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美容

是美容醫學還是醫學美容?

  近年在生物科技的進步下,發展出「美容醫學」這門學科。目前衛生福利部認定醫美就是「美容醫學」,純粹是醫療行為的一種型態;我們認為醫美並非以治療疾病為目的,而是與化妝、保養、按摩一樣,都是一種「美容」的方式,只是使用「醫學科技」達到目的。因此,醫美實際上同時涵蓋了醫師執行美容醫學的醫療行為,與使用者購買醫療服務做美容的消費行為,所以應同時受到醫療及消費者保護等相關法規的保障,並將名稱定義為「醫學美容」較為適妥。

 

  現今台灣在美麗產業的龐大利益下,醫療服務早已被醫美診所當成商品,以商業行銷手法推銷販售,但衛生福利部卻仍未正視醫學美容與傳統醫療的差異性,僅將醫美視為醫療行為而未涵蓋消費行為,以至於產生許多醫療法難以管理之醫美亂象,不但使民眾在消費的同時無法獲得消費者保護法有的保障,更因此讓醫美使用者在醫用關係中居於極度弱勢的情況。

 

你可能不知道的醫美— 

 

一、醫療產品和技術真的有療效嗎?安全嗎?

 

  醫美雖然可以改變外觀,但同時也讓健康的身體承擔了不必要的醫療風險,而這些醫美療程不論是醫療技術或是微整形產品、儀器的安全性,都有臨床證據不足的情形,例如:

 

  ━ 自體脂肪移植有極高的感染及失敗率;

 

  ━ SVF(自體間質細胞)可提高自體脂肪移植的存活率,缺乏文獻證明;(違法)

 

  ━ 使用PRP可達到自體回春之療程,缺乏人體試驗證實療效;(違法)

 

  ━ 微晶瓷及雅得媚等隆鼻填充物,超過一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知;

 

  ━ 玻尿酸、肉毒桿菌等針劑長期、頻繁注射後會之副作用目前缺乏研究評估,且可能因分裝或保存不當而有變質、感染等問題;

 

  ━ 美白針、消脂針等針劑成分不明,且衛生福利部從未核准訴求美白及消脂功效之針劑;

 

  ━ 微整形的儀器常是非適應症的用途,例如:電波拉皮儀器原是做為外科止血用途、淨膚雷射儀器原用於低出血性組織切除。這些儀器被醫美使用在拉皮和美白等用途上,其安全及療效令人質疑;

 

  ━ 國內麻醉科醫師不足,醫美診所麻醉多由執刀醫師執行,無暇兼顧麻醉狀態,增加手術風險;

 

二、醫師的醫美專業訓練夠完善嗎?

 

  依據台灣的規定,醫師只要取得執照就可以執行各項醫療處置,包括醫美。所以婦產科醫師進行抽脂、小兒科醫師施打微晶瓷、眼科醫師做雷射除斑等,都是合法的醫療行為。然而在專業訓練的部分,台灣並無「醫美專科」的科別,因此除了「整形外科」及「皮膚科」在專業訓練上與醫美較為相關外,一般醫學教育中並沒有醫美的養成訓練。即便許多從事醫美的醫師會以自我進修的方式學習新技術,但在缺乏國家專業認定及管理的情況下,現行國內外各項廠商認證的訓練及取得方式,能否足以代表其專業品質,也令人質疑。

(若想確認醫師的專科背景,可利用衛生福利部「醫療資源管理-地圖資訊系統-醫事人員」查詢。)

  

三、醫美診所給的醫療資訊是真的嗎?足夠嗎?

 

  坊間很多醫美診所聘僱諮詢師或美容顧問提供醫療資訊,並未經醫師診斷即直接向民眾推銷療程,他們多是透過話術提供片面甚至不實的醫療資訊,例如:強調「手術非常安全,傷口只有0.2公分」、「手術當天就可以回家甚至逛街」、「醫師技術良好,沒有發生過術後不良案例」等卸除民眾戒心以誘導消費,但卻刻意忽略醫療風險與副作用,讓人失去思考判斷的依據。

 

  事實上,這些諮詢師或美容顧問直接提供診斷建議已經違法,即使是有醫事背景的護理人員,依法也不可擅自在未經醫師診斷及指示下提供使用者療程建議,因此只要不是由醫師提供診斷建議都屬密醫行為。

 

  然而,雖然法律賦予醫師診斷及提供療程建議的權利,但即使是由醫師提供諮詢,也常有強調安全、技術良好並刻意淡化醫療風險等未善盡告知義務的情況。此外,有許多醫美診所醫師在手術前一刻才讓受術者看到手術同意書,並輕描淡寫的以執行行政程序為由,未詳細說明手術風險,便委由診所人員要求受術者在打勾處簽名,使受術者無暇詳閱同意書內容而喪失權益。

  

四、醫學美容真的如同他們說的那樣美好嗎?

 

  在醫學美容興起之前,整形手術普遍被視為大手術,故多數人會因必須用健康身體去冒醫療的龐大風險而卻步。然,現今醫美科技發達,不但美容手術醫療技術提升,甚至還發展出「微整」的概念,以低侵入性、低風險的醫療處置來改善外觀,因而受到大眾的青睞,但使用醫學美容改善外觀,真的如外界及媒體大眾所看到的那樣美好嗎? 

 

━ 微整是美好的現在,還是崩壞的未來?

 

  微整形雖號稱是低侵入性、低風險的醫療技術,但幾乎所有的微整形療程都非永久有效,然目前對於長期、頻繁施打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及長期安全性等問題,都仍無完整的文獻資料說明。是以,在種種資訊不明的情況下,現在看似美好的微整新技術、新科技,是否會如同30年前也是新技術的小針美容,在未來的某一天開始崩壞?

 

━ 美麗的成功案例是真是假?失敗的案例在哪哭泣?

 

  為了行銷,醫美診所都會展示出各種療程的成功案例,秀出術前、術後的照片來說服大眾。然,這些術前、術後照片常藉由燈光、化妝或電腦修圖作假來吸引群眾,但在這些看似美麗成果的背後,其實也同時存在許多失敗的案例,即使風險再低的醫療處置,都會有失敗的可能,只是這些失敗的案例,醫美診所不敢說也不會說罷了。

 

━ 主觀的美麗,由誰認定?

 

  一般傳統醫療在治療疾病,可以很清楚的判別治療後疾病是否痊癒,但醫學美容的目的不是治療疾病而是改善外觀獲得美麗,而美麗是非常主觀的,很難有一個清楚的標準去認定。舉例來說,假設A女想整形成林志玲,最後卻像蔡依林,結果雖然都是美女,但不是A女原本想要的樣子,那這樣的手術算成功嗎?如果A女認為與原先預期的不同而不滿意結果,是醫師需要賠償?還是A女只能自認倒楣?

 

  根據台灣女人連線於20145月進行的「醫學美容現況調查」顯示,有66%的受訪者認為只要與預期效果不符就可能造成醫療糾紛,認為變得比施作之前更差會造成糾紛的比例更多達72.5%。然不論是哪一種,美與不美、滿不滿意、是不是比以前差,這些都是主觀的感受和價值,在醫療的過程中,並無契約白紙黑字去溝通或定義結果,僅有手術同意書確認了當事人同意承擔風險施做該項手術,因此在發生問題後,醫師口頭承諾的保證滿意,全都無法舉證以至於難以求償。

  

施作醫美之前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1. 了解廣告及行銷的本質,不要被行銷話術吸引而去施作不必要之醫療。

 

2. 一定要由醫師諮詢及診斷,拒絕由無醫師證照的諮詢師提供。

 

3. 若療程有麻醉需求,應確認是否有麻醉醫師進行必要的麻醉。

 

4. 充分了解醫美施術方式、流程、效果、效期、風險、副作用或後遺症等完整資訊,不要心存僥倖,確定自己可以接受與承擔手術風險、副作用或後遺症再決定是否施作。

 

5. 落實審閱期的行使,術前的溝通應包含風險告知、醫師承諾等,並盡可能於同意書中詳述,簽署各式同意書後也應取得副本做為保障。

 

6. 付費應索取有明細的收據,以確認醫療項目。

 

7. 醫美不是治療疾病,沒有醫療的急迫性,故建議應給自己多些時間思考,尋求第二意見,不要衝動決定。

 

   最後提醒大家,誠如前言所提,醫美只是改善外觀的方式之一,不是追求美麗的唯一方法,因此決定要去施作醫美之前,請務必重複思考確認自己需求的必要,尤其是侵入式的醫美手術,因為醫美手術與其它美容方法最大的差異就是,一旦施做失敗,就永遠也無法復原。

 

 延伸閱讀

PRP用在醫美合法嗎?

果凍矽膠隆乳

小心這些都是違法醫美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