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22
一窺臨床試驗引人入勝的歷史
世界各地都在進行臨床試驗以測試COVID-19疫苗和治療方法。
這些臨床試驗大致可分為兩類:觀察性研究—研究人員追蹤一群人來觀察他們發生了什麼事;實驗性研究—研究人員對人們進行治療然後追蹤他們。
這些是數百年來人們嘗試用不同方法治療人們時所產生的研究設計。
以下是臨床試驗歷史上的一些關鍵時刻,這些關鍵時刻導致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針對COVID-19的試驗類型。
11世紀中國的人參
最早的觀察性研究之一發生在近1000年前的中國。在《本草圖集》中記錄的人參的試驗。為評估上黨人參的功效,請兩個人一起跑步。一個給了人參,另一個沒有。他們跑了約1.5公里至2.5公里後,沒有服用人參的人呼吸急促,而服用人參的人呼吸均勻而平穩。
這項觀察性研究也是第一個使用對照組的例子。
對照組可以是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接受標準治療來與新治療進行比較的患者或接受安慰劑(沒有療效的物質或治療方法)的患者。擁有對照組是現代臨床試驗的基石之一。
現在,人蔘可是被認為可幫助男人不舉的問題。
18世紀英格蘭的大黃(RHUBARB)
大黃的根已被用作瀉藥超過5,000年,包括在18世紀的英國。
在巴斯工作的英國醫生C.
Parry想知道當地種植的大黃是否和價格更高的土耳其品種一樣好。
1786年,他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在不同的時間交換了給每個患者服用的大黃的類型。然後,他在患者吃不同大黃時比較了每個患者的症狀。他得出結論:使用土耳其品種沒有任何優勢。
這是第一個公開實例的交叉試驗(一項研究中參與者在不同時間接受不同治療)。
今天,我們知道大黃的根和莖富含蒽醌(anthraquinones),具有通便作用。
20世紀早期的隨機試驗
腳氣病是一種對神經系統和心臟有持久影響的疾病,在20世紀初期在東南亞很常見。
1905年,吉隆坡精神病院發生了腳氣病爆發。當時W.
Fletcher是駐於該地的外科醫生,他意識到這次疾病爆發提供了進行實驗的絕好機會(我們現在知道這有點不道德)。
每個病人都有一個編號。那些偶數的人被送到一個病房,吃糙米;那些奇數的人去了另一個病房,吃了白米飯。在實驗結束時,吃白米飯的患者中有15%死於腳氣病,吃糙米者沒有人死亡。
這是臨床試驗中隨機分派的一個非常早期的例子,分組是以隨機的方式選出來有或沒有接受治療。在良好的臨床試驗設計中,隨機取樣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今天,我們知道腳氣病是由維生素B1不足引起的,而白米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
肺結核和隨機對照試驗
英國流行病學家和統計學家Sir A. B.
Hill於1948年進行了第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該試驗旨在治療肺結核。
Hill使用亂數表來決定一位患者是接受抗生素「鏈黴素」加臥床休息,還是只臥床休息來進行治療。研究人員不知道患者接受的治療方式,細節放在密封的信封裡。患者也沒有被告知他們正接受著臨床試驗。
使用密封信封是現在所謂的「分派隱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的一個例子,確保研究者和患者都不知道他們正在接受哪種治療被稱為雙盲。隨機對照試驗是臨床試驗設計的「黃金標準」。
數十年後,研究人員使用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在重度COVID-19患者身上測試藥物ruxolitinib。
因此,儘管B.
Hill進行了首次隨機對照試驗,這也是奠基於數百年來人們的鑽研,讓他了解為什麼對照組和隨機對照試驗如此重要!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6.0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20
新冠病毒突變後更具感染力!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特定突變可能大大地提高其感染細胞的能力。這可能解釋為什麼在某些地區較早爆發的疫情,並沒有像在紐約和義大利的疫情一樣使衛生系統不堪負荷。
新冠病毒越變越強
冠狀病毒外層有一圈看似皇冠的突起就是刺突(spikes),使病毒能夠與細胞結合並感染細胞。具體而言,病毒會與大量存在於肺細胞及血管上的ACE2受體結合,使這些系統成為冠狀病毒最主要的目標。
新研究發現,名為D614G的突變病毒株不僅刺突的數量或密度增加了4到5倍,刺突還變得更彈性與穩定。這些特性不僅使病毒更具感染性,也讓病毒擁有現代吊橋所擁有的優勢—搖晃與震盪可能使它彎曲但不會斷掉。
病毒與受體結合時間越長,就使其更有機會讓病毒粒進入人類細胞並佔領它,而不會讓病毒散落成碎片。
過去研究強調,具有高感染性的病毒株D614G大量地蔓延在義大利、英國及紐約市,這些是世界上感染情形及死亡率最嚴重的地方。
不過,研究指出,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小的突變是否為被感染者症狀的嚴重性或是否為死亡率增加的原因。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包括被廣泛認為是臨床試驗的黃金標準的對照研究,以確認他們在實驗中的發現。
D614G是怎麼出現的
3月一項研究指出,突變的病毒株D614G在2月初開始在歐洲蔓延,並傳播至美國,至3月時這種病毒株成為美國東岸最普遍、最具侵略性的病毒株。位於美國東岸的科學家稱他們擁有現在全世界最強的病毒株。
當科學家在3月第一次報告D614G病毒株時,該病毒株在國際資料庫中僅出現7次。同一時間,另一個來自中國感染力較低的病毒株D614傳播至華盛頓州及加州,因此美國同時被兩種病毒株以不同的力道攻擊。
一項分析顯示,3月時另一種病毒株G614出現的頻率以令人不安的速度增加,並且其在地理上的蔓延程度清楚顯示前所未有的廣泛性。
這顯示在某個時間點,G614突變及D614突變融合成為D614G突變。經過融合後,病毒掌握了主導地位,並變得更穩定,也更具感染性。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6.15)、Daily Mail(2020.06.1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19
10尊雕像紀念為平等、正義與和平而奮鬥的女性
您可能已知奴隸販子Edward
Colston的雕像在英國布里斯托爾被取下並扔入海裡的消息。此事件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激烈辯論。許多人認為,在打造紀念碑時應該考慮要選擇紀念誰。
自從Edward
Colston雕像被取下後,還有許多雕像因為種族歧視而被破壞,包括:殖民者暨航海家的Christopher
Columbus、美國前總統Jefferson
Davis和位於美國朴茨茅斯的邦聯紀念碑等。
雖然有許多紀念雕像被取下,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雕像都是在紀念有著可疑聲譽的人物,實際上大多數雕像是在紀念值得被尊敬的人:社會運動家、政治領袖以及許多歷史上的好人。
為了證明並非所有雕像都應被拆除,Twitter上的人們開始分享紀念碑的照片,以紀念那些為爭取平等、和平與正義而奮鬥,並在許多社會問題上大聲疾呼的人,即使當時他們處於更加壓迫的時代。
這裡是10尊紀念為平等、正義與和平而努力的女性雕像:
* La Mulâtresse
Solitude於1802年邊懷著8個月的身孕邊發起了反奴隸的抗議行動。她被處以絞刑前最後一句話是:不自由,毋寧死(Live
free, or die)。
* 家庭主婦Danuta Danielsson拿著提包重擊納粹軍人的頭
*
Liliʻuokalani皇后是夏威夷王朝被美國海軍不法併吞並推翻後的最後一任皇后。此後她花了很長的時間試圖重拾夏威夷獨立,但後來她為了讓其子民免受血腥衝突而退位。
*
位於英國都柏林的女性雕像相當具有震撼力。雕像應被用來紀念受難者,而非壓迫者。
* Women of Steel Sheffield,
England,「鋼鐵婦女」雕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原本在鋼鐵工廠工作的男性被徵招入伍,使得當時很重要的工業中心面臨嚴重的人力短缺。幸運的是,地方婦女及時地站出來補充了人力。然而,她們的努力並未被重視,戰爭結束男性回到工作崗位後她們即被解雇。
* Anne
Frank安妮法蘭克以日記記錄荷蘭在納粹大屠殺期間仍抱持希望活著
* Virginia Civil Right
Memorialme美國維吉尼亞民權運動紀念牆
紀念18位促使維吉尼亞州的學校結束種族隔離的倡議者。
*
紀念在西班牙的法西斯主義抗爭行動。雕像刻著:「比起永遠屈膝地活著,不如昂然地死去。」
* Mary
Slessor女傳教士奈及利亞傳教促進婦女權益及拯救嬰兒免於殺嬰。
* Emily Wilding Davison在英國以抗爭形式爭取女性投票權
此外,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是在慶祝美國奴隸制度的結束而設計,原本是以黑人女性為雕像。此雕像為後來以黑人女性的設計。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18
婦團持續檢視「陰道雷射」廣告
台灣女人連線於2018年與林淑芬立法委員召開「停止將女人的陰道當提款機」記者會,指出雷射或電波裝置用於「陰道回春」缺乏臨床科學證據,可能對女性造成傷害。醫療器材業者與醫美診所使用誇大的內容行銷療程,並影射男女、夫妻關係不良是因為陰道鬆弛老化,製造女性恐慌創造需求,政府應該說明相關規範並嚴加取締。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表示,目前國內沒有核准醫療器材用於治療「陰道回春」相關適應症,醫療器材的廣告需依仿單內容。醫事司則說明,衛福部在2016年公告「不正當方式宣傳」的範圍,不得使用「標榜生殖器官整形、性功能、性能力之宣傳」,不能進行誇大醫療效能或者類似聳動用語,包括「回春」等文字,2018年再次發函說明。
台灣女人連線於2018年至2019年曾對醫美業者之「陰道雷射」廣告進行檢視,並對違規廣告進行檢舉以改善亂象。經過數波檢舉後,約有7成6違規廣告有所改善。2020年再次檢視「陰道雷射」廣告內容,違規廣告之情形已大幅縮減,可見政府除了訂定相關規範,還需要積極取締方能確實約束業者。
雖然目前醫美業者違規情形已大為下降,但縣市衛生局仍有裁罰標準不一、辦理檢舉進度緩慢之問題,恐有約束力不足或姑息之虞。未來除了持續對廣告內容進行檢視,亦將監督政府相關作業,確保民眾健康免受不正當宣傳所害。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breast_implants.jpg)
2020.06.17
乳房植入物的成分可能導致人體細胞死亡
來自荷蘭的研究指出,乳房植入物中的「有機矽(Silicone)」分子可能導致人類細胞死亡。
矽膠乳房植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已爭辯了數十年,在某些情況下,植入物可能導致嚴重的疲勞、發燒、肌肉和關節疼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但是,一直都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有機矽分子可能產生這些副作用。
有機矽分子會在人體內移動
眾所周知,乳房植入物可能會「滲出」,也就是植入物的有機矽分子穿過外殼進入人體。荷蘭奈梅亨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在2016年發現,有機矽分子可以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在人體內移動。因此追問了下一個問題:有機矽分子對人體細胞有什麼影響?
研究怎麼說
研究人員在三種不同類型的人體培養細胞中添加了小的有機矽分子,這種分子也存在於矽膠乳房植入物中。一種細胞對有機矽分子的反應比其他兩種細胞更敏感,這表明人類細胞對有機矽的敏感性各不相同。
實驗表明,有機矽似乎可能引發細胞死亡的過程。研究人員表示,觀察到類似於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過程,這是一種稱為凋亡(apoptosis)的自然過程,對清除人體細胞有重要功用。而有機矽對細胞的影響似乎取決於劑量和分子的大小,分子越小,效果更強。
還有更多問題需要釐清
這個發現的延伸出了許多新問題:我們觀察到有機矽會誘導細胞分子發生變化,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變化是否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植入物的副作用;根據這些發現得出結論時要謹慎,因為在研究中使用的是培養細胞,而不是特定的人類細胞,例如腦細胞或肌肉細胞。
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更多疑問。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0.06.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16
超過一半醫學研究仍將女性排除在外
性別對於健康至關重要,但女性可能仍是研究人員事後才的考量。
一項新研究發現,儘管有政策和補助計畫要求將女性納入研究,但許多研究人員仍未按性別分析其數據。如果研究人員不按性別看他們的結果,就不可能知道疾病、藥物或疫苗是否會對性別產生不同的影響。
研究作者N.
Woitowich說:「性別不僅與生殖系統有關,性別影響著多個器官、系統的健康和疾病。在研究中缺乏性別考慮,對女性健康有害。」。
她解釋,我們需要這些訊息。現在,我們正在努力拼出整個拼圖。透過將性別納入研究,我們可以改善所有人的健康。
婦女健康研究協會主席兼執行長K.
Schubert說:「婦女需要被納入研究中。當您考慮到影響男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時,症狀可能因性別而異,如果您的研究中沒有考慮男女之間的差異,那幾乎是不值得的。您必須包括另一半人口。」。
婦女健康研究協會指出,90%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婦女沒有被診斷出來,因為女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狀可能與男性不同。為什麼骨質疏鬆症患者中有80%是女性?阿茲海默症的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因此了解性別在這種情況下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許多疾病對女性的衝擊不同
Dr. E.Stein
說:「女性至少有3個或4個人生階段,即月經、懷孕、更年期和停經,而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女性疾病的發展。如果我們因為遺漏了51%的人口而對這些疾病沒有完全了解,我們真的會面臨遺漏某些東西的風險。我們已經在心臟病中看到了這一點,因為醫生認為女性心臟病患者應該與男性患者一樣有胸痛,但女性的疾病表現方式並不是這樣,導致過去許多女性死於心臟病發。」。
而且,她解釋說,阿茲海默症也有類似的區別。多年來婦女因為在用來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測試中表現更好,使她們在疾病晚期才被診斷出來。現在,已經對這些測試進行了調整,以解決這些性別差異。
從歷史上看,婦女被排除在研究之外是因為研究人員擔心女性荷爾蒙的變化(因為月經)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
Woitowich說:「人們認為在生殖系統之外,雌雄之間沒有區別。使用一組動物進行研究更容易、更便宜,而那些動物通常是雄性。」。
而且,她指出,直到201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才要求基礎科學研究人員在研究中使用兩性動物以獲得資助。
新研究檢視了來自9個生物學研究領域的700多項研究。研究人員檢視研究是否納入了男性、女性或兩性的受試者,以及他們是否做性別分析及報告。
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研究包括了男性和女性受試者!在2009年,只有28%的研究同時包含了男女研究對象,2019年為49%。儘管納入女性研究對象的研究有增加,但並未發現這期間依性別分析其數據的研究有增加。
只有4%的已發表的研究說明了為什麼他們不同時研究兩性或為什麼不按性別分析數據。在這些原因中,許多人說這是為了限制女性荷爾蒙的影響。
科學家開始依性別分析結果
研究對象包含男女的研究中有近三分之一沒有詳細說明研究了多少男性或女性。Woitowich表示,如果另一個研究團隊想要重複研究來做驗證,因缺乏這些訊息,而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這將是一個大問題。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一點?Woitowich表示,NIH在2016年邁出了第一步,要求科學家要考量到兩性。但是,這還不是解決方案的全部。在這份新研究中,所有文獻都經過同行評審。期刊編輯需要要求有關性別的訊息。而且,除了NIH之外,其他出資者也需要要求研究人員將性別納入研究中。
Woitowich說:「只研究一種性別,請解釋原因。如果您同時納入兩種性別,請說明為什麼不進行性別分析。成本可能不是阻卻研究人員的主要因素,因為研究人員仍可以在研究中使用相同數量的動物。」。
Schubert說:「在當前的研究中,很高興看到正在發生變化,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為了讓研究做性別分析成為規範,大學不僅需要確實執行要求研究做性別分析的政策,而且研究人員還需要了解性別是重要的生物學變數。」。
Stein指出:「女性健康研究花費了很多時間才開始追趕上男性健康研究,但我們仍未到位。由於我們這樣毫不退縮的鼓動,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如果不將女性納入研究,對於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我們怎麼可能得到我們所需的了解呢?」。
台灣女人連線多年來關心且推動以人為對象的健康研究應納入性別分析。經過遊說立法委員、向衛生福利部和科技部等單位提案等過程,如今雖然政府已於補助研究計畫作業要點中要求研究進行性別分析,但由於研究者及研究計畫審查人員未確實瞭解進行性別分析的內涵,仍有很大的改善的空間。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6.09)
更多健康性別差異新聞
* 為什麼女性的藥物不良反應遠多於是男性?
* 痛感的性別差異
* 睪固酮不是男性專利!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