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6.19
電子產品輻射對生育力及後代健康有害?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人與人之間要聯繫溝通變得更加快速簡單,但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眾多電子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卻有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隱憂,近日有兩則研究報導分別指出這類電磁輻射對人類生育力與後代健康會有不利的影響。
在過去有研究表示,手機所發出的射頻電磁輻射(RF-EMR)可能對男性生育力有害,近日有一項英國新研究整理分析10個相關研究後發現,手機放在褲子口袋裡可能使男性精蟲的活動能力變弱,降低受孕的機會,再次呼應手機所發出的電磁輻射會對生育健康有害。
研究一共蒐集將近1,500份精液樣本,分析後以三種能力呈現精蟲品質,包括活動力、生存能力、受孕能力。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未暴露於手機的射頻電磁輻射者,精蟲中的50-85%可以正常游向卵子,但有暴露者,活動力平均下降8%,而且精蟲的生存能力也出現類似影響結果。但研究結果對於輻射暴露對精蟲受孕能力的影響並不清楚。
研究只發現射頻電磁輻射與男性精蟲品質兩者存在正向關連,但未找出直接因果關係,不過這個結果對可能不孕的男性來說非常重要,未來應有進一步研究瞭解射頻電磁輻射對一般男性健康的臨床意義。
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除了對男性生育力有害之外,六月初美國兩個非政府組織(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及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Trust)與醫師、科學家也共同出來呼籲懷孕婦女應避免暴露於手機與其他無線裝置的電磁輻射,因為根據研究顯示暴露於這些電磁輻射與生下的後代發生類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問題有正向關連。
他們在全國性教育推廣運動BabySafe
Project向懷孕婦女提出十項建議,包括應避免將手機放在口袋、不在睡覺時靠近無線電話、搭車或電梯不用無線裝置、避免長時間待在無線網路路由器旁、沒有使用時將路由器插頭拔掉等。
不過針對這項推廣運動計畫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這項計畫中所引用的研究資料大多數都是動物研究的資料,僅有一個丹麥研究是在人體上進行,同時,研究存在回憶偏差與過多干擾因子問題,更未提出明確的臨床建議。質疑的聲音認為在這個議題未有明確定論之前就提出這樣的計畫將可能造成懷孕婦女的恐慌,未來應該要針對電磁輻射會造成的可能傷害進行初步的囓齒動物研究。
資料來源:國際環境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Reader、Medpage
+ read more

2014.06.16
子宮頸癌篩檢定期做比怎麼做要重要
子宮頸癌篩檢分為子宮頸抹片檢查、HPV檢測與兩者一起進行這三種方式,雖然針對哪一種篩檢比較容易偵測出細胞病變以及篩檢頻率的問題需要再細緻討論,但日前一項由美國麻州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所做的研究發現,多數子宮頸癌都發生在近期內沒有做篩檢的女性身上,因此認為要減少子宮頸癌應將重點放在強調增加篩檢的頻率,而非篩檢方法的選擇上。
根據研究顯示,兩種檢測方法一起使用可以偵測到最多的癌前病變,而雖然單獨子宮頸抹片檢查並非發現癌前病變的最好方法,但就目前美國篩檢指引建議每三年做一次的抹片檢查、以及每五年一次的雙測,抹片檢查是目前唯一已累積長期性資料,而且也證實能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的篩檢方法。單獨HPV檢測雖比抹片檢查偵測到癌前病變的比例來得較高,但在年輕女性身上出現偽陽性的比率卻也比較高。
因此研究認為提高女性參加子宮頸癌篩檢的人數,並追蹤女性持續定期接受篩檢的情形,將比選擇何種檢測方式來得更重要。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4.06.12
膽固醇過高恐有不孕風險
日前,《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刊登了一篇新發表的研究,提醒所有想要懷孕生子的夫妻注意各自的膽固醇指數,因為,根據研究發現,高膽固醇可能會使得懷孕困難。
研究者指出,與雙方膽固醇指數都控制在正常值的夫妻相比,夫妻當中只要有一人的膽固醇過高,就較難順利受孕。其中,若膽固醇指數過高的情況是發生在女性身上,受孕成功所需花費的時間較多;若膽固醇過高的情況是發生在男性身上,由於脂質濃度可能對精液的品質造成影響,膽固醇指數較高的男性精蟲數量明顯低於正常值。
最後,這項研究也發現,在所有情況中,若夫妻雙方的膽固醇指數都超過標準,受孕成功需要耗費的時間是最久的。
主持此項研究計畫的醫學專家表示:「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過量的膽固醇會對我們的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現在我們發現膽固醇指數也與不孕症狀有關。依據這項研究的發現,我們建議所有有生育計畫的夫妻接受膽固醇數值的檢測,確保自身的膽固醇數值在合宜的範圍,並且好好的控制它。」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_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_
+ read more

2014.06.10
骨鬆藥物對預防嚴重痛風沒有效
雙磷酸鹽藥物是治療骨鬆最常見的藥物,但若要將它拿來治療痛風的骨侵蝕問題,最近一項紐西蘭研究就指出,雙磷酸鹽藥物在這方面是沒有幫助的。
病患有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常常在痛風石處附近發生骨侵蝕,而類蝕骨細胞就存在於病患關節中痛風石骨的接口處,因此研究想瞭解可阻礙蝕骨功能的雙鹽酸磷藥物是否可以防止骨頭發生侵蝕。
100位有長期痛風石痛風的病患參與此研究,這些病患的平均年齡為56歲、罹病時間長度平均22年,超過九成以上為男性。研究將這些參與者分為每年施打一次5毫克雙磷酸鹽藥物與服用安慰劑兩組,但在兩年後卻發現兩組參與者的痛風石數量、血清尿酸、疼痛感、無法行走活動的能力表現並沒有差異。
可是副作用發生部分,服用雙磷酸鹽藥物組比例稍高,兩組發生的嚴重副作用包括心律不整、骨折、肌肉疼痛等,其中有兩位服用藥物的病患死於心臟相關因素。
研究最後表示,這個結果不支持以抗蝕骨療法來治療已有長期痛風石痛風的病患的骨侵蝕問題,同時也提出包括痛風的骨侵蝕發生過程、以及患病時間已久的病患其骨侵蝕是否能被治癒的問題,希望未來研究能進行深入討論。
資料來源:風濕性疾病年報(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 read more

2014.06.06
糖尿病是導致女性心臟病的一大威脅!
有糖尿病的女性要多注意自己得到心臟病的機會將大增!最近一項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比較同樣都有糖尿病的男女之後罹患心臟病的情形,發現女性糖尿病患者比男性患者得到冠狀心臟病的風險要來得高,呼籲大家應重視女性糖尿病問題。
研究整理了1966-2013年間64個研究,分析858,507名男女的資料,這些男女最後罹患心臟病的有28,203位。其中以同一性別進行比較,糖尿病會使女性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提高將近2倍,但男性部分該風險只提高1倍。將兩項資料統整後,女性糖尿病患者比男性患者該風險高出44%。
現今治療糖尿病,女性雖與男性接受相似的治療,但女性卻比較難以達成治療目標。研究認為出現性別差異的可能原因在於男性一般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時間比女性早,較早開始積極接受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因子的治療與控制。同時,根據英國資料顯示,在確診為糖尿病時女性的BMI值已比男性高出將近兩單位BMI值,且新陳代謝惡化程度也已較嚴重,女性等於是在接受糖尿病治療之前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子狀況已比男性要來得糟。
因此,研究認為糖尿病與心臟病的風險因子都應性別化看待,將女性視為與男性有所區別的獨立個體,並建議針對女性我們應在前糖尿病期就進行篩檢,密切追蹤高風險族群,同時給予女性更積極的治療。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2014.06.06
糖尿病是導致女性心臟病的一大威脅!
有糖尿病的女性要多注意自己得到心臟病的機會將大增!最近一項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比較同樣都有糖尿病的男女之後罹患心臟病的情形,發現女性糖尿病患者比男性患者得到冠狀心臟病的風險要來得高,呼籲大家應重視女性糖尿病問題。
研究整理了1966-2013年間64個研究,分析858,507名男女的資料,這些男女最後罹患心臟病的有28,203位。其中以同一性別進行比較,糖尿病會使女性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提高將近2倍,但男性部分該風險只提高1倍。將兩項資料統整後,女性糖尿病患者比男性患者該風險高出44%。
現今治療糖尿病,女性雖與男性接受相似的治療,但女性卻比較難以達成治療目標。研究認為出現性別差異的可能原因在於男性一般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時間比女性早,較早開始積極接受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因子的治療與控制。同時,根據英國資料顯示,在確診為糖尿病時女性的BMI值已比男性高出將近兩單位BMI值,且新陳代謝惡化程度也已較嚴重,女性等於是在接受糖尿病治療之前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子狀況已比男性要來得糟。
因此,研究認為糖尿病與心臟病的風險因子都應性別化看待,將女性視為與男性有所區別的獨立個體,並建議針對女性我們應在前糖尿病期就進行篩檢,密切追蹤高風險族群,同時給予女性更積極的治療。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