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運動可提高乳癌存活率  
2005.05.25
運動可提高乳癌存活率  
如果您不幸罹患乳癌且正在接受治療中,您可以做一件事來提高存活率,那就是運動。刊登在美國醫藥協會期刊上的一篇新的研究報導顯示,罹患乳癌的女性只要每週走路3-5小時,或慢跑2小時,即可減低最多50%死於乳癌的風險。因為雌激素是引起乳癌的兇手,而運動正可降低雌激素濃度。 此研究的作者Dr. Michelle Holmes是從參與「護士研究」女性中,選出約3,000名在1984-1998年間罹患任何階段乳癌的婦女來分析。從這些婦女做過治療的兩年後開始追蹤,一直到死亡或2002年。Dr. Holmes表示,運動可以讓心情好、增加自信心、並且有益於對抗許多種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及乳癌。但她也隨即指出,運動固然能增加益處,但是並不能取代正在接受的種種治療。 美國癌症協會也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在與醫師討論過所選擇運動的安全性之後,應該試著開始每天運動30分鐘、一週至少五次;而已有運動習慣的人,則可增至每日運動45-60分鐘。
+ read more
男女心臟病症狀不同
2005.05.23
男女心臟病症狀不同
1990年代以前女性心臟病一直是以男性心臟病的標準來診斷及治療。直到美國Arkansas大學醫學院的Dr. Jean McSweeny曾做過的一項研究,清楚發現女性心臟病的前兆與教科書上「標準」的男性心臟病前兆是很不一樣的。例如:女性的徵兆可能早在心臟病的一個月前就出現,且疼痛的地方不似男性的胸口疼痛,而是可能在手臂或後背。此外,女性有可能會在心臟病之前出現不尋常的疲倦感及呼吸急促,卻被誤認為是因為沮喪。其他還有一些女性不同於男性的徵兆,如:睡眠失調、消化不良、焦慮、頭痛、或視力改變等,都會因為醫師以男性心臟病標準來診斷錯誤而錯過預防的時機。  美國國家衛生管制局最近贊助Dr. Jean McSweeny$2,300,000美元,以支持更進一步的研究。此項研究不同以往的是在於將包含尚未得過心臟病的婦女。而此研究更重要的工作在於倡導男女心臟病症狀不同的觀念,尤其是醫師及保險公司更應提高警覺。
+ read more
年長者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無法獲得益處
2005.05.19
年長者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無法獲得益處
一直以來,醫師都會建議每天服用一些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或中風,但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對於70歲以上之年長者而言,定期服用阿斯匹靈所可能產生的出血風險可能大於從中可獲得的益處。 澳洲Tasmania大學的Dr. Mark R. Nelson及其團隊,在網路英國醫藥期刊(onlin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表示,目前關於阿斯匹靈用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都是針對中年人為主,但其實對於年長者而言,服用阿斯匹靈其實會增加負面影響的風險。 為了長久觀察,Dr. Mark R. Nelson及其團隊用臨床實驗及人口統計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式,比較10,000名70-74歲同齡群男性、及10,000名同齡群女性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風險及益處,並追蹤觀察至100歲或死亡為止。這個模式中顯示,對於男性而言,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389起心臟病及19起中風;對於女性而言,則預防了321起心臟病及35起中風。然而,男性卻因此多了499起胃部出血;女性則多了572起。 研究員表示,報告並無法顯示因服用阿斯匹靈造成的死亡傷害、增加的壽命或健康的生活。尤其對於年長者使用阿斯匹靈的影響,更需要隨機的臨床實驗才行。
+ read more
婦女規律運動可減低心臟跳動遽停之風險  
2005.05.09
婦女規律運動可減低心臟跳動遽停之風險  
美國心律協會(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在2005年5月5日於新紐奧良所舉辦的的年會中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不運動、或每週運動少於兩小時的婦女,在運動間、或剛做完中-高度激烈運動一個鐘頭內,會比規律運動之婦女多6.4-20.9倍心臟跳動遽停(sudden cardiac arrest)的風險。 運動引發心臟跳動遽停(猝死)是個古老卻複雜的問題,它跟心臟病是不一樣的。心臟病是因為血液在通往心臟的過程中受到阻塞,心臟缺氧而發生;而運動猝死則是純粹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心臟停止跳動通常是因為心律不整所致,但在許多的案件中,醫師就是無法解釋其原因。 其實運動是會增加心臟負擔的,但研究員發現,婦女每週運動4-6小時可減低一半這種死亡機率。Dr. William Whang表示,其實這種運動猝死的情形發生的機率本來就非常低,大約1千8百萬個鐘頭的中--強度運動才會發生一次。美國心律協會所歸納出影響心臟遽停猝死的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長時間坐著的生活方式、肥胖、抽煙、飲食不正常、本身有心律不整問題、以及不明原因昏厥。 Dr. Whang及其研究團隊所使用的資料是來自於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其中蒐集了1986、1988、1992、1996、1998、2000年所調查的資訊。研究中70,000名女性在研究一開始並沒有任何心臟病或中風的病歷,但在1986-2004年間,其中的140名女性死於心臟跳動遽停。 規律的運動對整體來說是好的,但專家建議,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想要培養運動習慣的話,最好循序漸進地、從比較不激烈的運動做起。本身或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病歷者,在開始一項運動計畫前,最好能先找醫師諮詢。
+ read more
生產時並不需要會陰切割手術 
2005.05.06
生產時並不需要會陰切割手術 
    過去兩年,醫界及婦女團體對於「人性化生產流程」一直存在著許多爭議,而生產時會陰切割手術是否必要,也一直是備受爭議的一個項目。在部分醫師仍然堅持要將此手術列為例行程序時,美國醫學期刊(JAMA)公佈的一項最新研究卻顯示,會陰切割手術不僅不會減少產婦的疼痛,且有許多缺點。這項新的研究勢必將在台灣的醫界帶來衝擊。 長久以來,許多醫師及民眾都以為,生產時將產婦的會陰剪開可防止會陰過度撕裂、甚至可改善性生活,但北卡大學研究員Dr. Katherine Hartmann及其研究團隊在對26項研究調查重新審閱後表示,會陰切割術會導致更高的受傷風險,復原時更麻煩,及更多的疼痛。此外,會陰切割術對於失禁、骨盆底盤加強和改善性生活也沒有效益,反而在產後第一次性交時會更疼痛、且需要等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性生活。 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在1983年就曾表示,會陰切割術不應慣性使用。產科委員會醫生Dr. Laura Riley表示,許多醫生已經知道會陰切割術只有在嬰兒有危險時使用。
+ read more
不孕新發現  
2005.05.05
不孕新發現  
胚胎在子宮著床是整個受孕的最後一步,其過程一直是個謎,但最近已有科學家找到了一些揭露的線索,而這個新發現可能可以解釋20%的不孕患者之前一直找不出的不孕原因 科學家們在自然期刊(_Nature_)上刊登一項研究報告,表示他們找到了一種在著床過程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蛋白質。這個蛋白質是在子宮細胞表面的一種接收器,用來呼應 LPA (lysophosphatidic acid)的分子活動。當這個接收器接收到LPA分子,會對身體發出強烈的生殖信號。 研究員在實驗中發現,缺乏LPA接收器的老鼠,受孕時胚胎會在子宮著床的階段發生問題:著床的胚胎數減少;如果成功著床也會發生聚合成一串、或共用胎盤的情形。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