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10
「來舒消毒噴霧」可用於對抗新冠病毒
總部位於英國的清潔用品公司「利潔時」7月7日表示,美國環保局(EPA)已核准其「來舒消毒噴霧」(Lysol
Disinfectant Spray) 用於對抗COVID-19。
EPA的聲明指出,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來舒消毒噴霧」和「來舒大面積消毒噴霧」(Lysol
Disinfectant Max Cover
Mist)對COVID-19有效,因此核准這兩個產品。
「利潔時」報告其第一季銷售創紀錄,並預測2020年業績將超過預期,因為消費者已在封城之前就囤積了來舒消毒劑、Mucinex止咳糖漿和Dettol肥皂。
來舒的營銷總監F.
Rousaud在聲明中說:「目前正在測試我們其他消毒劑品牌的功效。」。
美國總統川普曾建議作將消毒劑放入患者的血管中的研究,以測試其治療功效。對此來舒的母公司警告民眾不要使用消毒劑來治療新冠病毒。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7.0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9
最新!新冠病毒會空氣傳染!
來自32個國家的239位科學家給世界衛生組織寫了一封公開信,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染。
就像許多與新冠病毒大流行有關的問題一樣,看似相對簡單的問題似乎也很複雜。我們實際上不能肯定地回答。
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傳播方式?
了解COVID-19如何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使我們能訂定計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藉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傳染風險。
例如:人們被建議與他人保持1.5公尺距離,是因為已經有了共識認為大型飛沫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這些大型飛沫的大小通常大於5毫米,當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或說話時,它們會透過感染者鼻口噴出的粘液和唾液傳播開來。
感謝地心引力,這些大型飛沫通常在落地前不會行進很遠。如果您與被感染者相隔1.5公尺以上,那麼您將會遠離飛沫移動的路徑。
同樣,了解這些大型飛沫可能會落在表面上,並且病毒可以在這些表面上生存,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勤洗手,以避免病毒透過手傳播到我們的口、鼻或眼睛。
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一直認為這些大的飛沫是COVID-19傳播的主要途徑。但是公開信的作者認為世界衛生組織輕忽了空氣傳播的角色。
空氣傳播和COVID-19
空氣傳播指的是病毒透過小到可以懸浮於空氣中的飛沫來進行傳播的能力。這些飛沫的尺寸小於5毫米,通常稱為氣溶膠(aerosol)。
大飛沫只能傳播很短的距離。理論上,一些較小的飛沫可以傳播得更遠,或者即使在感染者離開後也可以在房間內徘徊。
有多種證據支持新冠病毒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
首先,實驗室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被霧化,並以這種形式存活長達4小時。
其次,在醫院採樣的「氣溶膠」檢測到有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採樣的醫院包括在大流行所在的中國武漢市的2家醫院。不過重要的是要注意,檢測到這種病毒的遺傳物質並不一定意味著病毒在這種形態下具有傳染性。
也許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大規模傳播事件的各種案例報告。這些事件中的許多人似乎在沒有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情況下感染了新冠病毒。
一個值得注意的早期例子是美國的合唱團練習,儘管他們保持距離,但仍有近50人被感染、2人死亡。
另一個例子是在中國廣州的一次疫情暴發,來自3個家庭的10個人在一家餐館用餐後感染了COVID-19。未感染的人沒有與任何感染者保持密切接觸,但是被感染的人都位於冷氣直吹的範圍。關於這場疫情暴發的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公開信的作者引用此例作為證據的一部分。
新冠病毒可以透過空氣傳播意味著什麼?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空氣傳播可能令人擔憂,因為如果它經常發生,則意味著該病毒可能容易在沒有密切接觸的情況下被傳播。
這也增加了病毒可能通過氣流傳播,甚至通過空調傳播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社交距離可能並不是那麼有效的,尤其若處於擁擠且通風不良的室內區域則人們可能面臨很大的風險。
知道新冠病毒可能透過空氣傳播後,然後呢?
現在,關鍵問題不是空氣傳播在理論上是否成立,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關鍵的問題是空氣傳播在COVID-19傳播中佔了多大的角色。
例如,如果大多數新冠病毒的傳染是通過大型飛沫發生的,而透過空氣傳染的案例僅偶爾出現,那麼其意義跟空氣傳染是主要傳染途徑的情況會有很大的差異。
令人放心的是,迄今為止,在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為限制病毒傳播而採取的措施(如社交距離)非常成功。這顯示即使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也不大可能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以我們目前瞭解,我們面臨的難題是要不要將空氣傳播的因素作為預防的原則,,並對應地調整疫情控制措施,包括:鼓勵更廣泛使用口罩及增加封閉空間的通風設備;或者是等到有更明確的證據後再更改公共衛生建議。
7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已公開指出武漢病毒會空氣傳播。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7.0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8
紐西蘭將在校內提供免費衛生棉
紐西蘭宣布將在全國各地的學校提供免費的衛生用品,以解決貧困的女孩因為月經來潮無法上學的問題。
缺乏生理用品無法就學
紐西蘭的Youth
19組織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9至13歲間的學生中約有12%的人因為經濟因素難以獲得生理用品。此外,每12名學生中就有1名(約8%)因為缺乏生理用品而無法就學。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表示約有9萬5千名9至18歲的女孩,因為無法購買衛生棉等生理用品,在生理期時留在家中。政府提供免費提供衛生用品,為的是支持年輕女孩和女性繼續在學校學習。
這項計劃預計花費170萬美元(折合台幣約五千萬),將率先在15所學校推出首批免費生理用品,預計2021年將擴展到紐西蘭內所有學校。
即使是富有的國家 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儘管月經貧窮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但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即使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甚至紐西蘭,都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有許多國家開始面對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希望能逐步改善這個現象。例如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蘇格蘭自2018
年起即在學校提供免費的生理用品,更於今年2月起於公共場所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美國俄亥俄州於今年4月起停止對女性生理用品課稅;英國更將於2021年起全面取消對女性生理用品課徵增值稅。
紐西蘭婦女事務部部長Julie
Genter說,月經是地球上一半人口生活的一部份,使用這些產品是必須的,而不是奢侈品。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在台灣,我們沒有看到月經貧窮的狀況,但對於「性別必需品」課以營業稅,可能造成的性別不公平,應有檢討的必要。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7
五千萬分之一的機會:同卵雙胞胎在兩個子宮裡!
一名孕婦發現自己有兩個子宮且兩個子宮各住著雙胞胎之一。醫生表示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是五千萬分之一。
28歲的K.
Fairhurst在接受為期12週的超音波檢查時,才得知自己有雙子宮(uterus
didelphys)。她還被告知,她正懷著雙胞胎,每個子宮各一胎。
Fairhurst說:「雙胞胎可能是一樣的。這種狀況本身很罕見,醫療人員告訴我,兩個子宮各住著一胎的雙胞胎的機率是五千萬分之一。」。
Fairhurst也很驚訝於被告知她有2個子宮頸。她已經有2個女兒,在懷第2個孩子時,醫生告訴她可能有「雙角子宮」(bicornuate),這意味著子宮發育異常。因此,當Fairhurst進行超音波檢查得知有雙子宮時非常驚訝。
醫生告訴Fairhurst她可能要分2次生產,計劃是她剖腹生出2個新生兒。
婦產科專家A.
Khalil教授指出,雙子宮是非常罕見的。許多子宮異常的婦女不知道,即使生產過的婦女也是如此,因為在懷孕期間子宮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因此超音波掃描可能沒有檢查出來。
Khalil說:「Fairhurst可能懷有同卵雙胞胎,每個胎兒在單獨的子宮中發育。卵子和精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分裂為二,這有可能發生。」。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6.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6
停經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停經使得婦女更容易發生一些健康上的問題。依據加拿大老化縱向研究的資料所做的一個新研究,指出停經是發生代謝症候群或其中一部分的一個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中央型肥胖和高血糖。
代謝症候群的案例隨年齡而增加,在加拿大60-79歲的婦女高達38%。了解起因很重要,因為這些症狀會增加心臟疾病和癌症的風險,婦女死亡的兩個主要原因。
過去已有研究顯示停經和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和老化無關。這個新的研究分析超過10,000個45-85歲婦女的資料,發現停經和代謝症候群增加的風險有正向關聯。
然而,好消息是針對有代謝症候群的婦女,改變生活的型態,可以有效地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停經年齡和荷爾蒙療法的使用也可能改變這種正向的關聯,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量化其影響。
研究結果重新確認了停經和代謝症候群的關聯。代謝症候群相當於心血管風險增加,而心臟病仍然是婦女主要死亡原因,這個研究強調了中年婦女心血管風險的檢查和減少風險的策略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發表在「更年期」,北美更年期學會的期刊。
編譯來源: Eurekalert (2020.07.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5
為什麼我們的上睫毛比下睫毛長?
我們的上眼瞼每邊有90至160根睫毛,每根睫毛長8mm至12mm;下眼瞼,每邊有大約75根睫毛,長約6mm至9mm。
上眼瞼比較大、比較長、基部比較深,因此可以支撐更多美麗的睫毛。但是,為什麼上睫毛要比下睫毛長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樣能保護我們的眼球。此外,較長的上睫毛也可以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與他人交流。
他們怎樣保護你?
長的上睫毛和短的下睫毛共同構成了遮蓋整個眼眶的保護簾。這樣可以防止灰塵、昆蟲或汗水進入眼睛而造成傷害。
沒有睫毛,眼睛將更快變乾,並且細菌更有可能進入眼睛。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睫毛的人必須經常眨眼的原因。
上睫毛實際上有一個「理想長度」。
觀察來自人類及各種動物的睫毛長度,理想的上睫毛長度是眼睛寬度的三分之一。短一點,風就很容易進入眼睛;長一點,風會被睫毛截住,兩種情況都使眼睛變得更加乾燥。
動物也靠他們保護!
人不是唯一有睫毛的動物,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包括貓、狗、大象和老鼠。但是牠們的長度和密度不同,取決於動物的居住地。在大多數情況下,動物的上睫毛也較長。
對於生活在塵土飛揚地區的動物來說,牠們的睫毛可以防止眼睛沾上灰塵。這就是為什麼駱駝、袋鼠、大象和長頸鹿有幾排長長的睫毛,而不僅僅是一排的原因。
在老鼠等囓齒動物中,睫毛位於眼睛周圍充當傳感器。這樣,老鼠只要在眼睛附近感覺到未知物體,便可以眨眼來保護眼睛。
不僅是哺乳動物。鳥類還在其上眼皮周圍形成了類似睫毛的羽毛。
這些羽毛通過在其眼睛上投射陰影來保護鳥類的眼睛免受陽光照射。與哺乳動物相比,這些類似睫毛的羽毛較長(長達2公分)、較厚且間隔較大。
睫毛的其他奧妙
當我們見面與其他人交談時,我們的睫毛也很重要。
如果您感到疲倦、驚訝或擔心,您的睫毛可以幫助他人察覺您的感覺。另外,向某人扇動睫毛可能是表明您非常喜歡他們的一種方式。增加上睫毛的長度有助於更明顯地傳達這樣的訊息。
睫毛二、三事
*
與我們身體大多數的毛髮不同,睫毛沒有使毛髮直立的微小肌肉,這些微小肌肉是我們起雞皮疙瘩時的突起。
*
睫毛通常是我們身體最深色的毛髮,而且永遠不會變灰白!
*
生活在5,000年以前的早期埃及人會在自己的睫毛上上妝,就像如今很多人在做的一樣。。
*
人與人之間的睫毛差別很大。不同的人種在睫毛的數量、厚度、捲曲度、形狀或長度上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
睫毛從眼睛向外彎曲,因此眨眼時上下睫毛不會打結。
*
如果拔睫毛,大約需要8週的時間才能長出來。所以最好不要這樣做!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6.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