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光療美甲-你應該要知道的風險!
2019.08.31
光療美甲-你應該要知道的風險!
這幾年光療指甲是許多女生都會做的事,但接踵而來就會有許多問題,例如:光療持久力?光療會不會傷甲面?光療需不需要休息期等?光療美甲的優點包括:快速乾燥、有彈性不易剝落、比一般指甲油維持更長時間。然而,這些有光澤、耐久的指甲可能帶來風險,例如感染、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皮膚科醫生建議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保護自己。   風險是什麼? 光療美甲需要用到會發射UVA射線的LED燈,而UVA射線會使皮膚老化、受損及導致皮膚癌。   不過要具體了解光療美甲的風險不容易,原因在於不同沙龍之間所使用的技術不同,因此即使有關於光療美甲的研究,也很難確定研究結果是否可以反映真實情境。   此外,我們對皮膚癌的了解是指來自太陽光對皮膚的危害,而不是放置在距離我們手掌不同距離的LED燈,並且做光療美甲的時間歧異也很大,有的一年一次、一生一次,有的每月一次,甚至每兩週一次。   誰的風險最高? 科學家目前尚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有些因子會增加風險,如:遺傳、色素沉澱和癌症病史等任何會增加皮膚癌風險的因子。   在這些風險因子中,許多人不會想到藥物治療。某些類型的化療或抗生素可能使人更容易受到UVA射線的影響。   此外,按理說,那些每月做光療美甲的人會因重複紫外線照射而面臨更高的風險。雖然皮膚科醫生無法訂出明確的限制,但為了健康,光療美甲愛好者應該充分利用他們光療美甲耐久的特色。   如何保護自己? 一些流行的技術可以保護使用光療美甲的人,最常見的是:露指手套和防曬乳。   皮膚科醫師建議使用露指手套,或是任何可以遮蓋皮膚的物件,只要它能防紫外線。   使用防曬乳的缺點很多。首先,光療照射通常要花20分鐘,而沒有人會為了那20分鐘塗抹防曬乳。其次,美甲的程序如按摩、去角質等會讓人不方便塗抹防曬乳,還可能會擦掉你謹慎塗上防曬乳。最後,也是最重要的,LED燈下防曬乳的使用效果尚未確定。所有對防曬乳做的測試都是在類似太陽光的射線下進行的,而從LED燈照射出來的UVA射線比太陽光還強。   在光療美甲前只會用防曬乳的人,建議與美甲師溝通以調整美甲程序,讓防曬乳不會被擦掉。並且要確保在手指上塗抹防曬係數高且範圍廣的防曬乳,包括在指甲周圍的皮膚。   以人為方式使凝膠脫落會傷害指甲 丙酮是用來脫去凝膠的工具,但是凝膠與指甲緊密固化,因此即使只去除凝膠一次也可能明顯使指甲變薄。   皮膚科醫師不建議手動脫去凝膠。通常人們不知道當他們用丙酮去凝膠時,他們正在取下整個指甲。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5.1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棕色脂肪助你減重又預防糖尿病!
2019.08.30
棕色脂肪助你減重又預防糖尿病!
最近科學家發現「棕色脂肪」如何有助於預防肥胖和糖尿病,讓我們更加認識「棕色脂肪」在健康所扮演的角色。這可能引導科學家研發治療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新藥物。   「棕色脂肪」被認為是產熱的組織。主要分布在人的頸部、鎖骨、腎臟和脊髓等區域。當我們不再是嬰兒,多數棕色脂肪會消失,但是可以透過運動、睡得好及經常讓自己暴露於低溫中產生。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和血糖正常的成人有較多的棕色脂肪。   棕色脂肪的作用 氣候冷時,棕色脂肪會利用血液中的糖和脂肪在產生熱量,可能跟冬天更容易減重有關。   新研究發現,「棕色脂肪」還可以幫助身體過濾並去除血液中過多的「支鏈胺基酸(BCAAs)」。這種胺基酸存在於雞蛋、魚肉、雞肉、牛奶等食物中,有些運動員會補充它們來增加肌肉。   當這些胺基酸在血液中的濃度正常時它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若過量,它們與糖尿病和肥胖有關。研究人員發現,沒有或很少棕色脂肪的人無法有效清除血液中過量的「支鏈胺基酸」,可能導致肥胖和糖尿病。   這解釋了為什麼「支鏈胺基酸」補充劑對那些棕色脂肪較活躍的人有益,但對老年人、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有害。   接下來研究將確定棕色脂肪利用「支鏈胺基酸」的過程是否可以通過環境因素控制,例如:暴露於溫和的低溫(攝氏18度)、食用辛辣食物或服藥。這可能會改善與糖尿病和肥胖有關的血糖水平。     編譯來源:Rutgers Today(2019.08.20)、Daily Mail(2019.08.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性與老年人是藥物交互作用的高危險群
2019.08.29
女性與老年人是藥物交互作用的高危險群
依據美國健康及人類服務部門的資料,每年約有3分之1的就醫會有藥物不良事件。依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開立具交互作用藥物的意外事件每年須承擔1200萬美元的成本,也就是該省的每一個人要負擔一美元,而在美國則可能會多於7元。   最近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使用多種藥物的女性與年長者比較可能會有綜合藥物的危險副作用。 這項研究,是以巴西Blumenau城市33萬4千筆健康紀錄為研究基礎。結果顯示,女性比男性增加60%的藥物交互作用風險,且增加90%的危險藥物交互作用風險。而每四位超過55歲的老年人就會有一位被開立有交互作用的多重藥物處方,70-79歲的老年人每三位就會有一位被開立有交互作用的多重藥物處方。   目前已知有181種不被建議合併處方的藥物,因其會造成危險的交互作用。這些包括常使用於治療胃灼熱的藥物樂克酸(omeprazole)、百憂解、鎮痛藥布洛芬(ibuprofen)以及紅黴素(erythromycin)。在此次研究樣本中,有15,527人被開立此類藥物,包括有500位民眾被開立處方時已知會造成併發症並要求醫護人員特別注意。   主持此項研究的Luis Rocha博士表示,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因為這些藥物不應合併開立早已不是秘密,我們預期老年人的藥物風險比較高,然而性別偏差(gender bias)則完全未預料到。   雖然此項研究並未深究這些有交互作用的藥物會被開立的原因,但巴西公共健康系統無法自行選擇可以開立的藥物可能是原因之一,例如:在開立給女性的抗憂鬱藥物,副作用較少的藥物比較貴,她們無法在公共健康系統中獲得;同樣地,老年人會服用較多的藥物以控制膽固醇,在公共健康系統選擇性很少的情況下,就常會發生危險的合併使用情形。   Luis Rocha博士表示,可能只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所以醫師認為開立藥物是利大於弊,而有些醫師可能只是沒意識到其危險性。   身為醫師及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必須了解性別與高齡者患者面對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我們期望這篇研究可以增加健康照護專業人員的意識。   這項研究發表於數位照護期刊(journal npj Digital Medicine)。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8.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G7性別報告首次出爐!
2019.08.28
G7性別報告首次出爐!
七大工業國組織高峰會(G7 Summit)每年固定召開,參與的國家領袖會在會議上商討國際社會面臨之主要政治和經濟問題。受近年全球#Metoo運動影響,去年擔任G7主席的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創設「G7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G7 Gender Equality Advisory Council),旨在確保性別平等議題被排入高峰會優先處理的議程中,並提供各國領袖與性別議題相關的專家意見。性別議題雖非首次進入G7高峰會議程,但今年是G7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首次提出完整的建議報告。   今年G7高峰會於8月24日至26日在法國召開。週日(8/25)G7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向七國領袖們報告他們所建議與終止婦女暴力相關的法律。同日稍早美國官方高層曾表示不滿今年G7主席法國總統馬克隆將過多焦點放在性別、氣候變遷及非洲發展等議題上,認為他有意要讓美國總統川普難堪,但川普當天依舊出席了性別平等的會議。   G7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在報告中呼籲全球各國領袖一起加入法國比亞里茨合作夥伴關係(The Biarritz Partnership),採用並落實進步的立法架構。這些法律都旨在確保廣泛、平等且有品質的健康及教育,促進女性在經濟上增能,同時打擊暴力與歧視,以在政策及公共生活達到全面的性別平等。   多數國家仍存在性別歧視法律 報告指出,全球大多數國家目前都還存在違反女孩及婦女權利的歧視性法律,2,500萬女性正深受其害。例如:將近有40%的國家都至少有一項限制女人財產權的規定;在18個國家中,女人不像男人可以工作、從事貿易或專業工作;在11個國家中,女人沒有身分證明;再加上最近期限制女人身體自主權及否定性與生育權的修法等。   而比較正面的是,全球已有79部較進步、具性別平等概念的法律可以讓其他國家參考,例如:丹麥剛通過網路騷擾防制新法、冰島有全球最強而有力的薪資平等法律、摩洛哥透過預算制定過程將性別平等制度化。   各國政府預算須跟上法律改革 女性勞動力投入市場將促進經濟成長 顧問委員會報告認為,法律改革是絕對必要的,但各國政府的預算編列也須跟上腳步。如果國家預算無法反映出這些優先性,G7高峰會的承諾意義也將不大。鉅額的投資是必要的,而未來獲得的回饋也將非常巨觀-如果女性能和男性一樣投入勞動力市場,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估計,將會讓全球經濟成長高達26%。   各國需補助婦女組織 提出女性主義外交政策 顧問委員會也鼓勵每個國家提出具女性主義精神的外交政策,並在2025年之前加強對促進婦女權利及性別平等的協助。這些都唯有各國政府能適當補助那些監督立法者作為、以女性議題為主或女性領導的民間組織,才可能發生。   政府建立監督評鑑機制以評估進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將可以幫助其他國家知道什麼樣的法律改革是可能的、成功的且必須的。   為了達到成功,各國不該只是停留在法律層面,將需要做到全面讓政府政策及計畫可以支持女孩及婦女的需求,並打破過時的性別規範。例如:提供可近性高且平價的育兒服務以及禁止轉移的父親育嬰假;鼓勵公平分擔家庭照顧工作。   顧問委員會最後表示,在世界各地,人們正在通過草根和全球運動進行性別平等和賦予婦女權力的行動。G7領袖們有權力為大家帶路,他們需要一直持續下去。   G7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的組成 今年G7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的新任成員,包括來自23個國家的35名公民社會的運動及倡議人士,他們的身分背景多元包括商業領導者、醫師、演員、藝術家、律師、外交使節、聯合國代表等。   這份建議書是在去年G7高峰會「要讓性別不平等成為歷史」的主張下,杜魯多主席委任委員會所發展出來的成果報告。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8.22)、G7 Summit official website(2019.8.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心臟病症狀男女有別?!
2019.08.27
心臟病症狀男女有別?!
治療心臟病重要的原則是掌握黃金救援時間,因此及早辨識及精準地判別心臟病症狀非常關鍵,這關乎患者獲得治療的時機、方式還有預後。   過去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病患者被誤診、未獲得完整醫療照護的比例高於男性,背後原因可能是未充分認識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因此無法辨識女性的心臟病。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指引指出女性患者比較容易出現「非典型症狀」,並強調認識這些差異能避免女性延誤就醫、被誤診及死亡率上升。   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 男女心臟病發作時最常見的症狀的都是胸痛,但是男性比較容易經歷嚴重胸痛、左手臂疼痛,而女性則比較是胸部任意部位感到被擠壓,脖子、下顎、肩膀、上背及腹痛。而且女性比男性容易經歷呼吸短促、噁心、冒汗、不尋常的疲憊、心悸或頭暈目眩等。   新研究:男女心臟病症狀差異不大! 最近一份研究挑戰了女性心臟病症狀有「非典型」的觀念。   研究人員記錄2013年至2017年期間在愛丁堡皇家醫院掛急診的1,941位可能有心臟病人的症狀,並對他們進行了「肌鈣蛋白測試」血液檢測。該測試是測量心臟病發作期間受損心臟細胞釋放的蛋白質。   研究發現,在有心臟病的人當中胸痛是男女最常見的症狀,男女都有93%的人。男女有左手臂疼痛的比例也很相似(48%的男性和49%的女性)。此外,女性比男性容易有下顎或背痛,女性也更容易在沒有胸痛的情況下出現噁心(19%的男性和33%的女性)。   在胃食道逆流、背痛等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常發生(41%的男性和23%女性)。   研究人員認為,錯將女性標籤為較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可能促使醫師和護士不對女性冠心病患者進行調查或開始治療。這份研究顯示,女性出現典型症狀時永遠都需要被視為心臟病的警訊,否則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誤治療或者獲得較不積極的治療。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強調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目的是要打破心臟病屬於男性疾病的迷思。過去對女性心臟病的了解主要是參考男性心臟病,以致於當女性心臟病患者出現男性較少見的症狀時,她比較不會想到可能是心臟病或是被醫師辨識出來,長期下來形塑男性比較容易得心臟病的錯誤觀念。其實男女發生心臟病時可能經歷的症狀是相似的,只是發生率不一樣。重點是看見差異,才不會因此錯失挽救性命的機會!!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8.21) * Amy V. Ferry et al. _Presenting Symptoms in Men and Women Diagnos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Sex‐Specific Criteria_.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8:e0123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日韓出現BIA-ALCL 千名韓國女性將控告廠商
2019.08.26
日韓出現BIA-ALCL 千名韓國女性將控告廠商
現有的乳房植入物相關罕見淋巴癌(BIA-ALCL)病例多出現在歐美等地,亞洲真的沒有病例嗎?南韓政府在八月中提出首例BIA-ALCL報告,加上泰國、新加坡及日本傳出的病例,亞洲目前至少有四起病例。   亞洲並非沒有病例 需提高警覺 除了早先在泰國、新加坡確認的病例,日本及韓國於近日出現BIA-ALCL確診病例。   日本在6月初報告,一名於17年前使用Allergan絨毛面植入物進行乳房重建的女性,確診罹患了BIA-ALCL。   韓國衛生當局於8月報告,一名40多歲女性在七、八年前使用Allergan絨毛面植入物進行隆乳,最近因為乳房嚴重腫脹就醫,經檢查確診為BIA-ALCL。傳出此病例之後,約有1,000名使用Allergan絨毛面乳房植入物的韓國女性,將對廠商提起集體訴訟。   韓國衛生部醫療器材安全評估組主任Yoo Hee-sang表示,政府現正與Allergan協商,要求廠商提出安全評估報告,包括對在8月底之前使用Allergan乳房植入物患者的損傷賠償。如若不足,政府將繼續提出要求,直到國內患者滿意為止。但使用Allergan絨毛面乳房植入物的韓國女性認為,政府提供的資訊很有限,讓她們既焦急又害怕。   趁勢利用恐慌 女性身體成提款機 根據朝鮮日報的報導,一些整形外科診所正利用女性的恐慌銷售手術。有整形診所向諮詢的女性表示,現在有很多人想要更換乳房植入物,所以需要盡快預約手術時間,甚至還有診所趁機宣傳其他廠牌的乳房植入物是「自然又安全替代品」。需要注意的是,儘管目前備受注目的是Allergan的產品,但不代表其他廠牌植入物就是安全的,乳房植入物的長期安全性其實還未能確立。   一名31歲女性在2017年進行了隆乳手術,她表示當時診所建議昂貴的Allergan產品說是最安全的,現在診所卻說需要儘速更換,這讓她非常憤怒。移除乳房植入物需要花費大約12萬至14萬台幣,而更換植入物則需要35萬至42萬台幣。   台灣政府的因應? 相較南韓政府與廠商談判的積極態度,台灣政府卻始終消極。   面對台灣女人連線多次詢問如何因應BIA-ALCL,衛福部複述了專科醫學會「發病率很低而且多在西方,民眾不需擔心」這樣的說法,還建議使用者除非發生狀況,否則不需要處理。這樣的建議是非常輕率且不負責任的,等於要女性用自己的身體去承擔健康風險,等出事了、生病了再來處理,健康與生命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地應付嗎?   不久前,台灣女人連線接獲民眾反應,有使用Allergan乳房植入物的女性焦慮得無法入睡,但卻沒有得到任何訊息或支援,政府應該出面協助這些女性。   Allergan在美國提供其他產品供有疑慮的女性更換,但需自付手術費用。除了罹病者的補償,對於有疑慮想要取出或更換植入物者,應如何進行、其費用要如何負擔,廠商皆有責任,台灣政府應該為使用者和廠商談判,協調後續健康追蹤與處理責任。     更多關於乳房植入物 女性憤怒!對乳房植入物廠商提告! 美FDA要求Allergan乳房植入物下架     編譯來源:Korea Biomed(2019.08.21)、The CHOSUNILBO(2019.08.20)、The Korea Herald(2019.08.20)、Korea Biomed(2019.08.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