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9-10-22
避孕(議題更新)
性對於人類而言,早在很久以前就不單純地只為了繁衍後代。但從古至今,無論避孕醫學知識的發展成熟與否,五花八門的避孕偏方都不曾消失。
─
在西元前1850年,埃及人會利用鱷魚的糞便作成子宮套。
─
中世紀時認為,婦女只要把青蛙的嘴撐開,朝裡面吐三口口水可以避孕。
─
今日,在英國還流傳使用「塑膠袋」、「保鮮膜」,甚至是「橡膠手套」避孕。
─ 台灣有些人以為喝可樂可以殺精。
如今避孕科技不斷發展,提供了女性多種生育自主的選項,但男性避孕除了保險套之外,遲遲未見有其他藥物的出現。過去曾有研究研發男性避孕藥,卻因出現痠痛、性欲增加、情緒失調及憂鬱的副作用情形,試驗立即決定停止。這與外界對待女性避孕藥副作用風險的態度大相逕庭,凸顯避孕藥安全性議題的男女雙重標準。
目前有科學根據的避孕方法,是利用「抑制女性排卵」、「阻絕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或是「阻止受精卵著床」的機制來達到避孕效果。常見的避孕方法,包括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陰道環、事後避孕藥。
正確避孕方法
一、保險套
保險套是最方便取得的避孕方法,避孕率高達9成以上;同時,它也是所有避孕方式中唯一可同時「避性病」的。
保險套要如何使用?使用前後需注意什麼?
─
請在性行為開始之前先戴上,不要在射精前才使用!
─ 保險套只能一次性使用,在射精後就要丟棄。
使用保險套前,請檢查有無破洞,但不要拉扯以免破壞保險套。使用時,請先輕輕擠壓前端凸型袋,將空氣排出,再將保險套放在男性生殖器前端,緩緩往下推到底。性行為結束時,務必握住保險套的開口,並小心扶住陰莖馬上抽離女性的陰道口。
口交需要戴保險套嗎?
有人認為口交不需要戴保險套,這是錯誤的想法。由於女性的月經、陰道分泌物及男性的精液、分泌物都可能含有愛滋病病毒。如果你/妳的口腔內有傷口或喉嚨發炎,就有可能感染愛滋病。
二、口服避孕藥
口服避孕藥是一種透過長期週期性的服用低量荷爾蒙,影響大腦誤以為身體已經懷孕,於是停止排卵,以達到避孕效果的方法。現今主要的避孕藥成分可分為「雌激素和黃體素合併型」以及「單獨黃體素」兩種,避孕成功率約為9成。建議妳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後再決定適合自己的避孕藥,尤其是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女性須特別注意。
口服避孕藥可以如何取得?
在台灣,不論是事前、事後避孕藥,皆屬於醫師處方藥,妳必須在醫師看診後取得處方箋,才可在醫療院所或藥局購買。
口服避孕藥要如何使用?
避孕藥一般分為21顆裝和28顆裝兩種包裝:21顆裝為連續服藥21天後,停藥7天,再服用新的一盒;28顆裝是服用完21顆有效劑量後,再服用7顆無活性錠,接著服用新的一盒,服藥不須中斷。若妳未依照規則服藥,否則可能無法有效避孕。此外,避孕藥並不是一開始吃就可以達到避孕效果,所以妳剛開始使用避孕藥的前半個月,建議妳同時還是使用保險套,以免懷孕。
服用後可能出現哪些不適症狀或副作用?
服用避孕藥後,由於體內突然出現額外的荷爾蒙,妳可能會有一些不適症狀或副作用,如頭痛、噁心嘔吐、月經過多或不規則、陰道少量點狀出血、念珠菌感染增加等其他症狀包括:頭暈、子宮頸粘液增加、子宮頸肥大、食慾增加、體重增加、水腫、皮膚癢、青春痘、潮紅、乳房脹痛、感覺虛弱、心情疲倦、沮喪或焦慮、脾氣暴躁。 。
長期服用會有什麼傷害嗎?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可能造成如高血壓、血栓症、中風、心肌梗塞或高血鉀症等傷害。雌激素黃體素合併型避孕藥更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證實會有引起乳癌、子宮頸癌、肝癌的風險!如果有長期的避孕需求,妳要評估所有避孕方式的效益和風險再審慎做選擇。
哪些對象不適合服用避孕藥或須特別注意?
*
年紀在35歲以上且有吸煙的習慣,必須小心避孕藥會增加妳發生中風及心肌梗塞的機率。
*
肥胖過重的女性可能會降低避孕藥成功避孕的機率,同時,含荷爾蒙的避孕方式可能輕微增加妳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更多...3.癲癇患者服用含炔雌醇(ethinyl
estradiol)的避孕藥,可能提供癲癇發作的機率,對大腦造成永久傷害。請務必告知醫師並討論選擇使用其他避孕方式。
4.懷孕生產期間靜脈血栓栓塞風險會提高,因此在產後21天內不應服用合併型避孕藥。若妳同時為年紀在35歲以上、過去有相關病史、不能活動、肥胖、生產過程中有輸血必要、產後大量出血、抽菸與剖腹產者,必須在產後42天才能開始吃避孕藥。
最後妳還需要注意些什麼?
因為避孕藥和其它藥物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失去藥效或有不良反應,因此生病就醫時也要告知醫生妳正在服用避孕藥。
三、子宮內避孕器(子宮環)
子宮內避孕器簡稱IUD,是在子宮內裝置「T形銅製小線圈」或「含荷爾蒙」的裝置。它的避孕效果可達95%以上。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與「含荷爾蒙子宮內避孕器」有何不同?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與「含荷爾蒙子宮內避孕器」都是讓子宮內膜產生異物感,使精卵難以結合或結合後難以著床。前者主要是透過釋放對精子有毒的銅離子干擾精蟲游動,降低受精的機會;後者則釋放荷爾蒙使子宮內膜變薄,受精卵因而無法著床,或是抑制女性排卵。
子宮內避孕器要如何使用?
基本上只要確定沒有懷孕,任何時候都可由醫師將避孕器裝入,時間通常是在月經結束後一週內進行。裝置後可以馬上達到避孕的效果。
裝置後可能出現哪些不適症狀或副作用?
有些人在裝置後可能有輕微點狀出血、輕微下腹部疼痛或腰酸、月經流量增加、經期時間延長以及月經週期不規律。如果這些現象一直未改善的話,妳需要再求助醫師檢查瞭解狀況!更多...另外,如果有下列情形發生,也應立即找醫師診察:
1.骨盆腔疼痛,或發生性行為時感覺疼痛
2.不正常的陰道出血或分泌物有異味
3.月經沒來或有懷孕的跡象
4.腹部絞痛
5.有感染的症狀如發燒、打冷顫、感冒症狀、肌肉痠痛及疲憊感
6.穿破子宮壁而進入腹腔
哪些對象可能不適合裝子宮內避孕器或須特別注意?
* 若妳是懷疑有懷孕、罹患癌症或子宮腫瘤的婦女
*
若妳在產後骨盆腔受感染或過去3個月曾經人工流產
*
若妳骨盆腔器官、子宮頸或陰道出現發炎;原因不明的陰道或子宮出血;或是月經量過多或嚴重經痛
*
若妳對銅金屬過敏者不應使用銅製避孕器。更多....5.若妳可能或確定罹患經由性行為感染的疾病
6.若妳有嚴重肝臟疾病以及有(或可能有)乳癌的女性不應使用含荷爾蒙的避孕器
7.若妳過去曾於放入避孕器時子宮穿孔
8.不建議使用多重性伴侶者使用,以免增加骨盆腔發炎的風險
9.不建議未生產過的女性裝置子宮內避孕器,以免沾黏影響日後的懷孕
10.若妳在使用避孕器過程中懷孕,容易會出現子宮外孕、骨盆腔感染、流產及早產
裝置後可終身避孕?
許多女性誤以為裝了避孕器就終身避孕,這其實是非常嚴重且危險的錯誤觀念!妳至少每年要檢查一次是否移位,如果避孕器移位或者脫落,可能失去避孕效果;若發現有月經異常時也應該盡速找醫師診治;由於每家避孕器的材質不同、使用期限都不一樣,所以妳在裝置時也要詢問醫生何時須再回診取出並做檢查,以免避孕器與子宮產生粘黏。
四、避孕貼片
避孕貼片是貼在手臂、背部、腹部與臀部部位,會釋放荷爾蒙經由皮下吸收進到體內,避孕效果達9成以上。
避孕貼片要如何使用?
避孕貼片須經醫師處方才能使用。每個月連續貼三週,每週更換一次貼片,第四週停用一週,再依此方式循環。另外,台灣因為氣候潮濕悶熱,須特別注意貼片可能因為流汗而脫落,假如有脫落的情形,則應立即更換新的貼片。
使用避孕貼片可能出現哪些不適症狀或副作用?
由於劑量的因素,使用貼片比避孕藥更容易產生副作用,如出血、乳房不適、經痛、噁心和嘔吐等等,會造成女性最後放棄避孕的可能性也較高。因為避孕貼片是透過血液吸收荷爾蒙,因此形成血栓的風險比口服避孕藥丸還要高。更多....此外,也可能造成肺栓塞、冠狀動脈阻塞甚至中風等副作用。
哪些對象可能不適合使用避孕貼片?
若你有血管栓塞病史以及抽菸習慣,應避免使用避孕貼片,改選擇其他避孕措施。
五、陰道環
陰道避孕環是一個彈性、直徑約5公分的環,使用前須冷藏保存,取出置入陰道後將緩慢釋放雌激素和黃體素來達到避孕效果,成功率可達98%。
陰道環要如何使用?
由醫師開立處方籤取得後,妳可將陰道環置入。使用三週後必須取出,接著間隔一週不使用,更換新的陰道環。
2019年年底或2020年年初,美國將有避孕效果長達一年的新款避孕陰道環上市。與舊型陰道環相比,它無須冷藏,而且女性只需在每次取出後清洗完即可再作使用,以同樣方式可持續使用一年再換新。
使用陰道環可能出現哪些不適症狀或副作用?
使用陰道環妳可能比較會有陰道搔癢感和分泌物,但比口服避孕藥少出現噁心、身體痠痛、情緒低落等副作用。妳也可能會遇到陰道環自動排出的狀況。
六、事後避孕藥
事後避孕藥主要是藉著改變體內雌激素或黃體素含量,以抑制排卵使精子無法受精;或是改變子宮內膜環境,讓受精卵無法著床,以達到避孕的效果。種類可分為「單獨黃體素」、「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及「雌激素和黃體素合併型」三種,避孕成功率會隨藥物種類及服用的時間點而不同,一般約為五至九成。
事後避孕藥要如何取得與使用?
事後避孕藥需要經過醫師處方才可取得。如果是「單獨黃體素」(levonorgestrel),妳必須在性行為後三天內服用;「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ulipristal
acetate)則須在性行為後五天內服用,這種藥會跟細胞表面受器結合,存留在體內的時間比前者來得長,因此被認為比較有效。
特別提醒妳,這種藉由高劑量的荷爾蒙成分改變體內荷爾蒙狀態以達到避孕效果的方式,是緊急補救法,不能當成常規使用。
服用後該如何觀察是否成功避孕?
使用事後避孕藥的二周之內,妳必須注意是否有月經來潮,假如沒有,妳要驗孕確認是否懷孕,或前往醫院檢查。事後避孕藥使用的是高劑量的黃體素,因此有時候可能會使月經週期混亂,你將難以準確判斷是否懷孕。
服用後可能出現哪些不適症狀或副作用?
事後避孕藥服用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頭痛、疲勞、下腹疼痛、陰道出血等。三種成分副作用發生機率由高至低分別是「雌激素和黃體素合併型」、「單獨黃體素」、「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哪些對象不適合服用事後避孕藥或須特別注意?
*
有子宮外孕史、輸卵管發炎、肝功能嚴重不良、嚴重消化性疾病的女性,在使用事後避孕藥時更應該格外小心。
*
如果性行為發生後超過72或120小時、以及懷孕時,妳就不該使用,否則可能會造成嚴重出血。
* 哺乳中及對藥物過敏的女性禁止服用。
哪些狀況可能讓事後避孕藥失效?
如果妳是體重70公斤以上或BMI值大於26的過重女性,事後避孕藥的高劑量荷爾蒙在服用後較容易在體內的血液中被稀釋掉,因而降低避孕的效果。而事後避孕藥也可能與某些特定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失去藥效或出現不良反應。如有前述情況,建議妳向醫師諮詢,討論其他可行的避孕方法。
長期服用對健康有害嗎?
一般口服避孕藥(雌激素黃體素合併型)已被證實有導致癌症及血栓的可能性(詳情請見避孕藥介紹)。多數的事後避孕藥所含的荷爾蒙甚至比一般口服避孕藥高10倍之多,但是女性經常服用以及發育中青少女使用是否會有健康疑慮目前仍缺乏研究釐清,因此,無法確立藥物的長期安全性。妳必須要審慎使用,千萬不要當作常規避孕法。
強烈不建議的避孕選擇
一、計算安全期
女性的排卵期通常是最容易受孕的時候,而所謂的安全期是指避開排卵期的那段時間。為什麼說計算安全期避孕會不可靠呢?由於在計算安全期前,妳必須能準確預測下一次月經來的時間,但實際上每個人的月經週期多少都會受到環境、壓力、甚至飲食的影響而不穩定,因此這是非常難以辦到的。一旦週期不固定,妳就無法計算出準確的排卵期及安全期,所以以這種方式避孕反而很不安全。
二、基礎體溫
女性一般在進入排卵後的「黃體期」,體溫會比排卵前上升攝氏0.6度左右。基礎體溫方法主要是透過持續測量體溫的變化來進行避孕。要測量基礎體溫,妳必須「每天」固定時間起床,在睡醒睜眼時、最好是起身前就馬上量體溫,並持續記錄下來。
基礎體溫之所以不可靠,首先,精子在體內可存活3天以上,所以在進入黃體期體溫上升前的3-7天發生性行為,還是有懷孕的可能!其次,體溫會隨起床後活動、服藥等情形發生變化,因此這個方式並不適合做為常規且安全的避孕方法。
「全程使用保險套」才是上策!
能達到避孕目的、防止性病傳染,且副作用又最小的方法只有一種:在發生性行為時「全程使用保險套」!
最後更新時間:2019/10/2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07
第19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
2004年11月,台灣女人連線偕同婦女團體病友團體共同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以平衡醫療體系的男性思考、提供國內婦女完整的健康資訊與促成具性別意涵的健康政策。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於9-10月間舉辦網絡會議,會議中針對各項婦女健康議題蒐集資料,以專題演講方式,進行現狀報導、討論,使地方婦女團體得以結合自身經驗與資源,共同找出可行的合作方式,集結力量向大眾與政府發聲。
2019年,台灣女人連線於10月4日至5日假台中全國大飯店舉辦「第19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聯合研習營」,來自北、中、南及東部的婦女團體、專業團體及新住民團體等代表們齊聚一堂交流,共有23個團體參與。
活動安排了4場專題演講:「2019性別健康熱門議題」、「銀色海嘯,長照真的罩得住您嗎?」、「政府健康政策下的女性自主-從母乳哺育談起」及「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施行法」。最後,與會者就明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之主題進行討論,決定將以人工流產為主題安排相關行動,集結婦女等相關團體的意見以因應近日「Shofar
轉化社區聯盟」理事長彭迦智領銜提出全國性公投提案。
活動花絮
台灣女人連線洪芳婷執行秘書演講
「2019性別健康熱門議題」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滕西華秘書長演講
「銀色海嘯,長照真的罩得住您嗎?」
台灣女人連線徐佳青顧問演講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演講
「政府健康政策下的女性自主-從母乳哺育談起」
+ read more

2019-10-03
為什麼養小孩媽媽比爸爸不快樂?
通常做父親的照顧小孩比做母親的較快樂,少壓力也少疲倦。研究專家以為這些差異可能的起因為如何分擔育兒活動的時間及種類。
育兒有很多種類的活動,有些很累人,也不有趣。如一家去遊樂園玩對某些人的影響和半夜起來換尿布是不同的。研究嘗試找出這些變數,是否和父母的情緒差異相關。
以前的研究顯示做母親的在照顧上比父親更疲累、更多壓力,也更不快樂。但是僅僅是社會人口特徵並無法解釋這樣的差異。研究人員好奇父母如何分配育兒活動,也許可以解釋他們情緒的差異。
研究怎麼說
這個研究使用美國人口調查局所收集的資料,大約有4,486個育兒活動,參與各個活動的人和相對應的情緒。
研究由育兒照顧的內容來看雙親育兒的角色。他們不只是檢視父母照顧小孩所花的時間,也看育兒活動的種類、何時何地發生、有誰在場和所需要的照顧。
研究結果顯示,一般來說,父親參與孩子的生活比過去更多,但是育兒工作仍是高度性別化。目前母親和父親分配育兒的方式帶給父親情緒上的回報比母親多。但從現有的資料尚無從決定是因個人選擇的結果,還是外來的影響力,如工作上的要求。
另外,父母之間雖有差異,但他們都發現育兒很有意義。傳統上,育兒較多是婦女的重心,也可能表示做母親照顧小孩比父親覺得更有意義。但事實是父母親都發現照顧孩子很有意義,沒有性別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父親的育兒活動比較偏向娛樂性和週末,而母親則較多照顧嬰兒和配偶不在身邊的「單親照顧」的範圍。
將育兒活動的內容考慮在內時,可以完全解釋為何父母快樂程度的不同,部分解釋為何壓力的不同,但無法解釋為何疲勞會不同。未來更多的研究可集中於性別化育兒(gendered
parenting)如何影響了父母的健康。
為何母親所承擔的育兒內容是情緒上較少有回報的?配偶們如何分擔育兒的工作,才會使讓兩者覺得同樣值得?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02
為什麼衛生棉廣告中經血是藍色的?
電視衛生棉廣告中,女人的經血一般都是藍色液體,除了因為人們看到真實經血的顏色可能會感覺噁心或被冒犯之外,最根本的理由在於社會文化對女性身體的歧視與偏見,視月經為汙穢不潔的,因此廣告才避諱使用接近真實經血顏色的紅色液體呈現。
近日澳洲有衛生棉廣告一反常態這麼做了,改以紅色液體來表現女人的經血,卻遭民眾大量檢舉,但是,澳洲廣告監管組織Ad
Standards回應表示廣告沒有違反觀看之倫理標準。
遭檢舉的廣告是由衛生棉品牌天秤座公司(Libra)所推出,廣告畫面出現女人腿上有血以及染血漬的內褲。遭觀眾申訴內容不當高達600多次,是2019年廣告中被申訴次數中最高的一則。
最後Ad
Standards駁回了這些申訴,並對廣告內容所傳達的訊息表示讚賞,稱該行動是「促進平等以及將月經去神秘化」。
天秤座公司的母公司Asaleo
Care表示,這些廣告處理了許多婦女和女孩在月經期間所面對到的禁忌和羞恥感。廣告畫面還顯示「月經是正常的。將它們展現也應該是。」
提出正式申訴的觀眾認為這些描述是「具冒犯意味」、「不恰當」且「噁心的」。然而,在Ad
Standards的回應中,他們承認一些觀眾「不願意看到電視上出現體液」,可是這些廣告並沒有違反該產業的道德準則。
他們還駁回了有關廣告不適合在黃金時段播出或被兒童觀看的申訴。他們在案例報告中寫到:「廣告中沒有負面的語言或圖像暗示女性應該對月經感到尷尬,或者有月經的女性是較低等的人。」
Asaleo
Care表示,廣告是以他們的姊妹公司Essity的#BloodNormal活動為基礎,特色是在衛生棉上塗紅色液體,而不是藍色。該活動首先於2017年在英國開跑,目前已擴及至全歐洲、美洲及南非各地。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個月經去汙名化的運動將女人的月經正常化,有助社會大眾正向看待女人的身體並帶給女性力量,值得肯定。而廣告要如何處理,除了將衛生棉上的經血改以紅色液體呈現,是否也要出現女性大腿及內褲染經血等讓一些人不舒服的畫面,則有討論的空間。反觀台灣,我們連在商店購買「乾淨」衛生棉都會被詢問是否要用紙袋包裝,凸顯我們對月經極其隱晦的文化亦亟需改變。
編譯來源:BBC(2019.9.1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01
懷孕可以劇烈運動嗎?
準媽媽們時常會收到大量與胎兒安全有關的訊息,警告媽媽們要小心,例如要忌口的食物、可能接觸到的毒素等等。這些項目越來越多,導致媽媽們越來越焦慮。結果就是一些婦女認為不管威脅有多大,乾脆全都避免最安全,劇烈運動就被視為是風險之一。
但是,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劇烈運動在懷孕期間(包括懷孕後期)是安全的,還對健康有益。
怎樣算是劇烈運動?
懷孕期間進行中等強度運動的安全性已得到公認,例如散步、游泳和騎腳踏車等。
所謂的「劇烈運動」是指運動進行到某種程度,難以與人進行對話溝通的狀態。對多數人來說,劇烈運動一般是指在最高心跳的70%至90%進行的運動(最高心跳大約是每分鐘220次減去年齡的數字),包括慢跑、騎腳踏車、重量訓練等
然而對於孕婦,懷孕期間心臟和血液的某些正常變化,可能讓她們無法進行劇烈運動。而且,懷孕進行劇烈運動的安全性也充滿爭議,過去曾有研究表明,在劇烈運動過程中,血流會重新導向肌肉,可能從胎兒身上帶走氧氣和營養。
為了釐清爭議,這份研究進行了整合分析。
研究怎麼說?
研究蒐集了過去15項研究,總計32,703名孕婦的資料,瞭解懷孕後期進行劇烈運動對母親及胎兒的安全是否有影響。
結果發現對於大多數健康的孕婦,即使在懷孕後期進行劇烈運動,對媽媽和嬰兒似乎都是安全的,沒有發現任何有意義的風險增加,嬰兒的出生體重也沒有差異。
體重在理想範圍內的孕婦,劇烈運動不會影響她們懷孕期間體重的增加。也就是說,隨著孕期的發展,她們的體重會如預期的增加,不會受到劇烈運動的影響。
但是,超重和肥胖的孕婦要增加到建議的體重可能比較困難,劇烈運動似乎會降低肥胖孕婦的體重增加。
孕婦要留心高強度運動
超過最高心率90%的運動通常被認為是「高強度運動」,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是很難順暢地說出一個句子。
目前還不知道高強度運動是否會帶來任何風險,因此孕婦在懷孕後期想進行高強度運動可能還是要小心。
準媽媽們在懷孕後期進行高衝擊力的運動也是需要小心的,例如跑步、跳躍或強度高的舉重。雖然研究蒐集的結果表明這些類型的活動不太會影響嬰兒,但卻還不知道是否會削弱母親的骨盆底肌肉,進而可能導致失禁。如果準媽媽們希望繼續進行這些活動,建議諮詢醫師和運動專家。
懷孕期間的運動很重要 但不必太劇烈
劇烈運動是改善母親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與適度的運動相比,劇烈運動對心臟、肺、肌肉和情緒的好處可能相同,甚至更多。
然而,懷孕期間進行運動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以安全、愉快和可持續的方式獲得健康益處。一些女性在懷孕後期會難以活動,更不用說大力運動了。如果可以愉快地進行較輕鬆的活動,例如散步,一樣可以為孕婦和孩子帶來好處。
改變對孕期運動的態度
過去對懷孕的態度,都認為盡量躺著養胎或者走路便好,懷孕後期再爬爬樓梯。台灣衛福部提供的《孕婦衛教手冊》,建議最好的活動是「散步」或「準媽媽健康操」,並未對運動的強度給一個說法。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孕期間規律運動的好處,是時候要打破過去懷孕就要閉關的觀念了。在諮詢過醫師意見後,保持活躍的生活態度,對準媽媽及寶寶都有正面的助益。國家也應該提供懷孕女性更多的運動資訊與建議,降低準媽媽們的擔心,提高運動動力。
更多相關新聞
懷孕時跑是安全的!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19.09.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27
世界第一個「陰道博物館」將於英國開幕...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陰道博物館」,在經過群眾募資達5萬英鎊後成立,將於11月16日首次開放。該博物館的創始人將其描述為「世界上第一個致力於婦科解剖學的實體博物館」,旨在教育和提高人們對陰道和外陰健康的認識,並消除對它們的污名和羞恥感。
博物館執行長Schechter在知道收藏著世界上最大陰莖的冰島「陰莖博物館」後,發現沒有一樣的博物館在介紹女人的陰道和陰戶,於是她在2017年決定成立這個博物館,將舉辦以陰道為中心主題,並與身體形象、心理健康和性行為相關的展覽、戲劇、工作坊及電影放映等活動。
讓兒童從小自在地談論陰道
Schechter女士表示,該博物館本質上是一個文化中心,它將為家庭和學校舉辦對兒童友善的計劃。同時也會有一個外展計畫,確保兒童從小就開始能自在討論女性生殖器官。
她說:「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恥時,談論這些事情就變得非常困難。」、「這是關於消除對陰道的污名,並開始誠實地面對它。」、「這個身體部位應該被讚頌。博物館是散布這個訊息很棒的方式,讓大家知道陰道和陰戶沒有什麼好可恥或反感。」
讓女人公開與健康的禁忌對話
陰道博物館還與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合作,讓婦女參與某些有關婦女健康禁忌的對話。
該學院副主席Wright博士說:「兩個組織都有共同的使命,要傳播婦科解剖學和健康知識並提升相關意識。…我們認為該博物館將是個巨大資產,幫助人們了解婦女健康並更公開地談論它。」
包容所有性別
博物館的外展計劃將鼓勵健康及包容的性與關係教育,並將與醫生和醫學專家合作,為跨性別者及陰陽人(不符合生物學定義男性或女性的人們)提供服務和支持。
Schechter女士補充說,該博物館將對所有性別的民眾都不收門票,因為「並非每個有陰道的人都是女人,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有陰道」。該博物館至今收到的回應都非常正面,許多人們都認為這是個好的想法!
編譯新聞:BBC(2019.9.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25
為什麼年紀越大體重越難維持?
隨著我們變老,多數人會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有適當飲食和運動,體重仍然增加。最近研究發現了越老越難保持體重的原因。這是第一次有研究發現,年老時,脂肪細胞的新陳代謝率降低,讓我們變老時的體重不易維持。
脂肪細胞的新陳代謝率影響老年的體重變化
研究分析了54名男女的脂肪細胞,追蹤了他們平均13年的資料。隨著這群人年紀變大,他們體重平均增加20%。
研究發現,隨著我們變老,「脂肪新陳代謝(lipid
turnover)」—脂肪細胞消耗與儲存脂肪—的比率(rate)下降。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41名進行減肥手術的女性的新陳代謝情形,以及她們的新陳代謝率如何影響他們術後4至7年保持體重的能力。
研究指出,只有那些術前新陳代謝率低的女性,術後新陳代謝率有增加,讓她們術後幾年不復胖。這可能是因為,相較於在術前新陳代謝比率高的女性,那些比率較低的女性她們的新陳代謝率還有可以增加的空間。這使後者具有保持體重的優勢。
一位營養師表示,新陳代謝率較慢是衰老正常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使用較少的能量來運作,因此分解較少脂肪。而影響我們體重的除了脂肪細胞的活動外,還有代謝、荷爾蒙、營養攝取、基因、肌肉組成、運動和環境毒素等。
好消息是,雖然我們無法停止衰老,但如果增加身體活動,讓身體健康、肌肉質量更高,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率。因此即使我們變老,保持體重並非不可能。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9.1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24
英國工黨:企業需提供更年期友善政策!
自9月初英國國會針對職場更年期保護政策進行辯論後,最近英國「工黨」提出的《勞工政策》,要求大型企業應訂定更年期女性職場相關政策,例如:彈性工作時間和提升管理者這方面的意識。
該計劃將適用於擁有250名以上員工的公司,目的是消除與更年期有關的污名。相關要求將包括:允許睡眠受更年期干擾的婦女有不同的工作時間、允許更年期婦女因健康狀況改變而缺勤、考慮到她們經歷的症狀來調整活動時間(如做簡報)及給予她們時間就醫。
此外,雇主必須認識到更年期不是疾病,因此若更年期婦女因為需要休息而缺勤不應受到懲罰。而企業管理階層應參與培訓以了解更年期如何影響女性、她們會需要什麼協助及設備(如空調、冷水等)。管理者也要能夠辨識哪些女性可能正因為更年期而面臨工作上的困難,並提供她們協助及資源。
計畫擬定者Dawn
Butler表示,這項大膽的政策將對在職場經歷更年期症狀的女性提供支持。我們必須共同終止汙名,並確保沒有任何婦女因月經和更年期而處於不利的位置。
這項計畫是下一屆工黨政府為確保工作平等而進行的職場改革計畫的一部分。透過獨立的「婦女與平等部」推出相關政策,平權將會是工黨政策的核心。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9.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perfume.jpg)
2019-09-23
你身上的香味可能是別人的夢魘!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從香水櫃檯飄來的香味不會造成問題,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經過機場免稅店是令人窒息的經驗。
今年初一項橫跨美、英、澳及瑞典的研究發現,32.2%的成年人表示對香水、化妝品、洗衣精等有香味的產品敏感,出現如偏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該份研究作者表示,對香味敏感是個影響廣度未知的健康問題,相關產品應清楚標示其成分。
政府、機場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
赫爾辛基、溫哥華和哥本哈根機場為那些對香味敏感的乘客提供無香味的通道。立法者也回應了人們對無香味公共空間的需求: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大多數醫院和學校禁止僱員擦香水;加州奧克蘭的市政官員要求居民不要在公共會議上擦香水;美國西雅圖郊區的一座教堂也在2013年建立「零香區域」。
「多元性化學敏感症」患者是傳統醫學的孤兒
雖然有政府、機場、學校積極因應對香味敏感者的需求,但「多元性化學敏感症」仍是鮮為人知的疾病。該疾病的特徵是對多種化學物質高度敏感,肥皂、洗潔劑、殺菌和香水裡的化學物質都可能影響患者。他們可能出現氣喘、咳嗽、連續數天的偏頭痛、肌肉疼痛、疲憊和定向困難等症狀。
這類患者是無法忍受化學物質,而不是對它們過敏,因此過敏測試往往無法診斷出疾病。他們是傳統醫學的孤兒。他們可能會被告知他們的疾病是想像出來的,並被轉介至精神科看是否能控制病情,但實際上,問題的根源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在網路上已有許多「多元性化學敏感症」患者分享未被醫生認真對待的經驗。而2011年美國研究發現,只有30%的受訪醫生接受過有關「多元性化學敏感症」的正規培訓。英國國民健康服務網站上也沒有提供「多元性化學敏感症」治療指南。
醫界對於「多元性化學敏感症」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問題仍存爭議,但,已有高品質的研究指出,相關症狀背後可能是香味影響了神經系統並引發大腦一系列的活動。而它可能介於生理和心理問題兩者之間,但目前了解這個疾病的工具仍然非常原始。在我們充分了解這個疾病之前,提供無香味的公共空間將是一個受歡迎的措施。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9.1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11
你累了嗎?看看她做了多少工作吧!
無論你多麼想否認,很明顯地,女性是國家的主要勞動者!而且她們所付出的勞動力,大多是無酬勞的。
關於經濟或經濟發展的所有討論當中,最常忽略「無償勞動」的貢獻和影響。
做家務事和照護孩童時並無酬勞,也不會被計算在國家的GDP內。但是,如果是付錢給別人去做這些事,就會被包含進
GDP 數據報告中。
根據最近公佈的最新調查—「澳洲家庭、收入和勞動力動態調查(HILDA)」顯示,澳洲社會的家務勞動幾乎都是由女性完成的。這樣的狀況在這五年來並沒有太大改善,澳洲的男性應該多少要感到有點羞愧。
HILDA調查將數據中的異性戀家庭分成不同群體—主要由男性負責賺錢養家、女性負責賺錢養家,或者男女一同擔起賺錢養家。並且區分他們是否有扶養孩童。
如果我們僅看那些沒有撫養孩童的家庭,我們會發現無論誰主要負責賺錢養家,女性花費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都比男性更長。
也許你會想反駁說:但是男性花費更多時間在整理修繕屋子外面的事務,這些都沒有被算進去家務勞動的時間。很抱歉,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有包括這些整理修繕,也有將時數計算進去。
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包含了:(一)家庭雜務,像是外出購買食材或日常用品,銀行業務,支付帳單,和記帳等財務管理等等(但不包括接送小孩去學校或參加其他活動),(二)家事,像是準備三餐,洗碗,清潔打掃家裡,洗燙衣服和裁縫等等。(三)打理屋子和屋外的事情,像是維修,整修,塗油漆等等維持房子的家務,或者修理保養汽車,園藝修整等等的事務。所以,就如同我說的,HILDA調查的「家務勞動」定義涵蓋了所有和家有關的勞動內容(『接送小孩』被定義成『托育和照護』,這個我們等等討論)。
公允而言,當我們將男女在外有酬勞支付的工作時數(包含上下班)也算進去時,男性有酬勞的勞動時數加上無酬勞的家務勞動時數後,勞動總時數平均比女性還多,但是這僅發生在沒有小孩且男性是主要賺錢養家的夫妻身上。
當夫妻一旦有了小孩,事情就不一樣了。
你可能會開始想說該不會是因為加上哺育母乳的時間,所以女性勞動總時數大大增加吧?但並非如此,HILDA調查將「孩童托育和照護」定義為與小孩一起玩耍、協助並照護他們、教導和積極監督他們,或者接送他們去托育所、學校或參加其他活動等等。
無論在哪種家庭當中,平均而言,女性都比男性一週多花7個小時在兒童托育照護上。
驚人的是,在有小孩的家庭之中,當男性擔任主要賺錢養家時,平均而言,男性僅花費11小時在兒童托育和照護,而女性則是花費26小時。而在女性擔任主要賺錢養家的家庭當中,女性平均花費19.3小時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而男性則花費11.2小時。也就是說,無論誰負責養家,女性都比男性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
當我們再加上家務勞動的時數時,我們很清楚看到,男性花費比較少時間在孩童托育和照護上並非因為他們把時間都拿去幫忙做家務了。
在一同賺錢養家的夫妻當中(且賺的錢一樣多),女性平均比男性多做1.5倍的家務勞動和兒童托育照護---
大約是一週多做14小時!女性主要負責賺錢的家庭當中,女性仍然是比男性多做很多,平均一週多做13小時。
若是將有酬勞的工作時數加上去,能不能看起來平衡一些呢?(也就是說,是否因為男性在外工作時數很長,所以導致較少時間做家務勞動和孩童托育照護呢?)對於男性是主要賺錢養家的家庭而言,沒錯,將有酬勞的工作時數加上去後,的確男女雙方的勞動總時數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其他兩種類型的家庭當中,卻遠遠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雙方收入等同的家庭當中,將所有勞動時數加總起來後,女性還是平均一週多做4.5小時的勞動,也就是大約比男伴多做6%。在女性負擔多數的家庭中,女性竟然比起男伴勞動總時數多出19%,也就是一週平均多做13個小時的勞動。
這也難怪在所有類型的家庭當中,女性對於自己是否擁有足夠自由時間的這件事,滿意度都遠遠低於男性!
好消息是,如果跟以前比,現在的狀況似乎算是稍微有一點改善了。
在2002-2004年時,雙方收入等同的家庭當中,女性所做的家務勞動和孩童托育照護的總時數是男伴的1.7倍,比現在的1.5倍還糟糕。
但是同期間女性在外工作時數卻比現在還長,也就是說若是把在外工作的勞動時數加上去後,看起來總數和比例分配還是沒有什麼改變,目前的狀況可能和2002-2004年的期間差不多。
所以,總之,男人當然可以彼此自我安慰,繼續相信比起以往的男性,現在的男性已經多做了許多家務勞動和孩童照護!但是,無論男性多麼想要否認,很明顯地,女性是國家的主要勞動者!而且她們所付出的勞動力,大多是無酬勞的。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3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