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能幫助減重嗎?

在數百萬人與體重的長期抗戰中,研究人員試圖透過了解哪些飲食和生活型態的改變會產生最好的減重效果。然而,卻很少有研究調查生活型態改變與體重增加之間的因果關係。例如,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有規律的生活型態是好的,理想的狀況是定期進食,但當我們進行這些改變時,就會達到減重目的嗎?真的是如此嗎?或者,我們也都曾聽說晚飯後吃零食,或者在太接近就寢時間吃東西都不是個好主意。但是否有支持這一個說法的證據呢?

 

一項由由日本福岡九州大學醫學研究科醫療保健管理系的Yumi Hurst和Haruhisa Fukuda所進行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生活型態的干預與體重增加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人員針對進食速度、晚飯後吃零食、睡前2小時內吃東西以及減重時不吃早餐的影響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特別指出,研究所陳述的這些「成效」純粹是統計所得出之結果,該研究並沒有解釋任何因果關係。但它確實說明了,你若開始進行這些改變,就有減輕體重的可能性。

 

放慢進食速度可能讓BMI降低

Hurst和Fukuda檢驗了近6萬名日本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險資料。在2008年至2013年間,這些人經常進行體檢,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測量、腰圍測量以及血液和尿液測試。檢查還包括詢問參與者的吸煙和飲酒習慣,以及他們的飲食和睡眠慣習慣等生活型態的測驗。參與者還被特別詢問他們的進食速度是「快速」、「正常」或「緩慢」,以及他們是否常常在睡前2小時內吃晚餐、不吃早餐或晚餐後吃零食等。

 

總地來說,慢食的人更可能會身體健康,並擁有健康的生活型態。在6年間,總樣本數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放慢了他們的進食速度,這樣的變化與腰圍尺寸和BMI指數下降有相關性。更具體地說,以正常速度進食會使肥胖風險指數下降29%,而放慢速度進食則會使肥胖風險指數下降42%;睡前2小時內吃晚餐和晚餐後吃零食則與高BMI指數相關。然而,不吃早餐則似乎與BMI指數之高低無相關性。(但作者指出,長時間不吃早餐在其他研究中與高BMI和疾病風險升高有關。)

 

作者的結論是:「飲食習慣的變化會影響肥胖、BMI和腰圍。降低進食速度的干預措施可能有效預防肥胖並降低相關的健康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2.13)journal BMJ Open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