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沒有所謂的「健康胖」啦!

胖但是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是否代表健康?最近英國的研究指出並非如此,沒有所謂的「健康胖」,並呼籲醫療領域重視體重過重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鼓勵過重者減重。

 

伯明翰大學應用保健研究所的學者分析了350萬名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英國成年人的電子健康記錄,並依據他們BMI分成四組:體重過輕(BMI小於18.5)、正常體重(超過18但小於25)、過重(BMI超過25但小於30)及肥胖(BMI 30以上),同時記錄他們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症。代謝健康的人被歸類為沒有代謝異常。

 

研究人員大約在5個月後再次檢視這群人的健康紀錄,以評估他們是否有罹患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特別是中風)、心臟衰竭或周邊血管疾病。

 

結果顯示,與正常體重且代謝健康者相比,肥胖且代謝健康者冠心病風險增加49%、腦血管疾病風險高出7%,心臟衰竭危險增加96%。此外,正常體重但有一種以上代謝症狀者,其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心臟衰竭及外周血管疾病風險也比較高。

 

過去有相關研究探討「健康胖」,但研究樣本的限制使這個概念一直存有爭議,因此這篇研究透過大量的資料來彌補過去研究的限制,這份研究的樣本數是目前最大的。主要作者Rishi Caleyachetty博士說明,其樣本之大可能反映出「健康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顯然並沒有所謂「健康胖」,醫界不應再使用這個術語,避免誤導民眾而忽視潛在風險。

 

伯明翰大學Neil Thomas教授表示,許多國家目前建議第一線的醫生使用超重和肥胖作為篩選成年人心血管風險的主要標準,但透過體重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因為看不到代謝症候群而低估了正常體重者的疾病風險。

 

伯明翰大學公共衛生博士Krish Nirantharakumar認為,應該鼓勵肥胖者管理體重,不管其代謝狀況如何,而正常體重但有代謝異常者應定期追蹤心/血管疾病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9.12)、Daily Mail(2017.09.11)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