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1.14
酪吉酪梨:研究發現酪梨有助降低膽固醇
研究者宣稱每日一顆酪梨可幫助過重及肥胖者降低膽固醇。
眾所周知酪梨的脂肪含量相當高,然而人們大多不知道的是其脂肪大部分是由單元不飽和脂肪組成,即所謂「好」的脂肪。這種脂肪可以降低不好的膽固醇,進而減緩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可能。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營養學傑出教授Penny M.
KrisEtheron的研究團隊找來45位21-70歲,平日飲食習慣為一般大眾認為「美式飲食」(其膽固醇有34%來自脂肪、16%來自蛋白質,而有一半的熱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的過重或肥胖者參與實驗。每位參與者需進行三種不同的飲食方法各五週,分別為不含酪梨的低脂肪飲食(飲食一)、不含酪梨的中度脂肪飲食(飲食二)以及含酪梨的中度脂肪飲食(飲食三)。
研究發現,相較於參與者參與前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即一般認為的不好的膽固醇,在第一與第二種飲食法結束後,參與者每100毫升的低密度脂蛋白分別下降了8.3毫升與7.4毫升;而食用第三種飲食法後,參與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每100毫升更是下降了13.5毫升之多。另外,研究者也發現飲食(三)有助於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總體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問題,並增加被稱為「好」的膽固醇的高密度蛋白膽固醇。
不過,KrisEtheron教授強調,雖然實驗結果證實酪梨有助於降低不好的膽固醇,但實驗場域與現實間的差距可能讓結果有所不同。她呼籲人們應該將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的飽和脂肪替換為健康的脂肪,如少食用牛油、豬油、全脂奶酪製品、零食等,多食用植物性油。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推廣食用酪梨的農業推廣組織Hass
Avocado Board為此篇研究的金費
來源之一,然而研究者說明該組織除了資助外並未參與實驗。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5.01.13
美:HPV基因檢測比子宮頸抹片篩檢更有效
2014年4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HPV基因檢測技術運用於25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初級篩檢,幫助患者了解自己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並有助醫事人員評估後續的追蹤檢測流程。日前,兩篇新的研究結果顯示HPV基因檢測所提供的數據比現行普遍採取的子宮頸抹片篩檢更為有效。
為了評估HPV基因檢測作為子宮頸癌初級篩檢方式是否適切,來自各領域的子宮頸癌篩檢專家學者組成專門小組,一同回顧「進階HPV診斷需求之滿足(ATHENA)」研究的相關數據,期望能藉此了解HPV基因檢測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HPV基因檢測可辨別出14種病毒型,包含造成美國7成子宮頸癌的16型與18型病毒。專家小組建議,女性若經由HPV基因檢測發現感染16型或18型病毒,應立即接受陰道鏡檢;若是檢測出其他12種病毒型,則應在一年內再次接受HPV基因檢測與抹片檢查。
另一篇研究檢驗了ATHENA的分析結果,共計42,209名25歲以上的女性同時接受抹片檢查與HPV基因檢測,以供研究人員比對檢測結果;同時,研究者也關注HPV基因檢測在不同年齡層施作的差異。結果發現,在25~29歲的女性群組當中,HPV基因檢測篩檢出高風險子宮頸病變的數量是抹片檢查的兩倍。在其餘年齡群組中,HPV基因檢測的結果則與抹片檢查的結果一致。
專門小組中的Huh博士認為這是子宮頸癌篩檢的一大進步,因為HPV基因檢測結果為偽陰性的可能性極小,能針對女性罹癌的風險評估提供更可靠的保證,而且與抹片檢查一樣每三年接受一次檢測即可。其他學者也認為HPV基因檢測的經濟效益較高,更有利於資源不足以接受多項檢查的弱勢群體。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如澳洲、荷蘭,使用HPV基因檢測進行初級篩檢。
資料來源:Gynecologic Oncology
+ read more

2015.01.12
孕期換裝新地板,恐誘發新生兒呼吸道疾病
根據德國海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以及萊比錫的聖喬治醫院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在懷孕期間如果進行居家環境裝潢,例如換裝新地板,嬰兒出生後第一年內,出現呼吸道方面疾病的機率會顯著增加。
有鑑於新的室內地板材質可能散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例如苯乙烯和乙苯,會導致呼吸道方面問題,海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法蘭克博士建議,有孕婦的家庭應該盡量避免地板換裝,包括超耐磨地板、地毯或地板貼皮等。尤其準爸媽其中一人如原本即患有氣喘、花粉熱或其他過敏性症狀,新生兒出現呼吸道過敏症狀的機率也比一般嬰兒多了五倍。
之前萊比錫已有研究顯示,居家裝潢工程所散發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影響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在新生兒臍帶血中檢驗出對過敏反應發展扮演關鍵角色的增強第二型免疫反應,通常是母親懷孕期間曾暴露於上述環境之中。
德國這項針對環境因素對胎兒出生前後影響的長期性追蹤研究,旨在了解揮發性化學物質對兒童疾病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母親懷孕期間暴露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環境中,對胎兒的影響遠比胎兒出生後頭一年來的關鍵。專家因此建議,最好避免在懷孕期間以及新生兒滿一歲之前,進行居家裝潢,以降低新生兒出現呼吸道問題的風險。德國學者估計如此一來每年將約可預防2萬個新生兒氣喘問題的病例。
資料來源: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read more

2015.01.08
你有一個容易感冒的鼻子嗎?
美國耶魯大學的免疫生物學教授Iwasaki近日發表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鼻子受寒更容易感冒。
人類的鼻腔由於常接觸外界空氣,鼻腔內的溫度會較人體核心體溫的37度稍低,剛好是造成一般感冒的鼻病毒(rhinovirus)最適宜生存的溫度,因此,大約有1/5的人的鼻腔內平時就帶有鼻病毒。
Iwasaki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都將焦點放在體溫如何影響病毒,現在她和她的研究團隊決定轉而關注體溫對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
研究人員採集了老鼠的呼吸道細胞,觀察並比較其在核心體溫(37度)下與在較冷的33度下,免疫系統對於鼻病毒的反應有何不同。結果發現,較低的溫度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反應能力,使得鼻病毒較易繁殖。
Iwasaki教授的研究雖然還不足以對這整個過程提出完整的解釋,而且使用的是動物實驗的數據,但是她認為相關的研究證據已足作為後續人體免疫系統研究的線索。同時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的將此次研究發現運用到預防、治療孩童氣喘病症之上。
雖然尚在起步階段,但這項研究確實提供了冬季保暖的好建議:為預防感冒,天冷的時候記得保護好自己的鼻子啊!
資料來源: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2015.01.07
心寬體不胖(上):社會歧視才是惡化肥胖循環的主因
過重的人經常有以下經驗:被店員羞辱或忽略、被朋友排擠、被路人嘲笑、被異性譏諷或被青少年拍照等,這些行為凸顯了文化中對肥胖的歧視。而研究發現,這種文化會導致抑鬱、增加透過飲食進行紓壓的可能性,最終導致肥胖。
英國的體重管理組織Slimming
World研究了2573位減重後的人,了解減重前後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呈現怎樣的差異。結果顯示,在減重前他們平均每周遭遇一次以上被人們評論、批評或羞辱的經驗。這些遭遇使47%的人感到羞恥、41%感到抑鬱、30%感到自卑,又65%的人試圖以食物緩和情緒低落,而僅2%真正實現減肥瘦身的計畫。另外,有63%的人表示自從第一次因為體型肥胖被嘲弄後,體重持續增加。這些結果顯現,歧視和標籤事實上無助於減重,反而造成肥胖的惡性循環。
而在減重後,61%的人表示經常接受到陌生人的微笑、54%表示多人以眼神向其致意、49%表示經常接收到陌生人的讚美、43%表示多次有人向其打招呼,而有41%的人表示減重後陌生人與其談話的次數增加了。同時,他們也發現相較於減重前平均需要等九分鐘才能拿到餐點的經驗,減重後僅需等待三分鐘。
這項調查顯現了社會對過重的批評是如此普遍,同時不友善且無禮,長期遭受如此對待會使人們的自信心深受打擊並感到愧疚和羞恥;再加上生活中充斥著鼓吹以食物獲得快樂的媒體廣告,這將使羞恥與體重增加的循環持續惡化。
Slimming
World的研究員以及德比大學行為改變與體重管理會主席James
Stubbs教授認為,身為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要更關心我們是如何對待為肥旁所苦的人,並且意識到歧視會如何影響人的感受與生活習慣。不分體重多寡而經常對周遭的人表現善意將有助於消除社會上對肥胖的負面標籤。除此之外,也能幫助過重的人不因自我價值低落而產生愧疚感、羞恥感和抑鬱,打斷肥胖的惡性循環。消除歧視將使人們更容易主動尋求協助,更重要的是使人們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步步地改變其生活習慣。
為了提升大眾對議題的重視,Slimming
World邀請人們分享經驗並對肥胖者表示支持,並公布其中十個受訪者曾因肥胖而遭受羞辱的真實經驗。
資料來源:Slimming World
延伸閱讀
心寬體不胖(下)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 read more

2015.01.07
心寬體不胖(下):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英國體重管理組織Slimming
World日前進行了一項關於肥胖歧視的調查,證實這種行為將會對體重過重者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提升大眾對議題的重視,該組織邀請人們分享經驗並對肥胖者表示支持,以下為其中十個受訪者曾因肥胖而遭受羞辱的真實經驗:
1. 過路車的語言攻擊
『在我回家的路上,一位坐在車上的男性在我按下行人按鈕時對我吼著:「你為什麼不幫自己買份沙拉,你這肥牛!」』
2. 超市店員對客戶選的商品表示意見
『當時我在一家知名的超市購物,並把一盒餅乾放進我的購物車,一位店員就對我說:「你真的應該吃這些東西嗎?水果和蔬菜對你比較好喔。」。當下我感到非常尷尬並且很想哭。』
3. 服飾店員的無禮對待
當時我正和姊姊逛街想買份禮物,看到一件非常漂亮的上衣因此想進店裡看得更仔細。我才剛踏進店門,馬上就有一隻手抓著我的手肘將我旋轉出門外,並對我說:「這裡沒有適合你這種人的東西。」。
4. 在夜店被男性當作娛樂話題
「我曾經相信別人認為我有張漂亮的臉龐的話是出於真心的,然而當我耳聞他們之間對我的嘲諷後我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假的。我到現在還很難相信男性的真誠。」
5. 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對其坐在身邊表示恐懼
『我還記得有個傢伙在我找尋座位時對我說:「你不能坐在這裡胖子!」』
6. 朋友預設其不想參與而受到冷落
「當我的體型逐漸變大時,人們都會預設我不喜歡從事運動。但是實際上我相當喜歡在鄉間散步和游泳,不過朋友們都會”忘記”邀請我,好像我對那些活動不感興趣一樣。」
7. 為了一份餐點等了很長一段時間
「點餐後我在吧檯等了45分鐘,我確定服務員有接收到我再三催促的眼神,但他始終在服務那些比較瘦的客人。」
8. 青少年會用智慧型手機對其拍照或攝影
「我在一家店裡被青少年嘲笑,他們用手機錄影並一直在店裡跟隨我。我正和當時才六歲的女兒在一起,我們兩個對此都感到相當沮喪。」
9. 雇主只在乎外貌
「我曾經在面試後意外地瞥見面試官的筆記,看完後我感到難過,因為95%的內容是關於我的外貌,而只有5%提到我的能力和適合度。」
10. 人們視你為痲瘋病患一樣
「我當時在學生聯合會工作,並正把文件發給一位學生,當下她表現出很不想碰到我的手的樣子。她和她的朋友離去的同時說,她不想碰觸到我因為不確定是否會被肥胖感染。」
資料來源:Slimming World
延伸閱讀
心寬體不胖(上):肥胖歧視真實在發生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