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年輕女性HIV感染者懷孕機率較高
2011.02.10
年輕女性HIV感染者懷孕機率較高
約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的研究顯示,年輕女性HIV感染者有較高的懷孕機率,同時也比非感染者更容易產生妊娠期併發症。研究人員分析了181名13至24歲感染HIV的年輕女性,她們均曾接受12年以上的治療,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均曾懷孕,且有些女性懷孕不只一次,該研究共有96次懷孕紀錄。 研究顯示,感染HIV的孕婦早產機率比起非感染者高出許多,約34%比22%;而其流產機率亦比非感染者高,約14%比9%。同時,經由吸毒、不安全性行為等危險行為感染的感染者,其懷孕機率比經由垂直感染者高出7倍,重複懷孕機率也較高,約37%比14%;另外,經由垂直感染者較容易選擇終止懷孕,其機率為41%比10%。 研究人員表示,這顯示感染HIV的年輕女性,在成人時仍較易發生不安全性行為,且懷孕使得這些女性及其胎兒面對更大的健康風險。同時,經由危險行為感染與垂直感染的感染者,其性行為的態樣也有所不同,而這有助於針對不同感染者的處境做不同的預防非預期懷孕措施,並經由計畫懷孕,避免妊娠期併發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John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    
+ read more
乳癌治療可能引起髖骨骨折
2011.02.09
乳癌治療可能引起髖骨骨折
一般髖骨骨折的症狀在年紀低於七十歲的女性身上多半不常見,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中年乳癌存活者卻可能面臨髖骨骨折的風險。芝加哥西北大學指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乳癌治療導致的提早停經,以及乳癌治療藥物的作用。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骨科健康與骨質疏鬆計畫主任暨醫學與整形外科手術副教授Beatrice Edwards指出,從乳癌倖存婦女研究個案發現,被診斷出乳癌初期的女性,在她們的髖骨受損前的一至四年間,都做過腫塊切除術、雷射治療或化療等治療,且都是在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時發生骨折。此外,研究中的四位女性,為了抑制體內的癌細胞隨著雌激素增長而採取芳香脢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的治療方式,但近期研究卻發現芳香脢抑制劑可能與女人骨質的流失有關。Edwards提到,大部分的乳癌女性雖可被完全治癒,但化療、過早停經與乳腺癌的輔助治療所造成骨頭結構的快速變化,以及預防治療方式與藥物所引起的骨質流失問題是接下來需要被密切關注的問題。   註1 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指圍絕經期前後的一段時間,起於卵巢功能開始衰退至絕經後一年的生命時期。           資料來源:臨床癌症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週邊動脈症的性別差異
2011.02.09
週邊動脈症的性別差異
  擁有較小的小腿肌肉也許為一女性特徵,但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現,對於有週邊動脈症的女性患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大劣勢,使得她們走路與爬樓梯比有同病症的男性來的慢。 西北大學醫學與預防醫學教授Mary McDermott指出,美國有八百萬男女人口患有週邊動脈症(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簡稱PAD),不運動而過度肥胖的人、糖尿病人、高膽固醇者及吸菸者均屬於週邊動脈症高危群。 該病症會導致腿部動脈受阻塞,並使患者的心臟病與中風的罹患風險增加。其初期症狀會出現走幾十公尺就會感到小腿酸麻、僵硬的現象,只要略做休息即好轉,因此患者通常不甚在意,不過隨著腿部不適的次數愈來愈頻繁,甚至半夜還會因腳部抽筋疼痛而醒來,緊接著下肢會開始陸續出現冰冷、蒼白的現象。其它症狀還包括腳趾甲變質、小腿肌肉萎縮及腳部出現無血潰瘍等。在台灣,為數不少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動脈疾病的高危險群。 McDermott教授的研究團隊用四年時間觀察三百八十位男女,每年測量他們的小腿肌肉與腿長,發現在PAD患者身上,用來刺激小腿肌肉的氧氣會被腿部動脈的阻塞所影響,導致其無法順利到達小腿肌肉。研究者同時每年追蹤病患是否能不需藉由協助,持續走路與爬樓梯長達六分鐘,經過四年研究後發現,PAD女性患者較可能比男性患者不易達成目標。若在研究之初將女性擁有較小的小腿肌肉列入考量因素之中,似乎可以解釋其中的性別差異。 在此研究中,男人每年所耗失的小腿肌肉比女人多,卻儲存了較多的下肢肌肉,以保護他們抵擋快速的腿部功能衰退。McDermott教授認為PAD女性患者應接受診斷治療,並多作走路與踏板練習以防衰退。     資料來源:美國大學心臟病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乳癌治療可能引起髖骨骨折
2011.02.09
乳癌治療可能引起髖骨骨折
乳癌治療可能引起髖骨骨折2011/2/9 一般髖骨骨折的症狀在年紀低於七十歲的女性身上多半不常見,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中年乳癌存活者卻可能面臨髖骨骨折的風險。芝加哥西北大學指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乳癌治療導致的提早停經,以及乳癌治療藥物的作用。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骨科健康與骨質疏鬆計畫主任暨醫學與整形外科手術副教授Beatrice Edwards指出,從乳癌倖存婦女研究個案發現,被診斷出乳癌初期的女性,在她們的髖骨受損前的一至四年間,都做過腫塊切除術、雷射治療或化療等治療,且都是在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時發生骨折。此外,研究中的四位女性,為了抑制體內的癌細胞隨著雌激素增長而採取芳香脢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的治療方式,但近期研究卻發現芳香脢抑制劑可能與女人骨質的流失有關。Edwards提到,大部分的乳癌女性雖可被完全治癒,但化療、過早停經與乳腺癌的輔助治療所造成骨頭結構的快速變化,及但預防治療方式與藥物所引起的骨質流失問題是接下來需要被密切關注的問題。   註1 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指圍絕經期前後的一段時間,起於卵巢功能開始衰退至絕經後一年的生命時期。       資料來源:臨床癌症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男醫師起薪大於女醫師
2011.02.08
男醫師起薪大於女醫師
一份新的美國研究發現,2008年女性醫生的平均起薪為16,918美元,比男醫生來的少,且此落差比1999年的3,600美元還要嚴重。 這個研究調查在擁有較多住院系統與住院醫師的紐約州,取樣共4,918位男醫生與3,315位女醫生。發現1999年新進男女醫生的起薪落差達12.5%,在2008年則上昇擴大至將近17%。 根據報告,在近乎所有醫療專業領域中,女性醫生都領到較低的起薪,例如:女心臟外科醫生(27,103美元)、女耳鼻喉科醫生(32,207美元)與女肺部疾病專科醫生(44,320美元)皆低於她們的男性同業。 這個刊登於二月的健康事務期刊(Health Affairs)的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在這接下來這十年的一開始,近乎一半的美國醫學生是女性,預期她們將占所有職業醫生的三分之一。 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公衛教授Anthony Lo Sasso提到,傳統上女人在第一線選擇薪資較低或少工時的工作,所以她們領取低薪資並不足為奇。然而,當我們解釋專業、工時與其他因素問題時,我們仍然會發現起薪的性別差異還是存在。 Lo Sasso教授推測,起薪的性別差異也許與女醫師會提出較大的彈性與家庭友善福利的協商,譬如在特定時間後無法待命。因此生活型態將對新進醫師來說愈形重要,特別是女人會較想在她們的醫療志業中取得一個生活型態的平衡。 資料來源:健康事務期刊(Health Affairs)    
+ read more
乳房填充物可能與癌症風險有關
2011.01.27
乳房填充物可能與癌症風險有關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表示,根據近年累積的數據顯示:不論是矽膠或是鹽水袋的乳房填充物都會增加異生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的風險,ALCL的腫瘤細胞通常會在手術的疤痕組織內增生。ALCL是一種發生率不高的罕見癌症,每一位女性發生的相對風險也非常低,但與乳房填充物相關的發生個案數卻持續增加中。這項發現也可能再度激起社會大眾對乳房填充物安全性的疑慮。   淋巴瘤是一種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癌症,而ALCL是淋巴瘤中很罕見的一種類型;在美國大約每50萬人會有一人罹患此癌症,其中在乳房發現此種腫瘤的又更少了,大約每一億人會有三個案例。美國FDA表示,在全球五百萬至一千萬的隆乳人口中,目前所知大約有60個ALCL的個案。   大部分的案例會被衛生當局發現,是因為婦女就診時抱怨許多不適的症狀,例如:疼痛、不明隆起的腫塊、乳房腫脹或形狀異常;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乳房填充物周圍的組織流動和硬化所造成的。而在檢查填充物周圍的液體和組織後才檢測出ALCL。   美國FDA要求醫師只要發現ALCL的案例就一定要回報,且乳房填充物的製造商必須要更新產品的標示,提供醫師和病人此風險的相關資訊,隆乳的病人也應該要定期追蹤檢查。美國FDA和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正在合作建置一套通報系統,以完整瞭解ALCL與乳房填充物的相關性。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