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14
我們為什麼哀悼我們不認識的人:伊麗莎白女王?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全世界都公開表示悲傷,從倫敦白金漢宮的公衆聚集,和全球領導者的哀悼,至社群媒體上所反映出來個人對她的感念。
當然大部分對女王逝世表示悲傷的人,從來未親眼見過她。
對我們並不認識的人所湧現的悲傷,和對我們親近的人去世有何不同?
可能相似,也有些明顯的不同,甚至人們對女王如何追思也有爭論出現,使得哀悼的情境複雜化。
悲傷相似處
對某些離世的人表示悲傷,是反映出這一生彼此的關聯及依附。
雖然女王非我們的直系親屬,但很多人和她一起「長大」。女王在位70年間,是我們祖父母、父母、和現在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集體跨世代的連結,使我們感覺好像「認識」她。
另外,全世界都一直在準備可能失去她。她的高齡、健康問題、和去世後的計劃皆是許多媒體報導的主題。
是這種對她的「熟悉」,讓我們有和失去親朋好友的感覺非常相似。
悲傷相異處
對公眾人物如女王的哀悼,可以是非常不同。
通常我們哀悼死者是懷念和我們之間親近的關係。但是,女王遙不可及。大部分的人與她並沒有個人軼事、沒有一對一的共享經驗、沒有那些可反應的交織記憶。我們難以想像出這個人真正的形象,以及她對我們的意義。
對於公衆人物去世之後,我們依靠著他們公共的形象及事蹟,形塑一種集體的悲傷在社群媒體分享。這和反映個人和親友人的關係的悲傷是不一樣的。
被挑戰的悲傷
因為大部分的人和女王並不認識,我們對她的了解
(特徵、個性)
都不是建立在事實。人們對她的記憶可能因他們的年齡、政治觀點、或因殖民生活而不同。
例如,曾經被英國殖民的國家的人們如何厭惡女王和王室。英國人曾經對全球數百萬人的死亡和流離失所負責,特別是來自加勒比海、非洲和南亞的人。
而伊麗莎白女王和任何皇室成員都沒有為過去犯下的英帝國罪行道歉。
因此,在英國、大英國協和更多的地方,如何追思女王的爭議在社群媒體上演出。這個爭議也複雜化人們分享對她去世的不同反應。
這引發了一些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哀悼?誰能表達他們的悲傷?甚至有人可能不同意悲傷是恰當的。
這些對她去世的所有不同反應,我們必須有容納的空間。
媒體的角色
我們如何悲傷,媒體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女王去世前,我們看到即時更新和不間斷相關的報導。預料中的事件如此接近,跟著就發生了。接下來公眾所湧現的悲傷,會觸發一些人相同的情緒。
對最近或幾年前失去親朋的人們,媒體如此連續的報導可能觸動親人或朋友過世的回憶。
這種24小時的新聞循環,將女王生病的每個細節即時更新,而現在去世了,可觸動我們所經歷過的失去。我們需要審慎對待那些不同的反應。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2.09.09)
+ read more

2022.09.12
你的血型會增加你中風的機率嗎?
當談到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時 —由血栓引起的那種—
過去的研究指出,血型可能起著一定的作用。O
型血的人風險通常比 A、B 或 AB 型的人低一些。
現在,這項新研究顯示,與晚年相比,年輕時 (60
歲之前) 發生缺血性中風與血型更密切相關,特別是
A型。
研究人員強調,血型並非是強大的影響:平均而言,在
60 歲之前,血型A 型患中風的風險比其他血型高
16%;而O 型血則減少 12% 的風險。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Braxton
Mitchell說,「A型的人不需要擔心,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一個人中風的可能,而這些因素是可以改變的。」
無論血型如何,人們都應該關注他們可以控制的中風風險因素。
他建議,人們可以避免吸煙、定期健身、均衡飲食,並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會增加中風風險的健康狀況。
為什麼血型會影響中風風險?
缺血性中風是在大腦的血管有血栓阻塞血液流動。有些蛋白質稱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和VIII 因子易造成血栓形成。在非 O
型血液裡,這些蛋白質的濃度平較高。
該研究的其他一些發現也驗證之前的論述:A型與靜脈栓塞的風險增加有關。以及再次顯示,與老年相比,血型對
60 歲以下的人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根據2021年的資料,在台灣,O型是最常見的血型,約
43.9%;A型是第二常見的血型,約25.9%。
風險因子:血型、年齡和其他
新發現來自全球 48 項研究的整合性分析,包括大約
17,000 名在 60
歲之前患有缺血性中風的人,以及一組年齡較大的中風患者和一組健康人。
研究人員發現,O
型的人中風風險減少,早年風險降低 12%,但在 60
歲或以後僅降低 4%。
A 型的人在 60 歲之前中風的風險增加
16%,但在老年人中風險僅增加 5%。
Mitchell指出,A
型血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其他可以促成血栓形成的因素影響,比如口服避孕藥或吸煙。
在她去年 3
月發表的一項初步研究中發現:使用避孕藥和吸煙的女性在
50
歲之前患中風的風險高於不吸煙、也沒有使用避孕藥的女性。當他們是非
O 型血時,這種風險會進一步增加。
此研究在8 月 31 日發表在《神經病學》線上雜誌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9.01)
+ read more
2022.09.10
透過終生學習、社交及活動,避免失智症是有可能的
根據一項為期 60
年的研究結果,即使對那些失智風險較高的人來說,也有可能避免失智症。
這項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人們在一生中透過教育、社交互動和積極活動建立認知儲備
(cognitive
reserve),可以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即使是具有遺傳因子的人也一樣。
此外,建立自己的認知儲備,可以抵消對那些兒童時期認知能力低下的負面影響,並在未來生活中提供更強的心理韌性。
這項由阿茲海默氏症協會資助的長期研究再度驗證了一個流行的理論,即是「你越經常挑戰你的大腦,你在晚年遇到記憶和思維的問題就越小」。
考慮到我們很難成功治療失智症,這項研究承諾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在為時已晚之前,在整個生命中建立我們的心理韌性。
研究作者-蘇塞克斯醫學院的Dorina
Cadar博士說:「這些結果令人興奮,因為這表示認知能力在我們的一生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參與智力、社交和身體活動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於防止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
研究如何進行
這項研究包含了近 1200 名1946
年出生於英國的參與者。他們在 8
歲時進行了認知測試,在 69
歲時再次進行了認知測試。根據參與者的教育程度、參與休閒活動和職業,為每個人計算了一個「認知儲備指數」;並且測試了閱讀技能,以評估學習能力。
兒童時期較高的認知技能、較高的認知儲備指數和較高的閱讀能力的人,到了
69
歲時,其認知測試得分較高。例如,擁有學士學位或高等教育學歷的人,比沒有受正規教育擁有學士學位的人得分高
1.2
分。同樣地,成年後參加多項休閒活動的人,比不參加休閒活動的人得分高
1.5
分。最後,從事專業工作的人,比從事非技術性工作的人得分超過
1.5 分。
奇特的是,無論他們在 8
歲時的分數如何,認知儲備指數較高的人,其認知技能下降速度比指數較低的人慢。
阿茲海默氏症協會研究傳播經理 Katherine Gray
說:「從童年到成年,無論是在教育、職業還是從事複雜的愛好方面,保持大腦活躍的參與者在
69
歲時都有更好的思維能力。雖然有許多與患失智症相關的風險因素,但希望知道參與精神刺激活動並找到定期挑戰大腦的方法,可以幫助減少記憶力和未來思維發展的問題。」
編譯來源:European Scientist (2022.08.04)、Neurology
(2022.08.03)
+ read more
/20220909-1.jpg)
2022.09.09
FDA警告:乳房植入物可能與其他癌症有關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週四(8日)在一份安全通知中表示,極少數情況下,在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身上發現了新的癌症。這些乳房植入物包括所有類型:填充鹽水或矽膠、表面是光滑面或絨毛面。
截至 2022 年 9 月 1 日,FDA
已收到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癌症報告: 10
件關於鱗狀細胞癌以及 12 件不同類型的淋巴癌。FDA
表示,新的淋巴癌病例與之前報導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不同。
這些罕見的癌症發生在乳房植入物周圍的疤痕組織中,其發病率和風險因素尚不清楚。
目前,FDA並沒有足夠的訊息來說明乳房植入物是否會導致這些癌症,或者某些植入物是否比其他植入物有更高的風險。
去年,美國FDA在乳房植入物的包裝貼上了所謂的「黑盒標籤」,警告植入物與許多慢性疾病有關,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關節疼痛、精神錯亂、肌肉酸痛和慢性疲勞等,以及淋巴癌。
2019年,因為有引發罕見癌症(BIA-ALCL)的疑慮,FDA要求乳房植入物製造廠Allergan將特定幾款「絨毛面乳房植入物」下架。遵循FDA這項要求,Allergan宣佈將於全球停售「BIOCELL絨毛面乳房植入物」,包含鹽水袋和矽膠材質。
編譯來源:REUTERS (2022.09.09)
+ read more

2022.09.07
誰的心房顫動風險較高,男性還是女性?
心房顫動 (a-fib)
是心律不整最常見的一種,會導致血栓、中風、心力衰竭和其他與心臟相關的併發症。
長期以來,醫生一直認為男性患心房顫動的風險高於女性,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當考慮到男女之間的身高差異時,女性患心房顫動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50%。
一個人越高,他們的心房顫動風險就越大。女性往往比男性矮,因此過去的研究結果都指向她們的風險較低。
資深作者 ─Cedars-Sinai 醫療中心心臟病學負責人─
Christine Albert 博士說:「這是第一項翻轉心房顫動
(性別差異) 實際風險的研究」。
「在這 25,000
名沒有心臟病史的人中,在調整了身高差異後,女性患
[a-fib] 的風險高於男性 —高達
50%」Albert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此研究令人訝異地指出,如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身高相同,那麼這個女人就更有可能患上心房顫動。所以,現在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是,為什麼女性面臨更高的風險,而不是為什麼女性是被保護的。」
研究結果顯示,醫療保健提供者需要促進兩性心房顫動的預防和早期介入。
專家估計,隨著一般人群身高和體重的增加,心臟專家預計將有更多人被診斷出患有心房顫動。
有效的預防策略包括保持健康體重、控制血壓、限制飲酒和適度運動。
未參與該研究的女性心臟病先驅 Bairey Merz
表示,這些數據強調了預防對女性的重要性。
該研究結果於 8 月 31 日發表在_JAMA Cardiology_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9.01)
+ read more

2022.09.06
人工協助生殖 可能增加兒童罹癌風險
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小孩是經過人工協助生殖
(試管嬰兒)
後出生,儘管尚不清楚該治療是否會影響兒童罹患癌症的風險。
人工協助生殖的程序中,植入胚胎可以是新鮮的胚胎,或冷凍後再解凍的胚胎。因為一些原因,如:方便、可以進行植入前基因檢測等,冷凍胚胎移植變得越來越普遍。
日前瑞典研究報告指出,植入冷凍胚胎出生的孩子,罹患癌症的風險可能較高。但,總體而言,經人工協助生殖出生的小孩中沒有發現癌症增加。
該研究中最常見的癌症是白血病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個人風險很低,但在整體人口上,由於人工協助生殖使用冷凍胚胎大幅增加,它可能會產生影響」University
of Gothenburg婦產科的 Ulla-Britt Wennerholm 說。
研究怎麼說?
過去的研究顯示,冷凍胚胎移植後出生的孩子短期健康風險可能較高,但長期風險尚不清楚。
2019年丹麥研究顯示,在丹麥出生的兒童中,與自然出生的孩子相比,使用冷凍胚胎移植的兒童癌症風險有小幅度,但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加。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典超過
790 萬兒童的醫療數據。其中,約有 172,000
人是經過人工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其中 22,630
人是移植冷凍胚胎後出生的。
研究人員發現,冷凍胚胎移植後出生的兒童患癌症的風險,高於新鮮胚胎移植後出生或未接受人工協助生殖出生的兒童。但通過人工協助生殖懷孕的兒童總體癌症風險並不高。
研究人員表示,應該謹慎看待結果,因為患癌症的兒童人數很少
—總共 48
例。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癌症和冷凍胚胎值入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以及其潛在的生理機制。
新發現於 9 月 1 日發表在線上_PLOS Medicine_。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9.01)、JAMA Network (2019.12.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