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你知道睡眠不足會讓感冒機率倍增多少嗎?
2015.09.04
你知道睡眠不足會讓感冒機率倍增多少嗎?
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足會讓抵抗力下降,變得容易生病,不過,光是睡眠不足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UCSF)的Aric Prather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提供了具體的解答。   研究總共募集到164位參與者,研究人員首先安排每位參與者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健康篩檢;接著,使用滴鼻劑讓參與者感染最普通的感冒病毒,以分析感冒病毒對人體免疫能力的侵襲狀況。其後,參與者接受持續一周的觀察,透過參與者被要求配戴的手環式電子偵測裝置,研究人員得以劑樂期睡眠狀況;同時,研究人員也每天從參與者身上採集黏液樣本以了解病毒的發展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每日睡眠平均不足6小時的人,其病毒感染發展成感冒的機率是每日睡超過7小時者的4.2倍;而每日睡眠少於5小時者則是4.5倍。*   而研究人員發現,睡眠不足造成的這個結果不會受到參與者的年齡、壓力指數、種族、教育程度、收入,或甚至抽菸與否的影響。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睡眠時間縮短在世界各地時有所聞,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日前指稱睡眠不足為「大眾健康流行病」;過去亦有研究指出不良好的睡眠與代謝機能失常、心臟病、中風機率增加有關。提醒大家要注重身體的休息時間與品質,千萬不要為了擁有更多的時間而失了健康。   *研究者強調研究過程中並未刻意要求受試者縮短睡眠時間,其所測得的數據完全都是來自於受試者平日的睡眠習慣。     資料來源:Sleep、UCSF    
+ read more
餐前一杯水的驚人效果
2015.09.03
餐前一杯水的驚人效果
  一份來自Birmingham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有肥胖困擾的成人若在每次餐前喝下約500c.c.的白開水,將有助於減重。   這份研究總共有84位肥胖患者參與,歷時12週。在研究開始之前,研究團隊分別與84位參與者進行一對一的諮詢,了解其狀況並給予符合個人需求的減重建議,諸如改善生活作息、飲食與運動習慣等內容。接著,研究團隊將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41人被要求在早、中'、晚三餐餐前30分鐘必須飲用500c.c.的白開水;另外43人未被要求仔餐前喝水,而是被要求在每次用餐前都想像自己的胃裡已經被塞滿了。   12週後,被要求於3餐前飲水的參與者平均減掉4.3公斤的體重,比未於餐前飲水的受試者平均多減少了1.3公斤。   計畫主持人Helen Parretti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提供了一個簡單易達成的方式,讓人獲得更好的減重成果。   研究團隊現正規畫更大型且更長時間的研究,以更清楚瞭解飲水與減重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Obesity、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news release      
+ read more
咖啡濃香好心情,量多恐患糖尿病
2015.09.02
咖啡濃香好心情,量多恐患糖尿病
  咖啡已是現代人主要的飲料之一,因此,各領域的專家紛紛開始研究咖啡因攝取量對身體的影響。其中,咖啡因攝取對有輕微高血壓者的心血管及代謝功能影響,始終存有爭議。最近一份研究便指出,咖啡可能危及有輕微高血壓的年輕成人的心血管健康。   研究作者Dr. Lucio Mos-義大利San Daniele del Friuli醫院的心臟學家說明,此份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咖啡攝取量是否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以及高血壓和葡萄糖代謝是否為咖啡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間接因素。研究團隊以1,201位18-45歲沒有糖尿病但有輕微高血壓(收縮壓介於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90-99毫米汞柱)而未接受治療的人為研究對象,並根據每日咖啡攝取量分組。一天中都不喝咖啡者為零咖啡飲用者,每日喝1-3杯者為中度咖啡飲用者,每日4杯以上者為重度咖啡飲用者。調查發現,有26.3%的人為零咖啡飲用者,62.7%為中度飲用者,10%為重度飲用者。   擁有高血壓的人經常被認為容易在年紀稍長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因此研究團隊調查擁有輕微高血壓者長期飲用咖啡會如何影響罹患前期糖尿病的風險,即血糖高於正常但未達第二型糖尿病的水準。研究發現,身體代謝咖啡因的速度越慢的人─取決於代謝酵素CYP1A2基因─罹患前期糖尿病的風險越高。Dr. Lucio Mos說明,身體長時間處於高含量的咖啡因會促使肝糖分解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若再加上過重、肥胖或為重度咖啡飲用者罹患風險會更高。因此咖啡對罹患前期糖尿病的風險,取決於個體的基因以及每日咖啡攝取量。此外,研究經過12.5年後發現,研究樣本中有60起心血管疾病發生,又以心臟病為大宗(占80%)。 研究團隊補充,研究即使加入了性別、年齡、生活習慣及總體膽固醇等因素的影響,中度及重度咖啡飲用者仍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但是加入高血壓及前期糖尿病的影響後,中度咖啡飲用的影響力變低,重度咖啡飲用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依然顯著。Dr. Lucio Mos總結,研究指出咖啡攝取量確實會增加有輕微高血壓的年輕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且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中間因素是高血壓及葡萄糖代謝。因此有輕微高血壓的年輕成年人需將咖啡攝取量降低,避免因此惡化高血壓以及罹患糖尿病。       資料來源: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        
+ read more
不安全的人工流產,傷己又花錢
2015.09.01
不安全的人工流產,傷己又花錢
  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7百萬名女性因為不安全的人工流產而受併發症所苦;每天有約800名女性死於與懷孕生產相關卻可以被預防的死因,在這些死因中又有8%-15%是不安全的人工流產所致。為了計算發展中國家中有多少位女性在不安全的人工流產後尋求醫療協助,美國古特馬赫研究所(Guttmacher Institute)以26個發展中國家的統計資料及研究為基礎,並納入尋求私人診所協助的女性人口來了解整體狀況。 研究指出,巴基斯坦是女性因不安全的人工流產而尋求醫療協助比率最高的國家,每1000名15-44歲的女性就有14.6(14.6 ‰)位尋求醫療協助;巴西2.4 ‰為發展中國家中比率最低者。以區域來看,亞洲地區因為中亞及東南亞拉高了整體比率因此是所有區域中比率最高的,比率為8.2‰,相當於每年有4.6百萬女性。緊接著是非洲地區的6.7‰,相當於每年有1.6百萬女性,再次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5.2‰,相當於每年有約75萬女性。此外,由於不安全的人工流產讓女性需要求醫,連帶地家庭、醫療體系都受到影響。據統計發現,每年發展中國家的醫療體系會花約2億3千多萬美元在治療人工流產所導致的健康問題。 研究主要負責人Dr Susheela Singh說明,這項研究提供了證據說明有多少女性受苦於不安全人工流產導致的併發症,且這些併發症經常演變為長期的障礙。若人們能接觸到家庭生育計畫的服務、避孕知識或在法律允許的國家中能提供安全的人工流產,不僅能改善女性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還對整體經濟有所益處。此外,由於研究並未納入需要照顧但未求醫的女性,因此這些數據僅是問題的一部分。 國際產科及婦科期刊(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 BJOG)的總編輯代理人John Thorp補充,這項研究示範了從全球視角了解問題的重要性,將有助於我們為這些女性提供適當的緊急照顧及諮詢,藉此提供更好的生育健康照護,以降低不安全的人工流產比率。最後,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欲做人工流產的女性,不論是採手術或藥物的方式都必須尋求專業醫療單位協助,不要因害怕而選擇代價高昂的不安全人工流產造成更大健康風險。此外,為了防止非預期懷孕再次發生,發生性行為時務必全程使用保險套,做好保護措施不僅避孕也弊病。   資料來源:BJOG  
+ read more
你真的需要喝那麼多水嗎?
2015.08.31
你真的需要喝那麼多水嗎?
  水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占了成人體重的60~70%。適當的補充水分因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不過,我們一天究竟應該要喝多少水呢?日前,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的Aaron E. Carroll教授在紐約時報上發文指出,過去認為「成人一天應該飲用8杯水」*的說法是一種錯誤的健康迷思。   普遍認為「成人一天應該飲用8杯水」的說法來自於1945年食品與營養委員會的建議指引,指稱成人一天需要2.5公升的水。Carroll教授指出,這句話後面其實接著「其中多數來自於烹調好的食物」,卻總是被人所忽略。   Carroll教授強調,雖然他認為水是最好的飲品,但絕對不會是補充水分的唯一來源,不論水果、蔬菜、果汁、啤酒、茶或咖啡,當中其實都富含水分。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健康的成人每日需水量為2000c.c.,每日最少也應攝取1500c.c.的水;或是以體重X 30c.c.,是簡單的每日水分攝取量計算方式。不過,也應考量各人身體狀況、所處環境、活動量、運動習慣等適度調整增加,一日至多不超過3500c.c.。   *一杯水的容量約為240c.c.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BMJ、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read more
增加年長婦女受孕成功率 卵子的生長環境很重要!
2015.08.27
增加年長婦女受孕成功率 卵子的生長環境很重要!
  根據美國一份新的研究發現:43歲以上的婦女,在人工受孕的療程中,早些由卵巢取得卵子,可增加成功的機率。   研究指出,婦女在43歲以後,滋養和扶持卵子成長的細胞,其功能會大幅度的下降,使得卵子易受排卵後身體所分泌的荷爾蒙影響。若在人工受孕期間,能提早由較小的卵泡中取出卵子,可以減低這樣的風險,使得胚胎的品質提升,且增加懷孕的成功率。   紐約人類生育中心想了解為何年長婦女的人工受孕成功率由38-39歲的23.6%,到44歲以上大幅減少到只有1.3%。研究比較了21-29歲、30-37歲以及43-47歲三組不同年齡層不孕婦女的生育組織。   研究發現,顆粒細胞包裹著且扶持卵子的成長。和其他兩組比較,年紀較大的婦女,顆粒細胞比較不能成長和複製。更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年長婦女的顆粒細胞製造較少卵泡激素(啓動卵泡的成長)的細胞感受器(連結細胞與細胞之間),但製造較多黃體激素(刺激卵巢釋放卵子)和黃體素(支持懷孕和胚胎形成)的感受器。這些激素的轉變,顯示出年長婦女的顆粒細胞傾向過早啓動黄體化,阻礙了卵巢中更多卵子的成熟和子宮受孕的準備。   黃體化通常在排卵以後才啓動,黄體激素增加時,促使卵泡激素減少,黃體素增加。黃體化如果發生在排卵之前,這樣的「假啓動」大大減低受孕的可能。但為何如此發生,至今仍無法理解。 一般人工受孕時,醫生會等到卵泡成長到19-21毫米,才注射hCG(hormone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幫助卵子成熟。這項研究裏,專家們則在卵泡約16毫米時,就注射了hCG雖然卵子取出時,較未成熟,但結果製造出較多品質好的胚胎,受孕成功的比率也較高。   紐約人類生育中心的胚胎學專家Yanguang Wu博士指出,一般以為年長婦女人工受孕成功與否,決定因素在於老化的卵子。研究發現卵子環境的老化才是主因。當卵子受到破壞,能恢復的機會是零。但這些對卵巢老化的理解,把不孕的治療聚焦在在卵子成長的環境,比較有希望能研發出更新的策略來幫助年長婦女懷孕。   資料來源:Society for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