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HPV新發現:子宮頸癌治療新希望
2018.12.19
HPV新發現:子宮頸癌治療新希望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關於人類乳突病毒(HPV)的發現,可能引導子宮頸癌和其他由該病毒引起的癌症的新療法。   人類乳突病毒導致許多癌症,如:子宮頸癌、肛門癌、口腔癌。它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大多數人不知道被感染,也不知道他們會傳染給別人。   目前有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但是這種疫苗價格昂貴,並非在世界各地都可獲得使用,而且由於宗教的敏感性,不是每個人都會使用,所以人類乳突病毒就會存在,我們需要新療法。   HPV和癌症 HPV一直是科學家的頑固敵人。它會產生致癌蛋白質,關閉健康細胞預防腫瘤的天然能力,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阻斷其中一種稱為E6的致癌蛋白質,似乎是一種當然的解決方案,但數十年的嘗試證明是不成功的。   然而, 研究者Dutta和他的同事們已經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他們已經確定病毒會利用存在我們細胞中一種稱為USP46的酵素的幫助,誘導腫瘤的形成和生長。因為通常酵素對藥物非常敏感,而製藥公司非常擅長生產小型化學品阻遏酵素的活性,使像USP46這樣的酵素不活躍。因此Dutta說子宮癌是「非常可下藥治療的」。   有趣的是,HPV的癌蛋白質E6在細胞中進行兩種相反的活動! 20多年來,人們已經知道E6會募集某種細胞酵素來破壞細胞的腫瘤抑制因子;而Dutta的新發現則是顯示E6利用USP46來穩定其他細胞蛋白並防止它們被破壞。E6的兩項活動對癌症的發展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指出, USP46的活動是致癌HPV病株特有的。它不會發生在其他非致癌的HPV病株上。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18) * The Deubiquitinase USP46 Is Essential for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Growth of HPV-Transformed Cancers. _Molecular Cell_  Vol.72, Issue 5, P.823-835.E5, Dec. 6, 2018.        
+ read more
子宮切除可能讓記憶衰退!
2018.12.18
子宮切除可能讓記憶衰退!
目前醫界的看法是子宮只要不懷孕就沒有功能。接近更年期的婦女,醫師會推薦切除子宮來治療幾種嚴重危害子宮健康的狀況,如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癌、慢性子宮疼痛或流血、子宮脫垂。   一些研究則以為大部分的子宮切除在醫療上是不必要的,只是預防性的治療,事實上可以採用較少侵入性的選項。   根據106年健保統計,台灣40歲以上子宮切除者為14,000人。其中41-50歲有8,000人,這可能和進入更年期不適、勞保的身障給付有關。   究竟子宮除了和懷孕有關,是否還有其他心智功能或影響?這是大家想知道的。根據發表在《內分泌學》期刊對老鼠的一個研究顯示,老鼠在子宮切除手術後,短期內引起某種記憶力的損害。   第一次將子宮和腦功能連結在一起 阿利桑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使用子宮切除的老鼠模式,顯示其對認知能力的影響,包括記憶和思考能力。當研究人員在大鼠模型上進行第一次試驗後,結果令研究者非常驚訝,他們迅速進行了第二次重複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這是第一次將子宮和腦功能連結在一起。資深研究者指出,這個新的發現表示無孕的子宮並非沈寂,事實上和腦功能有關。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將雌性大鼠分為四組,其中一組大鼠進行了手術但是沒有摘除任何器官,其餘三組大鼠分別被單獨摘除了子宮,單獨摘除了卵巢,以及同時摘除子宮和卵巢。   記憶測試在水迷宮中進行,隨著測試越來越難,只有切除了子宮的那組大鼠無法完成記憶任務,其它三組大鼠都能夠完成,且出錯幾率不相上下。也就是說,子宮切除會損害某些短期的記憶力;而卵巢切除則不會損害記憶力。   我們已經知道,在生育功能上,子宮和卵巢會溝通;在自主神經系統中,子宮和腦部也有直接的關聯,它會協調無意識功能,如呼吸。而此研究則顯示,子宮及卵巢也會影響腦功能系統的一部分,如認知,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何婦女失智症兩倍於男子。   子宮如何影響大腦? 在實驗中各組別中的老鼠卵巢結構相似,但子宮切除後的荷爾蒙則呈現不同的類型(profile)。其類型的改變影響了「認知老化的軌道」,產生不同的健康風險。這些改變的機制雖然複雜,但有研究瞭解的重要性。   我們已經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對記憶力等方面有顯著影響,因此許多注意力多落在探討卵巢與大腦之間的聯繫,也就是單純的「卵巢—大腦」之間的關係。但我們希望研究者能開始思考「子宮—卵巢—大腦」。   研究專家希望這些基本的科學發現會引起更多的注意力,在不同的更年手術如何影響婦女的腦部和其功能,最終影響她們的生活品質。目前正在測試子宮切除後記憶力的缺失,是否經由時間可以逆𨍭,或是記憶力損害加深的開始。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2.06)        
+ read more
你所不知道生產和乳癌的關係!
2018.12.14
你所不知道生產和乳癌的關係!
研究發現,女性生小孩後的20年內罹患乳癌的風險可能高於同年齡沒有生產經驗的女性,而此風險大約在5年後達到顛峰,在生產後23年,風險開始下降,懷孕開始變得有保護作用。   這似乎與生產具有保護女性免於罹患乳癌的傳統觀念背道而馳。事實上,有孩子的女性患乳癌的風險往往低於沒有孩子的女性,這是研究60多歲及以上女性罹患乳癌的實情。對於55歲以下的女性,雖然過去有研究顯示,年輕女性生產後的乳癌風險增加,但未能了解罹癌風險的增加是否會持續到更年期後?是否和母乳哺育有關?還是因為有乳癌家族史等?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人員匯總了全球15項前瞻性研究的數據,其中包括889,944名女性。除了研究生產後的乳癌風險,他們還評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母乳哺育和乳癌家族史。   他們發現,55歲以下的女性生產後大約5年乳癌風險達到顛峰,並且這些女性的風險比55歲以下未生產的女性高出80%。而生產後23年,女性的乳癌風險下降,懷孕開始變得有保護作用。   此外,有乳癌家族史、生產次數較多或是屬於高齡產婦的女性,生產後的乳癌病風險又更高。35歲以後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的乳癌風險更高,而25歲以下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風險則增加。而不論女性是否母乳哺育,都沒有影響乳癌風險。   懷孕確實對「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癌」有保護作用,不過生產並沒有保護產婦免於「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這證明了一個事實:正如年輕女性的乳癌風險因素可能與老年女性的風險因素不同,罹患一種乳癌類型與另一種乳癌類型的風險因素也可能不同。   生產婦女無須擔心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懷孕後母親的乳癌風險增加,但55歲以下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整體風險仍然很低。在41至45歲之間,相較於未生育子女的女性,在過去3至7年中有生產的女性乳癌病例多了41例(每10萬名)。到50歲時,最近生產的婦女則多出247例病例。   Nichols表示,在這個年齡段,乳癌並不常見。即使你五年前生了一個孩子,整體患乳癌的風險仍然很低。   但是,該研究可以提高年輕母親和醫師對乳癌的警覺。研究希望女性和她們的醫生不要以為最近生孩子總能保護女性免於乳癌。   研究有助於建立新預測模型 研究的結果可用於開發更好的乳癌風險預測模型,為女性是否應做乳癌篩檢和適合哪種預防策略提供訊息。目前有許多研究正在進行,試圖提高預測個人乳癌風險的能力,而這項研究有助於建立新預測模型。   研究的評論指出,研究結果並不意味著最近生產的女性要改變對乳癌診斷結果、乳癌篩檢或預防策略所做的決定,除非是40歲以上最近生產的女性,這群女性開始考慮接受乳癌篩檢。在30歲後期才生育第一個小孩的女性,可以選擇在40歲開始接受檢查,而非等到50歲(美國建議50-74歲女性接受乳癌篩檢)。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10) * Medpage(2018.12.10) * Breast Cancer Risk After Recent Childbirth: A Pooled Analysis of 15 Prospective Studies. _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_, 11 Dec. 2018        
+ read more
化妝品含化學物質影響女孩發育
2018.12.13
化妝品含化學物質影響女孩發育
個人䕶理用品和女孩子青春期提前有關,男孩子使用則無此相關性。   我們生活中的日用品常使用一些化學物質來防腐、抗菌等,如:「三氯沙 (triclosan)」 由於其抗菌的特質頻繁出現在肥皂和牙膏;「對羥基苯甲酸鹽(parabens)」是做護膚、化妝品及頭髮產品的防腐劑;「對磷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普遍用於彩㛇、香水、髮膠、沐浴乳等做定香劑或提昇指甲油的成模品質。   這些化學物質會模仿、阻止或干擾我們身體內自然的荷爾蒙,如雌激素。在實驗室的研究裏,這些化學物質會促使老鼠的青春期提早,但對於人類的研究目前比較少。   最新研究指出,在生命早期接觸到這些普遍存在於化妝品和其他家庭用品裏的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EDC),女孩子能會提早青春期,但和男孩子的相關性較少。   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如何影響早熟 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團隊做了縱向世代研究。分析研究中包括在加州的338個孩子和其母親,大部是拉丁族裔的女孩子。1999年和2000年,分析孕母尿液樣本中三種phthalates , methyl parabens, propyl parabens及四種酚類化合物(phenols)。   在這些小孩子9歲時,收集近青春期的尿液樣本,檢視phenol和parabens的水平。預算不足及發現的有限性,所以無法檢視小孩子的phthalates 。在9-12歲之間,每9個月追蹤檢查小孩子的「譚納標青春期發展階段」 (用以測量身體初級和第二外部性徵的發育標準Tanner staging of development)。   研究發現母親的尿夜中某些化學物的生物指標濃度,在懷孕時增加兩倍,和女孩子顯著提早開始有陰毛以及第一次月事相關,但和乳房開始發展則無關。   在子宮外暴露於這些化學物質也和女孩子提早青春期有關。特別是九歲時,尿液中propyl parabens濃度和二氯酚(2,5-dichlorophenol)增加兩倍,和體毛提早出現相關。孩童時期接觸「苯甲酸甲脂(methylparaben)」則明顯的和乳房、體毛和月事提早出現有關。   然而九歳時「對羥基苯甲酸丙酯(propyl parabens)」暴露的數量提高,是唯一和男性提早性腺發育相關的生物指標。其他環境化學物質則和男孩子提早性腺發育或陰毛無關。   作者提醒這個研究的限制是,參與者皆是住在農業社區的拉丁裔孩子。而且因果關係可能是相反的,青春期提早的孩子也比較可能使用個人護理產品。   美國在兩年前已經禁止在肥皂中加入三氯沙,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聲明熱水和一般的清潔液的殺菌效果和含有三氯沙的肥皂相似。   過去幾十年來,女孩子青春期開始的年齡越來越早。一個假設就是此類化學物質可能扮演一個角色,而這些發現支持了這個想法。青春期提早開始的風險有精神健康問題和青少年冒險行為,長期下來也增加得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都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   編輯來源: * Medpage(2018.12.04) * _Association of phthalates, parabens and phenols found in personal care products with pubertal timing in girls and boys_. Human reproduction. Publish 04 December 2018. _ _               
+ read more
跌倒的風險男女很不同!!
2018.12.12
跌倒的風險男女很不同!!
跌倒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身體狀況、行為、起居或環境。一項研究發現這些因子對於男女跌倒的影響不同,而有些因子有性別特殊性的。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是針對2001-2011年間瑞典3,112名年齡60歲以上的社區居民進行的,其中有64%為女性。研究欲了解不同性別的跌倒風險因子,並分成4年內的短期的風險因子與4-10年長期的風險因子。     研究發現 在短期內,女性跌倒和獨自生活、需要日常活動的幫助及過去曾摔倒有關;男性跌倒則和低收縮壓、從椅子起身的能力受損及過去曾摔倒有關。   長期而言,女性的風險因子是體重不足、認知障礙、服用藥物及日常活動需要幫助;而男性的長期風險因子為吸菸、心臟病、平衡能力受損及過去曾摔倒。   研究作者Stina Ek表示,儘管對老年人跌倒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瞭解性別差異的研究很少。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跌倒風險特徵。如果我們在跌倒的篩檢和預防計劃中考慮這些性別差異,我們可能實現更好的以人為本的方法。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05) * Risk Factors for Injurious Falls in Older Adults: The Role of Sex and Length of Follow‐Up. Ek, S. , Rizzuto, D. et al. 2018 J Am Geriatr Soc.      
+ read more
你使用的醫療植入物可能只有經過老鼠實驗!
2018.12.11
你使用的醫療植入物可能只有經過老鼠實驗!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醫療植入器材(例如心律調節器、乳房植入物等)進入市場的過程存在系統性問題,包括監管不力、檢測規則鬆懈和缺乏透明度等,許多人因醫療植入物出狀況而死。在某些情況下,醫療器材進入市場前甚至沒有在人體進行測試。   醫療器材的監管漏洞百出 這項調查由國際調查記者協會協調進行,來自36個國家59家媒體機構(包括英國BBC,法國世界報、德國德意志報等)252名記者,搜索了數千份文件,並採訪患者和醫師,挖掘出醫療器材的相關問題,揭示監管方式的缺陷。   醫療器材的上市過程充滿漏洞,調查提到以下例子: * 外科醫生承認因為缺乏統一登記與追蹤,他們無法告訴患者植入物的風險 * 人工髖關節和陰道人工網膜在沒有任何臨床試驗的情況下上市 * 既使製造商知道有問題,還是出售心律調節器 * 經過核准的人工椎間盤在患者體內解體並游移     這些調查結果引發大家的擔憂:醫療器材進入市場之前和之後是經過怎樣的審查,以及監管機關是否能夠快速發現問題並採取行動。在許多國家,有關醫療器材不良的資訊被掩蓋,使得患者很難取得這方面的資料。   醫療植入物不良事件 在英國,2015年至2018年間醫療植入物回報了62,000個問題,超過1,000人死亡,這些植入物包含心律調節器、髖關節置換、乳房植入物和陰道人工網膜等。這是因為目前的制度不足以保護患者不受植入物的傷害。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過去10年中收集全球540萬份「不良事件報告」,指出有170萬人受傷和近83,000人死亡,將近500,000人再次進行手術將植入物移除。   專家指出,相對於藥品上市的規定,醫療器材的審查就沒那麼嚴格。我們需要對所有使用醫療植入物的患者進行隨訪,了解這些植入物如何影響他們的健康。並且,醫療器材報告的併發症必須得到認真對待,並及時徹底調查,以保護公眾免於醫療器材的危害。   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院長Alderson表示,所有醫療植入器材都應進行登記和追蹤,以追蹤長期療效和監控患者安全。這需要政府資助和支持,以及引入新的國家指導方針。   台灣情形? 台灣雖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但並沒有強制性,無法落實,因此,缺乏完整的資料瞭解患者後續情況及發併發症等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在追查國內陰道人工網膜使用情形過程中,發現當醫療器材生問題時,患者第一時間都會歸咎於自己的生活習慣,而非懷疑器材設備出狀況,造成醫療器材的不良事件隱藏許多看不見的黑數。     更多相關報導 英格蘭宣布:暫停使用陰道網治療尿失禁 為何數百名英國女性聯合控告政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1.26)、Guardian(2018.11.2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