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健康補品一定好?吃多小心癌纏身!
2015.04.23
健康補品一定好?吃多小心癌纏身!
  大眾普遍都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像是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補充品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而且它們並不像藥品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因此多吃也沒有什麼害處。但是近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這些營養補充品吃多了恐怕不僅對身體無益,甚至還可能誘發癌症!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及營養檢視調查(NHANES)顯示,半數以上的美國人都有使用至少一種以上營養補充品的習慣。而吃營養補充品主要是為了幫助人體獲取一般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到的營養素,甚至有些研究表示對人體健康還會有額外的好處,如:維他命D補充品可以使低階攝護腺癌細胞的病程發展趨緩,甚至逆轉。但日前在2015年美國癌症研究年會上,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的教授Tim Byers卻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Byers教授指出,從過去他所參與進行的研究發現,雖然維生素補充品在動物身上試驗會對癌症病程發展有保護作用,但在人體身上進行對照試驗長達十年後卻出現相反的結果;一項針對β-角蛋白補充品的研究顯示,如果服用劑量高於建議量,將會增加20%肺癌及心臟病的罹患風險;服用葉酸補充品的研究也指出與大腸癌息肉增加具相關性。 Byers教授最後表示,這些研究發現並非要告訴民眾完全不能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補充品,而是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服用過量,依據建議的正確劑量服用,營養補充品對健康還是有益處的。同時也要給予大家正確的觀念,建議還是要從健康飲食中攝取這些營養素才是最好的方法!   資料來源: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  
+ read more
母子同步:安穩懷胎、生出健康寶寶的關鍵
2015.04.22
母子同步:安穩懷胎、生出健康寶寶的關鍵
  想要懷孕或正在期待寶寶出生的家庭注意!母親的生活作息必須被好好重視噢!近日有研究發現子宮有自己的生理時鐘(womb’s body clock),必須與母體的生理時鐘(maternal body clock)相合來確保胎兒的生長環境是良好的。   談論到不孕與流產,英國華威大學醫學院生育健康與系統藥理轉譯科的醫學博士Jan Brosens提到:全球每6對伴侶就有1對面臨不孕的問題;至於流產-這項最常見的妊娠併發症,每七位臨床懷孕者-即懷孕第3至12週超音波可見至少一個囊胚的案例-有一位會流產,並且有1%的案例流產三次以上。面對這些一再發生的流產以及胚胎植入失敗,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   為了找到可能的解決途徑,Brosens與他的研究團隊取得70位曾經重複流產之婦女的子宮切片,經過純化後使之處於類似受孕的狀態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胚胎的生理時鐘若與母體的生理時鐘無法相合,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除了導致流產與不孕外,還會增加懷孕後期有併發症的風險,如孕婦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的妊娠毒血症(pre-eclampsia)、胎兒生長遲滯(fetal growth restriction)以及早產等。   The FASEB Journal期刊總編輯Gerald Weissmann認為,這項研究提供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為何有些孕婦無法懷孕滿十個月。另外,亦可幫助研究員以及生育專家發展治療策略來優化胚胎生長環境讓更多婦女能夠成功生下健康的寶寶。       資料來源:The FASEB Journal      
+ read more
運動助性事!活絡筋骨振雄風!
2015.04.15
運動助性事!活絡筋骨振雄風!
  根據一份最新的調查研究指出,不論種族為何,運動較多的男性擁有較好的勃起功能與性能力。   雖然過去已有研究指出運動與男性的性能力之間存在正向關係,不過,當時的研究有部分種族的樣本代表性不足。研究人員Adriana Vidal說明,這次的實驗克服了過去的研究限制,是第一個探究運動對於性功能的益處,同時涵蓋了不同種族男性的研究。   總共有近300位男性參與這次的研究計畫,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自述他們平日的運動狀況,以及,依據自己的勃起能力、勃起頻率與品質、高潮的狀況等自評自身性能力,供研究人員蒐集並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不分種族,那些回報運動頻率高、平均一週的代謝當量值(此為一種可以同時反應出運動時間與強度的生物計算數值,更清楚的說明請點選→代謝當量)達到18的男性,其性功能的分數也較高。反之,較少運動的男性,其性能力則較弱。   研究人員Stephen Freedland認為,運動應該要依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而有不同的安排。強調沒有任何一種運動途徑是可以符合各種人的需求的。不過他也補充,經過本次的研究,他們深信,即便是簡單、輕微的運動也比完全不動來的要好得多。   資料來源: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 read more
健身教練byebye!我們要:結「伴」運動!
2015.04.14
健身教練byebye!我們要:結「伴」運動!
  越來越多人基於健康或美觀等各種理由重視自己的身材,減重塑身產業興起,四處可見琳瑯滿目的減重療程、健身中心,也出現越來越多健身教練或生活教練(Lifestyle coach),但究竟誰能真正陪伴、幫助我們,建立一個良好、規律的運動習慣呢?   根據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學者的最新研究結果,對我們的運動習慣影響最大的人很可能就是與我們日日同桌用餐、夜夜同床共枕的另一半。   此份研究的分析資料來自美國的歷時性調查研究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ARIC自1987年開始執行,總共涵蓋了15,792位中年成人,本次研究分析的是ARIC研究中針對3,261對伴侶每6年進行一次的回訪資料。   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所發布的身體活動指引,成人一週須維持150分鐘以上溫和強度的運動量,或是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根據ARIC第一次訪查的結果,僅有45%的男性與33%的女性達到此標準。不過,本次的研究團隊分析6年後再次回訪的結果發現,與那些沒有任何一方維持運動習慣的伴侶相比,若第一次訪查時妻子的運動習慣有達到指引標準,再次回訪時,先生達到同樣運動層級的機率高出了70%;若是先生平日就有維持符合標準的運動量,其妻子在下一次訪查時達到相同運動層級的機率也提升了40%。   研究人員Koton博士說明,過去曾有不少研究指出伴侶會受到彼此的影響而趨於相似,特別是一些有風險的行為,如抽菸、飲酒的習慣。不過,從未有研究探討個人的運動行為如何受到伴侶的影響。根據本次的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建議,要幫助增進身體活動能力,與其強調個人化的訓練,不如與伴侶一起運動。     資料來源: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EPI/Lifestyle 2015 Scientific Sessions        
+ read more
能量飲料:少年人的「戕」心劑?!
2015.04.13
能量飲料:少年人的「戕」心劑?!
  能量飲料(又稱機能性飲料,如X牛一類宣稱能提振精神、減少疲勞的飲品)素來被認為能減輕疲勞、提升身體與精神上的表現,然而最近來自加拿大一篇文章指出,能量飲料的行銷策略可能使人忽略其成分對心臟健康的不良影響。   能量飲料有高含量的咖啡因,同時也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同樣有咖啡因的效果卻不易被察覺,如瓜拿納(guarana),一個作用與咖啡豆中的咖啡因極為相像的巴西植物,但濃度卻比前者高兩倍。雖然普遍認為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安全的,但是仍有研究持相反意見。另一方面,瓜拿納與能量飲料中其他成分如人蔘、能抑制神經作用而減緩焦慮的牛磺酸(Taurine)等交互作用下,可能引發更多心臟風險。   由醫學博士Fabian Sanchis-Gomar帶領的研究團隊指出,能量飲料可能引發健康的年輕人死於心臟疾病;而對有潛在心臟疾病的人來說,突發性心律失常死亡症候群或心律不整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甚而,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好發的心房顫動,也出現在一位踢完足球後喝下能量飲料的13歲男孩身上。   根據研究,2007年美國有5,448人被診斷為咖啡因過量,其中有46%為19歲以下的年輕人。研究數據反映除了能量飲料外,生活中充斥著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口香糖、喉糖、口溶片,導致年輕人容易食用過量的咖啡因。   面對這種危機,Sanchis-Gomar博士建議醫療人員應主動了解年輕病患是否飲用能量飲料,注意攝取過量的症狀;並且應與之討論單獨飲用能量飲料及與酒精混合飲用的危險。同時,醫療人員也應了解目前市面對咖啡因的管制不足以及能量飲料成分彼此作用後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讓家長及孩童知道過量咖啡因背後存在引發心律不整、焦慮、恐慌症等風險。Sanchis-Gomar強調這份衛教知識傳遞極其重要,因為家長與老師經常不經意地傳遞與能量飲料有關的錯誤觀念。       資料來源: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產前篩檢新指引!減輕孕婦負擔
2015.04.10
產前篩檢新指引!減輕孕婦負擔
  最近美國人類基因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ASHG)以及歐洲人類遺傳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SHG)共同發布了關於非侵入式的產前篩檢(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 NIPS)的建議指南。當中說明了NIPS取代或加入目前產前篩檢程序的利與弊,並認為為了讓產前篩檢更精確,政府與醫療團隊須共同努力,而非只是在科技層面上精益求精。 目前針對染色體結構異常的產前篩檢指南各國不同,但整體而言孕婦會被提供所謂「早孕期綜合篩檢」(cFTS),即根據血液和超音波記號來判定寶寶是否有染色體異常之現象。若結果顯示寶寶的染色體異常,則還需做第二次檢查,來確認第一次檢查的結果。然而,由於第二次檢查包含侵入性的程序,如羊膜穿刺,因此有0.5%-1%的可能會導致孕婦流產。同時,cFTS檢測出偽陽性的結果可能性很高,因此容易讓其實懷有染色體正常的寶寶的婦女必須做第二次無謂的侵入性篩檢。 鑑此,非侵入式的產前篩檢(NIPS)藉由分析胎盤中孕婦血液的DNA來檢測寶寶的狀況,可將結果為偽陽性的可能從5%降低至0.2%。不過即使NIPS增加了篩檢的精確度,ASHG及ESHG仍建議被檢測出寶寶染色體異常的孕婦要做第二次檢查以確認是否要終止懷孕。另外,ASHG及ESHG也提出NIPS正逐漸發展成能夠檢測其他染色體異常的症狀的工具,包含罕見微小染色體缺失症候群(Rare microdeletion syndrome)以及其他會影響性器官發展的症候群等。並且也說明隨著NIPS發展得越完善,由於不同症候群的檢測結果精確度不同,因此前測的諮詢變得格外重要。 然而,NIPS雖然有以上優點,還需進一步評估接受NIPS篩檢的孕婦所承受的壓力,並且NIPS篩檢的費用仍過於昂貴,尚需相關人員將費用降低讓民眾負擔NIPS的費用後,還有能力 做完後續篩檢計畫。另外,雖然NIPS正擴大其篩檢項目,但由於目前處於未成熟狀態,因此ASHG及ESHG仍擔心用NIPS做產前篩檢以外的用途會出現偽陽性的結果,反而喪失了NIPS原本有的優勢。 綜合而言,ASHG及ESHG樂見NIPS產前篩檢能提供更精確的篩檢結果,因此為了讓NIPS產前篩檢能更普遍被使用,共同擬出了十項建議。整題而言,包括需要相關設備的配合外,醫療團隊和民眾都需要了解NIPS的利與弊,並且盡可能讓民眾有能力使用此項服務。再者,為了達到並保持篩檢的高品質,必須有一套系統的評估機制,讓前測的篩檢與篩檢過程都能被監督。 資料來源: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