me Too談起
《會議-為女著紅》報告2018年成果及討論2019年行動內容
《會議-528》討論2019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