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母乳供應網絡夯,釀衛生及倫理問題

在美國,有越來越多女性將多餘的母乳捐給非營利機構或賣給企業及需要母乳的個人,這些傳遞母乳的供應網絡已是越來越發達。而最近一篇報導針對這樣的現象討論背後的倫理挑戰及公共衛生問題。

 

目前在美國需要獲得母乳的人/醫院可透過3個管道獲得,分別為非營利組織如母乳銀行(Mothers’ Milk Bank)、企業及網路。對於美國母乳供應網絡,興起了有關倫理及衛生的討論,包括:是否虛弱、早產兒應優先於健康新生兒取得母乳?母乳成為營利手段可能有損貧困家庭嬰兒食用母乳的機會,因此是否應支付費用給母乳提供者?是否需要更完整的規範來確保母乳安全及衛生?

 

母乳供應網絡的衛生問題

透過不同管道取得的母乳品質不一,其中最使人擔憂的就是透過網絡購買母乳。2015年一研究團隊在網路開放市場購買母乳,發現所買的母乳樣本中有10%摻雜了牛乳以增加容量/重量來提高價格;同一研究團隊在2013年發現透過網路購買的母乳多數含有病原細菌。美國FDA也呼籲民眾不要購買網路的母奶,因其未經過檢驗無法確定母乳中不含病毒如HIV、梅毒等。母乳銀行的執行長Kim Updegrove認為,政府應規範販賣母乳的非正式管道如網路以確保母乳的安全與衛生,並且理想上應將母乳優先提供給在醫院急診室的新生兒。

 

母乳是否可營利?

此外,在美國獲得母乳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透過非營利組織獲得母乳需負擔約每4盎司母乳15美元的處理費(約為113公克的母乳450元台幣),透過企業則需負擔高達每日用量200-300美元(約6000-9000元台幣)的費用。Updegrove擔憂,當販賣母乳成為營利的手段,窮困家庭可能會犧牲掉家裡嬰兒食用母乳的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母乳銀行正積極向民眾宣導捐贈母乳,讓更多母乳以非商業的方式傳遞給需要的新生兒。

 

台灣母乳供應的現況

在台灣,母乳因屬體液因此是禁止販賣的,目前台灣的母乳庫限用於醫療,需透過醫師處方箋來申請,確定受贈者符合特定條件如:母乳有害嬰兒健康、母親因死亡/疾病而無法母乳哺育等,審核通過後免費取得7天用的母乳量。此外,目前在台灣只有2家醫院有母乳庫[1],可想見多數家庭難以受惠,再加上政府大力宣導母乳哺育的政策,民眾對母乳的高度需求讓網路違法販賣母乳的情事發生。這些問題反映出台灣母乳供應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並且對於非醫療情況但母乳不足的家庭,取得母乳之條件是否應更為彈性,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思的問題。

 

[1] 母乳庫分別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與部立台中醫院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