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24
產檢給付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婦團轟政府口惠不實!
2011年馬政府指出少子女化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將近10年過去了,情況並未好轉。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
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多項政策。事實上,完善的產前檢查是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政策。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不僅預算長年編列不足,更有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及產檢項目不周全等問題。此種對孕產婦及胎兒疏於照護的態度,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重視少子女化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國健署的少子化因應計畫將例行產檢納入其中,先不論這是例行事項,不應作為亮點之一,就連產檢預算也編列不足。政府應把產檢預算補足,而不是挪用用來促進品質的菸捐來彌補。菸捐是拿來提升生產品質而不是用於例行公務。政府的態度再再顯示他們不重視少子化問題,長年預算編列不足是對醫生的剝削、對婦女的歧視!此外,國健署曾去日本考察,了解台灣產檢不如其他先進國家的問題,在其報告建議要加以改善,但是至今仍未見落實,顯示政府光說不練。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政府不能又要女人生,又不好好照顧女人。衛福部的產檢給付預算不僅長年低於實際支出,而且預算下降速度還比少子化的速度快。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顯示的是政府長年下來友善生產程度嚴重不足。呼籲政府要讓懷孕婦女不僅得到公平待遇,還要有讓孕婦能感受到政府重視的待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比較國健署產檢給付及健保給付,可以看到不合理的地方。每個個案算下來,產檢給付與健保給付差了1320元。產科原本是負擔重的職業,再加上給付長年低落,可能降低年輕醫師投入產科的意願。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健保給付已經是接近成本價,國健署的產檢給付還比健保價低,很多變成醫師自行吸收或是孕婦自費。我們看到政府長年在虧待婦女。國家不應再用低估的預算去虧待婦女與醫師。我們建議不僅要增加產檢費用,也要增加項目,如產檢次數增加2至4次讓懷孕41周的孕婦不需自費產檢、超音波次數從1次變3次及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等。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每年政府給婦女的產檢給付是4915元,針對高風險孕婦給付會增加至5000到13000元不等。目前產檢利用率約為95%,未來會持續改進。不論預算編列是否足夠,政府絕對不會虧待孕婦。至於剛剛提到的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的問題,未來會再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討論出共識後加以改進。
完整新聞稿請見台灣女人連線官網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23
孕婦感染COVID-19不增加不良妊娠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COVID-19的孕婦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很低,她的新生兒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指出,實際上,95%的孕婦懷孕結果是好的,只有3%的新生兒的呈COVID-19陽性。
研究作者E.
Adhikari博士說:「但是,有5%患有COVID-19的孕婦出現嚴重症狀,這些孕婦及其小孩的風險是顯著的。但是懷孕本身似乎並沒有增加COVID-19併發症的風險。」。
「大多數無症狀或輕度感染的婦女可以放心,因為他們的嬰兒不太可能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
她補充說:「透過研究罹患COVID-19的孕婦,包括因此住院和沒有住院的,我們得以確定母親的風險與一般人的風險相似。」。
在大流行開始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認為孕婦的風險大於其他人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但是新發現可以讓孕婦放心,她們的風險與其他人一樣。
沒有參與研究的婦產科醫生Jennifer
Wu說:「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初報告令人恐懼,但事實可能並不像最初那樣看起來那麼嚴重。但是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了解SARS-CoV-2傳播對母嬰的風險。」。
Wu認為被感染的母親其嬰兒應進行COVID-19檢測。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追蹤了將近3,400名孕婦,其中252名患有COVID-19。
在252名患者中,95%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但是,有6名婦女出現了嚴重症狀或肺炎。
Adhikari表示,比較懷孕期間有或沒有COVID-19的婦女,他們發現COVID-19不會增加不良懷孕結果的風險,例如早產、子癲前症或因為胎兒心率異常而剖腹產等。
在出現嚴重或急性症狀的女性出現較多早產,但是很難預測哪些患者會早產。研究人員表示,糖尿病可能會增加此風險。
Adhikari說:「在252名受感染的婦女中,COVID-19的住院率為6%,與一般人的比率相似,但低於以前的報告。較早的研究顯示,將近20%的COVID-19孕婦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她補充,研究發現懷孕似乎並未增加大多數女性變成重病的風險。
Wu說:「即便如此,孕婦也應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以盡量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我們確實認為孕婦感染COVID-19的風險更高,因此應採取一切預防措施避免感染。」。
編譯來源:
* Health Day(2020.11.19)
* Adhikari EH, Moreno W, Zofkie AC, et al. Pregnancy Outcomes Among
Women With and Withou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 JAMA Netw Open. 2020;3(11):e202925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20
小孩好奇人老會變矮?
30歲以前,你暫時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因為身高會持續增加,之後則逐漸縮減。到了80歲,身高會減少5-6公分。身體為何會倒縮呢?
和背部、肌肉、關節息息相關
身體哪個部位縮減了呢?那就是保持身體挺直的背部,由33個小骨頭組成脊椎。脊椎之間大部分有軟骨形成的椎間盤。這些椎間盤的中間柔軟像果凍,水是主要成分,在我們走路、跑步和跳躍時有減震的功能。
年紀越大,椎間盤慢慢失去水分,變得更扁平。因為23個椎間盤佔了背部1/4的長度,每一個縮減一些,加起來身高就變矮了。
老年人的肌肉也會變得較小且弱,骨頭變得越薄,關節內骨頭之間的空隙變得更小,這些都會改變身高。
身高可能縮減太多
老年人身高小小的改變是正常的,縮減超過5公分,則可能是疾病的徵兆,骨頭變得太脆弱,容易折斷。
肌肉變得虛弱時,特別是支撐背部的肌肉,會彎曲到駝背狀,看起來就更矮了。較虛弱的肌肉會引起背酸痛和平衡的問題。
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擋年紀漸長時變矮呢?確定是有的。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和不時到戶外玩耍、吸收陽光,都可以使骨頭和肌肉保持健康,避免身高變得太矮。
一天中身高的落差
一般人也許沒有想到,年輕的時候,一天內的身高會有變化。早上睡醒時,身高最高,起床後三小時內,身高可能失去達2.5公分。因為睡眠時,身體在休息的狀態,使得水分進入椎間盤的膠狀中心;起床後,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導致水分再次流失,變得矮了些。
若要讓自己的身體達到最高點,早上起床後馬上量身高。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0.11.1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covid-19 vaccine.png)
2020.11.18
輝瑞和莫德納的COVID-19疫苗是一項突破嗎?
繼輝瑞公司,莫德納公司在一個星期後也發表他們已經從冠狀病毒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中獲得了鼓舞人心的初步結果。儘管目前細節很少,但新聞消息是正面的。不過,即使第三階段試驗的初步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但有許多問題需要解答。
初步結果是什麼?
輝瑞公司表示,接種兩次疫苗或安慰劑後感染冠狀病毒的94例病例,其中86例來自沒有打疫苗的對照組,顯示該疫苗的有效性大於90%。該疫苗需要施打兩劑疫苗,間隔三週,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7天,也就是,在接種疫苗開始後28天可達到保護作用。
莫德納公司表示,接種兩次疫苗或安慰劑後感染冠狀病毒的95例病例,其中90例來自沒有打疫苗的對照組,顯示該疫苗的有效性為94.5%。此外,有11個對照組的人有嚴重症狀,但是試驗組的人沒有。該疫苗需要施打兩劑疫苗,間隔四週。
這種疫苗如何起作用?
這種疫苗是以被稱為mRNA的武漢病毒遺傳物質為基礎,mRNA能夠產生位於冠狀病毒外部的棘狀蛋白。疫苗將這種mRNA引入人體,觸發人體細胞產生棘狀蛋白。人體免疫系統看到這些原來不屬於自己的蛋白質,就會產生抗體,並活化其他免疫反應以防感染。當自然感染武漢病毒時,我們的免疫機制就會啟動抗病毒。
到目前為止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更重要的是,如果成功,該疫苗將是第一個以mRNA為基礎獲得許可的疫苗,這一發展可能會助長其他疾病新疫苗的研發。這也將創下開發有效疫苗所需的最短時間記錄。
我們可以寄予多大的期望?
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結果令人振奮,是個好消息,但因為結果是初步的,藥廠僅發布了新聞,試驗還沒有完成。
迄今為止,接受了兩劑的接種,確診COVID-19的人數都太少。研究人員計畫一旦確診受試者累計到一定的人數時(輝瑞為164人,莫德納為151人))就進行進一步分析。他們還將在受試者接種疫苗後追蹤兩年,以了解疫苗長期安全性以及是否繼續提供保護。
當然,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回答,包括疫苗的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是否可以保護以前感染過冠狀病毒的人、是否可以避免人們感染及傳播病毒或只是降低罹病後的嚴重程度。
後續面臨的挑戰
輝瑞需要在-70°C下儲存及運輸,在2°C至8°C中可存放5天。這意味著未來在分配、運輸上會有困難,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也可能難以分發疫苗。同時,成本也會昂貴。
莫德納必須儲存在-20°C,在2°C至8°C中可存放30天。在市場就有使用上方便的優勢。
由於透明度不夠加上政治上操弄,許多人對於疫苗缺乏信任,不願意接種。打兩劑在執行上也將面臨人民不遵守醫囑,疏於打第二劑的問題。此外,醫事人員、針具等醫療物資是否足夠也可能是一個障礙。
並非所有人都看好此疫苗
位於華盛頓的倡議團體「Public
Citizen」抨擊藥廠釋出這種初步、不完整的臨床試驗資料是「壞科學」。該團體的主任M.
Carome說:「藥廠發出這種缺乏重要資訊的新聞,絕對無法證明疫苗能預防嚴重COVID-19或降低因該疾病住院或死亡的風險。」。
Carome指出,目前並沒有關於疫苗的安全數據,藥廠僅提到獨立的數據監測委員會還沒有發現任何嚴重不良反應的疑慮,並且試驗結果尚未經過美國食藥局諮詢委員會的獨立審查,因此Carome認為不宜對疫苗過度樂觀。
我們何時可以接種?
輝瑞與莫德納兩家公司預計在2020年底前將生產7千萬劑的疫苗,僅夠全球3千5百萬人使用。在2021年他們將生產23億劑,這將無法滿足2020年底將達78億的人口。因此,有錢的國家已經在搶購至兩個疫苗,並預購還在早期試驗中的疫苗。
那其他疫苗呢?
目前有超過170多種疫苗處於研發狀態,其中10種已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以了解其功效,這10種包括:英國牛津大學/阿斯利康疫苗、美國NOVAVAX疫苗、中國的SINOVAC、蘇聯的SPUTNIK等。
牛津大學/阿斯利康疫苗採用與輝瑞及BioNTech不同的策略,它以改造過的黑猩猩感冒病毒作為基因的載體,讓促使人類細胞產生棘狀蛋白的基因進入人類細胞,改造過的病毒使其無法生長並引起感染。預計該疫苗試驗結果將在幾週內完成。
Novavax的疫苗候選NVX-CoV2373,是使用奈米技術合成的新冠病毒表面棘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此外,其特色在於加入Novavax的Matrix-M佐劑(adjuvant),加入佐劑的疫苗可用更少的劑量,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和防護效果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11.09)、MedPage Today(2020.11.0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16
以裸體雕像紀念女性主義人物 引發眾議
Mary
Wollstonecraft(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是18世紀的英國作家及哲學家,經常被稱為「女性主義之母」。為了紀念她的一生及貢獻,倫敦公園豎立了一尊她的雕像。
但是這個價值約台幣542萬元、且製作了十年的雕像藝術品揭幕後不久,就引發公眾的嘲諷和對性別歧視的批評。
該雕像的組成是一個裸體女人的小雕像佇立在一塊大的、扭曲的銀塊上,而許多人說這並不像Wollstonecraft。這些組成的下方有一個黑色的底座,上面刻著Wollstonecraft的名言:「我不希望女人擁有支配男人的力量,而是要有支配自己的力量。」
在雕像競選活動發布的影片中,藝術家Maggi
Hambling說,她的作品「涵蓋這座混雜著女性形態的塔樓,並在最高點呈現一位充滿戰鬥力、準備挑戰世界的女性人物。」
這個名為Mary on the
Green的活動在其官網上表示,裸體女人的雕像代表「每個渾然天成、自然孕育出的女人」。
但是,許多評論家並不這麼想,而他們也不欣賞為了讚揚Wollstonecraf提升婦女權利而設計的的雕像中使用女性裸體的意象。
Caroline Criado Perez—曾成功地幫助推動將Jane
Austen印在10英鎊鈔票上的行動主義人士─在她的 Twitter上寫道:「這感覺對Wollstonecraft本人並不尊重,而這不就是最重要嗎?套一句Wollstonecraft
的話:『女人從幼年時代開始就被教導:美貌是女人的權杖,因而心靈要為身體而塑造;心靈只能在它的鍍金鳥籠裡徜徉漫步,並且努力去讚美它的牢籠。』我只感到難過,非常難過。」
作家Tracy King
在推特上說:「著名男子的雕像都會穿上衣服,因為重點是在他們的作為和成就。與此同時,在公園步行或慢跑的婦女遭受性騷擾的比例卻很高,因為我們的身體被認為是一種公共財產。」
她補充說:「沒有理由要呈現瑪麗赤裸的樣子。而且雕像嬌小、苗條的身材,削弱了活動想要代表『每個女人』的目的。」
有些評論家承認,儘管他們對雕像的外觀存有疑慮,但創立雕像最初的用意仍然很重要。
Wollstonecraft被認為是女性主義哲學的奠基者之一,儘管「女性主義」一詞在她一生中還沒有被創造出來。在她的著作和談話中,她說到,女性並非天生不如男性,而是受到社會限制和缺乏受教育的機會。
MARY ON THE GREEN:紀念WOLLSTONECRAFT的活動
Mary on the Green活動是Newington Green Action
Group於2010年發起的,該小組負責監督和計劃在倫敦 Newington
Green park的活動,也就是雕像的所在地。Newington
Green就是Wollstonecraft曾經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她也在那一區建立了一所學校。
活動網站上寫道:「倫敦有超過90%的紀念碑都是在讚揚男人。這是和51%的女性人口的對峙。」
慈善機構Public Monuments and Sculpture
Association有紀錄英國所有925個公共雕塑的目錄。根據慈善機構的網站分析目錄時,現只有158座雕像是描繪女性的。而這當中,近一半是基於虛構的人物,其中14座是聖母瑪利亞,46座是皇室成員,也就是說歷史上非皇室的女性人物雕像在英國只有25座。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要求改變這種現況。自2018年以來,婦女參政運動人士、女性作家和女性行動主義分子的雕像都陸續在英國的數個城市中建立,包括倫敦和曼徹斯特。
Mary on the
Green在2018年選擇了Hambling來創建Wollstonecraft的雕像,並在經過多年的籌款後,終於在2019年達到143,300英鎊的募資目標。
編譯來源:CNN (2020.11.11)
+ read more

2020.11.13
新冠病毒突變由貂傳人 另一波大流行?
丹麥將宰殺高達1700多萬隻貂,因為發現在貂身上突變的冠狀病毒有傳播給人類的現象。再次驗證先前荷蘭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水貂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人!
丹麥首相Mette
Frederiksen表示,衛生部門發現人類和貂身上的病毒株對抗體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會降低未來疫苗的功效。
她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對本國人民負有重大責任,但由於現已發現這種突變,我們對世界其他地區也負有更大的責任。」。
而歐盟有些國家對於從丹麥來的旅客將進行變種病毒的檢測。
國際「貂」情
這項發現來自於丹麥傳染病防治機構「國立血清研究所」所做的實驗,並且已將該發現通報給世界衛生組織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事件規劃負責人Mike
Ryan呼籲全面調查這起人類與貂之間交互傳染冠狀病毒的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說:「丹麥已經通知我們,有許多人感染了貂的冠狀病毒,並且病毒有些突變。丹麥當局正在調查這些發現在流行病學和病毒學上意味著什麼。」。
丹麥政府表示,在貂場中有5例感染新病毒株的案例,在人類中則有12例,該國大約有1500萬至1700萬隻貂。
儘管自6月以來一直在努力剔除受感染的動物,但北歐國家(世界最大的貂皮生產國)的貂場仍持續爆發疫情。
首相Frederiksen表示,將部署丹麥的警察、軍隊和保全以加快宰殺過程。
奧爾胡斯大學獸醫和野生動物醫學教授C.
Sonne表示,他認為現在宰殺貂來預防疫情擴大是明智的決定,可以防止將來疫情失控。中國、丹麥和波蘭應支持並擴大立即且全面性的水貂養殖禁令。
丹麥政府將在丹麥北部部分地區實施更嚴格的封鎖限制,並加強追蹤以遏制該病毒。
編譯來源:Reuters(2020.11.04)
更多閱讀
全球首例!!新型冠病毒由貂傳人
美國首例貂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由動物傳人!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