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有「純淨的香水嗎」?你應該擔心香水中還有什麼嗎?
2019.04.17
有「純淨的香水嗎」?你應該擔心香水中還有什麼嗎?
已經有很多文章提出警告,這世界充滿了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帶來癌症、神經傷害甚至更糟的結果。現在,香水被擔憂是潛在的毒藥。   因此,最近有美國知名女影星推出「純淨的香水」的產品,標榜不含「有毒」物質。 然而,只要去除所謂的有毒物質,香水就會變成「純淨的香水」嗎?純淨的意涵是什麼?   無疑地,香水的研發傾向於比現有的香水擁有更多的香味,這是一個運作上左右為難的狀況。大部分對於香水的規定聚焦於皮膚的反應,因此,製造商會尋找達到低劑量就能有高香氣的新原料,以降低皮膚的暴露量。然而,這些物質常有令人擔憂的強烈氣味。香水工業致力於平息大眾的恐懼,最後卻適得其反。   沒有任何一款香水敢主張零化學物含量,香水的所有成分都是化學物。玫瑰就像是一個虛擬的小工廠,合成了超過300個聽起來駭人聽聞的烴。顯然,不是所有的天然物對你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合成物都是壞的。   現今的憂慮圍繞在仿賀爾蒙物質。該名美國女星一系列的產品承諾沒有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一種塑化劑的化學物。它們危險嗎?它們存在於香水中嗎?有些研究已經顯示,特定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型可能會致癌或為環境賀爾蒙,其他的研究則認為風險可以被忽略。在歐盟,大部分的鄰苯二甲酸酯類不是已經被完全禁止就是朝向禁止使用的方向。在美國,鄰苯二甲酸酯類被禁止使用於兒童玩具,但未禁止於化妝品中。美國FDA的理由是它們沒有危險性,而且每年在化妝品發現塑化劑的案例已經越來越少了。   假如這些化學妖怪越來越少被使用是事實,那麼說香水不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就像是說火腿不添加麵筋一樣愚蠢。不過,在純淨化妝品運動中,最卓越的觀念之一就是揭露完整的成分表。芳香產業長期以來都抗拒著完整呈現成分表,這件事令人無法理解,不揭露帶來的神秘會製造恐慌。這句話可能讓你很恐慌:你用的「茉莉」香水,從來就沒有傷害到一朵茉莉花。假設真是如此,「誠實點」可能是前往純淨最佳的方向。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4.09)        
+ read more
重複的減重復胖可能傷害妳的「心」
2019.04.16
重複的減重復胖可能傷害妳的「心」
新研究指出,一年內減掉4.5公斤(10磅)又恢復體重會增加女性心臟病的風險。正在努力減重的人應注意體重極端下降和增加都不健康。   研究作者Brooke Aggarwal博士表示,一般認為維持健康體重有益心臟,不過持續減重是困難的,而且體重波動可能會不利於心血管健康。對心臟來說穩定很重要,與其去追逐名人吹捧的時尚,更應重視一致的、營養均衡的飲食。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參與者為485名超重女性,平均年齡為37歲,BMI指數為26。研究請他們回答除了懷孕前後,一年內減少至少4.5公斤後又恢復至原來體重的次數。73%的參與者表示至少有一次體重下降後又增重回來的經驗,次數從0至20次都有。   研究使用美國心臟學會製作的Life's Simple 7評估量表,衡量人們如何控制七種重要的心臟病風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超重及吸菸。   研究發現 有過一次以上體重大幅波動經驗的人,BMI指數回到理想區間18.5-25的可能性低了82%。並且以Life's Simple 7評估量表衡量後,他們被評為中等健康的可能性低了51%,被評為理想的可能性低了65%。體重波動次數越多,在Life's Simple 7評估量表中的表現越差。此外,在從未懷孕過的女性中,體重波動對整體Life's Simple 7評估的不利影響最為顯著。   心臟學家Steinbaum表示: 「我們需要了解體重波動在哪一個生命階段對心臟病風險影響最為關鍵,以確定女性在年輕時開始節食並經歷體重波動是否不利於其心臟健康。」   「雖然這份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並且可能受到參與者回憶真實性影響,但過去我們看到當人們經歷體重波動時,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表現較差。從體重的波動可能真的可以推測一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有改變。我們希望將研究延長五至十年,以確認這些結果並探討體重波動的長期影響。」   此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男性,不過過去也有研究顯示,經歷大幅體重波動的男性到了中年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兩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3.07)          
+ read more
法國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2019.04.15
法國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繼去年12月拒絕展延Allergan製造「娜綺麗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安全許可,使得此產品在歐洲全面禁用。法國國家藥品及健康管理安全局(ANSM)日前宣佈,因為擔心導致癌症,將全面禁用絨毛面或聚氨酯塗層表面的乳房植入物,法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與罕見癌症相關乳房植入物的國家。   法國的禁令涵蓋了幾種絨毛面的乳房植入物,分別由六家製造商生產:Allergan、Arion、SEBBIN、Nagor、Eurosilicone與Polytech。其中,Allergan被禁用的某款產品,在台灣亦有使用。   ANSM提出的報告指出,自2011年首次提出乳房植入物與癌症可能相關後,法國政府便一直在追蹤。至今確認了國內有59例乳房植入物引起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其中3例死亡。這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癌症,因此,「預防性」地將植入物從法國市場上移除。   在已知的BIA-ALCL的患者中,使用絨毛面植入物的女性佔絕大多數。但即便如此,已使用植入物的女性,沒有必要將其移除。ANSM同時強調,手術前應提供女性完整的訊息,外科醫生必須坦誠地討論手術的風險。   各國反應 法國此舉成為第一個全面禁止與ALCL相關的乳房植入物的國家,國際間持續對BIA-ALCL進行討論並有所行動。   加拿大正在進行安全性評估,考慮禁用某廠牌絨毛面植入物;在荷蘭,衛生部長致函議會,說明荷蘭整形外科協會呼籲會員暫時停止使用法國禁用的產品,政府主管機關將在5月進行安全評估;澳洲則召開緊急會議,並要求廠商提供資料,考慮禁用法國已禁用的產品。   誰為台灣女性的健康把關?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委員辦公室在2月召開記者會,提出BIA-ALCL,呼籲女性朋友留意,並要求政府有具體作為,監測植入物與ALCL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關聯。時隔近兩個月,卻不見主管機關積極的行動,究竟國內已知的ALCL案例中有無和乳房植入物相關、如何進一步監測與研究等,主管機關似乎都漠不關心。   此次法國禁用的產品中,台灣亦有核准使用,同樣不見政府動作,令人遺憾。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05)、BBC NEWS(2019.04.05)、ICIJ(2019.04.03)          
+ read more
美國新指引:50歲以上女性 每2年須乳房攝影檢查
2019.04.14
美國新指引:50歲以上女性 每2年須乳房攝影檢查
根據美國醫師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CP)所最新發布的指引建議,50至74歲平均風險、未有症狀的女性,每兩年須進行1次乳房攝影檢查,與現今多數指引建議開始做檢查的年紀有很大的差異。   目前在台灣,根據公衛調查數據,國內女性好發乳癌的年齡時間比歐美國家女性早,因此政府提供45-69歲一般婦女以及40-44歲有家族病史女性,每兩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免費服務。   50-74歲 每兩年1次檢查即可 這份指引提到,平均風險的女性,從40歲開始,應該和醫師討論乳房攝影檢查的益處、傷害以及她們的個人偏好,而現有證據顯示,在50至74歲間,這些女性每兩年檢查1次,效益與傷害會達到最佳的平衡,過了75歲以後或預期壽命少於10年者,則應停止繼續檢查。但是,這個建議對過去檢查結果曾有異常、或是有家族乳癌病史或基因異常會增加乳癌風險的女性並不適用。   每年1次乳房攝影弊大於利 美國醫師協會表示,女性每年檢查1次會發現較多檢查異常的結果,但與每兩年檢查1次相比,最後確診乳癌數並沒有比較多,死亡率也無顯著差異。而這些偽陽性結果卻會導致女性下一步必須接受非必要的切片檢查與手術,以10年為一個階段來看,約有20%女性會發生這樣被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的情形。除此之外,女性還得承受暴露於放射線、放射線引起的乳癌、乳癌致死等傷害,以及檢查與治療過程所帶來的焦慮與沮喪心情。   其他醫學專業團體不同意見 這份最新指引建議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意見相同,但與美國癌症協會(建議45歲後每年檢查、55歲後每兩年1次)、美國放射學學會及乳房攝影醫學會(都是建議40歲以後每年檢查)的現行建議不一致,因此也有反彈意見擔心這份新指引建議會讓美國女性死於乳癌人數因而增加。   這份指引是美國醫師協會回顧整理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間,由美國放射學學會(ACR)、美國癌症協會(ACS)、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加拿大預防健康照護任務小組(CTFPHS)、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布的指引,提供醫師針對平均風險女性進行檢查的最佳建議。8日刊登於內科醫學年鑑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1、EurekAlert2、HealthDay、MedpageToday          
+ read more
男性不孕的翻轉:正確的飲食與生活形態
2019.04.13
男性不孕的翻轉:正確的飲食與生活形態
困難懷孕的人數似乎正在上升,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的伴侶在他們中年以後才努力懷孕。   大部分不孕的醫學建議與情緒支持對象都以女性為主,事實上,研究已經指出,男性不孕因素在困難懷孕所扮演的角色與女性相同。在美國3分之1的不孕是因為男性的不孕問題。   大約有84%的伴侶在沒有避孕的規律性行為下,一年內可以自然懷孕,在美國,100對伴侶中約有12-13對伴侶有懷孕問題;在英國,每7對伴侶就有一對,相當於有350萬對伴侶可能會有困難懷孕問題。   男性不孕的問題是否上升? 依據2017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調查,年近數十年來,精子濃度已經下降超過50%,這個研究分析了過去185個研究,包含了43000位來自北美、歐洲以及澳洲的男性,結果顯示,男性的生育健康有顯著的下降,雖然研究者評論,大部分的研究都沒有探討下降的理由。   飲食對男性不孕有幫助嗎? 研究顯示,飲食方式可能在營養攝取上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營養物會造成身體傷害與肥胖。   2016年有系統性的回顧文獻,探討飲食型態、食物與營養物對精液以及生殖力的影響。這項研究發現:omega 3脂肪酸、抗氧化劑 (維他命E、C、β胡蘿蔔素、硒、鋅與番茄紅素)、葉酸、維他命D與減少飽和脂肪與較好品質的精子有關聯;魚、貝類、家禽類、穀類、蔬果以及低脂肪飲食對於精子品質也有正面的影響。   相反地,攝取過多的加工肉製品、全脂飲食、咖啡、酒精與糖,在某些案例中會降低精子的品質。攝取高量的酒精、咖啡、紅肉以及加工肉製品對於懷孕的機會有負面影響。   生活形態和不孕:氧化壓力 (OXIDATIVE STRESS) 儘管對於營養對精子品質影響的證據仍有限,但研究顯示,有將近30-80%的男性不孕是肇因於氧化壓力。氧化壓力是指抗氧物比活性氧少(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無法抵銷後者造成的傷害。精子細胞中高濃度ROS會改變精子活動力、活性以及濃度,而這些都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   要減低氧化壓力的最基本因素是生活型態: * 抽菸 抽菸會增加ROS的數量,也會損耗身體中的抗氧物,如:維他命C。這樣的壞習慣也會激發身體發炎並增加睪丸中的白血球數量(免疫細胞)。抽菸也會影響陽痿。 * 酒精 過量飲酒是會影響精子的形狀,且大量飲酒時期會使精子消失好幾個月,酒精產生的有毒物質乙醛,會與脂肪與蛋白質共同作用產生ROS。 * 肥胖 肥胖會增加ROS產物並導致賀爾蒙不正常的分泌,造成精子品質的負面影響。肥胖也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而糖尿病會導致陽痿。 * 壓力 數個研究已指出,壓力是如何增加精液中的ROS含量,同時也減少藉由抗氧化劑所形成的保護。   營養補充品能幫助能性生育力嗎? 補充品從未被視為食物的替代品,但不是每一個人飲食都時時維持完美的平衡,因此補充品可以幫助消弭飲食中的缺漏。   一項關於營養補充品的使用與男性生殖力的大型研究回顧刊顯示:抗氧化物補充品可以增加精子的數量、活動力、正常結構及DNA的修補。   維他命C、E與CoQ10的組合物顯示能有效促進不孕男性的精液各項參數。研究者發現,精子數與在精液中的輔酶CoQ10總數有直接相關;CoQ10濃度越高,精子計數(濃度)越高。   鋅是另一個已知對於生育力有貢獻的營養素,它幫助穩定精子在鑽入卵子時所需的酶。   對於任何想要懷孕的男性來說,藉由適當的健康飲食、維持健康的體重以及遠離酒及香菸,能夠使其精子的品質最佳化。   在懷孕過程中,增加營養補充品可能是可以確保你攝取與生育力相關的基本微量營養素的方法。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精子計數非常低是需要醫療的介入。   如果你有懷孕困難問題,尋找醫學專業可以評估任何可能幫助不孕治療的的必要需要與調查。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05)          
+ read more
人工流產不再是犯罪!南韓66年墮胎禁令將走入歷史
2019.04.12
人工流產不再是犯罪!南韓66年墮胎禁令將走入歷史
南韓現行《刑法》規定墮胎為犯罪行為,墮胎的孕婦及醫師都將面臨刑責南韓憲法法院11日做出歷史性判決,以7票贊成、2票反對的比數,裁定該國實施長達66年歷史的墮胎罪違憲。法官在違憲裁決中指出,現行墮胎罪過度侵犯孕婦自主權,要求國會在2020年底前修訂相關法規,否則墮胎禁令將自動廢止。   孕婦、醫師都要受罰 墮胎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南韓1953年生效的《刑法》第269條「自願墮胎罪」規定,墮胎的孕婦將面臨200萬韓元(新台幣約5萬4千元)罰金和一年刑期,在孕婦同意下實施墮胎手術的醫師則違反《刑法》第270條「協助墮胎罪」,最高可能遭判處2年徒刑。孕婦只有在遭到性侵懷孕、胎兒嚴重異常使母體健康受危害等特殊狀況下,才得以合法終止妊娠。   雖然實務上只有少數孕婦與醫師遭法院定罪,但由於南韓近年來少子化問題嚴重,生育率在全球排名倒數,政府甚至將墮胎描述為「不愛國」的行為,矢言要嚴厲打擊墮胎,南韓法務部此前更為墮胎禁令辯護,稱「保護胎兒生命權是國家的責任」。憲法法院的判決將身體自主權交還女性手中,也為南韓的性別平權運動立下里程碑。   由於法律將墮胎行為視為犯罪,許多孕婦走投無路下只能遠赴海外墮胎、私下找密醫實施手術,甚至在網路上自行購買非法墮胎藥,鋌而走險的後果反而衍生更多後遺症。也有許多醫師為了產婦健康安全著想,冒著違法風險實施人工流產手術。一名婦產科醫師因實施墮胎手術遭提起公訴,因此於2017年2月提出違憲審查訴訟,這名動過70多次人工流產手術的醫師認為,現行法律脫離現實,侵犯了孕婦的自主權與健康。   女性自主VS.胎兒生命權 南韓憲法法院在2012年就曾針對墮胎罪進行違憲審查,結果贊成、反對各佔4票,未能取得共識。憲法法院現任9位大法官之中,只有2名女性,要通過釋憲判決、推翻現行法規則至少須經過6名法官同意。根據《韓聯社》報導,7位法官認為,墮胎罪相關法條「片面地將保護胎兒生命放在絕對優先位置」,以此限制孕婦的自決權,違反比例原則,裁定相關法條違憲。其餘2名法官則認為,墮胎罪雖然使孕婦的自決權上受限,但與保護胎兒生命權的重大公益相比,受限程度並無違反比例原則。   南韓健康與社會事務研究所(Korea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今年的民調結果顯示,年齡在15至44歲的受訪女性中,有高達4分之3民眾認為現行墮胎罪不合理,更有20%受訪女性表示曾在違法現狀下墮胎。曾經違法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金慶熙(Kim Kyung-hee,音譯)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扼殺新生命讓我充滿罪惡感,而墮胎是犯罪行為的事實令我的心情更無法承受。」金慶熙認為,墮胎罪相關法條對女性相當不公,「懷孕並不是由女性一個人造成的,但卻只有女性要因為墮胎付出法律上的代價。」   墮胎除罪化運動面臨宗教勢力反撲 南韓有近3成人口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因此儘管墮胎除罪化的呼聲逐漸高漲,2017年超過20萬民眾向青瓦臺請願,連署廢除嚴格的墮胎禁令,南韓政府當時回應將深入研究此議題,卻也面臨保守宗教勢力的反撲,許多宗教團體與美國的「支持胎兒生命權」(pro-life)反墮胎運動合流,力挺現行墮胎禁令,甚至設置熱線鼓勵民眾檢舉實施墮胎受術的醫師。   正反陣營11日齊聚憲法法院外,各自表達立場,等候判決結果出爐,支持墮胎除罪化的洪妍姬(音譯,Hong Yeon-ji)告訴CNN,有許多男性以向警方報案要脅,向女性伴侶勒索金錢的案例,「現行法律遭男性濫用,因為只有動手術的女性及醫師會被懲罰。」反對墮胎的示威者則舉著「墮胎就是謀殺」的標語牌表示抗議。   根據南韓保健福祉部的統計,2018年約有5萬名女性違法進行墮胎,但許多醫師認為,加上不敢通報的「黑數」後,墮胎的實際數量恐怕是官方統計數字的10倍。雖然憲法法院的判決形同宣告墮胎除罪化,但懷孕超過20周後的墮胎行為未來仍遭法律禁止。我國《刑法》第288條同樣有墮胎罪規定,孕婦墮胎者可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百元以下罰金,但孕婦得依《優生保健法》施行人工流產手術。   報導轉載自風傳媒2019.04.1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