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友善生產

第七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宣言

     營造伙伴關係的生產環境     

     

生育是個人家庭的喜事,也是國家社會的大事,但是生育並不是沒有風險,女性做為一個生育的主體,作這樣的付出,相對的應有完善的照顧。醫學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女人生產的風險,但同時也讓女性在生產時,因依賴醫療而失去了自主性、因對於醫療專業的無知而無從參與醫療協助的選擇。從懷孕的第一天起,女性的身體即由醫生的專業、喜好、方便甚而利益所主導,而由於資訊的不足及對於產程的不瞭解,造成產婦在分娩前後充滿疏離感及未知的害怕。

 

再者,生產關係到母、胎兩個生命的安危及健康,使得產科醫師面臨較大的風險,且因為生產不是疾病,一般人較沒有風險的概念,因此,比起其它科別,產科比較容易造成醫療糾紛。醫療糾紛除了讓婦女飽受二度傷害,亦使產科醫師面臨非理性的抗爭與報復,降低醫師從事產科的意願,嚴重影響產科之醫療品質,更讓醫師因為擔心醫療糾紛而採取防衛性醫療,造成生產過度醫療化及醫療資源的浪費。

 

其實,生產應該是產婦運用她的本能,醫師以他的專業協助,一起合作促成新生命順利的到來,為了讓女性能夠發揮她生育的本能,減少過度醫療,降低醫療糾紛及醫病對立,我們應該營造一個生產友善環境,讓產婦與醫師之間有一個信任與和諧的夥伴關係。首先,孕產婦的主體性應被確認及尊重;其次,國家應制訂政策,落實孕產婦知及選擇的權利;最後,國家應該設立一個風險承擔機制,如生育風險基金,不要讓一個善意的夥伴關係形成對立,並減少彼此的傷害。

 

我們認為:近年來,嬰兒出生率不斷下滑,政府除了應擬定相關鼓勵生育措施外,更應責無旁貸地積極地促成生產環境伙伴關係的營造。針對此次的行動會議,我們有以下的結論:

1.    政府應該保障婦女能獲得正確、完整的生育資訊及滿足其生育需求

2.    政府應建立政策督促醫療體系落實準父母教室及生育計畫書

3.    政府應正視生產過度醫療化的問題,並提出因應之策。

4、政府對於生育醫療團隊的組成應提出新的構想包括助產師的投入、生產社區化及支持網絡得建立等,以因應產科醫師減少的事實。

5、政府應積極研議承擔生產的風險的機制,以減少產婦與醫師(助產師)之間的對立及傷害;國家有承擔生育風險的義務。

6、政府應積極地促進外籍配偶及邊緣婦女的生育健康,這包括解決語言的障礙、提供完整的資訊、落實產前檢查。

7、政府應檢討全民健保生育給付的方式。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彰化玉蘭花女權會、高雄市女權會及中華民國助產學會等二十一個婦女團體共同宣言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