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2020.10.11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其小孩患高血壓的風險似乎更大。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學院的研究顯示,如果小孩還在子宮時暴露於較多的維他命D,這種關聯可以被降低或甚至被移除。   這份研究對麻州的754對母子的資料進行分析,他們的結論為,懷孕期間維生素D量較高可能有助於保護妊娠性高血壓婦女所生的兒童免於高血壓。兒童期有高血壓與成年後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關。   研究作者N. Mueller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人還在子宮內時就大抵上已經內定好了,而現在我們發現,可能是維生素D以有益的方式改變了這一程式設計。」。   研究人員估計,全球2%至8%的懷孕發生妊娠性高血壓。它與孕婦肥胖有關,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嚴重妊娠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急劇上升。   同時,在1988至2008年期間,美國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上升了約40%。研究顯示,孕婦妊娠性高血壓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   Mueller說:「如果其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這些發現,那麼就需要進行隨機試驗來確定有妊娠性高血壓風險的母親若有更高的維生素D量是否可以預防兒童高血壓。」。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10.05) * Zhang M, Michos et al. _Associations of Cord Blood Vitamin D and Preeclampsia With Offspring Blood Pressur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_. JAMA Netw Open. 2020;3(10):e201904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904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法國政府計畫對「處女檢測」進行處罰
2020.10.10
法國政府計畫對「處女檢測」進行處罰
這是為了強化法國普世價值和打擊法國總統馬克宏所稱作的「伊斯蘭分離主義」的立法草案內容之一。   但是法國的人工流產諮詢小組ANCIC表示,中止「處女檢測」這項計畫的同時,應有的教育工作投入。   聯合國也表示這種檢測必須停止。   法國內政部表示,這項提案對簽發「處女證書」的醫療專業人員處以一年監禁和15,000歐元(約新台幣500,000元),但是,尚未在法國政界被充分討論。   根據法國電視三台(France 3)的新聞,大約有30%的法國醫生說,他們曾被要求提供這類證明,但大多數的人都拒絕了。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視或用手指檢查處女膜的做法並不能證明該婦女或女孩是否曾有過性交,而這也侵犯了她們的人權。   這種檢測有多普遍? 婦科醫生G. Hatem博士表示,那些害怕遭受親戚施加身體暴力或擔心家庭聲譽的婦女和女孩提供了此類證明。   她說:「在法國,並沒有成千上萬的女性受這樣的影響,每年最多大約只有三名女性會要求我提供這類證明。」   她說:「如果她們說『我的兄弟會毆打我,我的父親會勒死我,我的公婆會毀了我娘家的聲譽』,我沒有理由不相信她們。」   需要證明的女孩通常是來自馬格里布(Maghreb),這個穆斯林占多數的非洲西北部地區。   聯合國人權觀察組織和其他團體已經記錄下許多有「處女檢測」的國家。這些檢測不僅僅是出自宗教原因,有時是為了性暴力調查或安全部隊的招募而進行的。   去年,BBC阿拉伯報導說,這類檢測在北非、中東、印度、阿富汗、孟加拉和南非是最常見的。   聯合國在2018年10月發表一份聲明,敦促各國政府禁止此類檢測,也呼籲要發展宣導活動來教育社會,並挑戰那些「強調控制女人和女孩的性及身體、有關處女及有害的性別規範的迷思」。   法國負責公民事務的部長代表 M. Schiappa表示,將於12月提交給議會的法案應該包含對要求「處女測驗」的人,如:父母或未婚夫,也進行懲罰。   有過婚前性行為的穆斯林婦女可能會遭到家人和當地社區的排斥,甚至有些女性還因此被殺害。   許多其他傳統信仰團體也會要求婦女和女孩在結婚前必須「守貞」。   馬克宏總統在上周五的演講中公開反對一些法國穆斯林群體的激進化,並說到法國估計600萬穆斯林人口當中,有少數人有形成「反社會」的風險。   Schiapp女士說,新法律還應禁止「與人的健康無關的方便證明」,例如所謂經認證的「氯過敏」,這通常會使女孩減少對體育活動和游泳池的接觸。   提供有關避孕和人工流產建議的法國協會ANCIC表示支持政府反對「處女檢測」的立場,但也警告說,在某些情況下,婦女確實處於危險之中,而「禁令只會否認這類群體習俗的存在,但它們並沒有消失。」   ANCIC表示:「我們認為這個問題必須用不同的方式解決,這樣男人和女人才能真正獲得自由,擺脫傳統文化的束縛。必須要有教育措施的輔助來告知、討論、預防、和提供幫助。」   應對一夫多妻制 根據現行的法國法律,如果是一夫多妻制的外國人,會被拒絕延長在法國的居留許可,而Schiapp女士說,新法律還將更進一步,將一夫多妻制的人驅逐出法國。   她說,目前針對強迫婚姻的保護措施也會更加嚴格。該法案將使第三方能夠在懷疑有未經雙方同意而進行的婚姻的情況下向公務員發出警告,公務員將會約談兩位伴侶。如果仍然懷疑是強迫婚姻,此事可以移交給檢察官處理。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0.10.0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電子驗孕棒中令人驚訝的秘密
2020.10.09
電子驗孕棒中令人驚訝的秘密
近來網路上有販賣電子驗孕棒,一個約330元,相較於藥局販賣的一般驗孕棒,一個約10至200元,貴了許多。   究竟貴在哪裡? 電子驗孕棒拆解後,顯示其中有一個標準的試紙,和一般的驗孕棒有的相似。此試紙有偵測懷孕時製造的荷爾蒙,稱人類絨毛膜性腺促激素。試紙上有加工化學成份,遇到荷爾蒙會變色。電子的部分只是從試紙上讀出結果,再顯示「懷孕」或「沒有懷孕」。 孕棒中還有一個除濕的片劑,在使用前保持電路的乾燥。   電子驗孕棒中的電子在偵測荷爾蒙並沒有扮演任何角色。   電子驗孕棒在螢光幕上顯示懷孕與否的字樣。一般驗孕棒是在試紙顯示一或兩行的顏色來分辨懷孕。而這樣的差異就多了2至3倍的價錢!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電子驗孕棒的額外費用是否合理?   有些人則指出是它是電子垃圾,也有人認為電子測驗可能不值得。   然而有人提出試紙的顯示可能不是很淸楚,而且比較主觀性,容易誤讀。若使用硬體辨識,協助婦女清楚驗孕也不愚蠢或浪費。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0.09.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凍卵成為就業福利或時尚的盲點
2020.10.08
凍卵成為就業福利或時尚的盲點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 上週發布了一項「生物倫理學簡報」,其中強調凍卵成功率的數據應該更清楚及透明化,讓民眾能夠輕易取得相關資料。而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女性要取得這些資料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   委員會強調,女人在凍卵前有足夠的資訊來做考量是非常重要的,讓她們能夠輕易取得凍卵各階段成功率的資料,包含從冷凍、解凍,到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此外,診所也要非常坦誠地向婦女解釋整個凍卵流程,並將所有的已知與未知都告訴她們。隨著凍卵越來越盛行,這一點尤其重要。   台灣女人連線在2月的報導指出:根據英國的生育專家R.Winston,目前凍卵的技術還很不熟,從凍卵到懷孕、到孩子出生存活的成功率,大概只有1%。   卵子從解凍到受精、發展成胚胎再植入子宮,每個階段都有失敗的卵子和胚胎。因此,並非所有解凍的卵子都能存活。若卵子成功解凍,那麼它成功形成胚胎的可能性有很大一部份取決於女性凍卵時的年齡。而35歲以下的婦女,成功率普遍較高。   由於凍卵這項工程所費不貲,因此有關凍卵的資訊,包含成功率、費用等,都應該更透明化,讓女性可以清楚地、有依據地來做評估。   凍卵成為就業福利? 現在,明確的凍卵資訊變得更加重要的一大原因是:凍卵成為一項就業福利。儘管這個現象還未普及,但有些大公司已經開始提供女性員工凍卵補助,例如:蘋果、臉書。   對某些女性來說,這項福利可能讓她們對未來的生育感到更有把握、更握有權力。但對某些人而言,這就像是企業為了延後員工懷孕生子,以展現對公司忠誠度的一種手段。若有一些女性想早點生育孩子,是否會被指責違反公司的規定呢?雖然有些人認為這項福利是「性別平等的均衡器」,但真正該做的是去了解女性真實的需求以及她們接受凍卵福利的經驗故事。   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也表示,凍卵並非企業支持員工生育選擇的唯一方法。營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提供育兒津貼以及家事假等,都可以給員工帶來很大的幫助。   凍卵成為時尚潮流? 隨著凍卵越來越盛行,研究表示,凍卵的呈現和行銷方式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包含媒體對凍卵的瑣碎化、網紅的推廣、演算法向女性推廣凍卵廣告的現象,以及其他不負責任的行銷手段。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表示,女性可能是在「擔心自已未來會後悔」這樣的壓力下決定凍卵的,商人們不應該利用女性的不安與焦慮來賺取利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29)、BBC NEWS (2020.09.30)、BBC NEWS (2020.02.1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日本航空向「各位先生女士」說再見
2020.10.07
日本航空向「各位先生女士」說再見
日本航空(JAL)自10月1日起,將在全球航班及機場改用較具包容性的招呼語,如「所有乘客請注意」及「歡迎各位」,而不會再使用「各位先生女士」。   日航的公關人員Yutaro Iwasaki告訴CNN Travel,日航自2014年起就在推動多元化,而這項政策是他們不分性別、平等對待每位客人的行動之一。   在此之前,這家總部位於東京的航空公司最近一次爭取性別平等的行動是在2020年3月。當時該公司宣布將給女性空服員穿長褲的選擇,而非一定要穿裙子,這樣她們在機上可以更加舒適。   然而,這並不是日航邁向性別平等唯一的正面行動。日航的子公司—日本航空快運(JAL Express)—可是有日本第一位女性商業飛行員的呢!   Ari Fuji在美國取得飛行執照後,錄取日航的飛行員培訓計畫並返回日本。她在2019年被錄用,打破了巨大的玻璃天花板。   女飛行人員不足的問題,並非只出現在日本。聯合國專業機構—國際民航組織(ICAO)—估計,全球飛行員總數當中只有5%是女性。   性別包含性用語已經被越來越多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所重視,而日航是亞洲第一個實行這項政策的航空公司。   加拿大航空在2019年宣布,他們在稱呼客人時,將會以「各位」來取代「先生女士」。   在2019年後期,歐洲的廉價航空easyJet表示,在經過一系列的社群媒體投訴後,他們也向員工提供了「如何使用包容性用語」的指南。   編譯來源:CNN Travel (2020.09.2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脂肪人人皆有,影響隨分布部位而異
2020.10.06
脂肪人人皆有,影響隨分布部位而異
時值COVID-19大流行,人們容易忘記,我們面臨的最大健康挑戰之一仍然是全球的肥胖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肥胖的人數增加了近2倍,目前全世界有約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體脂肪高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但是,會增加疾病風險的不僅僅是體脂肪的多寡,脂肪的類型和儲存的部位也很重要。我們知道皮下脂肪會增加身體發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近年來,研究人員瞭解更大的風險是來自於累積在重要器官周圍的深層脂肪。   內臟脂肪可能是「有毒的」 脂肪並不全都是壞的。事實上,某些脂肪會帶來很多好處。它有助於保護脆弱的器官和組織,並作為便利的能量來源。如果您在寒冷中外出,脂肪可以讓你透過發抖來使身體變暖。   但是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血壓,並有可能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等併發症。許多臨床醫生使用BMI(身體質量指數)來衡量身體肥胖。但是BMI無法讓我們知道具有潛在風險的內臟脂肪的形狀和大小。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內臟脂肪會導致疾病以及好脂肪過多時會變成有害的脂肪。   許多內臟似乎會累積脂肪。這會是一個問題,因為它會產生有害的分子和荷爾蒙並將其釋放到血液中,透過血液運送,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引起併發症。   例如:有害脂肪會釋放出某種蛋白質,從而削弱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會使血糖升高,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糖尿病。內臟脂肪還會刺激細胞過度生長和複製,可能引發某些癌症。脂肪肝與代謝疾病有關,而過多的腎臟脂肪會干擾人體的水分平衡。   油包心會「傷」心 內臟脂肪也會直接影響它包圍住的器官。9月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產生生化分子,這些分子改變附近細胞彼此之間「交談」的方式,從而減慢了細胞間傳遞訊息的速度。由於心肌中電子訊號的傳輸被延遲了,使心跳不穩定,導致嚴重的心臟病,稱為心房顫動。   儘管較高的BMI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但破壞心臟的電傳導和結構最關鍵的其實是心臟周圍的脂肪,而不是BMI本身。   這顯示從周圍脂肪釋放的有害物質可以直接傷害附近的器官,而無需通過血液運輸。   對於心臟病患者,可以考慮利用手術去除心臟脂肪,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樣地,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分泌有害分子可能為未來藥物的開發鋪路,這種藥物可以抑制有害分子從脂肪中釋放出來。   不論如何,這些發現強調了「油包心」的危險,特別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是感染病毒時出現嚴重併發症的主要風險因素,而在心臟周圍的脂肪可能與此有關。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9.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