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防腐劑會引起糖尿病?!
2019.05.09
防腐劑會引起糖尿病?!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常用於麵包及糕餅中的一種防腐劑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為了防霉,麵包等烘焙食品中常會添加一種防腐劑「丙酸鹽(propionate)」。除了烘焙食品,〈國際食品法典〉指出,「丙酸鹽」還可以添加到早餐穀物、乳製品、含蛋點心、香腸腸衣和運動飲料等。   在台灣,政府規定「丙酸鹽」可使用於麵包與糕餅,並且其劑量以「丙酸(Propionic Acid)」計需在2.5g/kg以下。而不管是世界衛生組織、歐盟或台灣,目前對「丙酸鹽」都沒有「每日容許攝取量」之規定。   不過,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研究人員,在研究「丙酸鹽」對老鼠和人類的影響時得出驚人的發現。   丙酸鹽導緻老鼠高血糖 研究者是偶然地發現一份1912年的科學論文,該論文指出狗食用丙酸鹽會導致血糖增加。研究團隊於是給健康、不肥胖的老鼠食用一劑「丙酸鹽」,結果如同1912年的研究一樣,老鼠的血糖上升。   研究人員發現,「丙酸鹽」使「正腎上腺素」上升,代表它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並且還會增加「升糖素(glucagon)」和「FABP4」。這些荷爾蒙上升導致老鼠出現高血糖,進一步使身體釋放更多胰島素以調節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   研究說明,通常這些荷爾蒙在禁食期間起作用,避免血糖降至危險的水平。不過,在實驗中老鼠是在沒有這種威脅的情況下出現血糖增加的現象。   為了觀察「丙酸鹽」的長期影響,研究連續20週餵食老鼠低劑量「丙酸鹽」(0.15%至0.3%),這相當於一位吃西方飲食的人會攝取的劑量。結果,老鼠產生更高水平的升糖素、FABP4、胰島素和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是第2型糖尿病的指標,代表細胞對胰島素沒有適當的反應,無法有效代謝血糖。並且相較於接受標準飲食的老鼠,它們的體重、脂肪量顯著增加。   丙酸鹽可能破壞人體的新陳代謝 研究招募了14名健康、非肥胖的研究參與者。實驗組吃了一餐加有1克「丙酸鈣」(丙酸鹽的一種)的500卡食物,對照組則吃了加有「安慰劑」的500卡食物。研究團隊在參與者飲食前及飲食後每隔4小時抽血。研究指出,1克的「丙酸鈣」相當於一餐加工食品中「丙酸鹽」的含量。   兩週後,相同的參與者返回,並且實驗組與對照組對調。這意味著在第一次實驗時吃含安慰劑食物的志願者在第二次實驗時吃了含丙酸鈣的食物。   研究發現,當人們飲食中有「丙酸鹽」時,荷爾蒙上升的現象與老鼠實驗的結果相似。並且相較於沒有吃「丙酸鹽」的時候,有吃的時候顯示胰島素及胰島素阻抗水平增加。此外,雖然實驗組與對照組於飯後血糖都有上升,但實驗組花了更多時間才讓血糖水平恢復正常。   最後,研究小組分析了160名「飲食干預隨機對照試驗(DIRECT)」的參與者的數據,發現「丙酸鹽」水平和胰島素阻抗有關,而且「丙酸鹽」水平較低與細胞對胰島素之敏感性顯著改善有關。   目前還不適合建議人們少碰「丙酸鹽」 雖然研究結果令人擔憂,但研究只呈現了攝取「丙酸鹽」與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相關性,並無法證明因果關係,研究也還沒有探討人類暴露於低水平「丙酸鹽」的長期影響。   研究作者表示,還不適合建議人們少碰「丙酸鹽」。因為多數數據是在老鼠實驗中獲得的,我們在應用這些發現於人類身上時需要小心。   不過,由於「丙酸鹽」被廣泛使用,研究呼籲更多研究去探討這種添加物對代謝健康的影響。在細胞層次上了解食品添加物如何影響身體代謝,有助於發展出簡單又有效的方式來處理肥胖與糖尿病。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了解防腐劑、人造甜味劑和其他天然成分如何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19.04.25) * LiveScience(2019.04.24) *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pionate increases glucagon and FABP4 production, impairing insulin action in mice and humans. AMIR TIROSH, EDIZ S. CALAY et a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4 APR 2019        
+ read more
美研究:9成在家尿液驗孕的結果不準!
2019.05.09
美研究:9成在家尿液驗孕的結果不準!
有近45%的懷孕是非預期發生的,因此確認是否懷孕,對女人要做決定及生涯規劃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自行購買驗孕棒回家使用是常見的驗孕方式。   許多女人都有經驗,使用驗孕棒時,得坐在馬桶等上五分鐘,只為了知道結果是一條線或是兩條線,這件事本身對女性的壓力已經很大,但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卻指出,在家驗孕的產品都宣稱自己的檢測準確度高達99%,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都發生其實已經懷孕了,卻未被正確驗出。   尿液驗孕為何容易失敗 女性體內在進行受精的那兩周時間內,胎盤細胞開始製造、分泌俗稱「懷孕荷爾蒙」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為了要讓子宮內膜不會像月經來時那樣剝落。在家驗孕是藉由驗孕棒對名為「完整HCG」的反應,以確認受精卵是否著床。但是在懷孕初期的前面6周,通常尿液裡有這類荷爾蒙的斷片,其濃度會高出十倍以上,干擾了驗孕棒上的檢測化學物質不易採到具決定性的荷爾蒙,因此難以準確驗出是否真正懷孕。   研究過程與結果 研究主要作者Gronowski教授曾做過檢測驗孕產品有效性的研究,後來研究結果使得美國食藥局開始要求所有新的驗孕產品,不僅能測到完整HCG呈陽性反應,也必須能在荷爾蒙斷片濃度很高時,能測出完整HCG呈現陽性。   研究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檢測了美國醫院最常使用的前11大驗孕棒產品,結果發現,有7個偶爾會有偽陰性結果,還有另外2個也非常可能會發生相同狀況。其中一個產品發生偽陰性結果的機率是高達5%,也就是每20名女性使用該產品,就會有1個人可能出現偽陰性。而所有產品中只有2個產品是近乎安全無慮的。   Gronowski教授表示,女性如果對在家驗孕的檢測結果感到懷疑,最好還是與妳的主治醫師、婦產科、地方醫院或診所,安排血液檢查確認結果會比較保險。   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04.26)        
+ read more
從陰道分泌物顏色了解妳的健康
2019.05.08
從陰道分泌物顏色了解妳的健康
女性對陰道分泌物完全不需要感到尷尬,無論它看起來多麼不尋常。從粉紅色、黃色、綠色到白色,陰道分泌物的顏色可以判斷生殖系統的健康狀況。   不同陰道分泌物顏色代表的訊息 不尋常的陰道分泌物可能是懷孕的徵兆、可能代表常見但易於治療的細菌感染,如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也可能是難纏的子宮頸癌。   大多數情況下,透明或白色物質是無害的。但是其他顏色、黏稠度和氣味可能代表需要找醫師治療。尤其分泌物有魚腥味時是感染或性病最主要的徵兆。   * 白灰色 雖然白色分泌物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健康的,但如果它是混濁和濃稠的則可能是陰道酵母菌感染(又稱念珠菌陰道炎),通常伴隨著陰道或陰唇腫脹、瘙癢感和性行為時感到疼痛等症狀。   此外,灰色、有腥味的分泌物也是陰道酵母菌感染的特徵,這種疾病在女性中非常常見。他們可以使用非處方藥或醫生開的抗生素來治療。   * 黃綠色 帶有魚腥味或難聞氣味的綠色或黃色分泌物通常是「淋病」、「陰道毛滴蟲病」和「披衣菌感染」等性病的最初跡象,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併發症。      * 紅棕色 紅色分泌物雖然主要指的是月經,但在出現其他症狀時也可能是感染甚至癌症的徵兆,例如:有盆腔疼痛、發炎,性交中或性交後出血可能代表子宮頸感染、息肉或性病。   在最壞的情況下,紅色或棕色分泌物可能代表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這些癌症常見症狀是異常的陰道出血。    圖片來源:Mail Online。編譯:台灣女人健康網。   每位女性的身體不同,因此很重要的是當身體出現徵兆時女性要去觀察,如果陰道分泌物有明顯的差異,下一步就是尋求醫療。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26)        
+ read more
考慮體外人工受孕前該知道的幾件事
2019.05.08
考慮體外人工受孕前該知道的幾件事
在美國,每8對伴侶會出現1對有不孕狀況。而在台灣,根據衛福部數據,國內不孕夫妻的比例為15%,大約每6-7對夫妻中有1對會出現不孕。   體外受精是美國不孕伴侶廣泛使用的生殖科技,但美國治療不孕的專家Kudesia博士表示,很多因素會影響施術的成功率,可是有許多人卻將這項科技視為可以讓他們隨時擁有小孩的安全網。這個不可思議的強大科技給了不孕伴侶成為父母的無限希望,但這不表示在選擇使用科技之前可以毫無準備。   以下幾個關於目前的現實狀況,正在考慮進行體外受精的你/妳都應該知道。   * 年齡會影響成功率:女性使用自己的卵子進行體外受精,成功率會隨年紀有所變化,進入40幾歲的初期,成功率會下降至15%,到45歲之後,會再減少至低於5%。   * 胚胎發生自然分離才有多胞胎:會一次懷上多胞胎的機率高低是多少、以及過程會有多不舒服,是決定要進行體外受精的伴侶在開始施術前最常詢問的問題。目前已經愈來愈傾向一次只植入一個胚胎,因此在碰到胚胎發生自然分離的情形,才有可能生出雙胞胎或多胞胎。   * 注射荷爾蒙會出現不適感:大多數進行體外受精的女性,會注射荷爾蒙刺激卵巢生產多個成熟的卵子並排卵,在那兩周的時間內女性將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過了之後就會稍微得到緩解。   每個出現不孕並考慮進行體外受精的人都應該和他們的婦產科醫師與一位生殖內分泌專家進行討論,審慎評估所有生育治療方法的合適性。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05.01)        
+ read more
美國決定不禁用乳房植入物
2019.05.07
美國決定不禁用乳房植入物
儘管許多女性要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禁用與罕見淋巴癌相關的乳房植入物,但FDA於5月2日發出聲明,因為沒有明確證據支持,目前不會禁用乳房植入物。法國則在四月初宣佈,因為擔心癌症,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近年來,全球的健康監管機構一直在努力釐清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淋巴癌(BIA-ALCL)以及未經證實但女性歸因於植入物的其他健康問題,包括關節炎、疲勞和肌肉疼痛等。   FDA在聲明中表示,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植入物會引起這些症狀,但植入物移除後許多免疫問題消失的事實意味著考慮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應該意識到這些風險。因此,FDA將考慮透過外包裝警告和描述各種潛在危害的患者決定檢核表等方式,傳達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重要健康問題。   失能的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FDA同時宣佈,乳房植入物製造商也將面臨不良事件報告方式的重大變化。在過去,製造商可以提供任何患者問題或疑慮的摘要,但這種方式卻無法識別不尋常的、獨特的或不常見的不良事件,例如BIA-ALCL。   未來將不再允許乳房植入物製造商在報告中總結經常性的傷害和併發症,需要提交有關不良事件的個人報告,並報告與其設備相關的所有嚴重傷害、故障和死亡。   FDA還表示,將強化對醫療器材及患者的監測與追蹤,例如去年成立的國家乳房植入登記系統,以及收集BIA-ALCL患者資訊的PROFILE系統。   台灣需要使用登錄制度 BIA-ALCL的出現,說明追蹤醫療植入物長期安全性與監測使用者健康風險的重要。對於高風險或已在國際上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植入物,政府應建立「使用登錄」制度,以追蹤患者的健康情形與監測醫療器材風險,作為政策決定的依據。   更多關於乳房植入物 法國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因乳房植入物罹癌 女性憤怒:人造癌症! 美乳房植入物面臨下架的命運!     編譯來源:CNN NEWS(2019.05.02)、Daily Mail(2019.05.02)        
+ read more
不斷尋求整型可能是因為心生病了
2019.05.03
不斷尋求整型可能是因為心生病了
在許多醫美廣告中,常見恢復期短、不需住院、隔天可上班等字眼,「快速整型」成為許多人尋求改變的選擇。但有醫師指出,提供整型手術的從業人員應該要能辨別尋求整型的民眾心理上是否需要協助,以避免造成傷害。   英格蘭國民保健署醫療主任Powis教授提出警告,民眾進行整型手術之前,需要對醫療診所提供的服務進行適當的檢查以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包括注射肉毒桿菌、皮膚雷射和植髮等。   Powis教授說,我們知道外表是對年輕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理想化圖像的轟炸和快速整型的方便正在助長民眾的焦慮。但我們不能只靠政府收拾殘局,我們需要社會各界負起責任,並採取行動防止可避免的傷害。提供整型手術的人員應該正式註冊並接受訓練,以發現有身體形象困擾或其它心理問題的人。   目前英格蘭有一個新的醫美業者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Cosmetic Practitioners,提供醫療專業人士加入。從業人員可以進行線上培訓,以瞭解他們的客戶是否適合進行醫美療程。Powis教授表示,這是「重要一步」,但目前參與者仍然太少。   線上課程包含了:認識精神疾病的跡象和症狀;外表心理學;如果尋求整型手術者有精神疾病的徵兆,告訴他們可以在哪裡獲得幫助等資訊。   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可能是生病了 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是一種精神障礙,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並對自己的外表缺陷有幻想,大約每50人中有1人受此影響。在大多數病例中,患者在意的是一個或數個很小或根本不存在的缺陷。因為這種過度關注,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可能使人們對其外表感到極度痛苦。並使他們尋求快速的醫美手術,但這無助於潛在的心理狀況。   來自身體畸形恐懼症基金會的Kitty Wallace說,類似打肉毒這樣的手術大街上到處都有診所可進行,使人們處於風險之中,並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產生破壞性影響。很高興看到NHS和專業人士引領變革,但我們需要社會各方改變態度,採取行動保護弱勢群體。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04.2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