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COVID-19「突破性」病例很少見
2021.08.04
COVID-19「突破性」病例很少見
台灣女人健康網日前報導,既使完全接種疫苗,仍有可能染疫COVID-19,病毒「突破」了疫苗的保護。近日,來自美國的統計,對這樣的情況做出反應。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數據,完全接種疫苗後感染COVID-19的美國人中,只有很小一部分重症住院或死於該病毒。   截至7月26日,根據最新統計,1.63億完全接種疫苗者中通報了至少6,587例所謂的「病毒突破」病例,其中有25%-26%沒有症狀或與COVID-19無關。   在這些病例中,6,239人住院,1,263人死亡。   這意味著完成疫苗接種的人中只有不到0.004%住院、不到0.001%死於該病毒。   更重要的是,將近四分之三(74%)的突破性病例發生在65歲或65歲以上的人群中。   數據顯示,儘管最近擔心疫苗無法預防Delta變種,但這些疫苗的是有效的。   未接種疫苗的疫情大流行? 美國政府一直敦促美國人盡快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   過去一個月,美國的武漢肺炎病例激增,拜登總統將這種情況稱為「未接種疫苗的疫情大流行」。   8月1日,美國記錄了25,141例新的冠狀病毒病例,7天滾動平均值為79,951,這是自2月16日以來的最高平均值。   這些病例中的絕大多數患者未接種疫苗。   突破性感染改變防疫策略 5月中旬,美國CDC修改指導原則,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可以不需戴口罩。上週,CDC修改該原則,要求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在高傳染或大量傳染地區的室內戴口罩。   該決定是因為美國麻州普羅溫斯敦鎮在7月初爆發了469例病例,這些人都與群聚有關。   令人震驚的是,74%感染的人已經完全接種了疫苗,其中4人住院治療,但他們都有潛在的健康問題。所幸沒有人死亡。   有89%的病例與Delta變種有關。   此外,接種疫苗的人在感染病毒時,鼻子中的病毒載量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同。   一份新的美國政府內部文件還發現,相較於早期的冠狀病毒變種,Delta變種將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尤其是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並且像水痘一樣容易傳染。   這種變種看來是迄今為止最危險的變種,這份文件敦促衛生官員「承認戰爭已經改變」。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1.08.02)    
+ read more
高血壓 哪種藥物最適合您?
2021.08.03
高血壓 哪種藥物最適合您?
根據一項新的大型 ,兩類長期使用的降血壓藥同樣有效,但較不流行的一類似乎副作用較少。   這兩類藥物被推薦為高血壓「一線」治療用藥,分別是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這兩種藥物已被證明可有效降低血壓並遏制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ACEI上市的時間較久、研究範圍更廣,所以醫生更常使用這種藥物,包括:捷賜瑞(lisino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和壓速利(fosinopril)等。   但研究人員表示,新的研究發現顯示ARB可能是剛開始使用高血壓藥的患者更好選擇。ARB藥物包括:絡舒坦(losartan)、得安穩(valsartan)和博脈舒(candesartan)等。   效力相同副作用不同 研究人員查看了來自美國、韓國和歐洲的幾個大型數據庫,其中有近300萬名患者的健康記錄,這些患者在1996年至2018年間開始使用ACEI或ARB。   研究發現,總體而言兩組患者心臟病發作、中風或心力衰竭的平均風險沒有明顯差異。   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副作用:ACEI更有可能引起慢性咳嗽和血管性水腫,這是一種皮下嚴重腫脹,通常發生在臉部。使用ACEI的患者發生血管性水腫的可能性是使用ARB者的三倍,持續咳嗽的可能性高出32%。   此外,服用ACEI的人也更容易出現腸胃道出血或胰臟發炎。   但心臟病專家Willie Lawrence博士表示,根據他的經驗,腸胃道出血和胰臟炎不是藥物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資訊學教授George Hripcsak也提出警告,這些差異可能是偶然的。   專家的意見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問題:直接使用ARB是否更好?   Hripcsak教授認為,未來醫生或許應優先選擇ARB作為高血壓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已經在使用ACEI並且效果良好的人可以持續使用。   Lawrence博士說,雖然大家都理解ARB的副作用少,但由於ACEI已經長期使用,醫生比較傾向於開立這種藥物。   Hripcsak教授指出,不太可能有研究針對ARB和ACEI進行正面的比較,因為這兩類藥物已被廣泛使用,並且有便宜的學名藥,因此製藥商沒有動力進行昂貴的試驗。   Lawrence說認為「患者應該意識到ACEI會導致咳嗽和血管性水腫,如果您出現這些症狀,請告訴您的醫師。而使用ACE抑製劑效果良好的患者沒有理由做出改變。」Lawrence博士這樣說。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7.27)        
+ read more
自慰影響免疫系統嗎?
2021.08.02
自慰影響免疫系統嗎?
自慰是一個正常健康的行為,然而還是有許多相關的迷思。部分原因是即使今天,許多社會仍對自慰有高度的污名化。   研究認為自慰的快感可以帶來各種健康的好處,包括解放壓力、改善心情、解除疼痛/經痛等。   除此之外,也一直有傳聞指出自慰會影響免疫力,但有沒有科學證據呢?   男性自慰可以促進免疫力? 檢視自慰對免疫系統潛在影響的研究並不多,再加上性別資料的差距,有關女性身體所受到的影響,幾乎沒有任何資料。   2004年《神經免疫調節》期刊發表的研究,研究對象為11個男性志願者自慰至高潮。參與者在五個時間點讓研究人員在他們身上抽血:沒有性行為、自慰高潮前、及高潮後的5分鐘和45分鐘。研究人員測量血液中免疫系統活動的各種指標:白血球、淋巴細胞、白細胞介素IL-6及腫瘤壞死因子等。   研究發現,自慰暫時增加了免疫系統中某些成分的活動,也就是白血球,特別是自然殺手細胞,它能殺死癌細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白血球。   近年來,許多媒體引用這個研究,支持自慰可以改善免疫反應,然而健康專家們警告,對這些發現不應過度相信。   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Jaqdish Khubchandani説:「首先,只有11個人的樣本,並不足以證實自慰對免疫功能有益。第二,並未對這些人重覆實驗。第三,他們都是健康的志願者,會有偏頗,缺乏普遍性,例如不同年齡層、有疾病史的人。第四,無法確定免疫細胞的增加是因為自慰,或是因為壓力減輕之故。」   最後他強調:「更重要的是,免疫指標暫時的增加,並不能保證免疫長期的加強,或能預防疾病。」   雖然最初研究的作者們進行了一個「後續」研究,研究目的在確認射精頻率和攝護腺癌風險的相關,但並未包括原來的參與者,也未聚焦在自慰。這項後續研究2016年發表在《歐洲泌尿學》期刊,包括了31,925位男性參與者在問卷上回答18年內射精頻率的資料。   結果確實發現射精頻率多時,攝護腺癌風險較低。然而研究作者認為他們的研究仍有限制,包括自我宣稱的資料可能不正確不完整,而且和其他相關性的文獻並不一致。   女性自慰的影響呢? 研究自慰對男性身體免疫力的影響是非常有限且不一致,研究自慰對女性身體可能造成的影響就更加缺少了。   2014年發表在《性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檢視了性行為,包括自慰,是否影響到女性的免疫反應、以及如何影響。   這個研究分析了兩組資料,參與者包括男女,特別聚焦在憂鬱症和性行為的關聯,以及兩者的互動如何影響了免疫力。   研究結論提出,有中/重度憂鬱症及性行為有伴侶的女性參與者,其免疫力的指標較低。然而,自慰頻率和免疫指標無相關。   很多問題仍然沒有解答,包括憂鬱症、各種形式的性行為與女性免疫力之間潛在的關係。   為何自慰可能影響免疫力? 根據男性自慰研究所提供的資料,自慰可能影響免疫力的原因比較是自我愉悦的行為加強免疫細胞的活動。男性健康醫療專家Jerry Balley博士解釋:「高潮亢奮的狀態和荷爾蒙的釋放,增強了免疫細胞和荷爾蒙。」他宣稱:「這樣的影響在高潮後可長達24小時之久,而高潮後的60分鐘則是顛峰。」   但是健康專家們強調,即使是這樣,自慰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並不足以抵抗病菌。   Khubchandani教授強調:「自慰並不會長期或持續的影響免疫力,但可以帶來一些其他的好處,如幫助睡眠、解除壓力、提升心情。」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1.07.28)      
+ read more
運動有性別之分?許多家長仍認為男孩比女孩適合運動
2021.07.30
運動有性別之分?許多家長仍認為男孩比女孩適合運動
美國密西根大學護理學院Philip Veliz博士所主持的研究發現,相較於男孩,女孩從未參加過運動的可能性更大(35% vs 43%)。而且目前正在參加運動的比例也更低,女孩的比例為36%,男孩的比例接近46%。總體而言,大約40%受訪的孩童/青少年表示他們目前正在參加體育運動。   Veliz博士指出,性別刻板印象和缺乏女性教練作為榜樣是女孩退出或不參加體育運動的最大原因。   此外,女性運動員受到不平對待的雙重標準,或不像男性運動員那樣受到重視的刻板形象,在家長心中還是存在。參與運動的性別差距持續存在,父母是一部分重要原因。   Veliz表示,孩子們參加運動的平均年齡是6歲,這很需要家長的大力參與和支持。如果父母認為男孩運動比女孩好,可能會帶女孩去參加不同的活動,或者根本不運動。   家長心中的性別刻板形象 研究人員對3,000多名7至17歲的男、女孩童/青少年及其父母、監護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驚訝地發現,大約三分之一(32%)的父母認為男孩比女孩更擅長運動。孩子從未參加過運動的家長更認為女孩沒有男孩那麼有競爭力,運動對男孩來說比女孩更重要。   Veliz博士說,這些刻板印象可能導致我們所看到的女運動員在比賽中服裝的爭議,例如挪威女子沙灘手球隊因拒絕穿著比基尼泳褲參加比賽而被罰款;一名身障奧會女運動員被官員告知,她的短褲「太短而且不合適」。   缺少女性教練作為典範 Veliz博士更指出,女孩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女教練的相對缺乏」。只有58%的女孩有一位女教練,而將近九成的男孩有一位男教練,女性在青年及更高級別教練中的代表性不足。   因此,讓家長相信男孩和女孩對運動是同樣感興趣,並消除成為女教練的障礙,這是很重要的。Veliz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女運動員有了女兒,這種情況自然會改善,一個喜歡運動的媽媽更有可能說出「希望我的女兒像我一樣參加這些活動。」   發展運動一個主要的問題是認為運動就是要「競賽」。但是,有些孩子只是好玩。事實上,運動是孩子身體活動的主要場域,為孩子的成長奠定基礎,讓他們覺得好玩想要一直玩,就可以持續投入在運動中。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7.27)      
+ read more
奧運選手突破了生理極限 但什麼限制了人類?
2021.07.28
奧運選手突破了生理極限 但什麼限制了人類?
「更快、更高、更強」是奧運的座右銘,也是每位運動員的目標。但一個人能完成多少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從遺傳、心理再到環境,一些專家甚至認為人類的體能已近極限。   精英運動員:先天還是後天?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運動機能學系助理教授Amanda Paluch表示,運動員的能力取決於與生俱來的身體,有些人就是有能力變得比其他人更健康。但對於所有人來說,總是有改進的空間,只是每個人能達到的上限有所不同。   Paluch說,精英運動員和一般人在細胞的層次上有所不同,運動員的肌肉在收集和使用氧氣方面更有效率。   然而,即使是運動員之間,例如桌球選手莊智淵與舉重選手郭婞淳,他們的肌肉組成完全不同。肌肉纖維依收縮的特性可分成兩大類:「慢縮肌纖維」(slow t-witch fiber),在疲勞之前會緩慢且長時間地收縮,這是較低強度且時間長的運動類型主要依賴的肌肉,例如馬拉松選手,他們小腿慢縮肌纖維的比例普遍偏高;另一類為「快縮肌纖維」(fast-twitch fiber),即快速收縮且快速疲勞,需要高爆發力運動項目的選手有較高的快縮肌比例。因此,若將舉重選手和桌球選手的肌肉放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將會完全不同。   加州大學心臟病學助理教授Elizabeth Dineen說,每個身體的表現都有其天生的限制。短跑運動員可能在短距離內表現出色,但在馬拉松過程中無法保持這種速度,因為不同運動所需的能量和氧氣吸收並不相同。   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的運動命運在出生時就註定了。一個人的環境,例如來自家人和教練的支持或擁有從事某項活動的經濟資源等後天因素,也會影響運動表現。   Paluch表示,有些人有能力和意願進行長時間的訓練,或者願意做任何的付出。在考慮努力訓練與良好基因的問題時,絕對是兩者的結合。   運動:人類生理有極限嗎? 儘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人類可能已經接近生理極限。專家指出,近幾十年來,人類體能表現的高峰已漸趨於平穩。   Usain Bolt的100公尺短跑9.58秒的世界紀錄是在2009年創下的;Florence Griffith-Joyner1988年創下的女子10.49秒的世界紀錄。這兩項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Dineen同意人體存在限制,體能表現完全取決於身體產生和使用能量的能力。但她認為我們知道的還不夠多,例如在營養和預防傷害方面仍持續地發展。精英運動員是一群有動力的人,有些人經過正確的訓練和提升,也許能夠打破目前的記錄。因此無法說我們已經見過最快、最高或最強的表現。   Paluc指出,科技也發揮了作用。例如,體壇允許使用聚氨酯泳衣後,2008年和2009年許多游泳記錄已改寫。因此,雖然我們可能不會看到人類在生理上有多大改善,但記錄仍可能會不斷前進。   來自內心的動力不可或缺 美國自行車手Neilson Powless於2020年成為第一位參加環法自行車賽的美國原住民,他是頂級運動員的代表。   Powless擁有良好的基因:他的母親是一名奧運馬拉松運動員、他的父親是國家級鐵人三項運動員、他的祖父曾獲軍事拳擊冠軍。Powless的運動能力從出生起就受到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Powless說:「說沒有基因的影響是愚蠢的。」但他也指出,對於他這個級別的車手來說,很大一部分是透過資源的幫助讓他們取得勝利。他有培訓師、營養師、廚師、物理治療師、整脊師等等。   另外,科技也是重要的一環。有裝置追踪他的生理記錄,包含他產生的能量以及他睡眠的時間等。這就是他如何知道自己的靜息心率約為每分鐘38次,而最高的時候可達200次,這可能每年會出現一次。   但是沒有人可以衡量他的精神動力。Powless說,這是區分頂級運動員與其他運動員區的關鍵因素,而這來自「內心」。「在自行車運動中,如果一年內贏得五場比賽,那麼你將度過美好的一年,但這意味著你可能輸掉75場比賽,而你必須能夠面對。」   對他來說,坐在自行車坐墊上的所有時間幾乎都可以進行冥想,這很有幫助。如果離開坐墊太久,他會變得煩躁。「有時在休賽期或類似的情況下,離開自行車幾週後,我開始變得有點瘋狂,我只是覺得很想在自行車上花些時間或進行某種形式的訓練。」   擁有這種來自內心的動力,才可能突破人類表現極限。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7.26)    
+ read more
不再需要二選一!她們是奧運選手也是媽媽!
2021.07.25
不再需要二選一!她們是奧運選手也是媽媽!
美國短跑運動員ALLYSON FELIX與她的女兒CAMRYN   1958年秋天,美國田徑選手Wilma Rudolph為了一圓奧運夢,幾乎拋棄了年幼的女兒。為了參賽,她的孩子只能隱藏在世界之外。儘Wilma在1960年羅馬奧運上以短跑運動員的身份贏得了三面金牌,但這可能永遠不足以彌補她所失去的。面對孩子與運動生涯間的抉擇,就是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會發生的情況,尤其對於未婚生子的黑人婦女,情況更困難。   今年夏天,至少有十幾位媽媽代表美國參加東京奧運,其中包括最有成就且最著名的女運動員:例如:Allyson Felix、Alex Morgan和Diana Taurasi。當然,還有無數來自其他國家的「奧運媽媽」也將在東京為國爭取榮譽。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會需要向世界隱瞞自己是媽媽。恰恰相反:對於奧運媽媽來說,這一方面的成就將是她們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她們為人母的歷程柔和地融合在運動場上:賽後,抱著她們的孩子,或牽著腳步蹣跚的幼兒,繞場一圈或是在頒獎台上合影慶祝勝利,多麼美好、溫馨的畫面。   我們正處於一個強大的時刻:女性崛起 42歲的美國沙灘排球明星Kerri Walsh Jennings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曾參加過五屆奧運,她第一次參加奧運是在2000年,贏得了三枚金牌。今年差一點就進入了第六次奧運。她說,當她開始成為職業球員時,職業運動和為人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命題。妳只有一個選擇:要嘛延後生孩子,要嘛就等到比賽結束。她說,我們正處於一個強大的時刻:女性崛起,而在這領域夠久的她正親眼目睹了這種崛起!   只要讓女性參加奧運,就會有媽媽參加奧運。1900年的巴黎奧運首次有女性參賽,美國選手Mary Abbott在女子高爾夫比賽中並列第七名,她的女兒Margaret Abbott同場獲得金牌。1948年在倫敦,30歲有兩個孩子的荷蘭田徑選手Fanny Blankers-Koen 贏得了四面田徑金牌,享譽全球,後來獲得國際田徑管理機構頒發「世紀女運動員」的稱號。   統計網站Olympedia.org列出了22名懷孕期間參加過奧運的女性,其中包括馬來西亞射手Nur Suryani Mohd Taibi,她於2012年倫敦奧運出賽時懷孕8個月。   但是,經過了幾十年,為人母才被視為女性運動員生命歷程中的一環。而社會,特別是企業,不應該將「為人母」視為女性職業生涯中的一個累贅或不利條件。   不再母性歧視 美國奧運選手:短跑運動員Allyson Felix、長跑運動員Kara Goucher和Alysia Montaño於2019年開始公開談論贊助商Nike在她們懷孕和生孩子後,減少贊助的問題。這成為一個分水嶺,其後一個個公司跟著Nike的腳步,改變了有關產假的工資和福利政策。   Goucher最近回憶道:「體育行業是一個男性主導的行業,成為母親有點被人看不起,就像『呃,太好了,她的職業生涯玩完了!』。」   美國馬拉松運動員Aliphine Tuliamuk也將於東京奧運出賽,她的女兒才近七個月大。以過去與贊助商的互動經驗,她認為因為Allyson 、Kara及Alysia說出她們的故事,改變了業界情況,使她自己成為直接受益者,也讓她可以在有孩子的情況下繼續參賽。   然而,即使對奧運媽媽的接受和支持不斷增加,一個永遠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就是事業和家庭之間的拉鋸。對於女性運動選手來說,她們作為運動員的黃金歲月幾乎與生育孩子的黃金時期完全重疊,艱難的選擇和痛苦的犧牲可能是雙重的!     編譯來源:Washington Post(2021.07.2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