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1
探索阿茲海默症與停經的關係
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和tau蛋白、β澱粉樣蛋白積聚及突觸(synapse)功能障礙有關。
兩項研究從tau蛋白、β澱粉樣蛋白積聚及突觸功能探討了停經和停經期荷爾蒙療法與阿茲海默症風險之間可能的關聯,說明了為何阿茲海默症對女性的影響尤為嚴重。
荷爾蒙治療與阿茲海默症
第一項研究顯示,70歲以上認知未受損的女性接受停經期荷爾蒙治療與未接受荷爾蒙治療者相比,前者顳葉三個區域的tau累積更多。研究主導人Gillian
Coughlan博士表示,對於接受荷爾蒙治療的70歲以下女性來說,這種關係並不顯著。
Coughlan指出:「我們還研究了更年期荷爾蒙療法與β澱粉樣蛋白負擔之間的關聯,但沒有發現令人信服的關聯證據。」「因此,更年期荷爾蒙治療對阿茲海默症病理的影響似乎僅與tau蛋白有關。」
Coughlan表示,新發現也「與目前有關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的治療指南一致。」「目前的指導方針建議女性僅在停經後10年內使用激素療法,而不是在那後使用。」
早發性停經與阿茲海默症
第二項研究發現,早發性停經和突觸完整性(synaptic
integrity)的降低、tau的累積以及認知能力加快下降有關。也就是說,停經年齡越早,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越大。分析指出,這種關聯在接受更年期荷爾蒙治療的女性中有所減弱。
但是關於β澱粉樣蛋白,研究並沒有看到類似的影響。
Alexander指出,阿茲海默症發生在女性比男性多,但人們對性生物學、荷爾蒙、性別因素如何解釋疾病流行率的性別差異的理解卻很少。如果我們了解生物學差異如何影響……疾病的流行,那麼肯定會對預防、治療和診斷大有幫助,但,這會是一條長遠的路途。
兩篇論文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編譯來源:MedpageToday(2025.03.05)、Science
Advances(2025.03.05)、Science Advances(2025.03.05)
+ read more
2025.03.07
婦女節 看見女人心健康 著紅齊護女人心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台灣過去10年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8%;而2023年每天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然而,社會視心血管疾病是男性的疾病,更忽視心血管健康的男女差異,影響女性健康!
為此,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發起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訂定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為台灣「為女著紅日」,呼籲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今年已邁入第十年。在婦女節前夕,台灣女人連線與政府、醫界分享推動的成果,並呼籲大家從心血管健康開始,看見其他的身體健康性別差異!
心血管健康 男女大不同
「台灣為女著紅」發起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男女由於生理構造、生活及生命經驗不同,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健康照護存在性別差異。若忽視這些差異易造成誤診、延誤治療或預防失準,影響女性健康及生命。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博淵認為,女人不是「不典型」的男人,不應用同一種標準診治,因此第一線醫師的醫學教育以及民眾端的資訊普及非常重要。近年在台灣女人連線的倡議下,門診已有女性會在懷孕前主動向心臟科醫師諮詢心臟用藥的調整,就是衛教推廣的重要。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黃建霈秘書長指出,女性月經與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不論是避孕、懷孕或更年期都會影響女性心血管健康。女性懷孕的身體變化會讓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懷孕女性做好體重管理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然目前台灣對於孕產婦的體重指引是以國外女性體型為準,故目前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已在研議符合台灣標準的指引。
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提到「照顧女性就等於照顧家庭」。台灣女性總死亡人數中,死於心血管疾病者佔22.45%,意指不到5位女性就有一名因心血管疾病過世,對女性健康威脅極大。對此衛生福利部提出三高防治888計畫,將成人健檢年齡從40歲降至30歲,呼籲女性提早發現提早預防治療。同時魏副署長也承諾透過懶人包、手冊等宣導女性心血管健康。
為女著紅 十年有成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7年起開始關注此議題。除了發起「台灣為女著紅」行動,呼籲各界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同時要求國家健康政策應納入性別觀點等政策建議。其中,衛生福利部於2020年完成「心血管疾病預防照護指引」,就有一個專章是「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健保署正在研議「心臟-乳癌」共同照護模式,國內亦陸續有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相關研究,都是具體的推動成果。
在這十年間,社會意識逐漸提升,政府單位首長、縣市長、民意代表及各地方政府及所屬單位皆積極響應及推廣,更有上萬的組織、商家及民眾等加入網路著紅行動,擴及人次達上千萬。
為女著紅 持續發酵
目前除了國際研究最多的心血管疾病,其他健康議題如:糖尿病、失智症、癌症等也存在性別差異。因此,為女著紅,將不僅止於關注女性心血管健康,而是從心開始,看見其他健康中的性別差異。
今天,在「台灣為女著紅日」這關注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日子,請大家共襄盛舉「網路著紅行動」,一起「看見健康性別差異
從『心』開始」!
更多資訊:
★記者會直播
★記者會新聞稿
+ read more

2025.03.05
失智前十年,BMI和腰圍下降
根據《JAMA Network
Open》的一項研究,失智診斷前十年,可見到體重指數(BMI)和腰圍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較高。
這些發現表示某些心臟代謝因素,在失智前會偏離原本正常的標準。這些差異是失智相關的風險因素?還是它的早期指標?有待更多的研究,不論如何,這表示動態監測BMI及好膽固醇的重要性。
澳洲Monash大學Zimu
Wu博士主持的一項研究,將1,078失智症病例和4,312無失智症病例進行配對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失智症患者的BMI在病發前7年開始就較低,而腰圍則在前10年開始就較低。此外,與對照組相比,失智症患者的BMI和腰圍下降速度更快。
失智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普遍較高,特別是在失智前3到5年,而在確診前數值下降。在失智診斷前的十年內,收縮壓和三酸甘油酯較低,而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較高;但這些數值與對照組並沒有顯著差異。
編譯來源:Clinical Advisor (2025.02.10)、JAMA(2025.02.07)
+ read more

2025.03.04
乳篩放寬補助年齡!40至74歲女性每2年免費篩1次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生率居第一位,且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的疾病。為了提高早期發現並降低死亡風險,台灣政府自2025年起,將公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補助對象,從原本的45-69歲擴大至40-74歲的女性,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免費篩檢。
乳癌篩檢擴大的意義:早期發現、降低死亡率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乳癌篩檢對於降低乳癌死亡率有顯著效果。國內研究顯示,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9%以上,然而若延誤診斷至晚期,五年存活率僅約39.2%。
擴大篩檢年齡至40-74歲,將讓更多女性能在無症狀時就發現乳癌,進而提高治癒率、減少晚期診斷的負擔。此外,政府的補助措施也降低了經濟障礙,使更多女性能夠定期接受乳癌篩檢,避免因篩檢費用而延誤檢查。擴大篩檢不僅強化疾病預防,也能提升了整體社會的健康意識。
乳癌篩檢再升級 如何讓更多女性真正受惠?
擴大乳癌篩檢年齡讓更多女性能及早發現,但如何讓社會大眾對乳房健康有更多認識,並讓篩檢更符合需求,則是下一階段的目標。除了擴大年齡範圍外,政府應思考如何提高篩檢率,確保這項政策真正發揮作用。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2023年婦女乳癌篩檢率為39.3%。隨著新政策的推動,政府應設立具體篩檢率目標,並訂定可行策略,如加強社區推廣、與民間組織合作等,讓更多婦女願意參與篩檢。
此外,乳癌篩檢是否納入職場健康政策,鼓勵企業提供乳癌篩檢假,或推動職場內的篩檢計畫,讓職場女性能夠無壓力地參與檢查,這不僅能提升篩檢率,也能促進企業對女性員工健康的支持,進一步改善職場環境。
對於乳癌高風險族群,如家族病史者或乳房密度較高的女性,如何加強衛教、提高風險意識,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此次政策擴大至74歲女性,顯示政府重視高齡女性的乳癌防治。然而,高齡女性是否能夠定期接受篩檢?他們是否面臨交通、健康狀況或資訊不足的困難?政府應提供更多高齡友善的篩檢策略,例如提升長照機構內的篩檢可及性,或讓家庭照護者更容易協助高齡女性參與篩檢等。此外,對於75歲以上女性,是否應該有個別化的篩檢建議?這些問題需要更多研究與政策討論,以確保高齡女性在健康照護上不被忽視。
(文/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陳書芳)
+ read more

2025.03.03
體重減輕後,月經停了?!體重和月經有什麼關係?
你可能曾注意過,體重變化有時會伴隨著月經變化。但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呢?維持健康的體重是規律月經的關鍵,以下是詳細的原因,也告訴你何時應該諮詢醫師!
荷爾蒙的作用
月經週期—包括經期與排卵—是由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所調控的。卵巢透過荷爾蒙訊號系統與大腦相連,形成一個「荷爾蒙指揮鏈」,控制月經週期的運作。
大腦的下視丘會分泌一種關鍵荷爾蒙,稱為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GnRH
會促使其他激素的分泌,進而告訴卵巢產生雌激素並排卵。
然而,GnRH的分泌受到雌激素水平以及身體可用能量的影響,而這兩者又與體重密切相關。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產生,而脂肪細胞也會產生雌激素。這就是為什麼體重(特別是體脂肪)會影響月經。
體重過輕會影響月經嗎?
身體會優先保留能量。當儲備不足時,會停止一切非必要的功能,例如生殖。當你體重過輕或突然減重時,這種情況就可能會發生。進行高強度運動或營養攝取不足的人,也可能會遇到這種狀況。這種壓力會讓下視丘進入生存模式。接著,身體會降低對排卵重要的荷爾蒙(包括雌激素)的產生,並停止月經。
長期體重過輕表示身體缺乏足夠的能量來支持生殖功能,這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律,甚至發生無月經症(amenorrhea,完全沒有月經)。這會導致雌激素水平極低,可能引發嚴重的健康風險,包括不孕症與骨質流失。
月經沒來並不一定是需要擔憂的問題,但如果是長期能量供應不足,且未加以處理,可能會造成影響。因此了解自己的月經週期並注意長期變化非常重要。
那體重過重會影響月經嗎?
較高的體脂肪可能會提升雌激素水平。當你體重過重時,身體會將額外的能量儲存在脂肪細胞,而這些細胞會產生雌激素及其他荷爾蒙,同時可能引起體內發炎。所以,如果你脂肪細胞較多,身體就會產生過量的這些荷爾蒙。這可能會影響子宮內膜的正常功能。過多的雌激素與發炎反應可能會干擾大腦的反饋系統,導致排卵停止。因此,你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規律或月經沒來的情況。
此外,這可能會導致經痛以及月經量過多。體重過重有時也可能加重經前症候群。一項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
每增加1(kg/m²),罹患經前症候群的風險就會上升3%。BMI超過27.5的女性,其風險遠高於BMI低於20的女性。
還可能有哪些影響因素?
有時候,體重變化與荷爾蒙失調有關,並可能暗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舉例來說,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人可能會體重增加或難以減重,因為他們的荷爾蒙失衡,其中包括睪固酮數值較高。這種症候群還與月經不規律及經血過多有關。因此,如果你注意到這些症狀,最好就診諮詢醫生。
同樣地,進入更年期前期的人,可能會出現體重變化與月經不規律,這可能意味著更年期即將來臨,即月經完全停止之前的過渡期。
我什麼時候應該擔心?
月經來的時間或持續天數有輕微變化是正常的。同樣地,輕微的體重改變通常不會對月經產生顯著影響,影響可能小到你根本沒注意。
然規律的月經是女性健康的重要指標。所以,如果你的經血量、週期規律性或經痛程度發生了變化,而且感覺不太對勁的時候,就要諮詢醫療專業人士了!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5.2.21)
+ read more

2025.02.25
消失的女性 世界盃轉播中的性別失衡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2022年卡達FIFA世界盃足球賽期間,Twitch上的轉播,僅有6.7%是女性記者。
新興轉播平台崛起
Twitch是一個以即時直播為主的網路平台,最初以電子競技與遊戲直播聞名,但後來逐漸擴展至涵蓋音樂、運動、聊天、創意等多元內容。使用者不僅可以在平台上觀看各種直播節目,還能透過聊天室與主播及其他觀眾即時互動,並可透過訂閱或贊助支持自己喜愛的創作者。
在世界盃期間,Twitch成為網路上追蹤賽事直播的主要平台,這些直播由記者、前足球員和影音創作者提供,作為傳統媒體的替代選擇,同時也提供更具互動性和動態感的報導。
女性體育記者幾乎消失
這項研究由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URJC)的研究人員負責,針對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西班牙Twitch體育直播中女性記者的出現情況進行分析。
研究涵蓋了四個體育節目及五個由記者經營的頻道,結果顯示,女性記者僅出現34次,而男性記者的出現次數高達475次。此外,女性大多扮演的是次要角色,僅偶爾針對部分次要議題發表意見。
例如,在直播時間最長的頻道El
Chiringuito中,整個報導期間僅出現一名女性記者。而在體育評論員Miguel
Ángel
Román的頻道中,更是完全沒有女性記者。研究同時強調,在所分析的節目中,所有主要報導及領導職位均由男性擔任,女性記者則往往被安排閱讀廣告等次要任務。
結構性問題 再現傳統刻板印象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結果顯示儘管Twitch等數位平台代表了傳播創新,但並未有效提升女性在體育新聞中的代表性。相反,在許多情況下,性別比例不僅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強化新世代根深蒂固的傳統刻板印象。
研究主要作者、性別與女性主義研究小組(FEMGEN)成員Alba
Adá
Lameiras表示,經過超過292小時的節目分析,發現平均每38分鐘便有一名男性體育記者出現,而女性記者則需每9小時才出現一次。
西班牙 Universitat Oberta de Catalunya研究員Bernal
Triviño進一步解釋,原本希望新興傳播形式能為女性提供更多發聲平台,但在體育新聞這一領域,男性過度代表的現象依然存在。他指出,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嚴重扼殺了不同聲音與多元觀點,尤其是女性記者的意見。
專家們呼籲,需提高媒體和大型傳播公司的意識,他們必須意識到這個行業應代表社會多樣性,傳達給觀眾的聲音和敘事應更多元。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5.2.1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